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今天终于有了答案。原来,刘邦死后,吕后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惜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也就是戚夫人。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深得刘邦的喜爱。刘邦去世后,吕后就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其中就包括了韩信、英布等人。韩信被杀后,刘邦的儿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在位期间,朝政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最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一、卢绾为何要背叛刘邦,历史上卢绾结局怎么死的?
怕自己被刘邦害死,后来客死他乡

1、卢绾怕自己会被刘邦害死,和坏人勾结,后被出卖,后来客死他乡。
2、 陈豨派王黄去匈奴请外援,卢绾也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想阻止匈奴帮助陈豨。张胜到了匈奴以后反被前燕王臧荼的儿子告以唇亡齿寒的道理,陈豕希被消灭之后,接着就要轮到燕国了。
3、 张胜被策反叛变,回来之后告诉卢绾这件事,卢绾也觉得也很在理,便在汉高祖面前给张胜圆了谎,并找了几个替死鬼杀掉了事。从此以后卢绾就暗地里与匈奴联合,张胜则给匈奴当起了间谍,卢绾也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并帮助陈豨长期流亡国外。汉十二年,刘邦东征黥布,陈豨被樊哙所杀,其副将投降后,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
二、刘邦扛枪同窗的兄弟燕王卢绾为何造反?是刘邦错?还是卢绾错?
优质答案1:
卢绾“造反”这个事儿怎么说呢?很难用谁对谁错来说,最主要的是缺少一次“直接”的对话,这如果是在现在,一个电话,问题全解决了,不过在当时,却没有这个见面的机会。那么卢绾为什么会“被造反”呢,还容水一白慢慢道来。
1
在整个汉军之中,或者说普天之下,没有人比卢绾跟刘邦关系更好的了。
他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哥们儿,真的可以说是光屁股长到大的交情。小时候一起玩,大一点了一起读书,刘邦好惹事儿,卢绾也不问对错全都跟着,以至于刘邦后来造反,卢绾也都随着,这份交情,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能换得来的。
当然,刘邦对卢绾也很够意思,卢绾的官是一路往上升,这还不算,刘邦的家(皇宫),卢绾随便进,想啥时候来啥时候来,卢绾吃的、使的、用的全都是汉军之中最好的,反正别人也都是见怪不怪了,毕竟交情在那摆着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第一个谋反的诸侯王臧荼,被刘邦干掉后,有了个燕王的空缺,刘邦马上就把自己的好哥们儿派过去,补了燕王的“空缺”,要知道,刘邦称帝后,真正意义上加封的异姓王,可就卢绾这独一份儿。
2
可就这份儿关系,为啥卢绾还能造反呢?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中间有人“好心办坏事”,这个人便是卢绾的手下张胜。
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地谋反,自称代王,刘邦亲率大军从南面的邯郸向北攻打陈豨,而卢绾便从燕地由东北方向直逼陈豨。陈豨看这架势,心里直发慌,连忙派使者向北面的匈奴求救,卢绾就派了这位张胜也去匈奴,打算告诉匈奴陈豨已经完蛋了,让他们别出兵。
结果这位张胜到了燕地,正巧就碰上了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儿子、如今流亡在匈奴的臧衍,臧衍就跟张胜说:“你看你,现在能这么受燕王器重,就是因为你比较了解匈奴,可以搞好跟匈奴的外交。而燕王现在还能当燕王,就是因为到处都有造反的,汉朝皇上还没时间收拾你们,你看着吧,等陈豨被干掉了,你们也就不远了。还不如把陈豨留着,让匈奴跟他们一起,能多坚持些时间,你们不也就安全了么?”
3
张胜一听,言之有理啊,马上就掉转枪口,反而劝匈奴帮陈豨了。卢绾也不知道咋回事啊,还以为张胜也跟着反了,连忙上书刘邦说张胜反了,赶紧把他三族灭了。张胜回来跟卢绾一说,自己咋想的,卢绾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张胜了,连忙又跟刘邦说,不是张胜反了,是别人反了。
心善的卢绾又派人去跟陈豨说,“算了吧,兄弟,别坚持了,还是跑吧。”本来是好心,结果让陈豨手下人听着了。这手下转过头就投降了刘邦,然后把卢绾跟陈豨“勾结”的事儿也汇报了。刘邦一听,心想:“不能吧,我兄弟怎么能反我呢”。
连忙派审食其去召卢绾,另外再派人去调查卢绾。卢绾一看,就慌了,是又想见刘邦,又怕见刘邦,再一想韩信也挂了、彭越也倒了,就剩我燕王卢绾和南边的长沙王吴芮了,这么一想,卢绾就更不敢去见刘邦了。
4
这一来二去的,张胜当燕和匈奴的使者的事儿刘邦也知道了,刘邦只能相信眼前的事实,认为卢绾反了。无奈之下,派兵讨伐。
犹豫不决的卢绾最终还是决定去见刘邦,都到了长城外了,听说刘邦病重了,就没敢动地方,怕吕后收拾他,合计等刘邦病愈了,自己再去跟好哥们儿请罪。没想到,刘邦这一病就没缓过来,一命呜呼了。卢绾听说以后,也就断了进京的念相,带着家人投奔匈奴去了。
卢绾凭着燕王的身份,到了匈奴也还继续当王,做了匈奴的东胡王,两年后,在匈奴病逝。不过卢绾的妻儿、儿女、孙子也都还心向汉朝,后来都陆续回到了汉朝,卢绾的孙子卢他还做了亚谷侯,继了卢馆的香火。
5所以说,卢绾压根儿就没想过真造反,刘邦心里也不愿相信卢绾是真造反。现在来说是谁对谁错,真的没法说清楚,就连那个张胜的出发 点,也并不是什么问题,只是他不了解刘邦和卢绾的感情罢了。以至于到后来,卢绾也对自己没那么有信心了。
历史有时候真没办法用对与错来衡量,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优质答案2:
刘邦昔日发小燕王卢绾的造反,可是说是一场因误会产生的遗憾。两人都有错,一定要说是谁的错,还是卢绾有错在先,错的更多。
01、刘邦对于卢绾信任有加,君臣无间
刘邦初定天下后,论功行赏,一直没有忘了这个当初杠枪枪和自己打天下的发小,但是考虑到他功绩不多,担心群臣不服,一直到俘虏了臧荼之后,刘邦才下诏要立有功之臣为燕王。
大臣们也知道刘邦的心思,都纷纷举荐了卢绾,于是卢绾顺利当上了燕王。可见,刘邦对于昔日发小是很看重的。
《史记》有句话: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所以说那个时候,刘邦虽然疑心重,可是对于卢绾却是信任有加,心甘情愿封他为王的。
02、卢绾不该心生私心,为日后的祸端埋下种子
汉朝11年的秋天,陈豨造反,刘邦派卢绾去平定,此时陈豨已经投靠了匈奴,卢绾派使臣张胜到匈奴,正好遇到了昔日燕王藏荼的儿子藏衍。
藏衍对着张胜绕有深意地说:“你何必这么一本正经,咄咄逼人呢?其实汉高祖之所以如此重用你们,还不是因为有我们这些反叛的人存在吗?如果你一下子把我们都消灭了,那你们哪里还有用武之地呢?恐怕到时,你们自己都岌岌可危了。”
这番话一下子让张胜如梦初醒,他私下要匈奴助陈豨攻打燕,有利于战事拖长。
燕王卢绾怀疑张胜投靠了匈奴,一气之下上书朝廷,要求族张胜全家。张胜回来后,将事情原委一说,卢绾觉得有道理,立刻释放了张胜家人,杀了别人冒名顶替。并派张胜来往匈奴互通情报,暗地里要范齐去找陈豨,要他继续反叛。
每每读到这里,我不免感慨:张胜糊涂,卢绾更是糊涂,此时他们已经走上了反叛的不归路,只是自己不自知。
03、事发东窗,一切不可挽回
卢绾久久没有将陈豨平定,刘邦派樊哙前去,打败并杀了陈豨,陈豨手下的一名副将投降,并交代:卢绾多次派范齐前来,和陈豨商量对策。
刘邦听了,大惊失色,但是他心里还是不愿相信,所以没有立即下令抓捕卢绾,他派出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调查。
卢绾惊慌失措,他对大臣们说:“现在异姓王只剩下我和长沙王了。除去几个异姓王都是吕后的计策。况且汉高祖如今生病了,一切事情都是有吕后决断。吕后一介妇人,专门诛杀异姓王和功臣。”
然后卢绾称病躲了起来,他的左膀右臂也都四处逃窜。不过他说的话被辟阳侯知道,并上报了刘邦,刘邦听了大为恼怒。
恰逢这时匈奴俘虏交代:张胜已投降匈奴了。这下终于铁证如山了,刘邦咬牙切齿道:“卢绾果然反了!”派樊哙攻打燕。
卢绾将家人宫人及几千骑兵安顿在长城下,等待机会,希望等汉高祖病体痊愈,亲自进京谢罪。卢绾醒悟得太晚了,老天似乎不肯给他这个机会,没多久,汉高祖驾崩。
卢绾只好率领众人投奔匈奴,被立为东胡卢王,他常常受到匈奴人的侵辱,心中常常想回到中原,回归汉朝,一年后就在忧郁愤懑中死去。
卢绾造反,令人唏嘘不已。曾经亲密无间的君臣最后走向决裂,究竟是卢绾私心太重?还是刘邦疑心所致?或许是老天做弄!
如果一开始卢绾就能尽本分,安居一方,不听信他人,或许是另一番光景了。
三、如果卢绾不背叛刘邦,会不会得善终?
优质答案1:
卢绾背叛了吗?在我看来和其他诸侯相比,卢绾这个刘邦得发小,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胆识,说他谋反不过是口实,目的是夺取他手中的权力,不然刘氏宗族怎么办呢。因此卢绾做了燕王,就决定了他的结局不会太好,哪怕他是刘邦的发小也不会例外。
卢绾和刘邦的关系很铁,铁到什么程度呢?穿一条裤子吃一口饭,两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父亲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因此,从小两个人便形影不离,哪里有刘邦,哪里就有卢绾,刘邦做了泗水亭长后,更是没忘照顾自己这位兄弟,卢绾犯错的时候,刘邦都出面袒护他,照顾这位老弟。
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后,随着汉军队伍的逐渐壮大,手下的能人异士越来越多,勇将有樊哙、周勃,谋臣如张良,陈平,可谓人才济济。卢绾尽管没有什么军事作战能力,也没有什么谋略,但却做了汉军中的太尉,也就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因此虽然刘邦登台拜帅,让韩信作为汉军主将,但从规格待遇和信任程度来讲,卢绾才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尽管这个太尉的主要工作是陪在刘邦的身边,并不到前线指挥作战,也不用去冲锋陷阵。
天下已定,刘邦想封卢绾为王,但实在找不到什么合理的理由,因为那个时候,封侯封王都是要凭真本事要算人头的,卢绾在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难以服众。于是刘邦在平定叛乱的时候,带上了卢绾,并把功劳都归结于卢绾,暗示大家要封卢绾为王。知趣的人自然按照刘邦的意思,建议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卢绾的燕王不是靠打出来的,而是靠刘邦赏赐得来的,他也是异性诸侯之中,不是凭借实力,而是凭借宠幸为王的唯一一个人。
卢绾做了燕王之后,随着权势不断的增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做出了一些背叛刘邦的事情。尽管他并没有实质上背叛,但是刘邦已经不能容忍他,吕后也不会放过他,作为异性诸侯掌控兵权,对中央政权构成实际威胁,就算没有能力,最终也难逃一死。
归结一句话:哪有对与错,权力惹的祸。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优质答案2:
从卢绾当上燕王那天起就注定不会善忠了。英布造反就是因为韩信和彭越被杀造成的,刘邦问下边的人,好好的英布为什么要造反呢?前年杀彭越去年杀韩信,今年英布必反。英布造反也不是因为有什么野心,只是要自救了,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兔死狗烹,刘邦要杀尽异姓王了。如果卢绾聪明一点的话,封他为燕王应该坚决不接受。卢绾和刘邦关系非常好,让他富贵不是问题,但当了王就不行了。身怀利刃杀心立起,一个人没有权势时没有威胁,有了权势,哪怕你再没有野心,下边有人推着走,上边也会猜忌。说卢绾没有野心不会反的,韩信又哪里有野心了?当齐王时项羽劝他独立天下三分,他都不同意,要效忠刘邦,当了楚王后刘邦说要游云梦泽,下边人不让他去,劝他反也不听,去见刘邦被当场拿下,真有反心刘邦打得过韩信吗?所以只要当上王,不管会不会反,皇上都会担心他反,被皇上猜忌了就很危险了。
刘邦定下白马之约,非刘不封王,非功不封候算是给异姓封王这事划了个句号。异姓王多数不得善终,要么就造反当皇帝这基本上是唯一的活路,要么就等死。印象中例外的只有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打金芝的戏剧提高了知名度。如果谁还能想起下场比较好的异姓王欢迎见告。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