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恨秦始皇,不是因为他杀了多少人,而是因为他的残暴。项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他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所以他不允许别人比他强,也不允许别人超超越他。所以,在鸿门宴上,刘邦就是一个小喽啰,根本没有机会出手。但是,项羽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实力比刘邦强,所以他才敢这么么做,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打败刘邦。可是,事实证明,他错了。鸿门宴上,项羽虽然表现得非常勇猛,但是他却输给了刘邦。
一、项羽当初为什么不杀秦始皇?
优质答案1:

首先要申明,秦始皇死与公元前210年,那时候项羽还没起兵,秦始皇死后第二年,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接着才有楚地项燕起兵反秦。所以,项羽没和秦始皇交过手项羽打的是秦二世和秦王子婴。
公元前206年项羽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平乡镇)歼灭秦军主力,在项羽和秦军主力交战的时候,刘邦攻入秦都咸阳,立秦王子婴为丞相,同年十二月,项羽得知刘邦已入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项羽大怒,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量不敌,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项羽放过了刘邦,项羽进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秦朝灭亡。
优质答案2: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秦国是很强大的,项羽不可能对他有威胁!
二、年轻时期的项羽有多霸气?他为什么要对秦始皇“取而代之”?
优质答案1:
项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起兵响应陈胜、吴广,率军三年灭秦,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确实有霸气的资本。
项羽之所以要反秦,原因很简单,一是秦楚之间的世仇,项羽要复兴楚国;二是项羽的才华出众、勇武无敌,有灭秦的能力、勇气和信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对于家国情仇,比我们现在人的家乡观念还要执着。我们现代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家乡,争名人、争圣地,吵得不可开胶。而古人,却是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诸侯国),抛头颅、洒热血,打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点从韩国张良一直致力于刺杀秦始皇,楚国屈原听闻郢都陷落投身汨罗,就可以看出来。
项羽正是旧楚国将领世家后裔,其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国抗秦名将项燕。项燕也是楚国最后一位誓死抵抗秦国的楚国名将,最终被秦将王翦战败,自杀身亡。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殊死围歼了王离近二十万大军,不知道项羽当时是不是有为先祖报仇的想法。而王离被俘后,也没写王离投降,很大可能是被项羽杀了。
而项羽麾下的大谋士范增,最初游说项梁起兵时,也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可见楚人对秦国的仇恨是深入骨髓的。
项羽的心中,同很多楚国贵族一样,必然存在着光复楚国的梦想,所以,当看到秦始皇巡游时,才对项梁说,“可取而代也。”而在项羽灭亡秦国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实现了光复楚国的梦想。
当然,光有梦想,没有实力也是不行的。项羽正好具备了率领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本领,确实是统帅之才。
项羽少时不喜读书,不爱舞剑,却学了万人敌的兵法,让其叔父项梁大为惊奇。项羽身材魁梧,力能举鼎,勇力才气过人,年少时,已经是吴中子弟中的霸王。起义之初,会稽太守府邸一战,项羽力战会稽太守门下数百人,“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项羽的勇武已经显现无余,不愧为“西楚霸王”。
项羽富有秦楚之间的灭国之恨,有复国的理想,还有实现理想的才华,以及实现理想的勇气和信心,这才在看到秦始皇时,由衷的对项梁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心声之语。
一点题外话,如果项梁不死,项梁很有可能先入关中,进而称帝。史书上没有看到项梁有儿子,因此对项羽至亲。项梁死后,必然将皇位传于项羽。也许此时,项羽虽然没有了“西楚霸王”的称号,但是却可以成为一代开疆拓土的霸主。项羽取代刘邦,匈奴很可能在楚国重新立国之初,已经被打到惨戚戚、凄惨惨了,不用像汉朝那样,等了数十年才开始了对匈奴的进攻,而现在的“汉族”,很可能就改称“楚族”了。刘邦也是楚人呀。
优质答案2:
因为处于秦末走下坡路时期,陈胜吳广领导农民大泽乡起义,推翻秦统治,没有正确的优秀领导人领导,导致大泽乡农民起义失败。被贵族代表项羽在谋士亚父的引导下获取反秦成功。后又形成楚汉相争,刘项争夺天下,项羽不听亚父之言导致失败,刘邦在谋士张良、陈平、箫和、韩信的集体智慧下,击败项羽,四面楚歌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建立了西汉。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