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王阳明,做事要学曾国藩

有人说:“中国圣人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

孔圣人历来被大家尊为圣人,但是王阳明和曾国藩为什么能到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做人要学王阳明,做事要学曾国藩

王阳明天资聪颖,是百年难得的一个奇才,他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由心而动。这让王阳明做一切事情都心安理得,对待任何屈辱都处之坦然。

王阳明做人内心自足,这种将良知藏于内心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而曾国藩天资平平,凭着自己吃得苦、耐得烦,在一片夹缝中闯出了一片天地,做事的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1

跟王阳明学做人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在王阳明看来,无善无恶是静态时候的表现,有善有恶是气动的表现。在起心动念之间,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茫然,就会不知所往,甚至连自己究竟是对是错都分辨不清。

因此,只有秉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才能将世间事看破,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曾向他请教:“为什么天地间的善难以培养,而恶却难以去除呢?”

王阳明认为,因为心中有善恶之念,引发好恶之心,才导致为善或为恶。

他用花草来举例。当人们想赏花时,就认为是好的,而它周围的杂草都是恶的,因为那些杂草影响了赏花的效果;而当人们要用到那些杂草时,又认为它是善的。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过得开心快乐。但是,生活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更多的时候,是一条布满荆棘与陷阱的崎岖小路。如果遇到困难,无法跨越,就会陷入一个可悲的怪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抱怨上。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曾经是状元,再加上王阳明天资聪明,自己也十分努力,因此很多人对王阳明也报以厚望,希望他在科考中一鸣惊人。但是,事实是,王阳明参加了三次会试,前两次都落榜了,直到第三次才考中。

当同科的人都为落榜而感到羞耻时,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在他看来,有上榜之事,就有落榜之事,不要过分在意,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减轻痛苦,享受快乐,内心自足。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中有句:“心若被困,天下处处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人间天堂。”的确,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世界上有两种人,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幸福的人,并不是他们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也不是他们才华超群。而是因为他们善于把控自己的内心,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绚丽的彩虹,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美好的未来,并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会为眼前的困境而沮丧。

而不幸的人,恰恰是内心被困,才有了不同的命运。

2

跟学曾国藩做事

享有“半个圣人”赞誉的曾国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莫过于他在“事”上的执着与坚韧。事实上,曾国藩绝对算不上“聪明人”。

梁启超曾评价他是:“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然而,他到底还是,拥有很多“聪明人”所不具备的、又可后天习得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守拙。

什么是守拙呢,曾国藩酷爱《老子》,他是“大巧若拙”的忠实信奉者、坚定执行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因为知道自己在才智上,不具备先天的优势,于是愿意发愤图强、勤勤恳恳。有了这样的心态,也就有了后来的,每日必学十二课。虽然公务繁忙,虽然疾病缠身,但曾国藩依然规定自己每日必学十二课。他以“结硬寨、打呆仗”为做事准则,坚持做那些最硬的事,做那些别人看来很呆的事,并且一直做下去。

如此一来,一旦战争爆发,曾国藩的湘军便已处在蓄势待发的状态中,因为他们一直在准备。那些很难的事,早已被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变成了可以徐徐图之的事,他们不急不躁,只管一心一意地做事。

正是这一份勤学苦练,正是对“拙”的坚守,正是这份执着与坚韧,后人评价他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成事的法则,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35岁那年,毅然放弃名利双收的医生职业,独自到东京开始学习写作,重新以新人的身份面对全新的挑战。

熬过新人阶段的寒冬,30年后的他,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而他在学习时认识得很有才的人,最后却消失在文坛,原因是那个人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太在乎外在的声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成功。但能坚守初心、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总能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灿烂的足迹。

3

“知行合一”做人,“大巧若拙”做事

人在世上,处世为人,说白了无非是两件事:做人、做事。

学习王阳明,我们要学习他的“知行合一”做人:就算面临惊涛骇浪,却始终保持从容安定,举重若轻,静亦定、动亦定。

做到这点的奥秘就是,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发现内心的良知,并依

之而行。因为指引不动,所以心念不动,进而情绪不动。如此,事再大再急,也能不急不缓,淡定悠闲。

学习曾国藩,我们要学习他的“大巧若拙”做事:纵使前路漫漫看似遥不可及,始终勤勉努力,永不停歇,愚胜智、拙胜巧。

成事的法则,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生活中,我们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王阳明的“一心不动”,就是要我们越是艰难黑暗处,越要用平常心处之,用良知照亮前行的路;曾国藩的“大巧不工”,就是要我们放低姿态,踏踏实实日日不止,用脚步丈量前行的路。

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从他们身上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世上哪有与生俱来的“圣人”?哪有轻而易得的“三不朽”?他们只不过都是有血有肉、愈挫弥坚、肯下笨功夫的普通人。

发布于 2022-08-27 09:54:1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45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