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委屈自己去顺应别人,得到的一定不是别人的体谅,而是令人心寒的蹬鼻子上脸

善良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然而,无底线的善良并不可取,而且,把握不好对自身造成的伤害非常大。

如真正的善良,应当是有底线、有原则,像玫瑰带刺一样有一定锋芒的。

总是委屈自己去顺应别人,得到的一定不是别人的体谅,而是令人心寒的蹬鼻子上脸

董卿曾说: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这番话,说出了两个极端,你越是对别人好,而别人就越不会领你的情,甚至还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拿捏你。

看到一个知乎问题:“什么是寂寞?”有一位匿名用户的回答获得了 1.8W 赞,他说:

“我组织了一次公司聚会,张罗了半天,大家吃得很开心。

后来去结账,回来发现服务员已经在打扫包厢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 “我” ,就像 “我” 是可有可无的一样。”

寥寥数字刻画出来临场感,让很多人产生强烈共鸣。

我们身边就不乏这类人,他们迁就包容、细心周到、洞察他人的感受,并且善于照顾别人。

这些细腻本该是“人际交往优势”,但当事人得到的却是忽略抛弃或“人际攻击”。自己对别人很好,常常带给别人舒服的感觉;但身边的人对待 ta 却是无视、强势、索取。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个词,那就是“冤大头”。

你心肠软,别人就会将你看成是“软柿子”,把你看成是“脚底泥”;你为人和善,别人就会打心底鄙视你,更有甚者还会让你背黑锅。

就像你在职场里面,别人将责任推给你,你不想得罪别人,那就得“逆来顺受”,连吭声的机会都没有。

就像你在交际场上,你特别好说话,或者说你做人特别善良,把自己奉献出去,无怨无悔。到最后,你会发现,吃亏的终究是你自己。

因为你把他的欲望给养大了,对方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当你自己供养不动的时候,对方的这个“理所当然”就会反噬你自己。

任何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就是“尊重”。

你与他人在互动过程当中所有的一言一语,都必须建立在这一点上面,概莫能外。缺少了尊重,看你不顺眼我就开骂,觉得你长得丑我就指指点点,这种关系,并不是人际交往。

但是尊重,也要有一个“尺度”。一旦你的言行超过了这个尺度,说不定你就有可能变成“老好人”了。这样的一种“尊重”,很容易导致“老好人”的身份出现两种形态:

其一,非常看重他人的需求,过分为别人着想,无形中带给他人心理压力;

其二,一直压抑自己的需求,过分迎合对方,弄得自己经常产生心理压力;

很多男生追求女生的时候,又送东西又做工人之类的,就是属于第一种情况。最后他们这些“善举”,只能为他换来一张好人卡。

而很多不懂拒绝的人,在面对他人的要求时,一而再再而三牺牲自己的个体利益去帮忙对方,这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了。

这两类“老好人”,出发点尽管是好的,只是无法把握好“尊重”的尺度,于是就很容易弄得自己左右为难——不做好像不好,做了更是不好。

如果在你面对某些需要你付出的情况时,有产生这种纠结的心理,那么你可能已经拥有了这种“老好人心态”了。

而之所以容易成为患上“取悦症”的老好人,无外乎这些原因:自信心不足,自我价值定位不恰当;心思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交往边界不清晰,容易好心办坏事。

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容易没有原则和底线。这就造成了,你人越好,越容易受到侵害。对人好,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原则的好,原则就是底线。做人一定要有原则,对亲近的人,也要有底线,没有底线的好,就是把自己放的太低,你的好就显得很廉价,就没人珍惜。

底线,就是自己做人的基本尊严。越过了底线,如果你还对别人好,就是你给别人提供了侵犯的机会。有德行的人,会把你看做一个好人,倍加珍惜;而没有德行的人,会把你的好,看做是软弱可欺。

有原则,有底线,你的好,才不会被人轻视。

你要清楚,尊重是先有自尊,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关爱是先爱自己,才能吸引别人对你的爱。

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收获是要保持基本平衡的,一旦天平失衡,懦弱的人是吃亏的一方。

曾见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些把你当成“软枕头”的人,你不妨在“枕头”下面放几根针,让他们感受下你的本事和原则。

未来的日子里,不卑不亢,不畏不惧,该忍则忍,该进则进,才能活好这一生。

发布于 2022-08-28 09:04:1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81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