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的为什么不去秦始皇墓中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秦始皇陵中有很多机关,这些机关可以防止盗墓贼进入,所以这些机关都是为了保护墓主人的安全而设置的。。其实在古代,人们对于死亡是非常忌讳的,尤其是皇帝,他们认为自己死后会去阴间,所以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一些不吉利的东东西,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但是有一个人,他的陵墓却被盗墓贼光顾了三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为什么秦始皇的墓至今没人敢动?
第一、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抢救性发掘,也就是被盗墓的活着地理变化而破坏的陵墓官方才会组织考古挖掘。而目前秦始皇陵保存完好,里面的地质变化也不明显,所以按照中国考古惯例,是不会去主动挖秦始皇的墓。

第二、技术要求高,以现有的技术基本上不可能挖掘秦始皇墓。秦始皇陵跨度几千米,根据记载里面水印和各种毒药箭矢机关众多,一个不小就会导致伤亡和损坏文物。而且现在也不能修建如此之大的保护棚,几平方公里的大棚目前还真没办法。
第三、现有技术无法保存出土的文物,秦始皇墓里的文物都已经在真空环境下放置了两千年,一旦遭遇空气就很有可能马上产生变化,化为飞灰。兵马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部分兵马俑在出土时都有彩塑,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就都变黑脱落,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有打开,打开以后对目前的中国会有什么帮助吗?
优质答案1:
秦始皇一生纵横六国,掠尽天下的财宝和美人,他对长生不老之说尤为信奉,耗费38年动用80万人为自己修造死后的陵墓,将一生收藏的宝物全部随葬。今天被誉为世界大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不过是秦始皇陪葬的冰山一角,秦始皇陵墓如此神秘,为何中国一直没有考古队去打开它呢?
首先,现代的考古技术对于出土文物的保存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不仅仅是我过面对的难题,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挖掘如此规模庞大的陵墓都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我国是个非常注重丧葬的国家,在秦朝的时候陵墓建造技术就已经非常高了。一般大贵族的陵墓在建造之时十分注重恒温除湿,文物保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贸然挖之,很多珍贵的文物会因为氧化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变色甚至变形毁坏。要知道当年兵马俑刚刚被挖出来的时候,身上都是披着光鲜夺目的铠甲,然而上面的颜料因为接触到了空气而迅速褪色,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其次,挖掘秦始皇陵所需的人力物力巨大。考古学家曾经勘测过秦始皇墓,粗略算过,仅仅挖掘陵墓上面的土,就要花费大约600个亿。而且秦始皇陵墓地宫之中还有大量的水银,这也是一个巨大而危险的工程。在没有十足的经济能力和安全保障之前,国家肯定不会去动秦始皇的陵墓的。
而且,我国曾明文规定,帝王级陵墓除非万不得已的抢救性挖掘,是绝对禁止主动挖掘的。因为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当下的技术是不是真的可以让陵墓内的藏品无损。
但是秦始皇陵墓价值无法估量,如果能够打开,现阶段来说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就秦始皇陵墓中的宝藏来说,秦始皇的陵墓暂时被没有任何盗墓贼打通过,陪葬品保存完好。其中任何一件都将成为国家宝藏,价值不可估量。如果这些宝藏能够挖掘出来,国家必然耗尽心血保存维护,不可能卖到海外。所以这些宝贝不可能变现,投入的资金不可能马上收回来。
很多人提到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前有兵马俑的名声在外,如果秦始皇陵一旦挖掘成功并且成立博物馆对外开放,那么全世界的游人必会蜂拥而至,对于当地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挖掘后期对于秦始皇陵的维护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利益暂时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皇陵真的能够打开,现阶段对于我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它将会成为我国历史研究进程之中的巨大丰碑,甚至于对全世界人类历史文化的进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是现阶段来说,这还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挖掘秦始皇皇陵这项壮举,可能要等到科技发展成熟,由我们的后人为我们实现了。
欢迎欢迎,祝你幸福。
以上
优质答案2: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必然有着巨额的金银财宝和古董文物,但是自从1974年发现秦始皇陵以来,几十年了只挖掘了皇陵外围的兵马俑,主题陵墓一直没有被挖掘。这样很多人不理解,都已经发现了陵墓,为什么不把它打开,把里面的文物拿出来呢?
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且听我分析一下其中缘由。
1、技术条件不成熟,没有把握保护好里面的文物挖掘陵墓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很多人以为直接用挖掘机不断掀土就行了,大错特错。
首先要弄明白我们挖秦始皇陵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保护里面的文物,研究历史文化,其中重在“保护”两个字。帝王陵墓一般都设置有机关,用来保护自己墓葬不被盗窃,威胁前来盗墓者。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占地最大、建造时间最长、修建人数最多的皇陵,自然有着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机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史记》记载,皇陵中的布局“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意思是秦始皇有可能在自己的墓地用水银模拟了一个世界,追求另外一种永生。考古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秦始皇陵内有大量水银(即汞)。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一不小心,这水银就会造成泄露,危害周围生态和生命安全,同时水银挥发造成墓地坍塌,损失不可估量。
其次,皇陵古墓里面经过两千多年时间,早已变成真空无氧气状态,一旦挖掘,里面有的文物碰到氧气会立即氧化,灰飞烟灭。按目前的考古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有十分把握保护好文物的要求,自然就不能贸然动手挖掘。
2、皇陵占地面积大,土坡高,挖掘工程巨大,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秦始皇陵有多大?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概念,我大概描述一下。
经过2000多年变迁,如今皇陵土坡还高达76多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单独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千米,据新闻报道有78个故宫左右那么大。据相关推算,要将这土坡挖开,单独施工费至少需要568亿元巨款。如果再加上保护措施、移民安置、科研经费,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守卫着主体建筑,即秦始皇的寝宫。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
在时间成本上,也是一个超长的过程。据悉,我国1976年至1986年开掘的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墓占地面积为5334平方米,耗时10年左右才能完成清理工作。而秦始皇陵面积达56.25平方千米,是秦景公一号墓地的46倍左右,不考虑深度和文物之多,意味着至少需要耗时460年左右才能挖掘出来。
如果用兵马俑坑的挖掘速度作参考,挖掘秦陵的时间就更加惊人,兵马俑坑挖掘了4500平方米,用了三十年左右,那么秦皇陵需要多少年?需要1600多年!这么长的历程,成本可想而知。
3、数量庞大的文物,需建设新的储存地和储存器具,还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物力进行修复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帝,修建了长城、阿房宫等大型工程,其花费毕生精力修建的自己的墓地,肯定具有大量的陪葬品。
文物出土都是需要进行保护的,这就用到地方,用到大量金钱修建储存地和储存容器,这无疑又消耗过多社会有限资源。
一般文物经过上千年的时间考验,都已经残缺不全,出土之后必然要经过一番修复重现,这么多的文物,这个工程绝对是空前庞大的。所以,文物的处理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现在还没有到达挖掘的时机。
4、吸取惨痛教训,文化瑰宝不容破坏中国在挖皇陵方面是吃过亏的,有过很深的教训。1955年,郭沫若挖掘定陵,造成了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事故。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成熟,没有研究透彻就贸然开墓,造成了里面大量文物瞬间灰飞烟灭,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当时定陵才几百年的历史,长期在无氧情况下,内部都已经腐化成这样了,更别说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秦始皇陵了。
鉴于这次教训,国家制定了禁止主动挖掘皇陵的政策,只保留抢救性和保护性的挖掘,至今没有改变过。这政策也是在保护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保存文物古迹。
那么如果打开,对目前的中国会有什么帮助呢?挖掘皇陵对国家肯定是有好处的,主要有两点:
1、最直接的就是出土大量的金银财宝,文物古董,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
2、对考古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突破性意义。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历史典籍对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录遗留下来的较少,其墓地里面肯定有描述秦始皇经历的传记类文献,是我们重新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相对于挖掘成本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而言,这点好处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国家一直没有动土挖掘,让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一直在原地保存,留给子孙后代。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