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多少颗牙齿会出现问题,有的甚至一颗牙齿都没有,这是因为我们的牙齿是有寿命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牙齿会在35岁左右开始逐渐脱落,到60岁左右全部脱落,所以我们要定期检查自己的牙齿,如果发现牙齿有问题,及时治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自己的牙齿是否健康呢?其实只要看看牙齿上有没有这3个特征,就能知道了。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有的话,恭喜你,牙齿还不错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宝宝一岁半才长十颗牙正常嘛?
一岁半的宝宝长10颗牙,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宝宝的乳牙一般会在两岁半到三岁长齐20颗。一般情况下,宝宝4~10个月开始长牙。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宝宝长牙晚,有的长牙比较早。可以给宝宝适当补充钙剂,出牙期间也要多注意口腔卫生。

二、宝宝1岁4个月了,只有5颗牙正常吗?
宝宝1岁4个月了,只有5颗牙属于正常。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所以出牙率也不同,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的筛查,看宝宝缺钙与否,如果缺钙可以适当的给宝宝补钙铁锌。平时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要挑食。
三、为什么动物和人类的牙齿是一颗一颗的?
优质答案1:
比较方便更换。
优质答案2: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牙进化和衍变。
牙的结构及有关牙齿形成的牙周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
牙齿的来源组织和衍化来源牙齿的来源组织是牙胚,而牙胚是由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组成的。其中成釉器的组织来源是外胚层,牙乳头和牙囊来源于外胚间充质。对于非医学或非生物学专业的同学可能不太理解,做个不恰当的类比话成釉器是皮变的,牙乳头和牙囊就是皮下面的结缔组织变的。成釉器形成我们的牙釉质,牙乳头形成我们是牙本质、牙骨质,牙囊形成我们的牙槽骨和牙周膜。
那么研究牙齿的起源组织有啥用呢?当然是为了研究牙齿的起源啦~
牙齿的起源说法纷纭但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两个假说:牙形石(牙形虫)起源假说和鳞迁移起源假说
牙形石起源假说(由内而外假说)
牙形石并不是一种动物而是生活在寒武纪到三叠纪死亡后形成了微小化石的一类海洋类鳗生物的化石。这些海洋类鳗动物在中国早期被译为牙形虫,类似于现生的盲鳗。这类生物口内有着跟现生动物牙齿形态甚至构成都极为类似牙的刺状结构,这类牙形刺甚至可以像毒蛇牙齿一样向猎物和敌人体内注入毒液。这些牙形刺跟骨骼或牙齿的组成成分也很相似,都是羟基磷灰石。因为牙形虫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颌骨,所以支持这一论调的学者认为牙的出现早于颌骨。早期的牙形石无牙釉质结构,晚期才出现与牙相似的牙釉质结构,可是那时已经接近三叠期末,我们哺乳动物的祖先——异齿兽早已横行于盘古大陆了。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的飞利浦·多诺休(Philip·Donoghue)教授通过X线层析显微技术对各地层的牙形石进行研究后也指出这一不足,所以这一假说现阶段支持者较少。
概括的一下牙形石起源学说:牙齿起源于消化道,由内向外逐步向生物口腔演化,早于颌骨出现,并独立演化在口腔与颌骨相连。这一论调的优势在于合理的解释了牙齿在口腔内如何从广泛分布到集中分布到了上下颌骨上,还有为何动物的牙齿替换顺序一般都是继承牙由舌侧或腭侧替换被继承牙。
盾鳞迁移起源假说
现在主流观点认为牙齿起源于同为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古鱼类的鳞。盾皮鱼是最为原始的有颌鱼类,它们拥有与甲胄鱼相似的体外包裹着骨质甲片,但他们比甲胄鱼高级的多(甲胄鱼充其量仅仅比文昌鱼高级比盲鳗低级些)。这些骨质甲片也就成为了后来牙齿的前身。如邓氏鱼那可怖巨嘴上的牙齿。盾皮鱼被认为是软骨鱼和硬骨鱼共同的祖先是完全不同于现生鱼类的古生鱼类,它们身上的硬质骨板并不同于鲫鱼、鲤鱼鱼鳞等常见的鱼鳞,更接近于鲨鱼、鳐鱼的盾鳞。
而这些位于上下颌外侧的硬质骨板就是牙齿的起源。
鳞迁移起源学说主要内容是:牙齿起源于盾皮鱼的盾鳞,与颌骨同时出现,由外而内的逐步进入生物口内并与颌骨结合。这一学说得到了对现生鱼类猬白鳐和梅花鲨的肤齿和盾鳞研究的支持
牙齿的数目和形态从现阶段看盾鳞迁移起源假说更加有说服力,它也更好的解释了为何牙齿的进化趋势是由多到少——毕竟鳞嘛~实在太多了。
特例憋了半天接下来才是本杠精进来回答问题的真正的目的,有真正意义牙齿的动物也并不都是一颗一颗的。做著名的就是大象——口内永远仅有四颗高冠牙!大象替牙更像是把臼齿给分解开来替换,臼齿替换并非是整颗替换,而是一个牙板一个牙板替换。继承臼齿从被继承臼齿后方向前推动并逐步被替换。如下图
也就是说大象嘴里没半边只有上下两颗大牙!(不算两颗长长的上门牙)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