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善”、还是“恶”,人性管理到底怎么做?

管理最迫切需要的不足道德的说救,也不是扼制人性和诅咒人类的堕落,而是制定一套合乎时代特点和人类本性的规范,使人们不至于在混乱和无序中纷争。

管仲,这位被称作“管大厚黑”的宰相,曾经对齐桓公说了一番这样的话,来揭示示他对人性的理解。当时,齐桓公去看望管仲,问道:“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要紧的话教导我吗?”

人性是“善”、还是“恶”,人性管理到底怎么做?

管仲直言不讳地说:“我希望您能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这几个人。”

桓公听了十分惊讶地问:“易牙将自己儿子的肉献给我吃,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啊。”

管仲说:“他对自己的儿子都这么残忍,对您又怎么能好呢?”

齐桓公问:“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能替我祈祷长寿,怎不能信任他呢?”

管仲说:“生死由命,病是自己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不能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靠常之巫维系健康,这可能会让他因此而为所欲为啊。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15年了,为了我,他爹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

管仲说:“人最亲的真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更何况对他人呢?”

不久,管仲死了,齐桓公驱逐了这四个人。但是四个人离开以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寝,着实难受。过了三年,他实在忍不下去了,就把他们召回朝廷,并自我安慰道:“仲父的话也太过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无害于国。”

第二年,桓公病倒了。易牙、竖刁、常之巫勾结起来发动政变,把桓公给活活饿死了。

这个故事集中反映了法家的人性观念: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贪生怕死、趋利避害和好逸恶劳是人普遍的特征。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目的是赢得名声和利益。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而这种特征从道德方面来看,显然是一种“恶”。

桓公被活活饿死,就在于他对人性恶的认识不清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离开了利益的爱和恨,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这一点,管仲在《管子*禁藏》中解释说:“人的常情是,满足了要求就高兴,碰上厌恶之事就忧愁,不论地位高低的人都是如此的。对按近的东西不能不追求,对远离的东西不能不遗忘,人情也莫不如此。”

法家认为,人在本性上都是自私自利的,在当今“人民众而财货寡”的社会条件下,成为整个社会凭“气力〞不断纷争的根源。最迫切需要的不是道德的说教,也不是扼制人性和诅咒人类的堕落,而是制定一套合乎时代特点和人类本性的规范,使人们不至于在混乱和无序中纷争。

这样,从对人性的,总结过渡到对游戏规则的制定,对法家来说简直是太自然不过了。那么,在今天的社会上,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公平地说,今天的社会和以往任何时代都一样,人性除了黑的和白的以外,很大一部分是灰色的,世界上的人很少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大部分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当他的利益得到保障时他就是善的,当他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就可能是恶的。人性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利益!

如果管理者制定的规章制度严重脱离现实和违反人性,那很可能就无法落地,最终沦为挂在墙上的摆设,真正有用的制度,都是利用人性趋利避害的特性,把制度成为人们利益的来源或者是痛苦的原因,这样就能通过制度来操控人,达到力往一处使的效果,组织目标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

发布于 2022-08-27 10:21:1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72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