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为什么失败?赵光义北伐为什么失败

2023-01-30 18:04:52 462 0
奇闻异事录

北伐为什么失败?因为蜀汉内部矛盾重重,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汉室江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对手曹魏实力强大,所以他不得不采取防守策略,这就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国也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只不过这场战争的结果不是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才没有参加。那么,这场战争是什么呢?它就是著名的五丈原之战。

北伐为什么失败?赵光义北伐为什么失败

一:诸葛亮二次北伐为什么失败

自228年开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先后在六年间五次率军,北伐曹魏政权,最终于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堪称是三国时期的一流人物,自比于管仲、乐毅,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其才能更是得到了对手的尊重。但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却全部以失败告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国小兵少,蜀汉力量最弱

从地图上看蜀汉的面积好像不小,但实际上只占据了益州一地,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无法与曹魏相比。据史料记载,蜀汉灭亡时,整个政权仅有28万户,94万人而已。诸葛亮在世时,蜀汉的人口或许多一些,但也就是在一百万左右而已。东吴的地盘比蜀汉大,人口也多,但也仅有230万而已。

再看曹魏方面,曹操在平定冀州后,查阅户籍发现,“可得三十万众”。也就是说,一个冀州就可以为曹操提供三十万的军队,那么冀州的人口至少在一百五十万以上。曹魏占据着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幽州、雍州,此外还有军马的产地凉州。人口是政权发展的动力,地盘是政权生存的空间,两者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强弱。

其二、蜀道艰难,后勤十分困难

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经济方面,特别是后勤的比拼。蜀汉号称天府之国,农业十分发达,征集军粮并不困难,直到灭亡时,国库内尚有存粮四十万斛。然而军粮容易得,运输却困难。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北伐时,军队都布置在秦岭北麓的魏国境内,而蜀汉的粮食产地是成都平原以及汉中平原。

要把粮食运到前线,必须翻越大巴山、米仓山、秦岭,山路险峻,难以行走。蜀汉本来人口就不多,诸葛亮一方面要征募军队,用来北伐,还要安排不少壮丁运输军粮。诸葛亮第二次、第四次北伐失败,都是因为军粮不继,被迫撤退的,“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其三,应变将略,非诸葛亮所长

诸葛亮堪称是当时的奇才,“治国有分,御军有法”,蜀汉在他的治理下,虽然国小力弱,但曹魏却不敢对其用兵。不过,任何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东西,诸葛亮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诸葛亮在内政、治军关系方面非常出色,但在领兵打仗方面,特别是奇谋方面有所欠缺。

有个成语叫出奇制胜,说的是行军打仗,往往要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才能取得战争胜利。诸葛亮这个人做事非常谨慎,从不肯冒险,这就限制了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所以很难有大的军事作为。后世在评论诸葛亮北伐失败时,也认为“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为什么失败

诸葛亮之所以北伐失败,总结最重要的三点原因:其一,国力差距,曹魏地处北方,农业发达,军民身体素质好。其二,北伐路途遥远,蜀军粮草不济。其三,诸葛亮手下人才不济。

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佐后主刘禅。经过一番休养生息,蜀国国力逐渐恢复,诸葛亮说服吴国孙权,吴蜀结盟为他北伐中原做准备。

一是国力,刘备死前在与吴国的交战中把诸葛亮积攒的家底都打光了,丞相费心费力平定了南蛮,储备了北伐的物资,但这个过程中曹魏却是凭借自己广阔的北方领土,大力发展农业国力日渐昌盛。

二是,蜀国北伐路途遥远,且蜀道难行运送粮草困难,没有军粮补给,诸葛亮只能退军。

三是蜀国在关羽、张飞等人死后,人才不济。诸葛亮提拔的马谡失守街亭,搭档李严在后方撺掇后主刘禅让他退兵。

本来北伐已经步履维艰,身边没有能帮忙的,还尽是些拖后腿的人,最后诸葛亮心力交瘁死于五丈原,接任的姜维也没能力挽狂澜,北伐以失败告终。

三:隆兴北伐为什么失败

北宋重文轻武 文官能指挥好作战才怪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62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