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要溢出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药锅里放一块纱布,然后把药倒进去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溢出,还可以保证药效。如果是煎中药,可以用纱布布来包裹药物,这样就不会溢出来了。而且纱布还可以吸收药物的味道,防止药物变味。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用纱布来包裹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包裹太紧,否则容易导致药物掉落。

一:煎中药老是溢出来怎么办
上周,闲着没事干和我家老太太一起看某卫视的黄金八点档,不得不说,现在的编剧脑洞真大,车祸、失忆、换女儿一样不落,剧情和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可抓人心了。
这下可好了,就因为太抓人心,等老太太反应过来,给我家老爷子熬的中药就这么给熬干了。
这熬干不打紧,咱重新再熬一副就是了,可老太太嫌太浪费,偏说往里加水重熬就行了,她以前就经常这么干的。
我说亲妈啊,敢情我爸是河边洗衣服捡的吧?要知道,中药熬干了,尤其是熬糊的中药,绝对就不能要了,不带唬人的,它真的有毒。
基于此,今儿我们就来说说这熬中药的事。要熟练掌握这么手艺,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熬中药的那些门道
熬中药的水用纯净水最好。
熬中药,大家十有八九用的都自来水,但是,熬药的水,还是纯净的比较好。
怎么说呢?自来水中氯、钙、镁离子较多,熬煮时容易和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药效。
相比之下,纯净水的性能就好很多,上面说的氯、钙、镁离子它几乎没有或者少之又少,用它能让药效发挥到最大。
熬药前要用冷水把药泡半小时至一个小时。
之所以要在熬药之前先把要泡发,原因有二。
一是我们现在用的药品都是干的,只有泡发了,熬煮时,才能把所有的有效成分发挥出来,不然,则是只有表皮的那一丁点药效了,多浪费啊;
二是这样泡可以顺带清除掉附着在中药上的一些杂质。
熬中药要不要盖盖?
要。很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怕药熬开的时候药汁会溢出来,所以都不大爱盖盖子。
但熬药又不是熬粥,明确告诉你,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在熬药的时候记得要盖上盖子。
因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薄荷、苏叶、藿香等),如果熬的时候不盖上盖子,有效成分会挥发掉,使得药效将大打折扣。
另外一些补益类药物(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盖上盖子煎煮也可以有效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中药煎一次就可以了。
熬药的时候,最好是一次性把水加够(把药铺平,高出药面3-5cm为宜)。大火煮开,小火再煮30-40分钟,然后直接熬出2-3碗的药汁,作为一天的服用量。
有的时候我们会被嘱咐煎两次,这是因为医生开了大方子,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兑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药性浓郁。
可是对于经方来说,一副药总共才6-8味,有的更少,只有2-3味,所以就不必再煎第二次了。
关于熬药的那些专业术语
还有一些关于中药熬制的专业术语,可能好多人都不大搞得懂,看到处方上的字,就是一头雾水,堂主今天也给大家逐一解释一下。
什么是先煎、后下?
先煎。先煎药物多是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如牡蛎、磁石、石决明、鳖甲、麻黄等),这类药应先熬10-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另外,一些药物久熬可以去除药物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往往需要先煎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后下。后下药物一般都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如青蒿、肉桂、薄荷、金银花、藿香 等)。要在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
包煎和另煎有什么不同?
包煎。有些中药原材料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或造成服用时刺激咽喉副作用,需要用纱布包起来熬。如滑石、旋复花、枇杷叶、密蒙花、蒲黄、车前子等。
另煎。贵重药材需单独熬,以免跟其他药一起熬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
虽然不可以一起熬但另煎药液跟之前的药煎出的药液可以混合服用。
不能煎煮的药,要烊化或者冲服。
冲服。有些药物需打粉冲服,不能丢到药罐罐儿头熬。如三七、川贝、珍珠、牛黄等。
烊化。这类药物则大多为胶质类,如龟板胶、阿胶、鹿角胶等。
这类药物是很难直接融化在药液中的,更不能一起煎煮。所以这种胶类最好先打粉,然后等药熬好了,把药汁滤出,再把胶粉倒入锅内烊化。
康康叨叨
很多人嫌煎药麻烦,还要边看电视边计时,所以喜欢花些钱让医院或者是药店代煎。
但是自己吃的药最好自己煎,这样做一是可以闻点药味,二是让他们代煎,一次就把好几副煎好了,回家放冰箱,药气都散了。
再者说,有些药房不仅克扣份量,明明是20克却给你抓了15克,还熬的时间也不够,这样一来,药效那还能最大发挥?
所以啊,这药,咱还是自己煎。你说对吗?
二:煎中药溢出来的危害
熬制中药常用的器具是砂锅。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成分比较稳定,而且其受热比较均匀,不容易溢汤或者糊锅。也可以选用不锈钢锅或者带防粘层的电饭锅,不过由于其传热比较快,容易溢汤或者熬糊,所以需要地不停的搅拌。
三:煎中药溢出来还有用吗
中药是生活中常会喝到的药剂,无论发烧感冒还是其他的炎症都会见到他的踪影,但由于中药一般要自己熬制,很多人在煎中药的时候都遇到中药溢出来的问题。那么熬中药沸了溢出来还能喝吗?中药溢锅了影不影响药效?一起看看吧。熬中药沸了溢出来还能喝吗
要溢出来的情况是属于放多了。因为要在高温的情况下产生了化学反应,自然就会有溢出来的情况。建议下次在煮的时候,根据主要容器的量,取少量的药材,加入适当的水;另外还要注意气压的问题。
煎药,一般都是先大火后小伙,即先用大火煮,用小火慢煮,药汁和药渣溢出,对药效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大家如果煎药时遇到这种问题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煎药火候应该先大火后小火,就是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熬,所以为防止煎药药汁溢出,只要在其大火煮沸阶段看住,等换小火煮,药汁就不会再溢出了。
四:煎中药总是溢出来
水不要加太多,超过药面2-3公分就行了,最好浸泡1个小时左右,先用大火(武火)煮开,再用小火(文火)煮,就不会溢出来。一般煎三次,然后合并三次煎液再喝。要根据药的多少加水,第一煎很容易溢出来的,开锅前火力适当减小,勤搅拌一下即可、一般是用文火,具体情况要多大火根据你所吃的中药药性决定、
需要武火的,别盖盖子,文火的,火小一点,自然就不会益出了
煎药的时候先用大火煮开,水开以后调成小火,如果不放心就把盖子打开一条小缝。
煎的时候水超过药面2工分,先武火,后文火,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