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有多少皇帝被盗墓

2023-01-19 19:11:28 353 0
生活百科

东陵有多少皇帝被盗墓呢?这个数字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加上清东陵的守陵人,那么数字就非常庞大了。因为清东陵的守陵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要守护皇陵,还要负责保护皇陵周围的百姓,所以这些守陵人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些守陵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首先就是他们的服装,他们的衣服大多都是清朝时期的服装,因为清朝时期的服装是非常漂亮的,并且也非常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

一、东陵被盗了多少墓?

清东陵共15座陵墓,孙殿英盗了2座,剩下的13座被谁盗了。

东陵有多少皇帝被盗墓

清朝的陵寝规制,一直到了清朝入关之后,才开始渐渐形成。

虽然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朝廷就已经在关外建造了三座专属于皇帝的陵寝,即永陵、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只不过这些陵墓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便是在陵寝制度上都大相径庭,突兀无比。

清东陵

一直到了清朝入关之后,就决定了要承袭明朝陵墓的制度,一要“遵照典礼之规制”,二要“配合山川之胜势”。所以清东陵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这座清东陵,可是消耗了清朝朝廷247年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而建成。

在清东陵之中,共有着217座宫殿牌楼,这些牌楼组成了15座陵园,这些陵园大小各异。清东陵之中,一共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皇帝妃嫔,此外还有3位阿哥和2位公主。

至此,在这座陵墓之中一共埋葬着161位皇室成员。

清东陵

说到清东陵中最奢侈,最多珍宝的陵墓,莫过于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这两位可都是在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慈禧太后则更是以生活奢侈糜烂而出名,这两人陵墓中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往往越是出众的东西,就会遭到越多人的觊觎。

1928年的春天,军阀孙殿英早已盯上了乾隆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这对于孙殿英来说是一块极为肥美的肥肉。随后孙殿英借口进行军事演习,遣散了周围其他人,紧接着就用炸药炸开了乾隆和慈禧太后的陵墓。

盗墓

于是乎,孙殿英就开始大肆洗劫此二人的陵墓,无数的金银财宝,都被孙殿英收入囊中。如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孙殿英后来还将从这些宝物赠予了其他人。

盗窃完这两座陵墓后的孙殿英,自然是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更何况孙殿英还只是盗了两座陵墓,就已经如此令人眼红。清东陵除去乾隆和慈禧的两座陵墓外,还剩下了13座,而这13座陵墓最终也没有逃过盗墓贼的魔爪。

神圣不可侵犯的清东陵,在经历过孙殿英的“东陵第一盗案”后,又迎来了以土匪头子王绍义的二次盗窃。在孙殿英盗墓之后,游手好闲的王绍义也开始打起了其余陵墓的主意,但光是王绍义一个人还不够,所以王绍义便开始为自己寻找帮手。

清东陵

王绍义首先找到了朋友杨芝草,出言诱惑杨芝草道:“现在陵上和马兰峪街上无论是日本人还是经常都走了,根本没人看守陵墓,也没人管,我们何不趁着这个好机会捞一把?”

杨芝草很快就表示,自己愿意和王绍义一起,后两人还一同找到了另外一位“合作伙伴”,穆树轩。光是这几人,远远还不够,因为他们在盗墓上都不是专业的,王绍义在思考后,找到了周围村子里的几位盗墓贼,这下王绍义这个团队缺少的,就是能罩着他们的干部。

紧接着,无法抵御陵墓中数不胜数金银珠宝诱惑的区助理赵子新、民兵小队长贾正国,也先后加入了王绍义的团队。

盗墓

王绍义首先先盗窃了咸丰皇帝奕詝的陵寝定陵,其次是慈安太后的陵寝。在王绍义盗窃完这几座陵墓后,就找来了黑后台张尽忠。张尽忠是15军分区敌工情报队队长,在这件事上,张尽忠可谓是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切皆就绪后,王绍义等人率先对同治帝夫妇合葬的惠陵进行了盗窃,后是康熙帝的景陵,景陵妃园陵寝中的一座贵妃陵、康熙的双妃陵、裕陵园寝里的香妃墓、裕陵园寝里的两座妃子墓……

清东陵之中的14座陵寝,总共157人的陵墓,没有一座逃过了这些人的魔爪,皆被盗了个精光。

清东陵

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盗墓贼的下场,在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也一一受到了正义的裁决。

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主犯,因主动武装并且拒捕,于1946年被处以枪决。

或许是在看到逃避无用,拒捕无效之后,八区介儒区长选择了主动投案自首。

区助理赵子新成功被缉拿归案,随后等待赵子新的是来自法律的严惩。

盗墓贼

罪责最大的王绍义和张尽忠两人选择分开逃跑,特务们首先抓获的是逃往唐山唐家庄的张尽忠,2年后张尽忠病逝。在经过公安人员长达5年,历经3个县城,上百个村庄之后,将持有枪的王绍义缉拿。

最终,王绍义被处以枪决,这些盗贼们的下场,大快人心。

二、东陵历经两次盗掘,乾隆、慈禧墓尽毁,为何只有雍正墓安然无恙?

优质答案1:

不是只有雍正皇帝的泰陵安然无恙。清帝陵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帝后陵寝几乎均被盗掘,其中就包括慈禧和乾隆的陵寝,因为地宫内埋葬了大量的奇珍异宝,所以才会有军阀打起盗墓的主意,有部电影《东陵大盗》就是根据这段历史编辑拍摄的。雍正时期,当政权稳固以后,陵墓的修建提上日程,起初的选址由于风水问题弃置,后来选定在距康熙帝所在清东陵几百里外的易县境内,由于选定的陵寝在康熙帝陵寝的西边,因此雍正所在的泰陵为清西陵,和慈禧、乾隆的陵寝不在一个陵园,加上当时的特殊形势,清西陵帝后陵墓基本上未被盗掘,仅是规模较小的光绪帝陵墓被盗。

优质答案2:

孙殿英放过雍正墓的原因。

民国大盗孙殿英,趁世道混乱,以训练为名,将大清的陵墓用炸药炸开挖了个遍,几乎所有可能埋藏宝物的清朝陵墓都被他挖掘了一遍,可怜的慈禧太后,陵墓不但被掠夺一空,尸体也被扔到地上,很奇怪的是,众多陵墓中,唯一没被动过的就是雍正墓。孙殿英几乎将大清的陵墓挖了个遍,为什么唯独翻过了雍正帝的陵墓?

1、性格原因。

雍正帝在大清皇帝中是比较节俭的,他一直提倡勤俭节约,所以在位期间没有大肆修建宫殿,为清朝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雍正帝在位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一生为了大清基业兢兢业业,有人说,如果没有雍正的勤俭治国,就不会有乾隆盛世,其实,细细想来,确实是很有道理。根据雍正皇帝的脾气秉性,他死后的陵墓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宝物,况且孙殿英以训练的名义盗墓,时间仓促,为了在短时间攫取更多的宝物,他也不会在一位勤俭一生的皇帝陵墓上浪费时间。

2、位置原因。

雍正和前朝的几位皇帝不一样,一般的大清帝王都喜欢将坟墓放在了清东陵,但是雍正发现,清东陵的地基不稳,地下水水位很浅,陵墓如果挖的过深,后面后渗水,他生怕自己埋下去以后陵墓会塌陷,于是决定将自己的墓修在清西陵,这里虽然规模不如清东陵,但却有独特的优势,雍正是一位低调务实的皇帝,不喜欢张扬,将陵墓建在清西陵这里也符合他的性格。由于孙殿英划定的盗墓核心区为清东陵,所以,雍正墓很侥幸躲过一劫。

三、从清东陵流出的宝物,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优质答案1:

其实这个问题我更想知道。

1908年11月是大清权力中枢惊天动地的一个月,11月14光绪皇帝驾崩,次日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皇太后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

虽然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已经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慈禧的葬礼是不能含糊的,据一些目睹过慈禧葬礼的记录我们得以一窥这场声势浩大的皇家葬礼。

庞大的灵柩现在已经离我们很近,距离地面很高,这个用黄色织锦覆盖着的庞然大物像一团火似的燃烧,闪耀,发光,释放出明亮的金黄色。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代表中国皇族和只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黄颜色,任何人如果僭越违规是要杀头的。它由一百多个轿夫抬着,缓慢地向前移动。

打头的是一队穿着现代军装的长矛轻骑兵,装束齐整,举止得体;接下来是由仆役们用手牵着,成一列纵队的小矮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大约有几百人,他们是轮换着抬灵柩的仆役。

作为大清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的随葬品之丰富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李莲英作为慈禧生前最为宠信的太监,全程参与了“老佛爷”的葬礼,对于陪葬品应该了如指掌,相传李莲英的侄儿李成武根据李莲英的口述写就了《爱月轩笔记》其中对于陪葬品有着详细的记载。

"慈禧尸体头顶荷叶,脚踩莲花,寓“步步生莲”之意。衣服上穿缀着大珠420颗、中珠1000颗、一分小珠4500颗,大小宝石1135块。"

问题是《爱月轩笔记》从未有正版面试,关于慈禧陪葬品的记录来自于其他著作的抄录比如1928年畴隐居士的《佛学大辞典》记载版本和1943年赵汝珍的《古玩指南续编》,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1928年东陵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盗宝案,军阀孙殿英以暴力方式率军队盗掘东陵,包括慈禧的定东陵,乾隆的裕陵等悉数被盗,被盗掘的陪葬品不计其数,这些宝物的种类下落有着无数的版本,比如慈禧口含夜明珠,乾隆九龙宝剑等等,不过都不可信。

宝物流向大概有三个去处。

其一疏通关系

孙殿英也因为盗墓成为了全国声讨的对象,为了平息风波孙殿英将一部分赃物用来疏通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关键人物在盗宝案中都分得了一杯羹,这些既得利益之人为了避嫌肯定不会公开这些宝物的所在,所以绝大部分宝物都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其二,倒卖以资军费

孙殿英虽然宣称盗墓是为了报国仇家恨,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以资军费,在军阀混战中有枪有人才有立足空间,孙殿英将盗取的大量赃物倒卖用于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些宝物有些流落民间,有些已经流向海外。

其三,自己收藏

当然孙殿英也不会白忙活,肯定会挑选一部分精品自己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宝物在解放后被其子孙天义捐赠给了国家。

优质答案2:

清朝的皇陵,并没有集中在一个地方,而是分布于三个地方。分别是位于遵化的清东陵,位于易县的清西陵,以及位于东北的关外三陵。

在这三处清朝的皇陵之中,陪葬品最为丰厚的当属清东陵。因为在清东陵,沉睡着清朝历代统治者最为穷奢极欲的两位,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不过,乾隆也好,慈禧也罢,恨不得把整个清朝的财宝都给他们陪葬。然而,这一切,都便宜了孙殿英。

民国时期,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战争就需要钱,但是对于一些小军阀来说,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不到资金时,那就只能通过一些不那么光彩的手段了,比如说盗墓。因此,1928年刚刚归顺蒋介石的孙殿英,就趁着剿匪的名义,把清东陵洗劫一空,特别是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绝对不是为了把这些珍宝收藏起来,而是想要把这些变成真金白银,所以孙殿英通过各种手段去变卖这些珍宝。

孙殿英销售这些珍宝的地点主要在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地方,通过黑市的方式卖给洋人。以上海为例,孙殿英派自己的副官王登瀛、戴世禧跟随李德禄带了五大箱珍宝前去售卖,结果被上海滩的青帮大佬黄金荣给黒了,最后黄金荣通过文物贩子把这些文物卖给了美国人。这些售卖给洋人的宝物,自然是流落于外国,很难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除了售卖,孙殿英在东窗事发之后,迫于压力,主动上交了一部分珍宝。比如说在事发两个月之后,孙殿英主动上交了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宝物300余件。

除了主动上交,还有一部分宝物在交易的过程中被当场罚没。比如说孙殿英在天津销赃时,有一次被天津海关当场抓获,赃物被没收。

这些主动上交和被罚没的珍宝,有很大可能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时一起去了台湾。

此外,孙殿英在事发之后,将大量的珍宝用于贿赂蒋介石等政府高官,这些物品恐怕是随着国民政府的高官移居国外流落他国。比如说慈禧口中的那颗价值8个亿的夜明珠,被送给了宋美龄,后来跟着宋美龄去了美国,在宋美龄死后下落不明,据传是落到了美国一个富翁的手中。

当然,还有传闻,孙殿英当时还埋藏了一批宝物,至今仍旧踪迹不显。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53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