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陵没有被盗?秦始皇陵被盗过吗

2023-01-29 16:09:53 458 0
奇闻观察室

为什么秦始皇陵没有被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秦始皇陵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里面的机关设施也非常多,所以即使有人想要盗取秦始皇陵,也不可能轻易进入入秦始皇陵。不过在历史上,还是有一些胆大的盗墓贼,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宝藏,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冒着生命危险去盗取秦始皇陵。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盗墓贼,他叫孙殿英。

一:为什么秦始皇陵没有被盗墓

为什么秦始皇陵没有被盗?秦始皇陵被盗过吗

   秦陵地宫是否遭盗墓贼光顾 ?从这次勘探的情况看,盗墓贼是否进去过? 到现在为止,在表面没有发现当时人们盗墓留下的盗洞,但不能说就一定会没人进去过,因为文献上有一些关于秦始皇陵被盗的记载。 传说一个牧童放羊时,有一只羊掉到地洞里去了,为找到羊,牧童一把火把地宫一部分给烧毁了,像这样的记载说秦始皇陵曾被盗可信吗? 我给学生讲课时讲到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就是他和吕不韦的特殊关系。

二:秦始皇陵古代为什么没有被盗

秦始皇陵没被盗的原因:秦始皇陵地宫距地表大约35米,地宫外围有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地宫中有一层以铜浇筑的墙作为保护,多墓道,遍布着各种暗器机关及水银。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三:秦始皇陵没有被盗过吗

公元前259年,一名长相普通的男婴出生在赵国邯郸,他就是日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的一代帝王——秦始皇。

被西方人誉为“中国拿破仑”的秦始皇,13岁继承秦国王位,39岁统一六国,却因在位时实施暴政,落得千古骂名,50岁便病死在出巡的路上。

这位古今第一帝王的陵墓,坐落在骊山脚下,因其宏伟和神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

而关于盗取秦始皇陵的记载,盗墓者的下场,令人胆寒。

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的说法之一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如果被盗了,是谁干的?都盗出了哪些宝贝?

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直是考古界争执的焦点,有部分人认为,秦始皇陵并没有被盗。

众所周知,秦始皇当初在修建陵墓时,用到的是全国最好的工匠,在陵墓的设计和防盗工事上都是做足了文章的。

据资料记载,秦始皇陵光是宫墙的厚度就达4米,并且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盗墓贼要想进入陵墓,宫墙这一关就足以劝退许多人。

此外,秦始皇陵的地宫中存在着大量的水银,这一点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曾有过记载。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物探也证明了这一事实,地宫内部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以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的特征分布。

这一分布特点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这也应证了古籍中记载的水银河的说法。

另外,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为了防盗,曾命人在地宫中各处安装了数量庞大的暗弩,且都是自动发射的,一旦有人入侵地宫,就会触发这些暗弩,让盗墓贼有命进,没命回。

基于以上三点,不少陕西本地的专家认为,秦始皇地宫,到目前为止,应该是保存完好的。

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的说法之二

第一次则是《汉书刘向传》中记载的,一个放羊娃在秦陵地宫附近放羊,不小心,羊羔掉入了山涧,为了寻找羊羔,放羊娃点着火把进入了洞穴;

不料越走越深,竟然误打误撞走进了地宫,放羊娃手中的火把引发了火灾,这场大火连续烧了90天,将秦始皇的棺椁和无数的奇珍异宝全部焚烧殆尽。

放羊娃怎么会如此轻易就走进通往秦陵地宫的洞穴呢?这个无意间走入的洞口很可能就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很可能在放羊娃进入地宫之前,秦陵就已经被盗墓贼攻陷。

秦陵历史上记载,第二次被盗是发生在汉末,这次的盗墓主角是赤眉军。

在《水经注渭水》一书中有“关东盗贼消椁取铜”的记载,而文中所指的关东盗贼正是赤眉军。

当时在西汉中期,关东民间流行盗取春秋大墓中的青铜器,溶化后冶炼铜钱或者金属器具的做法,许多现在价值连城的青铜器,就是在那个时代,被送进了熔炉。

而当时白手起家的赤眉军正是受了这样歪风邪气的影响,动起了盗劫皇陵的主意。

最开始,赤眉军并没有对秦陵下手,他们最先盗掘的是西汉皇陵,等把西汉皇陵祸害完了,才将目光转向了秦陵。

据说,秦陵内的宝藏无数,单是秦皇的棺椁就价值连城,当时,工匠在铸造棺椁时,先将铜融化,在外面浇了一层,再下的内椁,最后,才放入了真皮包裹的金棺,这样奢华的铸造工艺被称为“下铜而致椁”。

赤眉军盗出秦皇的棺椁之后,很大可能是用在烧制用于打仗的大刀和长矛上。

在诸多的盗掘秦陵的贼子中,还曾出现过一位皇帝,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

石季龙是后赵始祖石勒的侄子,也是出了名的“盗墓皇帝”。

作为秦陵盗墓史的第三次主谋,他在盗掘秦始皇陵之前曾经碰过一回钉子。

在盗掘春秋名人赵筒子的墓穴时,花了大力气挖开积碳层,搬开大石板,还是不见赵筒子的棺椁,想继续深挖却已经挖到了含水层。

大量的地下水涌出,石季龙不得不暂停挖掘,找了绞水车,连续抽了一个月,也没法将源源不断涌出的地下水抽干,无奈只能放弃了泡在水底下的棺椁。

为了弥补遗憾,他将秦陵作为了盗掘的替补,从秦陵中挖出大量的铜柱,融化铸造了兵器。

如果说前几任盗墓贼从秦陵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些宝贝,那么,黄巢则应该是秦陵盗墓贼中最倒霉的一个。

明人都穆在《骊山记》中,对黄巢盗墓曾做过记载,唐末起义军黄巢带领手下闯进秦陵,墓中一无所有,最后不得不空手而归。

根据这一记载,在民间曾流传着秦陵是一座“虚冢”的说法。

在古代,许多帝王大家为了在死后防盗,都会在身前修几座陵墓,在这些陵墓中只有一座是真实的墓穴,其余都是为了掩人耳目而设置的“虚冢”,这种反盗墓的行为确实有存在的可能。

但是秦始皇的陵墓足足花了37年的时间修建,如果秦始皇真是要玩这样的花招,那他恐怕是迄今历史上最会忽悠人的皇帝了。

况且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过任何关于秦陵是“虚冢”的文字,唯一一种存在的可能就是,前面几次盗墓,秦陵里面的珍宝已经被搜刮一空,等到黄巢再进去,就只剩下一个空空如也的宫殿了。

尽管前面已经有了黄巢空手而归的历史,但是,秦陵作为历史上最值得挖掘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岁月中,依然是盗墓贼热衷的圣地。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秦陵又一次被盗墓贼光顾,这次的主角是盘踞在关中一代的土匪头子“白狼”。

清朝道光年间,骊山连着下了数天的暴雨,导致秦陵一带的水土流失严重,秦陵北侧的半山腰竟然被雨水冲出了一个很深的洞穴。

这一现象恰好被住在附近的老头发现,很快,秦陵出现洞穴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一些对秦陵虎视眈眈的土匪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蠢蠢欲动。

在诸多土匪中,“白狼”是势力最强的一个土匪头子,在经历了角逐之后,他找到了发现洞穴的老头带路,沿着塌方露出的洞穴,一路走到了秦陵的地宫,一伙土匪欣喜若狂,装了无数的珠宝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当地官府得到消息后,迅速派人去现场勘查,由于当时没有任何对于文物保护的经验和措施,只能雇人将裸露在外的洞口重新封堵住,草草了事。

按理说,如此重大的事件一定会被当地的官员记录在册,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方志上有任何记载此事的记录。

对于暴雨能冲刷出洞穴的传说,在理论上也站不稳脚跟,秦陵仅仅是宫墙就厚达4米,又怎么可能禁不住一场暴雨的冲刷,估计,这个民间说法也和放羊娃误入洞穴同出一辙,不可深信。

秦陵的盗墓记载中,离现代最近的一次恐怕就是军阀混战时期了。

许多的军阀发迹都是靠着盗墓而来,在民间流行着摸金风潮,所谓的“摸金”实际上就是进入墓穴盗取青铜器换钱,很多的“摸金校尉”靠着依据星象和风水寻找墓穴的手段,让一批躲过了洛阳铲的帝王墓穴,毁在了民国的盗墓贼手里。

这些“摸金校尉”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盗窃古墓,还是靠着他们幕后的黑手,这些黑手正是盘踞各地的地方军阀。

当时盘踞在关中的军阀是河南人刘镇华,1926年,他率领十万大军从豫西进入关中,将杨虎城和李虎臣围困在西安城中长达八月之久。

刘镇华借着手中的权利,在关中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为了快速的积累财富,扩充军事力量,他将关中一带的皇陵变成了聚宝盆,展开了大肆,损毁性挖掘。

他效仿孙殿英的做法,以军事活动之名,在外围拉上防御工事,实则是在行事盗窃活动。

刘镇华守着关中宝地盗墓的消息,同时也让其他的武装势力羡慕不已。

时过境迁,秦陵到底有没有被盗过,盗过几次,一直没有详实的记录,以上关于秦陵被盗的记录,有些来自民间,有些确实在古籍上有过记录,无论真假,上述七次盗墓,只要发生过一次,足以给秦始皇陵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

根据现代考古工

通过对007号、006号陪葬坑、二号兵马俑坑和陵园北侧一号陪葬坑的研究分析得出,上述四处位置都存在着从外部入侵的考古迹象;从部分被焚烧和被破坏的痕迹上看,属于人为恶意破坏。

这一发现,坐实了秦陵已经部分被破坏的说法,而从诸多的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项羽最有可能是这次纵火案的主谋。

鉴于现阶段我国文物挖掘技术有限,还无法完全做到最大程度保护出土文物的完整性,秦始皇陵一直处在待挖掘状态,关于秦陵核心部分——地宫的完整性,还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秦始皇陵的盗墓贼们》2014年1月5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秦始皇帝陵园陪葬坑破坏现象解析》2011年5月第26卷第3期 陈治国 中国知网

四: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被盗

1、秦始皇陵墓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即使有人想要盗墓,也很难找到墓门。另外,陵墓使用了大量水银,就算真的有人挖通了隧道,估计一进去,就中毒身亡。

2、因为秦始皇陵墓中有很多水银,还可能有机关。

3、没挖是因为知道很危险,没被盗是因为盗墓贼不敢,项羽带着几十万人挖都没有成功。

五:秦始皇陵为什么不会被盗

秦始皇的墓还没有挖掘之前 谁都不知道它被盗了没有 现在西安有一个地方据说是秦始皇的墓 而且探测到那里的汞元素比其他地方要多出好几倍 就认为那里面确实如司马迁所说 宝石为日月星辰,水银为江河湖海 就不敢挖掘了 并不是怕挖补出来 而是害怕没有能力保存 害怕里面的东西像马王堆汉墓里的丝绸一样 一见空气就化成了一把灰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5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