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无常”之心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

人们很多事情是“得失无常”的这会使人患得患失产生内心情绪的低落与消沉,因为很多事情是情非所愿或无可奈何的。

很多人通常会用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来宽慰自己。

“得失无常”之心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

这种想法的人慢慢地就会失去了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不自觉的把希望寄托在了运气或者外力上。

当他们去做事时,会尽可能的发挥“物力”,当物力使用穷尽时,他们会说:“我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看命了”。

他真的是尽力了吗?

并没有,只不过他使用的这个“物”到了极限而已,而并不是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穷尽。

举个例子:

如今,人们买车都喜欢装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每次倒车也都依靠影像和雷达。

如果它们坏了或者开了一辆没有倒车影像和雷达的车,怎么办?

倒车会一塌糊涂,然后,开车的人说:我已经尽力了,只能看运气了。

或者他遇到了一个狭窄的胡同,倒车影像和雷达只能识别车辆后部情况,而车侧是看不到,那么当他把车门剐蹭了,他的第一个想法会不会是:要是有360影像就好了。

那么请问:这件事,他真的尽力了吗?

并没有。

尽力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最大限度的依靠某个“物力”。

这个人倒车时,如果懂得使用后视镜或者倒车过程中时不时下车看看车的位置,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有没有发现:

如果倒车仅仅依靠影像和雷达这样的设备,与倒车时使用设备、后视镜、下车查看,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前者只是依靠“物力”,因为只懂得靠单一的设备,后者是“自利”,因为自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那么,这里面的问题是什么呢?

《学经》说:

人喜胜物,然喜胜物者,必不自胜,胜物则穷,自胜则强。

“胜物”就像只懂得一个“术”,而“自胜”就是掌握了“道”。

古有云: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意思是:知道事物的本质原理,是可以探索出解决方法的,知道解决方法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原理,也就止于这个方法了。

所以,你懂得了倒车的“道”,你会想出很多种方法把车倒进去,而不是只会依靠电子设备这单一的一种“术”。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想:我就是只懂得用“术”,这怎么办?怎么转变我的思维?

打破惯性。

“胜物”的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纵行穷物尽力。

也就是总想着“物尽其用”。

比如,买鞋子,有些人就会长时间就穿那一双鞋子,直到穿坏。然后再买另一双,如此反复。

他们认为这样“物尽其用”能最大发挥鞋子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节省买鞋子的成本。

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几双鞋子轮换着穿,这样才是最节约成本的,因为这样才不容易把鞋子穿坏,也会穿得更长久。

所以,要由“胜物”到“自胜”思维转变,需要树立一个意识:

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

做事不能极端,要有限度,懂得恭让。

践行这个道理,会使一个人的心态,从极端状态慢慢地缓和下来,缓和以后,他的内心就会趋于安静,思维也会变得活跃、懂得变通,最后整个人也会变得平和、谦让、安定。

那么,当面对得失时,就会处之泰然,而不会再患得患失,真正做到了:努力争取、顺其自然、相信美好。

发布于 2022-06-14 23:28:09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61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