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飞的恐龙叫什么?它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恐龙?它们是如何灭绝的?它们的化石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来看看恐龙的故事。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恐龙。恐龙是一种大型的爬行动物,身长可达10米以上,体重可达几十吨。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也就是距今6500万年前。在那个时候,地球上出现了许多恐龙,比如霸王龙、翼龙等等。
一:可以飞的恐龙叫什么名字

时光网特稿6月10日,激动人心的《侏罗纪世界3》就要在中国内地与观众们见面了!!
自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以来,这个系列在近30年间,以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不同恐龙,抓住了大人与儿童观众们的心与眼球。
还记得前肢短小的霸王龙在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声怒吼穿透云霄,体积小危险性却不小的美颌龙围攻了警惕性不高的小女孩,迅猛龙布鲁与霸王龙联手把狂暴龙赶下水,沧龙一张嘴吃掉了无齿翼龙和它嘴里的人类,以及巨大的腕龙站在被人类遗弃浓烟滚滚的码头发出哀嚎……
时光网总结了在新世纪前两部《侏罗纪世界》电影中,重点出现的20种恐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总有一款是你的心头最爱。闭上眼睛,6500万年前那些长长的尾巴、庞大的身躯和尖利的爪子,仿佛真的活了过来。
迅猛龙 Velociraptor
食肉,1.68-1.83米高,3-4米长,重150公斤
在《侏罗纪公园》小说、《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系列电影世界观设定中,“Velociraptor”被习惯性定译为“迅猛龙”,而现实中这一名词代指的恐龙多译为“伶盗龙”。《侏罗纪》系列中的形象事实上基于另一种恐龙,即生存于白垩纪早期北美洲的恐爪龙。电影中的迅猛龙比伶盗龙实际尺寸大得多,改变了其口鼻部的形状。迅猛龙具有匿踪能力和狡诈本领,比较聪明,具有团队协作能力、擅长团队合作。
在前三部《侏罗纪公园》电影中,迅猛龙可是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而《侏罗纪世界》中的迅猛龙立场发生了变化,由欧文·格雷迪(克里斯·帕拉特饰)养大的4只迅猛龙中,名为布鲁(Blue)的这一只,与霸王龙一起联合干掉了转基因的狂暴龙。《侏罗纪世界2》中,欧文和克莱尔(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饰)拯救布鲁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让它活下来,给它输了霸王龙的血。在《侏罗纪世界3》中布鲁有宝宝了!它的故事还将继续。
腕龙 Brachiosaurus
食草,18-20米高,26-30米长,重38-64吨
腕龙是地球上出现过最大和最重的恐龙之一,它以拥有巨大的前肢和像长颈鹿样的长颈而闻名。在挖掘出来的有完整骨架的恐龙中,腕龙是最高的,它可以像起重机一样伸长脖子,从四层楼高的大树上扯下叶子,或低头用凿子一样的牙齿撕碎低矮的蕨类植物。腕龙和其他蜥脚类恐龙的区别是:它的前肢比后肢粗壮,牙齿的形状也很特别。
在《侏罗纪公园》中,小朋友管它叫“素食龙”,它在《侏罗纪世界》中是以全息影像的形式出现的。而《侏罗纪世界2》中,腕龙的真身出现了,面对爆发的火山,它们竭力奔跑。在被浓烟吞噬之前,25年前曾被亚伦·格兰特博士(山姆·尼尔饰)与爱丽·萨特勒(劳拉·邓恩饰)亲眼见过的那一只腕龙双足立起,发出了毁灭之前最后的悲鸣。
三角龙 Triceratops
食草,3米高,8-9米长,重7-13吨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它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长久以来,它们的三根角以及头盾被认为是用来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论认为,这些结构可能用在求偶与展示支配地位等方面。虽然三角龙常被描述成群居动物,但关于这一点,并没有直接证据。
三角龙独特的外形,使得它们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脑游戏、以及电视节目中,这种恐龙在《侏罗纪》系列的每一部电影中都有出现。早在《侏罗纪公园》中,艾伦·格兰特博士就曾在公园中发现了一只生病的三角龙。《侏罗纪世界》中,人类小孩儿是可以抚摸幼年三角龙的。在《侏罗纪世界2》中,三角龙也出现在了仓皇出逃的恐龙行列中。最终,那些被运到人类世界中拍卖的三角龙逃到了野外。
甲龙 Ankylosaurus
(右)
食草,2-3米高,8米长,重4-8.8吨
甲龙的拉丁文名字意为“坚固的蜥蜴”,长得像个活坦克,却是食草类恐龙。它的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甲龙有个像高尔夫球棒一样的尾巴,它的四只腿都是短的,脖子也很短,脑袋是宽宽的。它的骨质、钉状的骨板与锤状的尾巴(又称尾锤)能在面对肉食性恐龙时,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属于恐龙族群中最后灭绝的一支。
甲龙首次出现是在《侏罗纪公园3》中,来到了《侏罗纪世界》时期,克莱尔的两个外甥曾经目睹过狂暴龙袭击一群甲龙。聪明的狂暴龙把甲龙翻了过来(像翻乌龟一样),咬穿了它没有盔甲保护的腹部。《侏罗纪世界2.》中,甲龙也在火山爆发大逃亡中出现,后来在恐龙拍卖中有亮相,最终逃到了野外。
剑龙 Stegosaurus
食草,4米高,9米长,重3.4吨
剑龙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还有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剑龙长着像鸟一样的尖喙,喙里没有牙齿,但嘴里的两侧有些小牙。剑龙的脑袋非常小,脑容量甚至比小狗还小,所以不太聪明。当气温降低时,剑龙就会张开骨板,吸收阳光的热量,气温升高时,又会将骨板转一下,利用凉风散热。
剑龙首次出场是在《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中,从那以后,系列每一部电影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在《侏罗纪世界2》中,至少有1只剑龙活了下来,被装在笼子中,运到了人类世界中。其中一只剑龙的牙还被人拔了一颗下来,当成了后者的“战利品”(后来他遭了报应)。最终,这些关起来的剑龙逃到了人类世界中的野外。
副栉龙 Parasaurolophus
(左)
食草,4米高,10米长,重4-5吨
副栉龙,读作”复制龙“,它学名的意思是“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头上延伸出来的棒状头冠,比其他有头冠的恐龙要长。副栉龙头冠的作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头冠应该是它的发声器,可以用来报警或求救。不过这个发声器会因为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副栉龙的前肢十分健壮,既可以在行走的时候用来支撑身体,又可以用来游泳和涉水,它们是种群居性动物。
这种恐龙也出现在《侏罗纪》系列的每一部影片中,《侏罗纪公园》中,跟随着艾伦、伊恩·马尔科姆(杰夫·高布伦饰)与爱丽·萨特勒三人组的视角,我们看到一群副栉龙正在湖边喝水。《侏罗纪世界》中,克莱尔的2个外甥看到两只副栉龙在打架。在《侏罗纪世界2》的恐龙大逃亡中,也有它们的身影。被拍卖的副栉龙来到人类世界后,逃向了野外。
美颌龙 Compsognathus
食肉(偶尔食腐),30厘米高,1米长,重0.83-3.5公斤(还没我家猫重)
美颌龙被描述为最细小的恐龙之一,像鸡那么大,是几类确知其食性的恐龙之一,并且是始祖鸟的近亲。美颌龙的头骨狭长,头骨上有很大的眼窝,这说明它们的视觉系统在头骨中所占的空间较大,因此它们可能具有良好的视力。美颌龙的身体结构十分适合奔跑,它们有着细长的尾巴,且身体控制能力很强,身体协调性也很好,因此能在奔跑时保持身体稳定。牙齿小而锋利,适合吃细小的脊椎动物及其他生物,如昆虫。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电影开头,小小的美颌龙攻击了小女孩儿,《侏罗纪公园3》中也有它们的身影。这种体积虽小、危险性可不小的恐龙可是迈克尔·克莱顿原著小说中,最先出现的几种恐龙之一。它们在《侏罗纪世界2》中回归了,最终被主角一行人成功从伊斯拉·纳布拉尔岛上拯救,还吃掉了一部分被霸王龙杀死的人类。
鸡形龙 Gallimimus
食草(真实生活中是杂食),2米高,8米长,重160-440公斤
刚才那个美颌龙像鸡,这个鸡形龙像是……巨型的鸡。鸡形龙的头骨高出地面很多,眼睛分列于两侧,这样它很难判断物体距离,但脖子可以扭转,能将全方位视野尽收眼底。真实生活中,它们曾被认为是素食性恐龙,最近的工作揭示它是杂食性动物,且食肉量大于食素量,而电影中则采用了“素食“的设定。
鸡形龙出现在了除《侏罗纪公园3》之外的每一部系列电影中,在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中,一群鸡形龙曾从亚伦和两个小孩子旁边跑过,它们时速能达到60迈。《侏罗纪世界》中的狂暴龙制造了混乱后,鸡形龙跑上了大街。《侏罗纪世界2》复刻了《侏罗纪公园》中的经典那一幕,一大群鸡形龙迅速奔跑逃离火山爆发。最终,被拍卖的鸡形龙来到人类世界后,逃入野外。
无齿翼龙 Pteranodon
食肉(部分食鱼),2米高,8-10米长,重25公斤
无齿翼龙是会飞的爬行动物,并不是恐龙。它们几乎没有尾巴,躯干很小,也许会有皮毛,但是不会有羽毛。它们有个大脑袋,视力非常好,没有牙齿,可能像现在的鹈鹕一样用大嘴吞食鱼类。无齿翼龙能够扇动它们的翅膀飞翔,而且还能飞很长的距离,有可能滑降水面觅食鱼类。无齿翼龙因为头上的冠饰而著名,冠饰可能用于求偶时的炫耀,或作为方向舵用,或者两者都有。
在《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中首次亮相时,它们一直在索纳岛上。无齿翼龙在《侏罗纪公园3》中的戏份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侏罗纪世界》中,被狂暴龙破坏了笼子之后,放飞自我、攻击游客的无齿翼龙们甚至还会攻击直升飞机,害死了开飞机的印度裔公园老板。其中一只无齿翼龙叼着克莱尔的同事一起,成为了沧龙的水下餐。《侏罗纪世界2》中,因拍卖被带到人类世界中的无齿翼龙,其中有3只飞到了拉斯维加斯(片尾彩蛋)。
霸王龙 Tyrannosaurus Rex(T-Rex)
食肉,4米高,13.2米长,重7吨
终于写到了妇孺皆知的霸王龙!它们是世界上最著名(也许没有之一)的恐龙,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霸王龙拥有非常小的前肢,一般仅有80厘米左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手臂。这对前肢前伸伸不过嘴部,也无法摸到自己的嘴,更没法触及到脚部,可能仅仅是用来平衡它们的巨大头部。成年霸王龙平均个体的咬合力大概为10吨+,它们有着食肉龙里最大型和最粗壮宽大的头部、颈椎、躯干和后肢。
霸王龙可是《侏罗纪》系列的灵魂恐龙,当然是出现在了每一部影片中。《侏罗纪公园2》中,一只霸王龙被运送到了索纳岛,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横冲直撞;在《侏罗纪公园3》中,另一个霸王龙被一只棘龙(Spinosaurus)了。然而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中我们念念不忘的那只霸王龙,不仅在过去20多年间一直存活在纳布拉尔岛上,正是它帮助人类主角在《侏罗纪世界》中打败了狂暴龙。它在《侏罗纪世界2》中被运到人类世界,还给小蓝输了血,并由此逃到了野外。
沧龙 Mosasaurus
肉食,17.6米长
沧龙是中生代海洋里最大的顶级掠食者,历史并不长,它们是海生爬行动物,并不是恐龙(正如无齿翼龙也不是恐龙)。它们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鳄鱼,活动于浅海近岸。行动时身体作蛇状扭曲,四肢鳍状,起掌舵作用,牙齿锥形,大而尖锐。沧龙在500万年的时间里,将海洋中的竞争对手赶尽杀绝,它们是海洋生物中最为成功的掠食者,是远古时期海洋中的霸主。
在《侏罗纪世界》中,游客们可以(像去环球影城看《未来水世界》show一样)在泻湖/水下观景台区域,欣赏到沧龙进食与游动的震撼场景。这一部影片中,沧龙吃掉了被无齿翼龙抓住的孩子们的“保姆”(克莱尔的同事),最终也正是它,吃掉了正与霸王龙奋战的狂暴龙。在《侏罗纪世界2》中,沧龙吃掉了前来勘察的潜水艇,逃离了公园中的泻湖,游入了海洋深处。
食肉牛龙 Carnotaurus
食肉,3-3.6米高,5.8-9米长,重1吨
由于头顶有两只角,这种恐龙顾名思义为牛龙,是种擅长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龙,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加上小腿较细、脑袋高、尾巴偏细、腿部极其长,它们也被称为白垩纪的猎豹。食肉牛龙的这对尖角既不够大,又不够硬,不太可能用它作为武器攻击敌人。古生物学家猜测,这对尖角可能是食肉牛龙成年的标志。在它们背部的两侧,还排列着一些半圆锥形鳞片。
在《侏罗纪世界》中,食肉牛龙的DNA被用来制造混血狂暴龙,但本龙并未现身。《侏罗纪世界2》中出现的食肉牛龙,比真实生活中的它们要更大,速度也调慢了,攻击了欧文、克莱尔他们坐的旋转玻璃球,还是霸王龙冲出来杀掉了它。因拍卖被运到人类世界的食肉牛龙中,有一只断了一只角,脸上有疤,它和霸王龙一起杀了拿着狂暴龙DNA的人后,把DNA样本踩碎在足下,剩下的食肉牛龙逃向了野外。
冥河龙 Stygimoloch
食草,2-3米长,重78公斤
头铁的来了!冥河龙的相貌十分怪异,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骨十分厚重,头部长有坚硬的半圆形顶骨,在其周围还布满了尖刺状的角。冥河龙的口鼻部也长满了坚硬的骨板,还长有一条坚硬的长尾巴。这种奇怪的头饰很有可能是群体中雄性之间的争斗武器,圆顶可以抵受猛烈的冲撞,角刺则可用来相互碰撞,充当御敌的武器。
别看它长相奇怪,《侏罗纪世界2》中的冥河龙是非常优秀的工具龙。被运到人类世界之后,叫“Stiggy”的这只恐龙,不仅帮欧文和克莱尔撞开了监狱门,还撞晕了一票来参加拍卖会的人。剩下的冥河龙逃向了野外。
重爪龙 Baryonyx
食肉(部分食鱼),2.5米高,7.5-10米长,重1.3-1.9吨
重爪龙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与其它的食肉恐龙有很大差别,除了不像其它大型兽脚类恐龙那样(比如霸王龙)前肢非常退化外,嘴和牙齿也类似于鳄鱼,可能也是象鳄鱼一样以鱼为食。重爪龙的牙齿和上、下颚与鳄类极为相似,非常可能它生活在水边,或者潜入浅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来捕食鳄鱼,很像是大型灰熊。重爪龙的牙齿是圆锥形的,并不是一般肉食恐龙的牛肉刀形,它们不适合担任掠食者的角色,但会吃死掉的恐龙。
在《侏罗纪世界2》中的火山爆发后,克莱尔和富兰克林·韦伯(贾斯提斯·史密斯饰)发现他们被一只重爪龙围堵在了隧道中(竟然还因为这个东西不是霸王龙而开心),最终他们逃出生天。在拍卖会上,有一只重爪龙被买家用飞机运走了,剩下被运到人类世界中的重爪龙则逃入了野外。
异特龙 Allosaurus
食肉,3.2-3.8米高,10.4-12.1米长,重2.3吨
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庞大而凶猛,集猛禽与鳄鱼的特性于一身,其学名的意思就是“与众不同的蜥蜴”。异特龙并不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的,但它拥有更适于猎杀的身体结构。它的前肢非常粗壮,上面长有3根指,每根指头上都生有利爪,可以毫不费力地撕开猎物。高大粗壮的后肢能有力地支撑起它的重量,使它行动起来更为敏捷。粗大的尾巴还可以当做鞭子,横扫任何胆敢进犯的敌人。
异特龙在《侏罗纪世界》中只是个全息影像,有点像小版霸王龙。《侏罗纪世界2》的火山逃亡戏份中,一只异特龙本来想要攻击克莱尔和富兰克林坐的玻璃球,但被岩浆岩砸死了。拍卖会上,一只幼年异特龙被买家装在卡车里运走,剩下来到人类世界的它们则逃向了野外。
迷惑龙 Apatosaurus
食草,6.1米高,27.4米长,重36-76吨
迷惑龙与腕龙一样都非常大,最大的特点为粗且长的颈部、和又细又长的尾部。在正常的移动时,尾巴会离开地面。它们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们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可谓高耸入云。它们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迷惑龙是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型生物之一,名字是希腊文的“骗人的蜥蜴”,因它的人字形骨很像海中霸主沧龙。
在《侏罗纪世界》中,狂暴龙袭击了迷惑龙的栖息地,杀死了5只,欧文和克莱尔眼睁睁看着第6只重伤的恐龙死去,人类在这一刻才发现,狂暴龙杀戮不是为了进食,而是为了娱乐。在《侏罗纪世界2》中,迷惑龙的命运与许多被拍卖的恐龙一样,它们被运到人类世界后,逃到野外。
中国角龙 Sinoceratops
食草,3米高,6米长,重2.2-2.5吨
看到名字里的“Sino“,就知道这种恐龙来自中国,它们生活在晚白垩世的中国山东省,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具大型角龙类化石。中国角龙长得与三角龙有些相似,除了头骨部分不同。
在《侏罗纪世界2》中,中国角龙对欧文很友好,要不是它舔醒了被打了麻醉剂的欧文,欧文就要被岩浆吞噬了。被运到人类世界等待拍卖后,中国角龙逃到了野外。
双齿型翼龙 Dimorphodon
食肉(部分食虫),1米长,翼展1.45米长
双型齿翼龙拥有两种类型的牙齿,颌部前端牙齿较长,可以用于刺穿,后端牙齿较小,可以用于接住食物,这样的牙齿很可能适于捕鱼。
在《侏罗纪世界》中,当狂暴龙破坏了飞行馆,双齿翼龙就被放了出来,和无齿翼龙一起在天空中飞翔。其中一只双齿翼龙试图想要攻击欧文,被克莱尔开枪击中了。双齿翼龙在《侏罗纪世界2》中没有再出现,不知道是重新灭绝了,还是像双齿翼龙一样逃出了纳布拉尔岛。
除了以上这些曾被考古学家们发现过化石、在我们的蓝色星球上真实存在过的恐龙,《侏罗纪世界》系列中,还有一些被亨利·吴博士(黄荣亮饰)创造出来的杂交/混血转基因恐龙——
狂暴龙 Indominus Rex
食肉,5.5米高,13.1-15.24米长
狂暴龙来自《侏罗纪世界》,由于人们都希望看到更大更凶猛的恐龙而被制造出来,拥有霸王龙、迅猛龙、乌贼、树蛙、蝰蛇等十种动物的基因,集凶猛和狡猾于一身。但由于天生就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它对于自己在生物圈的定位一无所知。它通体灰白色,体型较霸王龙略大,前爪类似迅猛龙,嘴的张合度极大。最终,在与霸王龙、布鲁的战斗中,狂暴龙落入水中,成为了沧龙的食物。
暴虐迅猛龙 Indoraptor
食肉,3.1米高,7.3米长,重1.1吨
暴虐迅猛龙是《侏罗纪世界2》中登场的新混血掠食恐龙,混有狂暴龙和迅猛龙的DNA,身上和狂暴龙一样长有棘刺,拥有锐利的牙齿及比普通迅猛龙更大得多的体型。它们可以进行四肢行走,也可以像普通食肉恐龙那样两足行走。因为其基因以迅猛龙为基础,它的智商比狂暴龙还高,甚至能作出类似人类“笑”的表情。最终,在布鲁和人类的联合进攻下,暴虐迅猛龙掉在了阿古哈角龙尖利的角上,被扎死了。
二:可以飞的恐龙叫什么龙
霸王龙 极龙 剑龙 鲸龙 雷龙 梁龙 气龙 蜀龙 弯龙 腕龙 异龙 鱼龙 重龙 安琪龙 大地龙 钉状龙 华阳龙 滑齿龙 巨齿龙 昆明龙 棱背龙 鸟窃龙 盘足龙 蛇颈龙 始祖鸟 双冠龙 异齿龙 翼手龙 圆顶龙 喙嘴龙 沱江龙 蝙蝠龙 阿普吐龙 大眼鱼龙 法布尔龙 建设气龙 马门溪龙 苏氏巧龙 伊拉夫罗龙 将军庙单棘龙 杨氏马门溪龙 三角龙 栉龙 甲龙 原角龙 异特龙 翼龙 水鱼龙
三:飞的恐龙叫什么龙
恐龙都飞不起来,但翼手目爬行动物(即我们通常说的翼龙)可以飞。特别注意的事,纠正一个错误观点,大多数人把三叠纪到白垩纪存在的爬行动物和恐龙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恐龙仅指的是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爬行动物,而我们耳熟能详的爬行动物如:翼龙,鱼龙,蛇颈龙,平滑侧齿龙(短颈蛇颈龙)....都不是恐龙。四:天上飞的恐龙叫什么
在天生飞翔的翼龙类恐龙,其实并不算真正的恐龙,而是人们的习惯性叫法。翼龙又名翼手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希腊文意思为“有翼蜥蜴”,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翼展超过12米,牙齿有10厘米长,有巨大的尖嘴。
传统理论认为,早期鸟类的竞争,导致许多翼龙类灭绝。到了白垩纪末期,只有发现大型翼龙类;而小型翼龙类已消失,生态位被早期鸟类取代。但是,化石纪录缺乏小型翼龙的现象,也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骨架脆弱、难以保存所致,而跟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无关。
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灭绝了恐龙、翼龙类、与许多其他动物。另一种解释是,大多数翼龙类发展成依靠海洋的生活模式。所以当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严重地影响翼龙类赖以为生的海洋动物时,翼龙类跟着灭绝。
但是,神龙翼龙科与帆翼龙科是栖息于内陆,并非依靠海洋维生。马斯特里赫特阶,例如:鸟掌翼龙科、无齿翼龙科、夜翼龙科、古神翼龙科。这些新发现物种,显示白垩纪晚期的翼龙类仍保持多样性,相对于白垩纪早期,只是小幅度衰退,不同于过去理论。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