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ew Boy的文化研究(朴树NEW BOY歌词)深刻内涵

2022-10-24 18:42:59 558 0
头条哲学

文本书写与“拟梦”书写:站在新时代的新历史

正如歌词中“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一句,歌词文本所描述的是一个“新世界”(1999,现实中是20世纪与21世纪的节点,事实上是一个剧变的,各领域都发生观念性转变的节点)。

词作者对“新时代”“新世纪”的描述,是一个“通过想象性话语,构建一个描述性、理想化未来世界的文本景观”。一方面,这是一种新历史主义的风格,是一种“历史的文本”和“文本的历史”(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包含在作者的一种理解、观照和阐释里)。

另一方面,歌词中隐含了一种眼光,是一种隐含作者观看历史和未来的眼光,这种眼光关乎一个主体性的生成。正如格林布拉特所言,“自我是有关个人存在的感受,是个人借此向世界言说的独特方式,是个人欲望被加一约束的一种结构,是对个性形成与表达发挥塑造作用的因素”(布拉格林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虽然这个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精神主体生成过程的著作,但它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对人的精神主体的考察对传统历史主义保持了距离,并没有把人物放入历史中去,而是更关注人物本身的感受、阐释和认知)。

关于New Boy的文化研究(朴树NEW BOY歌词)深刻内涵

歌词作为核心的新历史书写集中在笔者标红的几句话中。歌词中对“新世纪”(“新历史”)最概括的一个词是“梦”(“像梦一样”)。对此,我们不妨借鉴弗洛伊德对梦的心理学视域下的考察:“梦就是一种(被压抑的、被压制的)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他在考察梦的作用方式时,主要归纳出四种: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以上理论在解读《New Boy》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我们可以把歌词的书写阐释为一种“拟梦书写”(笔者生造词)。

在表达对未来的态度上,歌词文本的内容更像是一个有关即将到来的未来的“梦”:New Boy在现实中并未得到愿望的满足,于是“他”将愿望寄托于梦境的书写:亦真亦幻、明媚且美好,但不够真实,并未基于现实。
笔者将歌词文本中的“新历史”书写定义为做一种“拟梦”书写(即一种对新历史的感觉化、个人化的印象,特点是单向度对话和非细节书写)。

一方面是“单向度对话”。“单向度”一词来源于马尔库塞的著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笔者在此不详谈著作内容,只采撷其“单向度”的概念:人们被消费主义、工具理性、极权思想和意识形态渗透所操控,丧失了反思、批判和超越的思想纬度,成为了“单向度的人”。

歌词文本里的对新历史的憧憬与想象在本质上也是单向度的:歌词文本对未来的想象是高度积极的:“明天一早,我猜阳光会好”(此处“明天”指涉的是未来、是新世纪、亦是处于未来的文化场域的“New Boy”);歌词文本对作为新历史主体的“自己”是“除旧布新”的:“我要把自己打扫,把破旧的全部卖掉”(此处“打扫”的可阐释空间十分广阔:既可以是物质上的舍弃:如外面整饰:新外表形象、旧物换新:由老怀表旧皮鞋到电脑等新物件,也可以是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上的前瞻:如观念革新: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等)。然而,有一个问题十分重要:当“New Boy”们面对未来进行畅想时,作为镜像的和他者的“未来”(“时代”、“新世纪”)并没有真正达成“在场”,而是保持缄默地“缺席”。在此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矛盾:在歌词的文本书写中,作为主体的精神性想象与作为客体(他者)的历史/未来并未形成一种对话,反而被主体单向度的“拟梦书写”给遮蔽了。这个矛盾非但没有在歌词文本的割裂里走向不可调和的境地,反而在New Boy自我主体的不断分裂中完成统一,因为有“拟梦书写”的存在,主体在一种精神性的压抑里完成了想象性的满足。

另一方面则是非细节书写。 正因为二者之间的对话路径无法产生,歌词文本的“拟梦”特性也就更加明显:梦境里同样不存在一个可供对话的他者。歌词文本完成新历史描摹的重要策略就是“非细节书写”。再次回到弗洛伊德关于梦的一系列理论中:“梦就是一种(被压抑的、被压制的)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而梦的作用方式则是: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歌词中提及的符号是真假混合的:

①作为“破旧的”和“过去的”符号:“老怀表”、“旧皮鞋”、“旧衣裳”都是一种概念,它们作为非细节的“旧”生活而被划为一类。

②作为愿望的符号:“未来牌香烟”(在查阅中国香烟品牌网后,该品牌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在搜集朴树的访谈录后可以得知,“未来牌”香烟是虚构的)是作为对未来想象的一个强烈愿望的窗口(在这里,香烟并不重要,“未来”才是核心)。

③作为“真实存在物”的符号:“奔腾电脑”与“Windows98”是新事物互联网的代名词,它代表了一种对新世纪主动的互动和自觉的适应倾向。

以上这三种符号被混合在一起进行展览,在一种真假的含混中达到统一。这些丰富的情绪化符号也正印证了弗洛伊德对梦的作用方式的概括。与此同时,在真假掺杂、亦真亦幻、触手可及又遥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5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