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有虫牙怎么办?小朋友有蛀牙,家长一定要重视,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影响健康,其实蛀牙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脱落,严重重影响美观。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这样才能预防蛀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吧。家长可以这样做:11、每天晒太阳20分钟,每次晒半小时左右。2、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
一:四岁牙齿龋齿严重怎么办

四岁小孩蛀牙痛需要吃药物治疗,可以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比如芬必得、洛索洛芬钠、布洛芬等,蛀牙痛是因为牙齿龋坏已经感染了牙髓,也就是牙神经,导致了牙髓炎,产生了疼痛。牙髓一旦发生炎症,由于没有有效的侧支循环,并且牙髓腔内空间封闭。
二:四五岁有虫牙怎么办
尽量让他刷牙,慢慢养成习惯就好了,现在有蛀齿没关系,到6岁左右就该换牙了,换牙后就要注意口腔卫生,有蛀齿就要及时看牙科,三:30多岁有虫牙怎么办
蛀牙的天敌来自正确的教养
既然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助长了蛀牙的发生率,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小朋友蛀牙是很普遍的现象,完全零蛀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然而事实上,要蛀掉一颗牙,必须要有「食物」、「细菌」、「时间」3大因素,缺一不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会发生蛀牙。
知己知彼—了解蛀牙的真正成因
所以,即使食物附着在牙齿上,若没有细菌进行分解,是不会有蛀牙的;而且就算有细菌在口腔中分解食物产生了酸,但只要马上刷干净,让酸没有时间和牙齿长时间接触,也是不会有蛀牙的。
因此,如果要形成蛀牙,首先必须要有食物的残渣积留在牙齿表面,而后形成蛀牙的细菌便会利用食物残渣作为营养
百战百胜—针对蛀牙成因一一击破
了解了蛀牙的真正成因之后,家长便可以针对蛀牙的3大因素一一排除:
(1)慎选食物,均衡饮食
除了控管易蛀牙食物的摄取量(比如所有含糖的食品与饮料、黏滞性高、或精制的糕饼类),也要重视「食育」(饮食教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养成不偏不挑、均衡饮食的好习惯。
(2)彻底清洁口腔,防止细菌滋长
每个人口腔内都有细菌,但是种类和数量会因人而异。如果口腔清洁做得好,有益细菌就会比较多,可以抑制有害细菌。反之若口腔卫生没顾好,致龋细菌就会比较多,发生蛀牙的风险自然也相对增高。
(3)避免牙齿长时间与食物接触
尽量减少食物停留在口中的时间,所以三餐定时定量是必要的,正餐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而且只要有饮食一定要尽快漱口刷牙。若孩子想吃点心,也可集中在正餐前后一起吃,避免零碎和过长的进食时间。
迷思篇:5大常见错误观念
不过,预防蛀牙的原理虽然不难,但是要真正落实,还是需要父母的高度重视与彻底执行,并且需要正确的观念及有效的做法。而幼童蛀牙的情况之所以如此严重,其实是因为有许多应该要知道的基本护牙观念是家长不清楚的,甚至还有许多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迷思,都需要父母重新厘清与更新。
1、乳齿反正会换牙,所以蛀掉不需治疗?
目前依然有家长会认为,乳牙反正会换,所以即使蛀掉也没关系,甚至不用治疗。如果蛀牙是发生在8~12岁左右,由于离换牙的时间已经很近,蛀牙对孩子的影响会比较小,的确可以评估是否需要积极治疗;问题是现在的孩子几乎2岁就蛀了,发生龋齿的年龄层日益偏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治疗,将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危害与影响。
(1)影响饮食与健康发育
蛀牙对幼儿造成的第一个影响是,因为牙齿会痛,孩子会不敢咬也不敢吃,就算要吃也会偏爱流质的、软的、或是液体的食物,如此营养摄取不足,将影响身体的发育成长,而且咀嚼不够,也会影响到以后的齿列生长。
曾经有个蛀牙的孩子,因为没办法咬,也讲不出口,每餐都吃很少甚至不吃,直到做完了根管治疗,套好牙套之后,才告诉妈妈:「我终于可以吃饱了,以前我从来没吃饱过!」
(2)影响学习力与专注力
而根据美国的研究报告甚至指出,蛀牙是影响孩子学业的首要原因!因为牙齿疼痛不舒服,会无法专注学习,而且家长可能需要请假带孩子去治疗蛀牙,孩子的上课时间也会因此减少,非但影响课业,也容易影响孩子日后的身心发展。
所以,乳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和孩子整体的发育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家长一定要严防孩子蛀牙,万一蛀了也务必要带孩子治疗,
2、蛀牙和体质有关,有的孩子睡前不刷牙也无妨?
或许部分家长会觉得,蛀牙似乎和体质有关,有些孩子明明饭后睡前都有刷牙,却还是蛀牙,有些孩子则可能天生牙齿很好,即使睡前没刷牙也没事…其实深究原因,也许并不是表面看到的状况。前者可能虽有刷牙,但没有清洁干净;后者则可能虽没刷牙,口中却没有致龋细菌。所以回归到找出蛀牙的真正原因,才是解决蛀牙问题的关键,同时最基本的洁牙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勿抱着侥幸的心态便宜行事。
3、「奶瓶性龋齿」是因为夜奶造成,应停止喂奶?
以往认知的「奶瓶性龋齿」,很容易就会把蛀牙的原因归咎到奶瓶,甚至认为半夜不能哺喂母乳,其实蛀牙主要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奶瓶或母乳的错!
经实验证明,若在无菌的环境下,即使夜奶后没清洁也是不会蛀牙的。而造成夜奶和蛀牙的连结,是因为口腔里已经有致龋细菌,又创造了有食物的环境,才会造成蛀牙,却无端让奶瓶背了黑锅。所以目前「奶瓶性龋齿」已经更名为「早发性龋齿」,是指因生活习惯或日常环境接触到了致龋细菌,而在2岁前便发生了蛀牙的情形。
夜奶宝宝睡着了,该如何清洁口腔?
相信夜奶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的家长,尤其有些妈咪是半夜抱着孩子亲喂,这样喂着喂着小孩常常就会睡着了,想帮他清洁口腔或是刷牙,深怕会吵醒孩子,而且大人自己也很疲惫,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果情况允许当然还是建议清洁,但若实行起来真的有困难,爸妈也不要压力太大,可以等早上起来再尽快彻底清洁即可。
4、小朋友有刷牙就好,不需使用牙线?
应该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并不清楚幼儿其实也需要使用牙线。而且有些老一辈的想法,还会觉得牙线容易伤牙龈,甚至会把牙缝变大,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因为若没有搭配牙线来彻底清洁齿缝中的食物残渣,光靠牙刷的清洁力是不够的。而牙缝如果卡到食物,自然就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牙线与牙线棒的差异
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该选择牙线还是牙线棒?其实两者各有优劣,爸妈可视情况自由运用。牙线的好处是,只要撷取1条适当的长度,就可以完成全口的清洁,但是技术上比较不好操作,尤其若爸爸的手比较大,就不太方便伸入小朋友的口中做清洁;而牙线棒对爸妈来说使用上较为便利,但要注意不能只用1根清洁全口,脏掉就需要换新。若以口腔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区域来分,建议至少要更换4根以上牙线,才能完成全口的清洁。
5、小朋友自己会刷就好,不需要大人帮忙?
关于这点,也是家长需要厘清的重要观念之一,常常误以为小朋友只要自己会刷牙了,就可以全权交给孩子自行清洁牙齿,大人不用再管。其实当孩子还是幼童时,大人一定要帮忙再刷一次,因为孩子手部的细微动作尚未发育完成,并不能全口都刷得很彻底。而且直到国小三、四年级,爸妈也依然需要帮孩子检查牙齿是否有刷干净。
使用电动牙刷会比较干净吗?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幼儿用的电动牙刷,除了造型缤纷可爱,有些甚至还有音乐声光效果和定时3分钟等功能,有时候的确能引起小朋友刷牙的兴趣。但是家长千万别以为有了电动牙刷,就能交给孩子自己刷,因为如果没有将牙刷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转动,牙齿一样是刷不干净的!所以,电动牙刷可以用,但是跟一般牙刷的用法和效果其实差异不大,家长仍需帮孩子做好基本功,才能预防龋齿的发生。
教养篇:3大护齿习惯的建立
在破除了上述对于保健幼齿的迷思,更新了正确观念之后,全家也要一起来培养日常生活的3大护齿好习惯:
1、全家都要注意牙齿健康
其实当爸爸妈妈要准备生Baby的时候,就应该先把自己的牙齿做好检查,不要有蛀牙没去补,或是牙齿清洁没有做好,需先整理干净大人的口腔环境,未来才不会将致龋细菌传给孩子引发蛀牙。
2、培养专心用餐的好习惯
大家都知道含糖的食品和饮料吃越多越容易蛀牙,但是对小朋友来说,要完全的禁止是极不容易的,因为即使爸妈规定不能吃,遇到亲朋好友或是幼儿园的老师同学,还是会有许多「偷吃」的机会。
所以其实最根本的做法,是培养孩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不过要培养专心用餐的好习惯,谢承佑医师提醒爸妈可注意下列3点:
(1)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
有些家长担心小朋友吃得不够营养,或是怕孩子吃饭拖拖拉拉,可能用餐时间会一直对孩子碎念:「那个青菜要多吃一点啊!还有饭要吃光光才行呀!」或是直接硬塞饭菜给孩子…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其实都是有压力的,会觉得吃饭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产生排拒感;也有家长急到用威逼的方式命令孩子一定要吃完,甚至责骂小孩,如果孩子都被骂哭,他还怎么吃饭呢?
(2)家长要以身作则
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是全家都要一起建立的,家长想要孩子专心用餐,自己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滑手机,变成每个人各吃各的,而且都一心数用。最好是全家人都在餐桌好好的把饭吃完,可以彼此聊聊天,专心用完餐,然后再去做下一件事情。
3、将定期检查融入日常生活
其实在孩子1岁以前,爸妈就可以带他到儿童牙科检查牙齿,之后并定期的回诊检查和涂氟(每3个月或半年1次)。而回诊的期间,爸妈可以得到正确的卫教观念,医师也能从每次的检查中评估孩子蛀牙的风险,进一步的了解、修正孩子的饮食和洁牙习惯,便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