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 怎么埋起来的,至今都没有定论。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墓,里面的陪葬品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兵马俑了。但是在1974年的时候,考古队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这个盗洞直径大约有30米,深度达到了20米左右,这个盗洞的出现引起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一般都是用青铜器来进行防盗的,所以这个盗洞很有可能是盗墓贼留下的。
一:秦始皇陵怎么修建的

灭六国、大一统,车同轨、郡县制、战匈奴、征百越、修长城、建陵墓、梦长寿、终归天、兵马俑、永相伴、几千年、墓未见。
这都是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这个赫赫有名的历史大腕,几千年来扑朔迷离,其墓穴主室至今也没有被打开,但是从开放的兵马俑来看。
威风凛凛,气壮山河,彰显帝王风范,诉说历史变迁,铸就时代巨匠,映射华夏文明。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么这样的奇迹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其实要搞懂秦始皇的陵墓如何被发现,兵马俑是如何出土的,就要搞清楚秦始皇陵墓的来龙去脉,这样一切就不言而喻。
一、一代帝王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有先决条件的,公元前364年秦献公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家有所转机,到了秦孝公执政时期,更是奋发图强,修德行武广纳贤才,招募展战士,为后来变法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一个可以变法的环境。
商鞅在公元前350年 的成功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成为强盛的基石,而且变法得到了有效推广,在全国落实到位,为后来的军事实力提供了保障,使得秦国迅速强大,脱颖而出。甚至实行了军爵挂钩的制度,这使得秦国的战将更加卖力,成为秦统一六国的又一大原由。
而将秦推向颠覆的历史人物就是秦始皇。说他是一个军事家不为过,但是他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因为他打六国的时候先取得了天府之地巴蜀,这为攻打六国提供了有效补给。
别的不说,就他的帝王梦影响了后世封建社会几千年,中央集权制度为封建社会的帝王特权成就了典范,当然他不懂欲速则不达,修建万里长城,筑灵渠,看似惠民工程,且劳命伤财,急功近利,搞得怨言四起,最终走向了苛政。
同时焚书坑儒,使得秦国的文化基础崩溃,天下诗书毁于一旦,多少文明葬于火海,秦始皇甚至活埋儒生,把不是秦的史记全部烧了,历史等于在秦始皇时候断了线。
公元210年死于回秦的路上,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这个始皇帝也顺应了多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局,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往后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秦的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主流,可秦始皇为何要给自己建设一个这样规模的陵墓呢?
二、秦始皇为何要建如此规模的陵墓。晚年的秦始皇一直追求长寿,但是他深知人终究不能像彭祖那样活几百年,也不能和老子那样成为神仙,所以他考虑到自己终究有一天会离开人生,就为自己修建了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的规模和设计都是空前的,在当时是奢华和富有传奇的,曾调用了70万人来修建,历时近40年,秦始皇一共活了不到50岁,可见这个墓穴是提前建设的,也就是在他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动工了。
秦始皇在位11年,13岁就被立为秦王,21岁亲政,38岁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伟业已经不能用王来代替,要说成是皇帝才大气,于是称自己为秦始皇,希望后世从自己开始一代传一代,可惜传了两代,就灭亡了,但是皇帝后世的皇帝且一直传了下去,一朝接着一朝,直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且这些皇帝并不是秦始皇的后代。
我觉得秦始皇修建坟墓应该不会那么早,早一点修建意味着就是诅咒自己早点死,但是古人修建陵墓是生着的时候的一件大事,就像古代民间一样,人上了年纪,先要把棺材和寿衣准备好,叫做活寿。
秦始皇的陵墓估计是在登基以后修建的,这个其实历史并未有详细的记载,即便是记载也不能确定,最早也是成为秦王以后,也有可能是亲政以后。
这样庞大的建筑完全不可能短时间内建设,什么时候修建了秦始皇陵墓就像金字塔如何修建一样,永远是一个谜。
三、兵马俑的发现和最大历史价值。李白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确,这个秦始皇很厉害,毕竟是第一帝王,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事业要商量,这个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功过是非暂且不谈,就说说兵马俑的发现和历史价值。
《史记》中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为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这就说明建设了陵墓的人几乎没有活着的,那70万的劳工岂不都成为了亡灵,这就说明秦始皇陵墓其实是一座血染的陵墓。
这本就是一大历史价值,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这是劳动人民的杰作,是当时顶尖工匠的设计和智慧,这是人类文明,但是这些人都死了,这是时代的问题,这是封建社会的弊端,这样一曲一唱,无不惊现历史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是一大价值。
秦始皇陵墓在骊山下,水银为河。日月星辰,还原了一个生着的时候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帝王的霸气和血腥,当然这些都瞒不过现代科学技术,一探测,一检测真相大白。
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
任何有价值的历史遗产都是被民众发现的,因为考古学家不可能踏遍每一寸土地,而土地上就有很多的民众,他们是历史最前沿的考古和发现者。
1974年3月29日,在西安临潼区西扬村,当时生产队正在兵马俑附近打井,有一个叫杨志发的看到了第一个兵马俑,当时差点吓坏了,当众人去看的时候,发现是彩陶,还有头发,和真人差不多,当时就把这个文物连夜送到了当地文物局,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既是秦的陶俑,往后震惊世界的兵马俑问世了。一号坑的痕迹,然后考古队在附近找到了2号坑,三号坑也是考古队凭借智慧和经验,借助当时的考古工具发现的。
当然后来还发现了4号坑,且是没有兵马,估计是丢失了,或者就是结尾工程没有做完,秦始皇想一直5、6、7......坑下去。
从兵马俑得到了不仅仅是文物,而是历史、军事、科技,乃至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至宝,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直到今天游客看到的兵马俑,国家考古和工作人员是对兵马俑的复原,修缮等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种对历史古迹以及文物的保护是相当不容易的,可想而直,全部完全开放秦始皇陵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项工程。
总结:
秦始皇陵墓可以揭开历史,打开秦朝的窗户,但是现代文明是要保护古文化,对古代文明如果无法保护、保证其完整性,那就是毁灭,是历史的罪人。
所以现在的技术和方案不足以开挖所有的秦始皇陵墓。
这个近12层楼这么深的历史巨献,场地有72个故宫那么大,要三思而后行,这个意想中的庞然大墓,总有一天会完全展示在人类的面前,来演绎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传承。
二:秦始皇陵是怎么发现的
1974年的时候在陕西省临潼县距离现在的秦始皇陵东面的西杨村正处于干旱时期,农民为了获取水资源就在村旁打井取水,村民在打井过程中挖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由于当时村民比较迷信,认为挖到人头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又将挖出来的陶制人头埋回去了。之后当地村民又在那片区域挖出了其他陶制人的身体部件,这才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他们把这件事情上报了当地政府,政府又上报国家,国家派文物部门前来勘察。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经过钻研和发掘发现了离地面五米下的一座俑坑,这座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座俑坑里站满了手持兵器身披铠甲威武雄壮的士兵,同时这就俑坑被命名为一号坑,一号坑被发现后考古学家经过进一步的勘察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里面的陶俑有加起来多达数千个。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被发现的基础,通过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秦始皇陵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考古活动之一,秦始皇陵的发现也向全世界彰显了我国的古代文明的灿烂和我国文化资产的雄厚。
最初是被陕西潼县系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1974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的时候 ,竟然真的发现了“瓦王爷”—— 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正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见到这个情景,他急忙把这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发现,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挖出了秦俑的陶片
西杨村本是骊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
原先,这里的村民祖辈相传地底深处有"瓦王爷"。它根深地下,行踪诡秘,从不轻易露面,然而谁一旦遇见,便会带来不祥。比方说,好端端正在打井,本来已见渐渐出水,忽然招惹遇上"瓦王爷",顿时井底干涸,只好认自倒霉。
1974年3月,上级号召打井抗旱,西杨村决定把井打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以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滩。3月24日动工,挖到30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土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
三:秦始皇陵怎么画
未央宫前殿遗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