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咸的海是什么海?最咸的海是什么海最淡的海

2023-01-10 23:28:38 674 0
奇闻观察室

最咸的海是什么海,那么一定是马尔代夫的咸水海了。这里的海水含盐量高达99.9%,被称为世界上最咸的海。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一把在海里漂浮的感觉,,不过要注意安全哦。如果你不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也可以选择潜水,这里的水质非常清澈,能见度很高,是很多潜水爱好者的天堂。除此此之外,还有一个景点值得一去,那就是海底隧道,这个隧道长达5公里,可以让游客看到海底世界的全貌,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一:最咸的海是什么海

最咸的海是什么海?最咸的海是什么海最淡的海

  北端的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好似蜗牛头上的两条触角,中间夹着西奈半岛,由苏伊士湾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经曼德海峡同亚丁湾和阿拉伯海相连。千百年来,红海是一条活跃的商业通道。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这里更成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二:最深的海是什么海

四大海洋中最深的海洋是:太平洋。

太平洋(PacificOcean)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宽约19000千米,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11°20′N,142°11.5′E,即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岛、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据估计这条海沟已形成6000万年。

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百度百科——马里亚纳海沟

三:世界上最大的海是什么海

珊瑚海是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以生长美丽的珊瑚而闻名。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部紧靠澳大利亚大陆东北沿岸一带,北缘和东缘为伊里安岛、新不列颠岛、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等岛屿所包围;南部大致以南纬30度线与太平洋另一边缘海塔斯曼海相邻接。海域总面积广达479.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比世界第二大海阿拉伯海还要大1/4。珊瑚海介于伊里安岛和所罗门群岛之间的一部分海域,有时又称所罗门海。 珊瑚海不仅以大著称,还以海中发达的珊瑚礁构造体而闻名遐迩。这里的海水既平静又洁净,水温变化不大,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海,最热月二月表层平均水温可达28℃,八月也有23℃ ,全年水温都在20℃以上。海中富含浮游生物和海藻,极宜于珊瑚虫的生长繁殖。礁体的“建筑师”珊瑚虫,是一种水媳型动物,呈圆筒状单体或树枝状群体,靠捕捉浮游生物和海藻为生。珊瑚外层能分泌石灰质骨骼,大量的珊瑚虫死后的遗骸聚集在一起、便成为礁体。 珊瑚海的海底大致由西向东倾斜,海底的若干海盆、浅滩和海底山脉纵横交错,有不少地方深达3000~4500米。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内侧有一条狭长深邃的海沟,是全海域最深的地方,最大深度达到9140米。珊瑚海的平均水深为2394米,在各海中不算显著,但因其面积极为广袤,海水总体积高达1147万立方千米。比阿拉伯海多9%,水量约为我国东海的43倍。 珊瑚海海水的含盐度和透明度很高,水呈深蓝色。在大陆架和浅滩上,以岛屿和接近海面的海底山脉为基底,发育了庞大的珊瑚群体,形成了一个个色彩斑驳的珊瑚岛礁,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构成了一幅幅绮丽壮美的图景。世界有名的大堡礁就分布在这个海区。它象城垒一样,从托雷斯海峡到南回归线之南不远,南北绵延伸展2400千米,东西宽约2~150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体,大部分隐没水下成为暗礁,只有少数顶部露出水面成珊瑚岛,在交通上是个障碍。

四:厦门的海是什么海

厦门海域“颜值”不断提升,海水“含金量”越来越高。(

台海网2月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过去一年来,拥有355平方千米蔚蓝海域、194千米绵延海岸线的厦门,紧紧抢抓蓝色经济的发展先机,挖掘蓝色潜能,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厦门加快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的“蓝色动能”。

过去一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以下简称市海洋局)明确海洋发展目标,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持续探索海洋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不仅成功举办2020年厦门国际海洋周和海洋发展大会,并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招商引资、产业融合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修复、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到2025年,建成海洋强市、国家海洋中心示范城市;到2035年,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厦门海洋经济发展这艘巨轮已锚定航向,驶向波澜壮阔的明天。

亮点1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转换动能,力促产业集聚发展

一条条数十斤重的金枪鱼,离开零下50℃的冷冻库,在加工车间里,经历去头、去尾、去皮、去骨、切片、包装等程序,披着白霜的冻金枪鱼被完美分割,加工成鲜红的金枪鱼柳。

2020年引进的重大海洋招商项目——金枪鱼加工厂,已于去年11月21日投产。短短两个多月来,产能稳步增加,日加工量已达3吨。就在1月下旬,首批40余吨金枪鱼装入集装箱,从厦门离岸,前往日本、马绍尔群岛、菲律宾等国,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的良好成效。

一个个海洋战略新兴项目犹如颗颗闪亮的珍珠,助力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其背后,是风生水起的招商引资工作。

去年以来,市海洋局强化“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全年招商工作实施方案和招商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平台扩展招商,2020年海洋招商项目数量、质量、金额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在11月举行的全市海洋发展大会上,共有计划总投资达355亿元的68个项目成功签约。

厦门发展的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一直以来,市海洋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做好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速构建先发优势,推动“蓝色经济”浪尖起舞。

直面海洋产业发展瓶颈和产业技术短板,市海洋局立足厦门的海洋科研优势,瞄准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依托软件园的政策和人才的支撑,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技术产业;结合厦门优美海岛海岸线的优势,培育帆船游艇旅游产业……

厦门海洋龙头企业也加快自主研发步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点,让“厦门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比如,厦门致善生物公司挖掘并开发出源于海洋微生物的高端工具酶,打破进口垄断,制定2项工具酶国家标准,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其产品迅速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与生产;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从海洋微生物提取发酵制成三种形态DHA藻油,实现食品级向药品级跨越,产品畅销海内外;厦门三优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光纤水听传感器、光纤放大器等,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

在厦门绵长的海岸线上,蓝色“掘金”浪潮加速涌动。截至2020年,厦门已有22家海洋龙头企业、25家海洋高技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种业等14条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

市海洋局引进的金枪鱼加工厂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其生产的金枪鱼柳已开始出口。

亮点2

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传统产业有了现代引擎

你见过最大的鲍鱼长什么样?厦门海水培育出来的“绿盘鲍”重达一斤多,一个手掌都握不住,堪称国产鲍鱼中的“鲍王”。今年1月,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团队培育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绿盘鲍”,入选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产品。

作为当年度唯一入选的水产类新产品,“绿盘鲍”的产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国家认可。嘉奖的背后,不仅是养殖户对新品种的认可与欢迎,更有着市海洋局对现代渔业的大力扶持。

多年来,厦门拥有“厦兴龙”“新荣腾”“百利”“龙程”等现代种苗企业,曾占据我国南美白对虾种苗的半壁江山,同时还有鲍鱼、石斑鱼、海马、东风螺等特色优势种苗。

粗放型渔业退养后,厦门把发展渔业的方向放在水产种苗业。围绕优势品种,市海洋局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结合渔民转产就业,鼓励利用村居集体用地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在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翔安的养殖车间里,一口口水泥砌成的养殖池里养着大大小小的海马,有的悬挂在海草上,有的悠闲地游着泳。这些小家伙,不仅是名贵的观赏鱼,还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虽然数千条海马在一个池里“吃喝拉撒”,但养殖池的水质却清澈见底。养殖场负责人吴精灵介绍说,这要归功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排出的水通过沉淀、过滤、改良等工艺循环,实现循环使用,提高了海水的清澈度和含氧量,“水质好了,鱼类就不容易生病,这意味着养殖过程可以少用药,甚至不用药。”

通过技术改造、产能调整、结构优化等方式,厦门传统渔业装上现代引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市海洋局于2020年专门出台现代渔业扶持政策,鼓励发展远洋捕捞,加大补助资金,积极引入澳洲龙虾、帝王蟹、金枪鱼等优质渔获。

年成交额突破100亿元,龙虾年交易额近25亿元——位于高崎渔港的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的成交数据可以感受到厦门现代渔业的勃勃生机。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鲜珍馐纷纷“走进来”,大大丰富了厦门乃至周边地区市民的餐桌。

与此同时,在高崎渔港,一个集餐饮休闲、渔业文化、渔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城市新型休闲渔港初具雏形。高崎渔港的提升改造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届时将打造渔港休闲经济,促进“渔市游”一二三产融合。位于翔安的欧厝中心渔港也聚焦渔港经济,着力培育两岸的观赏鱼交易中心和国际国内高端水产品集散疏中心。以欧厝渔港作为海洋高新产业的起步区,市海洋局还将打造欧厝海洋高新产业集聚园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种业、海洋科考等产业,吸引国内外知名海洋企业总部落户。

亮点3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攻坚克难,守护好每一片海域

下潭尾湿地公园红树林种植面积达85万平方米。(

潮水退去,杏林湾海域露出大片平缓的滩涂和成排的红树林,几只白鹭时而轻轻飞过,时而闲步滩涂,俨然一幅生态美景。

杏林湾海域的这片高颜值美景,得益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超规划海水养殖整改任务。三年来,我市全力推进海域养殖清退工作,截至2020年12月2日,全市养殖清退工作完成,粗放型的渔业养殖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退出一片海,还海一湾蓝。经过养殖清退、退垦还海、滩涂清淤、岸线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我市各大海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海域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海岸线逐渐恢复高颜值。

在退养的同时,我市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开展7个海堤开口、50平方公里海域清淤、海沧湾和下潭尾等红树林生态修复、建成人造沙滩100多万平方米、修复岸线30公里。

位于环东海域的下潭尾湿地公园,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截至目前,公园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红树林种植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今年,市海洋局将结合环东海域浪漫线东坑湾段的建设,策划并启动下潭尾三期工程,将其打造成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海域变化的同时,市海洋局持续开展海洋生物种苗的增殖放流,厦门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提升,厦门海域频繁出现白海豚追逐嬉戏的美丽场景。

为了更好地守护海洋,市海洋局严格海上执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市海洋局多措并举,开展24小时海上屯兵、登检渔船、巡查渔港、排查安全隐患、清理三无船舶等,确保境外疫情海上渔船“零输入”,筑牢海上防线。针对非法养殖花蛤苗、非法电鱼、非法捕捞、盗采海砂等海上违法行为,市海洋局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严打高压态势。除了加强源头治理、重拳整治以外,还大胆创新,构建联合管控机制,组织涉海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厦金协同行动,严厉打击海上违法行为,维护海域安全稳定。

亮点4

海洋科技创新动力强劲

创新驱动,助推海洋可持续发展

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沙坡尾)的启用,是市海洋局助力海洋创业企业成长壮大的贴心之举。

走进位于翔安欧厝的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处处弥漫着海的气息。这个与大海紧紧依偎的基地,截至目前,已完成封顶和主体结构验收,正在开展室内装修工程和外围绿化等各项收尾工作。基地将于今年完成建设。

“基地最大的亮点就是建立了一个中试实验室。”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平台部副主任罗俊介绍道,中试实验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中试实验室建成后,可以为孵化的企业提供各种检测设备,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待基地完工后,厦门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将形成“1+2”的格局,即位于翔安欧厝的主基地和位于翔安火炬、思明沙坡尾的两个分基地。

就在去年12月,在厦门港的起点——沙坡尾,分基地之一——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沙坡尾)正式揭牌。在这里,市民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最前沿的海洋科技成果和产品,初创型的涉海企业也带着项目“拎包入住”,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

厦门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的建设,是市海洋局落实全市海洋发展大会精神、助力海洋创业企业成长壮大的贴心之举。未来,基地将成为拓展海洋双创空间、推动厦门海洋高新产业集聚发展和对外展示交流海洋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在海洋领域充分释放。

聚焦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去年底,第十五届厦门国际海洋周和全市海洋发展大会首次融合举办,不仅邀请40余位国家部委及地方厅级以上领导,还有7位驻华大使及驻厦总领事,4位两院院士,40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国际组织代表莅会交流。大会清晰地描绘了我市海洋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厦门向全国乃至全球吹响了厦门建设海洋强市、打造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最强音。

今年,市海洋局将落实自然资源部和我市关于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的共建任务,谋划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丝”沿线国家在海洋文化、海洋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同时持续扩大厦门国际海洋周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海洋周”,扩大厦门的“蓝色朋友圈”。

绿盘鲍在福建东山、漳浦、连江、莆田、平潭等多个鲍鱼主养区推广养殖,深受当地养殖户的欢迎。 (市海洋局 供图)

小嶝水产养殖池内,虽然数千条海马在一个池里“吃喝拉撒”,但养殖池的水质却清澈见底。

【亮彩数据】

2020年,海洋招商项目数量、质量、金额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在全市海洋发展大会上,共有计划总投资355亿元的68个项目签约。

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于2020年11月20日-26日举办,其中11场海洋大会论坛共吸引超过16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线上线下参会;5场海洋专业展会展览总面积达50000平方米,参展单位400余家;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嘉年华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26万人(次)。

2020第七届厦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成功举办,吸引来自100多家沿海省市科研机构、涉海企业的海洋高新成果和产品参展,举办7年以来累计签约项目147个,总投资超50亿元。

截至2020年,市海洋局共支持建设海洋产业平台23个。2020年各平台对内运行13000余次,对外提供科研服务1万多次,服务企业400多家。

2020年,市海洋局共建涉海企业研发中心14个,涉海院士工作站4个,有效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2020年,厦门海堤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人数10851人次。

2020年,市海洋局累计开展海上巡航1740次、岸线巡查1146次,查获违法涉渔船舶179艘次,依法没收拆解涉渔“三无”船舶50艘,拆除各类违法捕捞网具及设施3600多件,立案查处各类海洋与渔业案件139起。

2020年,市海洋局组织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共1174批次,牵头组织水上和渔业船舶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全力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全年未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2020年,市海洋局共组织17批次共计11.97亿尾鱼虾苗的增殖放流工作,超额完成2020年度增殖放流工作任务。

全国率先推行“小型渔船多证并联审批”套餐式服务改革,办理时限压减46%,申请材料压减60%。

(文/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74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