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什么时候挖掘。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里面的陪葬品非常丰富,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动的,所以一直没有被挖掘。直到1974年,考古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这个盗洞直径达到了15米,深度达到了300米,而且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被盗走。后来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现盗洞里面的东西都是来自于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什么时候挖掘的

另一方面无论从民族心理,民族感情上,还是从尊崇先人的角度甚至从唯心主义的龙脉风水角度看,都不应该打开秦始皇陵。
有一个日本记者问一位中国考古学者:“你们中国什么时候打开秦始皇陵,全世界都很想看看里面埋藏了些什么。”那位中国考古学者当即反问那位日本记者:“你们日本打算什么时候打开日本历代天皇的陵墓呢?”该记者答道:“我们从没打算打开天皇的陵墓,我们不愿意打扰他们。”中国学者当即愤怒的对他说:“你们不愿意打扰你们的天皇,那我们中国人又为什么要打开我们的皇帝的陵墓去打扰他们呢。这是什么道理!”
由于保护技术不够,近50-100年不会在开挖了
等我们这代人都死了,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呢/如果要快的话我有个办法,你搞几个手雷去把那炸了,第2天保证开挖,哈哈!!
二:秦始皇陵什么时候才能挖掘
如果严格一点说,恐怕未来几百年内的技术,都不能保证让陵墓本身以及随葬的所有文物都安安全全地保存下来;而如果不那么严格,只考虑发掘而不考虑保护,那么应当说,现在的技术已经足以发掘始皇陵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百年内都不会去发掘秦始皇陵,所以很多对秦陵之谜感兴趣的朋友,只能接受这个遗憾了。
这些文物的保护自然也是个问题。对于一些金属文物或者陶质、石质文物而言,从墓中提取出来以后,可以拿回实验室再进行保护,可是有些有机质的文物,比如说竹简、丝绸,就必须在发掘现场进行保护,否则就会在短时间内朽坏。
尽管目前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已经远非昔日可比,但是在处理这些有机质文物时,还是存在欠缺,并且短期内很难有所突破。
孙殿英发掘东陵之时,慈禧太后与乾隆皇帝的尸体遭到惨无人道的侮辱。他们的金蚕衣裤被脱下来盗走,牙齿被敲掉拿走口中夜明珠,然后尸体被扔到墓外遭受风吹雨打,狼吞狗啃,尸骸都不能保持完整。清朝皇族后裔最终重新将他们的尸骸重新装敛安葬,还到处告状,不过这事被不了了之。
我们试想发掘秦皇陵是不是也要移动秦始皇尸骸,这是对一位伟大帝王的不尊重!
三:秦始皇陵什么时候开始挖掘
没有时间表。
经过考古工
四: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挖掘
秦始王陵是非常大的,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故宫面积七十二万平方米,陵园总面积56.25平方公里,兵马俑只是陵园中的一小部分,秦始王陵的封土堆也有50丈高,下面也有一个地宫,里面的文物数不胜数,地宫下面也有水银,即使现在挖出来,保护也难,因为文物会氧化,盗墓贼也会来光顾,现在不必那么心急挖,让国家有一定的保护能力的时候才挖吧,秦始王陵要是打开,将会成为世纪最大发现,震动全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震撼!五:秦始皇陵计划什么时候开始考古挖掘
1974年,在西安临潼,一位农民在打井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兵马俑阵,而这个兵马俑阵正好位于秦皇地宫东侧1500米处。作为秦始皇陵最著名的一个陪葬坑,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随着兵马俑的发现,一个完整的秦始皇园陵——埋葬在地下长达两千余年的宝藏也就此揭开了它神秘的全貌。
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寝陵。秦始皇陵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相当于秦始皇13岁的时候,他的寝陵就已经开始修建了。
秦始皇陵坐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历史上大有讲究。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处于骊山峰峦的怀抱之中。
北魏郦道元曾在其著作《水经注》对此作出解释: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由此可见,一些古籍已经提到了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在“骊戎之山”。当然,这也是郦道元的一个揣测,仅供参考,并无考证。而且郦道元生活的时代,离秦朝已经很遥远了,他的话不一定可信。
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古时候,对于皇家而言,修建皇陵,第一便要讲究风水。而在传统的风水学中,“依山傍水”之地是修建陵寝的理想选择。
秦始皇先祖以及宣太后的陵园安葬在现今陕西省临潼县以西的芷阳一带。根据《礼记》、《尔雅》等古籍的记载,在封建社会的礼制中,西为长,东为幼;西为尊,东为卑。秦始皇陵的选址便是遵循了这一封建社会的尊卑礼制。
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设计,少府令章邯监工,期间征集了72万劳动力参与修建。其规模之宏大及历时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
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59年开始建造,截至公元前210年竣工,历时长达49年,直至秦王嬴政临死前,皇陵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又接着修建了一年,这项浩大的工程才最终落幕。
纵观整个陵园的建造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是从秦王嬴政继位开始到统一六国的26年。这个时期,陵园完成了全部设计以及主体工程的施工;第二阶段是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到秦始皇35年,在这9年时间里,国家借72万囚犯之力,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工程的最后阶段是秦始皇35年至秦二世二年,按照建设计划,这三年时间陵园要完成收尾和覆土工程。但是这一时期,国家动荡,民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秦国眼看危在旦夕。在章邯的建议下,秦二世调用原来的修陵大军回击起义军队。整个陵园工程尚未完全竣工,却也不得不因此提前收工。
秦始皇陵为何很晚才被发现?其实,历史上早有古籍记载过秦始皇陵的位置,秦始皇陵就位于距离秦国都城咸阳的不远处,可以说是位置公开的一个陵寝了。
在历史上,秦始皇陵唯一遭窃的一次是楚汉相争之时,楚霸王项羽曾带兵攻入咸阳。据说楚王在大肆烧杀掠抢,纵火阿房宫的同时,还派兵进入了秦始皇的陵墓,盗走了大量的陪葬宝物,这是秦始皇陵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遭窃。后来,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还专门派人守卫秦始皇陵。从那以后,秦皇陵也在没有传出被盗的消息。
直到现代1932年,一个农民在临潼县发现了一个兵马俑头颅;紧接着,在1940年,骊山地区的居民在挖掘沟渠的时候也发现了兵马俑相关的文物;1961年,国家将秦始皇陵墓正式列为文物遗址。在此之后,1974年,当地一位农民在打井过程中发现了兵马俑阵,秦始皇陵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不少人感到奇怪,从古至今,历史上被盗的皇陵数不胜数,为什么唯独秦始皇陵没人敢动,直到1974年才被发现呢?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秦始皇陵坚不可摧。在秦皇陵建造之初,秦始皇已经考虑到后世盗墓的可能,于是便命人将皇陵深挖到地沟泉水处,又以铜水浇筑。冷却后的铜水与石壁紧紧粘合,大大增加了挖掘的困难。因此,古代的盗墓贼还没有能力可以打开这样的铜壁。
第二,秦始皇陵中含有大量的水银。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陵中有一条用水银浇筑而成的运河。现代考古学家们也通过卫星确认了秦始皇陵中的确含有大量的水银。水银是液态汞的俗称,含有大量的毒性。因此,且不论古代的盗墓者,当代的考古学家也不敢轻易挖掘。
第三,秦始皇陵中机关复杂,危险系数极高。秦始皇为了防止后世之人盗墓,不管浇筑了铜墙铁壁,还在皇陵中设置了大量复杂的机关。那些暗箭、毒气会让擅入者稍有不慎便当堂毙命,有去无回。因此,古代自然无人敢去盗墓。
第四,贸然开挖秦始皇陵,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毁。由于地宫位于底下,长期缺氧,一旦开挖,氧气进入后会导致其中的文物迅速氧化,化为乌有,现代考古学家费尽心思打开的定陵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国家决定,除了抢救性挖掘以外,禁止打开皇陵。其实,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对文物的大力保护。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兵马俑,其实是皇陵很小的一个部分。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宫,并没有被打开。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