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诫的分寸:你以为你是谁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而且每个人在内心里大体知道自己在哪里有问题。但是,当你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对方会十分不满。

劝诫别人,要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看看你和他是什么关系,然后以不伤害他的自尊和面子,不让他难堪和下不来台为底线,切勿自取其辱。

劝诫的分寸:你以为你是谁

一、数落领导,你算老几

《论语》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侍候君主,若老是絮叨他的缺点,他会想,你算老几,敢说老子,必然让你难堪。

朋友面前,老是数落他的缺点,他会反问,就你做得好,也没看见你好在哪儿,于是慢慢疏远你。

有的人喜欢列举别人的错处而加以责备,说一次可以,说得多了,别人就烦了。父母数落子女,子女也会很烦,更何况被数落的人是领导或朋友。大家都是要脸面的人,谁也不会忍受别人指指点点。数落者常是出于好心、关心、忠心,但别人嫌你“唠叨”。

如果你老在那里说领导,刚开始一段时间,领导没理你,但你仍然说个不停,领导就生气了,让你闭嘴。

大家都传颂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但你不要忘了唐太宗是什么样的人,魏征又是什么样的人。唐太宗是开明皇帝,知错能改,用不着魏征多次指出缺点;魏征察言观色,在劝谏时会讲究方式,根据场合来说事。

魏征并不会让唐太宗难堪,而是用巧妙的方式,把唐太宗塑造为善于纳谏的君王,你不觉得这其中有很多演戏的成分吗?

二、让领导下不了台的后果

领导有缺点时,有的人私下里劝领导,点一下就算完。有的人则不忌讳,说话不分场合,让领导下不了台。

在你经历的各种场合中,让你记忆深刻的,一定是你当时的感受。比如恐惧、愤怒,尴尬、没面子等。既然记忆深刻的是感受,那感受一定要发出来,还回去。你让他难堪,他一定会记在心里,找机会让你难堪;你让他愤怒,他一定会怀恨在心,在某个场景中怼你一下。

虽然现代社会,人们都变得斯文了,一般不会对下属破口大骂,但正是因为怒气发不出去,便会在内心里积聚为阴性的、记恨式的情绪。这种情绪终将会发泄出来,比如在关键场合说两句阴阳怪气的话,在升职讨论会上说些看似鼓励其实是打压的话,一下就让你把机会错过了。

如果这次没有升职,你别相信领导说的“下次还有机会”的鬼话。他的意思是,这次没弄成,下次就更别想了。

三、建立在关系基础上的劝谏策略

如果以领导和自己的关系亲密度为横轴,以领导的不爽感受(领导感觉丢面子的程度,包括受伤害、难堪等)为纵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坐标图。

《鬼谷子》说:“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勿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勿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意思是说,关系好却老说见外的话,只能导致疏远,关系不好却说深入的话,就会有危险。别人不喜欢的事却强加给他,别人不知道的事却要教育他,这都会引起别人的不满。

关系好时,伤害可以有一点;但是关系差时,一定不能有伤害。

关系好,却老是不顾及领导的面子,迟早一天领导和你翻脸。

关系好,能把握分寸,领导才会喜欢你。

关系不好,还老让领导难堪,你死定了。

关系不好,但能照顾领导的面子,在领导难堪的时候,帮领导解围,迟早会被重用。

还是那句话,你劝诫领导时,一定要先看看领导是否有格局,然后分析自己和领导的关系,以及你的话是否会伤害领导的自尊和面子。

劝诫有分寸,别忘了你是谁。

发布于 2022-07-11 18:38:09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88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