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怎么死的图片?赵子龙图片高清大图

2023-01-26 18:45:55 671 0
奇闻异事录

赵子龙怎么死的图片都是假的,赵子龙不是被关羽斩杀的,而是自杀的。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一位网友说。还有网友认为,“关羽的死不是因为他杀了曹操,而是因为他被孙权杀了。因为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所以他不能背叛刘备。这样一来,关羽就成了一个忠诚的人,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后来,关羽在襄樊战役中失败了,他被孙权俘虏了。孙权非常喜欢关羽,并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一、被赵云一枪刺死的麹义,正史上结局如何?

优质答案1:

赵子龙怎么死的图片?赵子龙图片高清大图

麴义、高顺、曹纯、李傕、公孙瓒,这几位都是作战骁勇的特种兵头子;但是在演义中,他们的武艺都被贬低了很多!此外,击败孙坚的徐荣也被描述成了超级炮灰,而统帅白毦兵的陈到竟然没有出场!

本文只谈麴义。在演义中,麴义只是个高级龙套;在历史上,麴义却是个超级狠人!

演义中的麴义之死。

“袁绍磐河战公孙”一回中,麴义有过一次昙花一现的露脸,但随即就死在了赵云枪下!

公孙瓒得到赵云之后,并没有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在后军压阵。在跨桥决战时,公孙瓒率五千白马骑兵出阵;袁绍令颜良、文丑分列左右,然后“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

开战之后,公孙瓒占据桥头,然后派大将严纲率军直扑过去;袁绍军中按兵不动,待严纲靠近阵前时,麴义所率的八百弓弩手一齐乱箭齐发,白马军折损大半。严纲急退,“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

麴义乘胜追击,直接杀到界桥边,公孙瓒下桥避战而走;麴义一刀斩杀了执旗将,然后砍断了白马绣旗,又纵马杀入后军,准备擒拿公孙瓒。赵云正在后军憋着一股子火,看到麴义杀来,挺枪而上,“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

这就是麴义的所有表现,虽然也有闪光点,但遇到赵云,就成了炮灰和经验值。

在早期的嘉靖壬午本中,罗贯中对麴义还算客气,让他与赵云厮杀了十余合,“战到十余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这个表现,应该弱于李典,大概是二流偏强。但是,毛宗岗父子竟然将麴义贬低成了三流水平,就有点过分了。

我们再看历史上的麴义,他是被袁绍设计斩杀的!

麴义背韩归袁。

麴义自幼生活在凉州地区,出身于西凉骑兵,因此生猛善战,而且精通羌族的战法,与中原豪杰的作战模式大有不同。麴义前期的人生历程,并没有太多记载,他后来辗转之间来到了冀州,加入到韩馥麾下。麴义有一支精锐私兵,最善于先登作战,打起仗来很不要命!

公元191年,麴义与韩馥闹翻,干脆反了;韩馥亲征,却被麴义击败!

这个时候,袁绍正在觊觎冀州,于是主动与麴义结交,并一同谋划对付韩馥。与此同时,公孙瓒开始进攻冀州,韩馥再次吃了败仗。

袁绍趁火打劫,按照逄纪的反客为主之计,派出了荀谌这个舌辩之士,对韩馥一番威逼利诱,韩馥被洗脑,竟然将冀州让给袁绍了!袁绍代领冀州牧之后,麴义就成为袁绍的部将。

此后不久,南匈奴威逼河内张扬共同反叛,袁绍命麴义征讨,在邺南地区取得大捷,“单于执杨与俱反,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

其实,这个时期,麴义就是袁绍麾下的头号战将,什么颜良、文丑,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界桥先登之战。

公元191年冬天,公孙瓒向袁绍开火了!最初,公孙瓒连战连捷,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此外还攻破了青州,杀退了徐州的黄巾余党,兵力逐渐强盛、势力逐渐扩大,进驻到界桥一带。

袁绍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亲自带兵迎敌,这一次,他让麴义当先锋,与公孙瓒展开决战。

此处先插播一下公孙瓒,这人也是威震塞北的名将!

首先,公孙瓒武艺高强,善使双头铁矛,打起架来是个不要命的狠人,“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他曾经带着数十人就敢主动冲击数百名鲜卑骑兵,只见他挥舞长矛率先冲了出去,“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虽然自己的人马也折损大半,但鲜卑人被杀到夺命狂奔!

其次,公孙瓒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反复作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还打造了一支精锐骑兵,这当然就是大家熟知的白马义从了!乌桓部落最怕的就是白马义从,他们经常以“当避白马”这样的警示语来互相告诫。

第三,公孙瓒还剿灭了渔阳张纯,平定了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一时间威震塞北!

此外,公孙瓒还大破黑山军和青州黄巾军,斩首三万余人!

所以,公孙瓒的能力和功绩,是相当耀眼的,在同一个时期内,曹操、袁绍、孙坚等人,可没有那么傲人的战绩!

回归正题。界桥之战,公孙瓒栽在了麴义手里!

战前,公孙瓒聚集了三万人马,其中有两万步兵,排列成一个大方阵,骑兵有一万人,分别守护在步兵两侧;袁绍统兵数万迎敌,但他将主力放在了后方,而是让麴义率领八百先登死士充当先锋,然后在两翼布置了上千张强弓硬弩作掩护。

这个阵型,迷惑住了公孙瓒。

公孙瓒认为对方主力较少,尤其是骑兵较少,于是主动冲击;麴义让八百死士隐忍不动,全都蛰伏在盾牌后面。须臾之间,公孙瓒的大军已经冲击到几十米的范围内,袁绍才一声令下,只见万箭齐发,公孙瓒的骑兵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麴义率军突然冲出,发起了亡命突击!白马义从始料不及,瞬间一片杂乱、溃不成军,甚至有人争相逃命。麴义的先登死士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严纲,并甲首千余级!

公孙瓒拼死想要守住界桥,但是又被麴义冲破,“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众皆复散走”,也就是说,麴义一口追到了公孙瓒的寨门口,拔掉了寨前的鹿角牙门,迫使公孙瓒弃寨而走。

袁绍乘胜追击,但是麾下只带了百余人,而且孤军深入,竟然被公孙瓒的部分骑兵包围,急切之下,竟然将头盔都扔地上了(演义中赵云逼袁绍的战斗原型)。麴义赶到,白马义从的散落骑兵才匆匆撤离,“麹义来迎,乃散去。”

这一战,麴义杀出了威风,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则遭受了重创,以至于好长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麴义之死。

界桥之战后,公孙瓒与袁绍之间又爆发了龙凑之战,但公孙瓒再次被麴义击败。

两年后,公孙瓒杀死了幽州刺史刘虞,尽夺幽州之地;但此举遭遇了激烈报复,刘虞的部将纷纷骑兵复仇,甚至纠集了鲜卑、乌丸等部落共计数万人,共攻公孙瓒,大败之,还斩杀了公孙瓒委派的渔阳太守邹丹。

这个时候,刘虞之子刘和看到时机成熟,于是骑兵讨伐公孙瓒,然后向袁绍请求援助,于是袁绍再次派出了麴义。这一年,公孙瓒再次被麴义杀败,“麴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瓒军大败”,被斩杀了两万余人!

此战过后,白马义从被彻底打垮,公孙瓒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数次败阵之后,公孙瓒退守易京,而麴义则乘胜追击,将公孙瓒包围!

不过公孙瓒能忍,坚守了一年多,还开垦农田、储备粮食,直到麴义军中出现了粮食空档之后,公孙瓒才反扑出来,将麴义杀败。袁绍率主力赶到后,与麴义合兵,又将公孙瓒杀回。

公孙瓒盖了个易京楼,准备长期坚守,但这无异于自取灭亡,后来被袁绍的掘子军攻破,公孙瓒自焚而死。

可以说,袁绍之所以能够击败公孙瓒,麴义应当是头号功臣!在双方的多次拉锯战中,所谓的“河北四庭柱”,几乎都没有什么表现!

随着麴义立功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他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一般情况下,那些能力突出的强人,很可能恃才狂妄或者居功自傲的情况,而麴义正是这种人!如果你屡建奇功,就可能会出现功高震主的现象,麴义也是这种人!

麴义逐渐有了野心,“自恃有功,骄纵不轨”,袁绍早就察觉到了,于是设下了鸿门宴,在席间生擒了麴义,最终将其斩杀,然后兼并了他的部众!

其实,袁绍最不会用人,在他眼中,麴义只不过是一只走狗罢了!袁绍最爱干的,从来都不是拉拢下属,而是自毁长城,他处死田丰,关押沮授,还逼走许攸,逼反张郃,实在是用人的反面典型!

即便是麴义没有恃功放纵,袁绍也容不下他!

我们看一下吕布的遭遇。

吕布在投奔袁绍期间,曾经大破张燕的黑山军,为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袁绍疑心重重,按照曹操的话说就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所以他佯装与吕布亲近,却在暗地里准备加害,竟然让甲士连夜去刺杀吕布,好在吕布提前预感到不妙,躲过了一劫,“布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

吕布连夜出城,然后与袁绍决裂!

如果麴义有吕布的敏感嗅觉,也许就不会被袁绍暗算了!

麴义作为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窝囊地被袁绍卸磨杀驴了,可惜,可悲!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大抵如此!

优质答案2:

说起正史上的麴义可没有演义里那样样走个过场,跑个龙套。说起正史里的麴义,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麴义是武威郡姑臧人,是典型的凉州武人。正所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麴义作为正儿八经的凉州系将领,经常与羌胡作战,深知如何对付骑兵。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反骑兵作战专家。而他的成名之战就是界桥之战。

界桥之战(图中盾牌代表麴义部众)

而界桥之战的另一方,公孙瓒,由于常年镇守辽西,经常与胡人的骑兵作战,也培养了一支为数众多的骑兵部队,因此公孙瓒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骑兵将领。界桥之战中,一位骑兵专家,一位反骑兵专家,正好碰撞在一起。

界桥之战,麴义率领八百敢死队作先锋,袁绍又派了一千多强弩掩护麴义部。公孙瓒有骑兵五千分为两翼。公孙瓒发现麴义的兵少,就下令手下的骑兵冲锋。以为会像当年的黄巾军一样,一冲就散,接着就是收割胜利。但冲锋开始后,麹义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一动不动,等袁绍的骑兵冲到距离几十步的地方,一齐跃起,鼓噪大喊,对着公孙瓒的骑兵就冲杀过去。

界桥之战

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麴义真不愧是最优秀的反骑兵专家。面对敌人连人带马近千斤的骑兵冲锋,愣是稳稳的一动不动。看过电影《勇敢的心》的都知道,面对英军骑兵冲锋,苏格兰长矛方阵是多亏了华莱士鼓舞士气,才没有溃散。而麴义的部队不但没有溃散,反而朝着公孙瓒的骑兵冲了过去,这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足以看出麴义的训练有方,治军有道。与此同时,负责掩护的千张强弩齐发,向公孙瓒骑兵射去。

公孙瓒的骑兵遭到这种意想不到的打击,就像他们的老师胡人骑兵一样,陷入混乱,骑兵们都争相逃命。麴义的军队则杀红了眼,嘶吼着冲向敌人的骑兵,上砍人胸,下砍马腿。顿时人喊马嘶。就这样公孙瓒败了,麴义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斩首一千余级,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再图进取,但再次被打的大败。可以说这一 仗打光了公孙瓒的骑兵精锐。为袁绍消灭公孙瓒奠定了基础。

界桥之战中的麴义

而正史中麴义的结局又颇为值得玩味,麴义因为自恃有功而骄傲自大、心怀不轨,袁绍假意召见他,而将他砍杀杀,他的部众也被袁绍兼并。自此,汉末三国第一反骑兵专家和他的传奇先登死士,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如果换成赵云败走麦城,赵云是否会步关羽的后尘被马忠所杀?

优质答案1:

刘备的五虎上将,只有关羽和张飞可以独自领兵,赵云没有独自领兵的机会,所以他也无法进攻樊城,那自然也就更没有败走麦城的机会,刘备自称汉中王时封赵云的只是一个杂牌将军,那么可以假设赵云败走麦城,会不会像关羽一样被杀。

关羽的死,可以说是完全他是咎由自取,自己太傲气造成的,在他眼里除了刘备他看不上任何人,就连诸葛亮他也不服,关羽的心气太高,仗着自己武艺高强 就可以傲视群雄,当年关羽受到两面夹击,无招架之功, 更无还手之力,乖乖的被东吴大将吕蒙活捉。

吕蒙把关羽抓到孙权面前,孙权先是苦口婆心的劝降,没想到却遭到关羽的破口大骂,说了一些很不中听的话,孙权面子上话不住,下令推出去将关羽斩首,孙权杀死关羽也不全是因为关羽辱骂他,而是早就和关羽结下了梁子,孙权曾经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所以孙权新愁旧恨合在一起 恨不得将关羽千刀万剐。

关羽败走麦城直指被杀 完全就是他自己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结果,还仗着刘备是他大哥 目中无人,如果是赵云 完全就不会有败走麦城一说,因为在关羽眼里自己和刘备是兄弟,而赵云和刘备则是主仆,退一万步说 ,如果赵云真的败走麦城,也不会被斩杀,关羽的死完全是因为自己太过于傲气, 而赵云身上却没有关羽的这些毛病,他不但不会死 ,甚至还会被活活的放回来。

总结:关羽不是被马忠所杀,杀关羽的是东吴大将吕蒙,关羽的死,就等于断了刘备的一只臂膀,让刘备痛不欲生,但是关羽太过于自负,他的死不是意料之外, 而是情理之中。

优质答案2:

单纯从武艺来说,关羽和赵云两人难分高下。不过麦城之战换成赵云的话,那么安全脱身没问题,这是两个人性格决定的。

关羽会出现麦城危机,很重要一点是他在樊城得知吕蒙偷袭荆州以后举措失当,先是不信此事,后来又因为自傲,想自己收复荆州。即使在军心溃散,手下兵马大多逃散,带着几百残兵逃到麦城以后,关羽还是想着等来川中救兵,然后好一起收复荆州。

因此关羽自己不肯逃回川中,即使去上庸也不愿意,他派出廖化突围去上庸求援,自己却留在了麦城。等到援兵迟迟不到,关羽想突围时,吴军的包围圈已经非常严密,没那么容易了。

如果换成赵云,即使也是带着几百残兵退到麦城。赵云的性格比较稳重,肯定不会冒险坚持在麦城死守,而是想办法突围,至少也是先撤到上庸再决定下一步举措。

关羽刚败逃到麦城时,吴军虽然跟着追了上来把麦城包围。不过此时吴军只是匆匆四面下寨,没有做好应付城中守军突围的准备。因此在关平掩护廖化突围时,只遇到了丁奉前来拦截。关平击败丁奉,廖化成功突围而去。

关平也是一员勇将,不过武艺肯定不如赵云。关平都可以击败丁奉,赵云那就更没问题了,更何况赵云本来就擅长突围,显然吴军不可能挡住他。

当然,赵云自己突围可以,要想带着几百士兵一起走就比较难了。因此赵云只能带走军中的其他将领和重要人物,普通小兵就顾不上了。

三、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优质答案1:

您问的是历史还是小说里呢?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dun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he,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於关张位居第三。孰不知,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演义,平话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坡(注1),赵云於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人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奈何这些事迹,泰半都是子虚乌有。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於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麼夸张。

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这个刚出茅庐的年轻小夥子只是蒋干那类言利辞倒、长袖善舞的辩士吧!至於赵云,周瑜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算有,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义中周瑜因为孔明的关系而被丑化不少,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赵云而被演义贬抑的人。演义安排张郃遭逢赵云在先、遇孔明於后,真不知道该说是张郃的悲哀抑或是荣幸!演义中张郃屡受挫於赵云,史传中张郃却从来没有跟赵云对垒过。我甚至怀疑张郃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赵云这个人。

刘备领汉中王,演义说他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将,实情却是刘备擢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右、左、后将军,赵云则仍然担任入益州时因功升任的翊军将军。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於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於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於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

史实中的当阳长坡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挥师南下,刘备让关羽由水路赶往江陵,自己带著十万百姓南逃,百姓脚程缓慢,一天只能走十余里路程。曹操大军开到襄阳时发现刘备已经远离,於是曹操点了乐进、曹纯等将,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终於在当阳长坡追到了刘备军。刘备留下二十名骑兵给张飞断后,自己带著孔明、赵云等人在三十余骑的护卫下逃走。按照往例,刘备每次仓皇逃跑无不抛妻弃子,此时也不例外,惟独这一次刘备身边多了一个胆大心细的赵子龙,甘夫人和刘禅才没有被曹军俘虏。

史册中关於赵云当阳救主的记载,就只有蜀书赵云传:「......(刘备)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和蜀书二主妃子传:「....(刘备)弃后(甘夫人)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这样两句话而已。既没有百万曹军,也没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宝剑,更没有糜夫人投井自尽......。然而,现实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十万慌乱的人群中、背后又是五千名号称曹军精锐中的精锐的虎豹骑,要怀抱一个婴孩并且保护一名女子是多麼艰难的一件事情,足可证明赵云的胆大、心细、武艺超群。反倒是如果赵云面对的真的是八十三万大军,他还能够「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简直就是神话了。

史册对赵云的记载大抵如是,没有力斩五将的英勇,没有力敌万人的壮举,也没有担当过什麼显赫的职务。但从汉水空营退敌(注3)中,我们看到了赵云的胆识和急智;孔明兵败街亭,赵云率领佯攻箕谷的军队撤退,「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又是一次胆大心细的表现。凡此种种,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麼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还有一个关于赵云死因的民间传说,我不知道可信不可信啊:

赵云在80多岁是,一天妻子给他洗澡时看见他一身白皙,说将军一生在疆场上拼杀竟然没受过半点伤,和他开玩笑说,今日切身就让将军见红,说罢就用绣花针扎了一下赵云,谁知赵云竟血流不止,后来面色惨白,妻子知道不妙连忙用手去堵,但未时以晚,赵云说我在疆场上百战百胜,没受过半点伤,没想到今天竟死在自己最爱的妻子的绣花针下!

优质答案2:

首先,赵云和罗贯中非亲非故,罗贯中为什么不吹张三李四,偏偏要吹赵云?

其次,赵云两次救阿斗一次救黄忠是不是史实?是事实的话,我们反设一下,换关羽和张飞能做到吗?

那些说赵云长坂坡是曹操放了他一马?没实力曹操会欣赏赵云?不欣赏赵云会下令不许放箭? 你们不要忘记,赵云不是一个人,身上还有阿斗,曹操不想杀赵云,难道也不想杀阿斗? 就凭 他能活着救出阿斗,这换当时三国的任何一个人,试问谁能像赵云这样从乱军之中救人?

还有救黄忠那一次,换关羽和张飞能救出黄忠不?换另一个人能把曹操的追兵吓退不?

别老纠结赵云在三国里没有什么领兵经历,没有杀过多少一流大将。 你只需要知道赵云一生无论是单挑还是群殴,他都没有输过,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被群殴之余,还能腾出身去救人,这难道不证明武艺高强?吕布能做到吗?典韦能做到吗? 同样是做护卫工作,赵云保证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安全,典韦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这难道不厉害?赵云的排名比典韦高 是不是很合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71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