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球最大最重的动物,我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体长可达33米,重达18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那么,地球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呢?答案是蛇。“蛇是一种毒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蛇之一。它的毒性非常强,甚至可以杀死人类。然而,这种蛇在中国却很少见,因为它们生活在在山区,所以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蛇呢?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地理环境。
一、最大的大象有多大?
优质答案1: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大象,每当我们看到这种庞然大物,都觉得非常震撼,心想一种动物怎么可以长得这么巨大呢?
如今世界上的大象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里面又包括印度象,苏门答腊象、斯里兰卡象和婆罗洲象,其中斯里兰卡和印度象,体型较大,平均在3.5~4.5吨。苏门答腊象平均体重约3~4吨,婆罗洲象个头最小,平均不足3吨。
相对而言,非洲象的体型要稍大一些,其又可分为非洲草原象和森林象两种,草原象的个头较大,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平均体重约5-7吨,但个头特别大的可达10吨。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历史上存在过的最大的大象是一头非洲安哥拉雄象,这头雄象的净重达13吨多,几乎相当于10辆轻型轿车的重量了,据说这头象在它15岁时,整个身子的长度超过了8米,从脚趾到肩头的高度大概有4米左右,鼻子的重量大概就有270斤左右。
那么这头大象就是最大的大象了吗?我们可以说它是现有已知最大的大象,但其实从大象的分类上来看,地球生命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大象的体型都超过了现有的亚洲象和非洲象,它们分别是草原猛犸象、剑齿象、菱齿象和恐象。
猛犸象是一种长毛象,曾经遍布于欧亚大陆,我国也曾有分布,大约在1万年前才趋向于灭绝,不过大部分的猛犸象都和如今的亚洲象差不多,根据已有的骨骼化石来看,有一种草原猛犸象的体型普遍更大,比如今的非洲象的个头还要大,一头成熟的草原猛犸身长可达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左右。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最厚可达9厘米,平均体重约在6~8吨,这个种类中的个头最大者应该是可以超过上面的非洲安哥拉雄象的。
但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大象应该是是古剑齿象和菱齿象。剑齿象在1200万—100万年前生活于亚洲和非洲,由它产生了现已灭绝的猛犸象。这一类象的头骨略长,腿也长,上颌的象牙既长且大。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是1973年11月,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公社境内的马莲河畔发掘出土的一具剑齿象化石,高4米,长8米,门齿长3.03米,是世界上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预估这头大象生前的体重在12~15吨之间。后将其命名为黄河剑齿象,我们小学课文中《黄河象》所讲的那种大象就是它。
不过剑齿象的个头也是有大有小,在日本一些地方发掘出的最小的剑齿象只和牛的体型差不多大。
古菱齿象的体型也很大,一般认为大小和剑齿象差不多,不过这一种类中的差别也不小。它们是生活在距今1万—20万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动物,我国是其主要活动区域,化石多出土于我国的华北、华东等地区,比如淮河古菱齿象,但是亚洲及非洲大陆上也有分布,由于这类象的臼齿磨蚀到一定程度后,齿板的中央就会扩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最大的古菱齿象是瑞氏古菱齿象,通过对这种古菱齿象的化石研究发现,这种成年大象一般体长超过8米,肩高超过4,体重可达10-14吨,是长鼻目中出现过的最大物种之一。
但是最大的长鼻目动物应该是巨恐象(硕恐象),它是恐象属的模式种,上颚没有獠牙,下颚有一对很大向下弯的獠牙。主要是生存于中新世晚期的欧洲,早期被认为是地中海附近地区唯一的物种,后来发现亚欧非地区都有化石出现,我国甘肃地区也发现了恐象的部分化石,说明这种动物在我国大地上也曾经存在过。
早在1836年的时候,生物学家在黑森-达姆施塔特的上新世地层发现了巨恐象的整个头颅骨。头颅骨长约1.2米,阔0.9米,比现今的象要大很多,推测认为雄性恐象一般肩高接近5m,体长可达8~9米,估计体重超过15.6吨,应该是目前长鼻目中可推测的最大的巨无霸了。
优质答案2:
感谢邀请
图注:各种属于长鼻目的动物,
无论是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大象,还是已经灭绝了的古象,地球上所有出现过的大象都属于长鼻目(Proboscidea)。大部分长鼻目都是体型巨大的陆生哺乳动物,那么谁又是最大的长鼻目动物呢?它就是纳玛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也称纳玛象。
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纳玛古菱齿象的肩高可达5.2米,体重约22吨,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长鼻目动物,也就是最大的大象。看看下面纳玛古菱齿象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就知道这货到底有多大了。(数据来源:"An Ancient Elephant May Have Been Biggest Land Mammal Ever". 2015-07-17. Retrieved 2017-04-21.)
图注:人类与纳玛古菱齿象的体型对比,
图注:亚洲象、纳玛古菱齿象与人类的体型对比,
如果的体型真是属实,那么它将超过天山副巨犀(又名天山准噶尔巨犀),成为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对于天山副巨犀的体型估计是肩高4.5米,身长9米,体重16至20吨。
图注:天山副巨犀的体型非常巨大,
图注:纳玛古菱齿象与天山副巨犀的体型对比,
除了纳玛古菱齿象,史前长鼻目还有几个体重超过14吨的大家伙,分别是:
最大的猛犸象——草原猛犸(Mammuthus trogontherii)的肩高为4.5米,体重14.3吨,基于化石MNHM PW1947/23。
图注:草原猛犸,
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肩高4.2米,体重15吨。
图注:古菱齿象,
超巨恐象(Deinotherium gigantissimum),一些大个体肩高可能达到5米,体重14吨。
图注:超巨恐象,
今天地球上生存的长鼻目动物只剩下三种,分别是亚洲象、非洲象和非洲森林像,其中非洲象的体型最大。最大的非洲象记录是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雄性个体,其肩高达到3.96米,体重10.4吨,一般的雄性非洲象平均肩高3.2米,体重6吨。
图注:最大个体雄性非洲象、平均个体雄性非洲象及平均个体雌性非洲象的体型对比,
由于对于象牙的需求,非洲象不断遭到猎杀,拒绝象牙贸易,保护大象!
,侵删
二、最大的棕熊与最大的湾鳄哪个更大一些?
优质答案1:
世界上最大的棕熊——科迪亚克棕熊与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湾鳄相比,更大的明显是湾鳄。 科迪亚克棕熊是棕熊的一个独特亚种。它们完全生活在科迪亚克群岛的岛屿上,与其他棕熊隔离了大约12000年。 大约有3500只科迪亚克熊。 科迪亚克熊种群健康且高产。它们享有相对原始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鱼类作为食物。在大多数地区,科迪亚克棕熊的数量是稳定的,但是有些地方棕熊的密度在增加。 科迪亚克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熊。一只高大的雄性用后腿站立时可以超过3米,用四条腿站立时可以超过1.5米。体长在2-2.8米,体重通常可达650多千克,最大个体800公斤。母熊比公熊小20%,轻30%。
湾鳄,又名咸水鳄或河口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雄性湾鳄的平均长度为5米,体重约500公斤,而雌性湾鳄则明显更小,雌性湾鳄的平均长度不到3米,体重不到100公斤。 有史以来最大的湾鳄大约有6.3米长,但过去可能要长达7米的个体。由于人类喜欢大规模捕猎大型湾鳄,这样大的鳄鱼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巨大的雄性湾鳄估计重达惊人的1500-2000公斤。
优质答案2:
都说湾鳄大,其实是错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汉堡动物园的一只科迪亚克熊,抓来的野生的,1150
三、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蓝鲸?
优质答案1:
2017年数据是50头左右,这种数量的种群,灭绝是迟早的事。
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主要跟身躯颜色有关 叫蓝鲸 蓝鲸是迄今为止一直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动物。成年蓝鲸体长可达108英尺(33米),重达180公吨(1.8万公斤),有时可以长到更大。它们确实通体蓝色,准确地说是蓝灰色。蓝鲸以前曾濒临灭绝,现在全球有1.2万只。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很大,但是有人认为,在20世纪有组织的捕鲸业出现以前,全世界的海洋中有多达24万只蓝鲸,是现在的20倍。 蓝鲸的任何特征都是最优秀的。下面列举一些:蓝鲸舌头的重量可达2.7公吨,它的心脏重达1300磅(600公斤),与一根直径9.1英寸(23厘米)的主动脉相连。刚刚出生的蓝鲸,平均重量是6000磅(2700公斤),而且每天体重平均增加200磅(90公斤)。
优质答案2:
在3.6亿平方千米的海洋中,如今仅有10000-24000头蓝鲸在其中徜徉(2014年的预估数据),要知道在20世纪初,蓝鲸的数量还有至少四十多万头,也就是说短短的一百多年,蓝鲸只剩下了“零头”,保育等级也从曾经的无危变为了如今的濒危(EN),这一切都是拜“捕鲸”所赐。
蓝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成年后没有天敌,而且蓝鲸的寿命平均在80-90年之间,比人类的平均寿命都要高,所以,它们从150多万年前到现代一直在海洋中快乐的徜徉。但是,从19世纪末开始,一场针对蓝鲸的“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悄悄地打响,这让尽管有着最大躯体的蓝鲸也没有躲过人类的贪婪。
其实人类捕鲸由来已久,根据我国的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就有捕杀鲸鱼的先例,只不过,在以前捕鲸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以前船只靠人力,显然追不上匀速20公里每小时,最快可达50公里每小时的蓝鲸以及其他鲸类,其次,大型的鲸类没有相应的工具猎杀,看到通常也是惊叹一声“世上还有这么大的鱼”。
所以,以前的人最多也就是杀一些搁浅、奄奄一息的鲸类,对鲸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动力的船只被发明出来,这使得人有了追逐大型鲸类的能力,但此时对鲸的威胁依然比较小。
直到19世纪70年代,挪威人Svend Foyn将原始的鱼叉改装成了爆炸式的鱼叉,这种鱼叉对大型鲸类的固定性更强,伤害更大,在实验成功后,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蒸汽动力船只配合爆炸式鱼叉捕猎蓝鲸从冰岛开始(1883年),并且在90年代被法罗群岛、纽芬兰等地的渔民效仿,此时,人类正是开启了捕杀蓝鲸史。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地都在升级捕杀蓝鲸的“武器”,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完成升级,此时人对蓝鲸的屠杀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捕杀蓝鲸的同时,人们开始研究蓝鲸的种群分布,终于发现了它们的“大本营”-南极海域。
在南极海域有超过80%的蓝鲸种群在此栖息,数量超过了三十多万头,于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有各个国家的捕鲸船开到了这片因为寒冷被保护的海域。据统计,从1930年到1931年一年的时间内,至少有29400头蓝鲸在南极海域被捕杀。
这种疯狂的捕杀并不止在南极,而是几乎在全球海域中,尽管在1946年,以美国主导的各捕鲸国缔结了国际捕鲸管制条约并首次引进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但由于没有考虑到鲸类的多样性,所以无疾而终,而此时的蓝鲸数量已经下降严重了。
到了1948年,多个捕鲸国共同成立了捕鲸委员会(IWC),但是成立之初并不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鲸,而是各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他们规定了年获取鲸油量的上限为16,000BWU,这个数值是相当大的。但是是世界各国的年获取量,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鲸油,各国都摩拳擦掌地“抢大鱼”。
而在鲸类当中,蓝鲸、抹香鲸、座头鲸等大型的鲸成为了首要的捕鲸目标,毕竟单次捕捞,鲸的体型越大,能榨出的鲸油也就越多,这使得蓝鲸的生存进一步受到威胁。
直到20世纪60年代,IWC才宣布禁止捕鲸,而许多国家也纷纷的开始陆续的停止捕鲸,但是,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至少有380000头蓝鲸被人类捕杀了。而且在禁令发出后,依然有一些国家在从事着捕鲸,比如宣布退出捕鲸协会的日本,干脆不加入的挪威等等,这使得蓝鲸饱受摧残。
到了2002年,科学家们通过调研预估全球的蓝鲸数量应该在5000-12000头之间,此时,蓝鲸成为了世界级的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虽然挪威、日本依然在捕鲸,而且也退出了捕鲸协会,但是他们被要求捕到蓝鲸后也要立即放生。
经过十几年的保育后,蓝鲸的数量比2002年翻了正好一倍(2014年),但这个数字并不喜人,一方面是因为人类对蓝鲸的屠杀太严重了,导致了它们可参与繁殖的个体大幅度减少了,而原本作为蓝鲸大本营的南极海域,只剩下了约1000-2000头蓝鲸(2005年调查数据)。
另一方面与蓝鲸本身的繁殖力较低有很大的关系,雌性蓝鲸至少需要5年才能性成熟,而雄性性成熟更是要在8-10岁,而且它们的妊娠期比人类都长,接近1年,平均繁育周期在2-3年之间,所以,蓝鲸虽然活的久,但繁殖力确实是比较低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种群,而这也是它们如今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的原因。
而且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如今科学家们只是弄清楚了蓝鲸的大种群分布,连它们的迁徙习性,越冬地等信息还没有完成掌握,所以,如果不大力的保护蓝鲸,它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它之前,就消失了,你说呢?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