深谙世故的人,往往话不多

管住自己的嘴,是最顶级的自律。

《古兰经》中有一个很短的故事。

深谙世故的人,往往话不多

有人前来请教圣人:这世上你最怕什么东西?

圣人指了指自己的舌头说道:我最怕它。

短短一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奥,很多人清楚说话的好处,却不清楚说话的坏处。

言能暖人,也能伤人,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

不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再会说话,也容易引起祸端。

那些深谙世故的人,往往明白这些道理,所以话不多,“少言”中藏着的,是一个人的本事,也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的能力。

也可以说,“话不多”是一种极致的聪慧。

01

言多必失,不如谨言慎行

常听人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同样的一句话,听到不同的人耳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哪怕自己将一句话讲得再完美,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一些人。

看过一则故事,能很好说明这种情况。

一个男人,年少有为,开设的公司很快盈利,不过三十岁就身价千万。

成功后的男人,身边总是围绕着不少朋友,秉持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原则,他对朋友都十分大方。

和朋友聚会时,男人总是会争着抢着买单,为了不让别人掏钱,他会笑着说:“你挣得又没我多,我来就行”。

男人原本是好意,没想到听到别人耳中,却成了“看不起自己”的意思。

于是,在男人因为投资失败破产时,有人在背后吐槽道:人狂自有天收,谁让他当初那么张扬。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足以说明不是每份好意,都能得到别人的珍惜。

深谙世故的人,清楚人心迥异,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能交心,才学会了谨言慎行,他们不是不想说话,只是知道有些话没必要说。

02

世事无常,理应沉得住气

前段时间,刷到一条很有教育意义的视频。

美国一监狱,有一位看起来凶神恶煞、块头很大的黑人罪犯,在采访他有什么要说的话时,他哭着说:

“我知道我看起来很大,也很凶,但我真的不会打架,能不能不要一进监狱就打我,我还要给你们织毛衣呢,我是因为诈骗进来的,我的胖也是因为我一紧张就想吃东西...”

说着说着,他难过地嘟囔道:“你们怎么舍得打一个会送你们小礼物的人呢。”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样,喜欢因为某一个细节,评判一个人,喜欢根据自己看到的事情,评判是非。

但正如俗话说,你以为的也许只是你以为的。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所能了解的事只是少数,很多时候自己看到的,也只是一件事的表面矛盾,所以很多人其实没有资格当别人生活中的“法官”。

深谙世故的人,明白世事无常,清楚自己所了解的只是部分,这才能沉得住气。

他们不会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不会因为自己是旁观者便判断是非,不会只站在自己角度给出结论。

不轻言,不妄议,不在别人的生活里指点江山,是每个人都该只做到的“自持”。

03

沉默是金,应该精进自身

曾经看过一则采访,印象深刻。

一位作家因为笔锋太过犀利被很多人指责,记者问他:对于那些每天都指责你的人,你有什么想法?

作家愣了愣说:“说明他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我,但我可以没有他们,我还在忙着写书,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要同不喜欢我的人说什么。”

叔本华曾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很多人都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很多人都不喜欢听到反对意见,很多人都担心自己被他人所误解。

也是因为这些顾虑,不少人弄丢了自己,忘了自己到底该什么,也忘了自己想活成什么样。

深谙世事的人,明白很多时候自己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清楚那些随意点评自己的人其实和自己无关,这才能保持沉默。

不解释,不辩驳,不轻易被改变,是一个人守住初心的表现。

人生最怕的,从来都不是误解自己的人太多,而是自己因为那些误解,忘记了精进自身。

到了最后,也许能赢得他人的承认,可被他人改变后的自己,可能是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那种人。

04

著名文学家古龙曾写道:

“越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越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就更高。”

沉默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力量。

人群中,十分聒噪的人说起话来也许没人听,哪怕说了很多,在别人眼中也只是废话一箩筐。

那么,什么样的人说话最有“分量”呢?

大多是那个懂得精进自身,愿意保持沉默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语言,将自己的意思清晰的表述出来。

余生,愿我们能戒骄戒躁,成为一个能管住自己嘴的人。

发布于 2022-08-05 20:40:1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35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