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为什么都非常残忍?为什么会做非常残忍的梦

2023-01-18 20:09:32 372 0
奇闻观察室

帝王为什么都非常残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帝掌握着天下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一旦有人触犯了皇帝的利益,那么就会被杀头。所以在古代,很多人都想成为皇帝,因为只要当上皇帝,就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用担心任何人的威胁。但是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毕竟他们的身边有很多心怀不轨的的人在伺候着,稍有不慎就会被别人算计。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清朝最有名的三大太监,他们分别是李莲英、小德张和安德海。

一、为什么历代君王都十分残忍呢?

有个台词说的好:历史是由血写成的,江山亦是由白骨堆砌而成。

帝王为什么都非常残忍?为什么会做非常残忍的梦

二、在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皇帝为什么会骤然变得残忍嗜杀?

优质答案1: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一改此前十三年的宽厚仁慈之相,借孝贤皇后富察氏丧仪之机,大肆整治官场,处罚各级官员,牵连者不计其数。

但这种整肃并非是因孝贤皇后去世所导致的情绪释放或性格扭曲,因为我们透过乾隆帝的这一连串组合拳会发现,他出拳的思路看似毫无规律,实则蓄谋已久,可谓是由表及里,步步惊心,直击要害。

首先乾隆帝直指一些人的失礼问题,借助的是孝贤皇后的丧事。皇长子永璜因未展示出悲伤之情而被训斥,连带着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也被罚俸三年。

然后,一些外省官员忘记了要上折奏请来京奔丧的规矩,虽说是表面文章,因为皇帝一般都会拒绝,但乾隆帝这次却动了真格,他借机发难,将两江总督尹继善、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湖广总督塞楞额、漕运总督蕴著、浙江巡抚顾琮、江西巡抚开泰、河南巡抚硕色、安徽巡抚纳敏等53名官员分别处以降二级留任的处罚。

随之,乾隆帝的拳头继续深入,虽然还是借着孝贤皇后的丧事去发难,但却已经由表及里,开始整治官僚机构的懒政之风。

比如翰林院因将皇后册封文书中的一些字句错译,乾隆帝便将主管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处以斩监候,随后又迁怒于刑部官员,刑部全堂几乎均遭到革职留任的严肃处罚,还有工部侍郎索柱因办理皇后册宝不敬, 降三级;光禄寺卿增寿保、沈起元、少卿德尔弼、窦启瑛因置办丧礼不周,被降级调用;礼部尚书海望、王安国因册封皇后谥号出错,被降两级留用,其余堂官也都受到了相应处分。

接着,乾隆帝仍然没有罢手,但还是围绕着孝贤皇后丧事,试图强化满洲民族和政权内部的认同感,主要集中在丧期剃发的问题上。按满洲旧俗,国丧后百日不得剃发,但在富察皇后丧事期间,乾隆帝发现有大量满汉高官仍在剃发,湖广总督塞楞额、湖南巡抚杨锡绂、湖北巡抚彭树葵等人都因此事而遭到了处罚。

强化认同感,对满人来说,是保持满洲旧俗不忘本,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避免过度汉化;而对汉人来说,是遵循满洲旧俗不动摇,强化的是效忠意识。

说到底,乾隆帝这一套组合拳并不仅仅是为了揪出几个对逝者大不敬的人,而是借礼制问题发难,目的是夺回权力,强化皇帝的威权。因为礼不端正,则尊卑不分,影响的是皇帝的威权和皇权的伸张。

到这一步,乾隆帝一举夺回对朝局的主导权,可谓是步步惊心。

在掌握了主导权后,乾隆帝的行动开始超越皇后丧礼的范畴,并最终指向那些对他威胁更大的位高权重者。如军机大臣讷亲,因四川战事中节节不利,在乾隆十四年被命自尽;乾隆十五年,三朝老臣张廷玉被罢配享,命回籍,并尽缴颁赐诸物。乾隆十八年,高斌因治理下属侵吞治河帑银不利,被乾隆帝勒令绑赴刑场观斩,吓得几乎昏迷,不久便郁郁而终。

此外,乾隆帝还大举治贪。对于查出亏空的官员,必须用自家财产补上,如没补上,挪用超一千两,贪污超八十两就要杀头,颇有乃父雍正皇帝的风范,一时间人人自危。

这场整肃之风直击要害,迅速澄清了乾隆帝在位十多年来因政治空气宽松而造成的吏治腐败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解决了鄂张两党的倾轧,实现了整个朝廷的空前团结。自此以后,官僚机构一改之前对乾隆帝无所谓的态度,做人做事开始小心谨慎,甚至噤若寒蝉,皆唯唯称是而已。

优质答案2:

我是历史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确实,乾隆十三年是乾隆朝政治的一个分水岭。乾隆十三年以前,乾隆朝的政治氛围主要还是以宽松为主。而乾隆十三年后,乾隆开始变得极端的刻薄暴戾。究其原因,我觉的可以分为表面原因,以及深层原因。

表面原因

(富察皇后画像)

表面原因当然跟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去世有关。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堪称乾隆的精神支柱。富察氏的去世,对乾隆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乾隆在万分悲痛之余,其行事风格也开始变得刻薄暴戾起来。

他开始大批钩决死刑犯,尤其对贪污犯更是从重处置,其惩贪的力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雍正。

不仅如此,乾隆对待臣下开始不断找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横挑鼻子竖挑眼,满朝文武可谓是战战兢兢。例如:工部为皇后制造的册宝,乾隆看了很不满意,觉得配不上富察皇后的尊贵,将工部全堂问罪。

张廷玉,康雍乾三朝老臣,为官数十年一直顺风顺水,而在晚年,自己犯糊涂,导致被乾隆一连串打击整治。

(张廷玉画像)

很明显,乾隆在故意找臣下撒气,以此来缓解富察氏去世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

深层原因

富察氏的死,只是乾隆变得暴戾刻薄的表面原因,或者说只是一个导火索。而深层原因,则跟乾隆这个人的性格有关。

乾隆在登基之初,虽然表现得比较宽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乾隆在乾隆朝初期所展现出来的宽仁,更多的是乾隆出于统治政策调整的需要,而绝非乾隆的真实性情。

弘昼、弘瞻都是乾隆的弟弟,都因为微小的过失而被乾隆严厉处罚,可见乾隆的性格里有很大的冷酷成分。

(青年乾隆皇帝画像)

与康熙不同,康熙是个胸怀非常仁厚的君主;乾隆的性情并不像康熙,而是更像他的父亲雍正。应当说,乾隆的性情里,冷酷是占主流的!

小结:乾隆十三年后,乾隆性情大变,表面上看是富察皇后去世的缘故,深层原因则是乾隆冷酷性格的体现。

(全文完)

三、为什么说“自古无情帝王家”?

优质答案1:

都说上位无私情,帝王之位从来都是残酷又血腥的。拥有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难以匹配人世间的天伦之乐。比如汉武帝刘彻晚年的“巫蛊之祸”,整个长安城血流成河,他曾经最爱的女人卫子夫,太子刘据,还有两个女儿,亲近大臣,都成了这场祸乱的牺牲品,汉武帝的晚年也在回忆和后悔中度过,与孤家寡人无异。

再说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杀害的是自己从小到大最敬爱的哥哥,还有弟弟,最后还逼得其父李渊退位。试想,如果他不想做皇帝,这一切会发生吗?

历朝历代,这样血腥不顾人情的事比比皆有,不然何来史书工笔时的血迹斑斑。

优质答案2:

自古无情帝王家,这是古代皇家皇权相争的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皇家为了皇权,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叔侄相残,夫妻相残的比比皆是。所以有了自古无情帝王家的说法。

下面简单的介绍下帝王家相残的例子。

第一父杀子,这个父亲杀儿子的更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因为谋反,有的是真的反,有的是冤枉的,但是最后作为父亲的皇帝还是杀了自己的儿子。

比如汉武帝杀卫子夫的儿子,太子刘据。李隆基曾经一次杀了一个太子和两个皇子。

第二常见的兄弟相残,比较著名的是隋炀帝杨过和他的哥哥杨勇的事情,还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不管原因是什么,李世民确实杀兄杀弟而登上皇位。

第三种叔侄相残,比较熟悉的就是明朝建文帝和他的叔叔明成祖朱棣之间的事。建文帝登上皇位后,后来被叔叔朱棣篡位,建文帝也下落不明!

第四种是子弑父,子逼父。子弑父这种就是儿子把自己的父皇杀了,而取得皇位。子逼父这种是儿子虽然没有把自己父亲杀了,但是却逼的他退位,自己登基。

第五种是夫妻反目,比较著名的是唐中宗李显和他的皇后韦氏。韦氏想学武则天,最后她和安乐公主把她的丈夫唐中宗李显毒杀。可是韦后虽有武则天之心,却没有武则天之能,也没有武则天之德。最后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诛灭。

第六种,姑侄相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就是姑侄关系,却矛盾加深,最后太平公主失败而死。

这些只是比较熟悉的,为了皇权,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那九五之尊天子之位,在皇室之中,亲情是没有皇权重要的。

所以才有了自古无情帝王家的说法,同时也有温情并非帝王种。这都说明在皇家权利和亲情的关系。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72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