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百天能看见多少种颜色?这个问题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其实宝宝一百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很多颜色了,只是这些颜色不是特特别鲜艳,所以看起来比较单调。但是这并不代表宝宝不会区分颜色,如果宝宝能够区分出这些颜色,说明宝宝的智力发育很好。那么具体有哪些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宝宝会区分颜色,暗示智力发育好,家长别忽视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1、会区分红色和绿色。
一、人类的肉眼到底可以看多远?夜晚能看到几光年以外的恒星,是不是说明可以看到几光年?
优质答案1:

其实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能看到多远,与人眼关系不大,而是由人眼看到的物体起决定作用。
人眼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人眼睛里有感光细胞,只能够看见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小段波段,波长在0、38~0、76um之间。
除了可见光,电磁波整个波段中,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X射线、γ射线,这些都是光波的范围,这些是人眼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但有的动物可以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
人眼的这种特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因为地球光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而太阳光在辐射到地表时,很多波段的光都被地球大气过滤吸收掉了,这样照到地表用于照明的光主要是可见光波段。
因此人类对于其他的不可见光就没有必要进化出感光细胞了,这样人眼对于光的感受就只留下可见光这个功能了。
有些动物因为要在特殊环境下,比如夜晚活动捕食,或弥补视力不足,长久以来就进化出了对红外线、紫外线等敏感的感光细胞,就能够看到一些人类看不到的东西和色彩。
人看物体是被动的,守株待兔式的。也就是说,人不会主动去抓取各种光,而是被动的接受环境中到达视网膜的各种可见光,就像守株待兔的守在自己的眼眶里,不会出眼眶1微米去“抓取”物体。
当来自四面八方的光来到眼前时,人的主动权就是看什么或者不看什么。
这些传入人类视网膜的物体有自己发光的,比如太阳等恒星、火光、灯光等;有对光进行反射折射衍射传到人眼中的,如本身不发光的月球、行星、房屋、人体、各种人造物、山川河流等等。
人眼能够看多远,除了眼神有问题的人,比如近视、远视、弱视、瞎子等眼睛坏了的人,主要取决于看到物体的大小和亮度。
物体越大的东西,越亮的东西,我们就越能够更远的看到,看得就更清晰。
比如,我们能够看到百十公里远的一座山,看到1公里外的高楼,但却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一只蚂蚁;在夜晚能够看到10公里以外的灯光,却看不清100米远的人影。
太阳距离我们1、5亿公里,我们能够随意的看到;而病菌病毒在我们的手掌上有很多很多,有谁能够看到呢?
人眼看物体的大小是依靠人眼的视角。视角就是人眼能够分辨的最小角度和最大角度。
我们这里只讲最小角度。
人眼的最小分辨角(角分辨极限)在教科书中表示为:U=0、610×λ/R=0、610×(5、5×10~(-4)/1) =3、35×10~(-4)rad=1、15′≈1′
式中R为人眼瞳孔在正常照度(约50勒克司)下的半径,约为1mm;λ为光波中人眼最敏感的黄绿光的波长5、5×10~(-4)mm。
这就是说,人眼识别物体的最小分辨角约为1’,这也说明,距离越近的物体,进入人眼的角度就越大,而越远的物体,角度就越小,更远了就没有角度了,怎么能够看到呢?
地球很大吧,我们在地球上只能够看到一点点局部,而到了几万公里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地球一个完整的球体,到了10万公里,地球就成了一个篮球,这时进入眼帘的分辨角就小了很多了;到了100万公里,就可以看到一个地月系统了。
但到了千万公里,地球在人的肉眼中就没有了分辨角了,这时候看到的就是亮点了,比如我们看金星,是一颗很亮的星星,而在金星位置上看地球,也有那么亮。
因为金星和地球体积差不多,与地球平均距离约4100万公里。
越亮的物体,就能够越远看到。我们看到天上所有的星星,基本都看不到它们本身的分辨角,都是因为它们有亮光,我们才能够看到它们的光点,而不是球面。
即便用望远镜,据我所知,目前除了参宿四可以看到一个圆面,所有的恒星都无法看到圆面,即便望远镜倍数再大,也只能够看到一个亮点。
这就是越亮越大的物体,我们能够看到更远,但由于太远,我们只能看到一点光,而形不成1‘视角,即便用望远镜放大到了人眼还是形不成1’以上的视角,所以就看不到恒星的圆面。
我们人眼看到最亮的星星,除了太阳月亮,就是金星,视星等约-4、6;人眼能看最暗的星星极限为6等星。这些最亮或最暗的星星既与距离有很大关系,又与大小和亮度也有更大关系。如果又小又暗的恒星,虽然距离我们很近,人眼也看不到。
如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叫比邻星,距离我们只有4、22光年,但由于它很小亮度又低,人的肉眼无法看到。
目前我们人类肉眼能看到最远的单个恒星叫海山二,距离我们达到7000光年左右。这是因为这颗星很大很亮。
比较容易看到最远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这个星系很大,是我们银河系的两倍多,包含有上万亿颗恒星,这些恒星发出的光芒总能量很大,所以我们能够看得到。
观测条件好时,还可以看到三角座星系(M33),距离我们300万光年,这应该是人类目力所及最远的天体了。
如果有一个天体非常巨大,又非常亮,人眼就能够看得更远了。超新星爆炸和伽马射线暴,是目前人类认为宇宙中发生的最极端事件,所爆发的能量一瞬间可以达到一个星系甚至若干星系辐射总能量,所以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宇宙。
这个时候人类肉眼就能够看得更远。
2008年3月19日,美国雨燕探测器发现命名为“GRB 080319B”的伽马射线暴,其视星等一度达到5等,如果对准方向仔细观测,人的肉眼是能够看到的。这束伽马射线暴之光距离我们75亿光年。
只是由于是突发事件,这个伽玛暴高光度只维持了半分钟时间,5等星的亮度还是很微弱的,因此看到的人极少。但理论上,这是人类迄今能够看到最远的亮光。
人眼看到的物体都是过去时。我们人眼看到各种自发光或者反光物体传到眼睛,都是有距离的,而光是有速度的,在真空中约每秒30万公里,虽然很快,也还是需要时间传输的。
因此我们看到的事物都不是即时事物,都是经过一定时间传播的过去事物,哪怕1米远的东西看,也经历了1亿分之一秒的时间传输,看到的就是1亿分之一秒之前的样子。
我们看到1光年远的事物就是1年前的样子,1亿光年远的天体就是1亿年前的样子,那个75亿光年远的伽马射线暴,就是75亿年前大爆发发出的,经过漫长的75亿年传输,才到达了我们的眼帘。
说了怎么多,而且过去也从不同角度说过多次,不知道一些总认为眼光速度怎么怎么快的朋友明白了不?
欢迎讨论,谢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侵权抄袭,谢谢理解合作。
优质答案2:
人类的肉眼到底可以看多远?夜晚能看到几光年以外的恒星,是不是说明可以看到几光年?孤悬夜空的那轮明月,距离地球38万公里,白天的太阳,距离地球1、5亿公里,而点缀夜空的星星们,和地球的距离,在百万公里到若干光年不等。
但人类肉眼之所以能看见它们,和眼睛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看见”的本质在我们的宇宙中,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电磁波,电磁波的范围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
以上这些波长频率各不相同的电磁波,传播速度都是真空光速,虽然它们充斥着整个宇宙,但人类的肉眼只能“接收”到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说“看不见WIFI”的原因。
诞生于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的光子们,一直在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飞行,而当它们飞入,或者折射进眼睛里后,感光细胞引发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最终光子们携带的物体信息就会被大脑完成认知,我们也就“看见”物体了。肉眼在以上过程中唯一的用处,就是放光子“进来”,再交由大脑处理,因此人类的眼睛本质上,就是一个可见光接收器,而包括哈勃望远镜在内的所有光学望远镜,也属于可见光接收器,但它们的性能要大大超过肉眼。
日常生活中,人眼能看多远取决于光源的强度,以及光子飞行路上的空气状况,而来自宇宙恒星的光子们,来到地球最大的挑战就是地球大气,本就微弱的星光被大气扰动之后,能被人眼直接看到的就少之又少了。
因此在天文学中有一个“视星等”的概念视星等数值越大,就说明天体的亮度越低,而人类肉眼最多只能看到6等星,而整个地球夜空中视星等小于6的,只有6974颗,剩下的星星,需要用天文望远镜才能看见。
在这6974颗星星里,距离最远的是1、48万光年外的仙后座V762,它的视星等为5、87,非常考验眼力。
但地球夜空中除了星星,还有星系254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群内最大的星系,靠着自身数千亿颗恒星,它在地球夜空中的视星等达到了4、36,但由于星系边缘恒星较少,所以肉眼看到仙女座,其实是仙女座的核心区域,如果用天文望远镜去观测仙女座的话,它在夜空中所占的面积,将达到10个满月。
而肉眼能看到最远的星系,是位于295万光年外的三角座星系。
人类的眼睛作为一个可见光接收设备,其实并不太可靠,它也很容易被欺骗被误导,真正能用来观测宇宙,只能是哈勃望远镜,或者地面上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因为它们可以接收全频段电磁波,从而让人类看到“全宇宙”只不过可悲的是,人眼也好,天文学设备也罢,人类能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可观测宇宙内的一切,尽管可观测宇宙之外仍有大量星系,但它们发出的光因为宇宙膨胀,可能永远都飞不到地球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