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打不过曹操?曹操为什么敢打袁绍

2023-02-01 20:53:56 541 0
奇闻异事录

袁绍为什么打不过曹操,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袁绍手下的谋士不多,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出身名门望族,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投靠别人人。所以袁绍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招揽天下的人才,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事业了。当时的曹操也是如此,他在官渡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从此一统北方。但是袁绍的儿子袁尚却不愿意听从袁绍的安排,于是就起兵造反了。

一、为什么曹操地盘比袁绍大还怕袁绍?

优质答案1:

袁绍为什么打不过曹操?曹操为什么敢打袁绍

官渡之战以前,袁绍侵吞了韩馥基业、打败了公孙瓒,成为占据青并幽冀四州,拥兵七十万,最强的割据势力。

曹操虽然以天子的名义占据地盘很大人口很多,除了洛阳许都邺郡之外,各个郡县拥兵自保,曹操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二万左右,除了留守许都和邺郡,能直接参与对袁绍作战的只有七八万人。实力悬殊,怎能不怕!

优质答案2:

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兵多将广,从生世到势力都是比曹操要强

优质答案3:

因为袁绍兵多而将广的因素。

二、官渡之战袁绍兵力十倍曹操却为何不包围曹操而选择对峙?

优质答案1:

袁绍又不蠢,如果能合围曹操,他不把曹军围个水泄不通才怪。

参考袁绍灭公孙瓒。公孙瓒在易京高墙深垒,屯粮三百万斛固守。袁绍包围易京后打了整整三年,最后通过地道战攻入易京。

回过头来说官渡之战。

本有机会合围曹操

田丰早在官渡战前便给袁绍出了主意,让袁绍选轻骑兵四处出击,和曹操打游击战,消耗后者的兵力和粮草。因为曹操处于四战之地,而且彼时粮少兵寡,此战法最有可能干掉曹操。

但袁绍没有采纳。

回过头来,陈琳发布讨曹檄文。刘备响应号召,带领兵马数万攻占下邳,兵屯沛县。

若此时袁绍听从田丰建议,配合刘备一同出击,则曹操面临南北两线作战,打到后来必被包围。但袁绍不知怎么想的,借口小儿子袁尚生病不战,坐等曹操消灭刘备大军。

然后才挥师南下,攻白马渡黄河,进逼许昌。

野外合围,不是闹着玩的

先来看下官渡的地理环境。

官渡,位于许都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这里不是县城,而是两军摆阵的开阔地带,也就是野外作战。

怎么理解呢?如果曹操在县城坚守,那么袁绍只需分兵围住四门即可。换句话说,十万大军只要把东南西北的篱笆扎紧,曹操军队根本出不来。

但这是在野外,袁绍如何包围曹操,把十万人围个圈么?

那恐怕曹操睡着了都会笑醒,因为袁绍军队果真围圈,则处处都是薄弱点。曹操可专攻一点,而袁绍十万大军便一触而溃了。

所以,从野外阵战来说,层层推进比包围要好上太多,除非你的兵马是敌十倍之多,恐怕方能采取合围战术。

按正史载,袁绍10万兵马,曹操也有2万多人,所以合围不可能实现。

层层推进攻占许昌才是正道

官渡之战,袁绍不会指望一战而斩曹操。他的目标是许昌,曹操的老巢。

按袁绍的计划,只要将曹操地盘全数收入囊中,则是大胜。

因此,合围曹操并一战而斩并不在袁绍计划当中。

看下双方阵型,袁绍这边是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

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

话句话说,双方拉开阵势摆出一字长龙的兵营。谁都没指望此战就能彻底消灭对方。

所以,这样的战阵说白了就是消耗战。

从双方官渡战的进展,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双方交战数次曹操皆败,于是退回营内坚守不出。

期间,袁绍堆沙射箭,曹操以霹雳投石车对应。

袁绍又掘地道,曹操则以壕沟阻挡。

如此,双方在官渡鏖战一年有余,直至曹操袭破乌巢粮草,才最终打败袁军。

(喜欢小编文章的,欢迎点击“”)

优质答案2:

对峙不是袁绍选的,而是曹操用兵借地利而已。

三、袁绍在官渡失败之后,仍然有强大的实力,为何还是被曹操所消灭?

优质答案1:

第一,报仇心切,第二,父子之间不团结,第三,孩子之间,兄弟之间,因为继承权的问题发生矛盾

优质答案2:

田丰一死,袁绍失魂,岂有还手之力?

优质答案3:

袁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战败,但仍然拥有青、冀、幽、并四州,惨胜的曹操也没有能力继续向袁绍发起进攻。真正让袁氏集团覆灭的原因是,袁绍早亡,对继承人安排犯了大错。

袁绍看似礼贤下士,实则并不大方。为了加强对自己地盘的控制,袁绍自领冀州牧,让长子袁谭任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任并州刺史,最喜欢的小儿子袁尚呆在袁绍自己身边。

202年(官渡之战后两年),袁绍逝世,他没有遵守“传长不传幼”的规矩,指定幼子袁尚为自己的接班人。这引起了长子袁谭的极度不满,原来袁绍的臣子也分成两派,分别支持袁尚、袁谭。袁尚、袁谭之间开战,袁谭甚至不惜借助仇敌曹操的力量打击袁尚。袁熙、高干则都做壁上观。207年,袁氏集团的四州之地被各个击破,曹操扫平北方。

如果袁绍早早确定自己的长子袁谭为接班人,排除袁谭继任的各种困难(曹操确定曹丕为接班人后,就开始清洗曹植的支持力量),这样就有可能集中袁氏集团力量,有效和曹操对抗。

袁绍空有“四世三公”之名,却连自己的身后事都安排的这么儿女情长,以个人喜恶为先,而不是以本集团长远发展为先,所以袁氏集团的溃败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若干年后,曹操为接班人的事犹豫不决时,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没有直面回答,却说自己在想袁绍、刘表的旧事(立幼不立长),曹操立刻就明白了。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处理好自己的身后安排,也是重要的素质。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41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