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烧了阿房宫?项羽烧了阿房宫还是咸阳宫

2023-01-26 21:13:55 586 0
奇闻异事录

项羽为什么烧了阿房宫,而不是直接杀了项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刘邦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如果项羽真的灭了秦朝,那么天下必定会大乱,到时候就不是刘刘邦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天下的问题。所以刘邦才会选择在鸿门宴上放过项羽,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当了西楚霸王,这样一来,就可以名正言接管天下了。不过,这也是刘邦的一个计谋,毕竟他知道,如果自己死了,那么天下就没有人可以掌控了。

一:项羽为什么烧了阿房宫救虞姬

项羽为什么烧了阿房宫?项羽烧了阿房宫还是咸阳宫

项羽烧阿房宫应该有两点原因:1、是做给百姓看,争取民心,因为他毕竟在中原的名声不响,他要扩大影响力,2、是安抚和激励一直持续作战的楚国的子弟兵,由于出外太久使楚国的子弟兵思乡之情开始上升,现在需要一件重大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据说阿房宫只建成了前殿,史书也记载阿房宫的建成未完,所以可以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有阿房宫的,至少绝不可能像有些书上说的有多么壮阔,自然项羽火烧阿房就不可能存在了,我觉得这种说法至少可能性不太大。

应该是为了一个女人吧.看《西楚霸王》是这样的。秦二世婴抓了虞姬,并把虞姬困在阿房宫里。项羽攻进阿房宫时以为虞姬已经死了就非常生气。就把阿房宫烧了。。。

一个莽夫而已没有远见

为了收买人心,使天下人都为他效命。

二:项羽为什么烧了阿房宫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席卷寰宇,天下为之一统,遂自号“始皇帝”。此后,秦始皇灭百越、伐匈奴、修长城、起皇陵、筑直道,大秦帝国宛如一具疯狂暴走的巨人裸奔于历史的悬崖边。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沙丘驾崩的短短11年内,秦朝国家机器高速运转,内有体量庞大的土木工程,外有征战不休的南北用兵,黔首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天下大有倾巢覆卵之兆。

而在秦帝国的浩大工程中,阿房宫无疑是规模极尽奢华的宫殿。阿房宫有规模有多大?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其中对阿房宫形制奢华的描述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以《阿房宫赋》讲述的情形来分析,无论阿房宫的规模乃至奢华程度,后世的圆明园、凡尔赛宫等闻名世界的建筑群落都不足以与之相媲美。

现今,阿房宫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遗址范围分布东起皂河西岸、西抵纪阳寨、南临和平村、北达后围寨,占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从现今的遗址考古来看,阿房宫的“巨无霸”体量也恰好与《史记》中“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的描述相吻合。

那么,秦朝灭亡后阿房宫的最终命运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后世就有不少人据此认为是项羽西进入关后一把火烧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因而“项羽火烧阿房宫”一说便不胫而走,然而,我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首先,《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只是说“烧秦宫室”,并没有指明项羽的这把火烧掉的就是阿房宫。其实就当时的情况看来,项羽西进咸阳仅“居数日”,具体待了多久,司马迁没有言明,在咸阳期间,项羽军团做了屠咸阳、杀子婴和烧秦宫三件大事。

这三件大事归根到底都是有着相同的目的,那就是项羽要发泄对秦人的愤恨。项羽作为楚国贵族,秦灭楚前,楚南公就曾石破惊天地呐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魔咒誓言。

而对于快意恩仇的楚人项羽来说,将秦帝国皇帝老儿居住的老巢秦宫一把火烧成灰烬,显然征服者的姿态跃然纸上,畅快之情溢于言表。

加之,阿房宫直线距咸阳以东11.9多公里,距长安12.6公里,楚人项羽在短短数日之内不做正事,专门跑到阿房宫放一把火?逻辑上明显也说不通。

因此,综合《史记》司马迁所言、楚人项羽的秉性和阿房宫的地理位置,认定项羽火烧阿房宫确实过于片面和偏激。

其次,司马迁于《史记·项羽本纪》载明,项羽火烧秦宫后“火三月不灭”其实是后人牵强附会的说辞。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宫殿的主体材料基本上都以木质为主,倘若阿房宫被焚大火三月不灭,那么,阿房宫早就化为灰烬了。

然而,据《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由此可见阿房宫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而北魏史书《十六国春秋》也载明:“苻坚建元二十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

从两部史书的表意来分析,阿房宫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依然顽强地屹立于咸阳以东,以至于后世尚能观瞻其“雄姿伟容”,因此史料的详尽记载也让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谣言不攻自破。

最后,现代考古成果也证实了“项羽火烧阿房宫”纯属凭空捏造的杜撰。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了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经过20万平方米的实地勘探考察,科研人员仅仅在阿房宫遗址上发现少量的红烧土。

所谓的“红烧土”就是古代人类修建豪华住宅时,将粗木和泥土混合而成,用于搭建墙体和屋顶的原材料。这就有点类似于当今土木工程必不可少的水泥。而由红烧土竣工后的豪宅倒塌后,必然在地表会形成红烧土覆盖层,因此,这种特征极为明显的建筑遗迹也就成为当今考古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发掘考古阿房宫的同时,科考队员们也对汉代长乐宫遗址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考察。长乐宫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东汉末年,长乐宫惨遭焚毁自此淹没于地下黄土。

但令考古专家震惊的是,在长乐宫焚毁的遗址上,大量红烧土相继被发现,这也印证了长乐宫毁于大火的文献记录、而专家们将阿房宫遗址的灰烬与长乐宫遗址残存的余灰两相对比,居然无法在阿房宫遗址中找到大面积的红烧土。

倘若阿房宫真的毁于大火,那么为什么没有寻找到红烧土的蛛丝马迹呢?因此,最终科考专家们断定,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其实根本就是一桩子虚乌有的历史冤案。

那么,阿房宫究竟毁于何时?

北宋史地学家宋敏求在《长安志》中记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

宋敏求的这则资料并非道听途说,而是亲自现场勘查的真实描述,因此,从这段珍贵的史料来分析,可见阿房宫在北宋时期已不复存在了。

雄伟壮丽的阿房宫到底是怎样消失于历史长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其所处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来看,我们有理由大胆忖度,阿房宫应该是在历史漫长的战火纷飞中逐渐毁于人祸的,而当参阅了详尽史料,“项羽火烧阿房宫”显然就是一则彻头彻尾谣言。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十六国春秋》等

三:项羽为什么要烧了阿房宫

项羽本人厌恶秦朝统治者的暴虐、奢侈。阿房宫农民苦难象征,秦朝奢华象征,烧阿房宫才能体现项羽反秦朝残暴统治·决心,才能换取广民支持。

最新考古证明项羽从未“火烧阿房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历经两年多时间,对现存的秦代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并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

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火烧阿房宫”事件也并不存在。

秦阿房宫不仅是秦代建筑中最宏伟壮丽的宫殿群,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更记载着中华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辉煌记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同时,某种意义上说,劳民伤财的阿房宫也是秦灭亡的一个象征物。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前陕西省博物馆馆长周天游认为,阿房宫是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和儒家的内敛不同,秦的价值观是外扩的,什么都追求极致,宫室要大,都城要大,疆域要大,而且要调动全国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秦帝国确实在短时间内奠定了很多历代延续的制度,但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

四:项羽烧了阿房宫还是咸阳宫

2006年考古队经过漫长的考察,以每平米五个探洞这样密集的探查下,除了发现土夯之外,没有其他。因为怕疏忽,专门把土质送到一显微镜专家那里,用显微镜检测,但依旧没有发现因焚烧而产生的碳化物。而且在考察过程中,只有在咸阳宫旧址上发现了焚烧的痕迹,其他地方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而咸阳宫确实被项羽烧毁。根据历史资料中的凤毛麟角,还有所记录的时间上来看,得出最后可信度很大的结论:几千年来人们所传说的阿房宫并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没有建完。秦始皇征七十万苦力用了四年时间只建好了坚如磐石的土夯,最后秦始皇到死都没有建成阿房宫,秦二世为了完成先皇遗愿,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宫,而当时各地已经开始纷纷起义,最终还是没有建成。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五: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大陆考古学家经过5年的挖掘查证,发现阿房宫遗址,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土台基,连前殿都还没建成,项羽根本没必要度过渭河,火烧一个还没成形的纸上宫殿,虽然考古学家的确在遗址中发现火烧土的痕迹,不过面积范围相当小,因此历史上记载项羽火烧秦宫,大火连3月不灭,应该是子虚乌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8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