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黑洞是什么呢?它的存在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太空黑洞是一种天体,它的质量非常大,大到足以以让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太空黑洞真的存在,它会吞噬地球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太空黑洞并不会吞噬地球,它只会会把地球上的物质吸入自己的身体,然后通过引力作用,将其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即使太空黑洞真的存在,它也不会吞噬地球。
一、宇宙中的黑洞是什么东西?
黑洞是一个质量很大的东西,仅此而已。

很多人说黑洞是什么东西崩缩之类的,其实都是瞎猜,只要质量足够大,密度再小也无所谓。
我们都学过逃逸速度,逃逸速度即物体获得一个速度后,在无动力条件下,恰好能逃脱引力的速度。计算时,我们一般用动能加引力势能等于0来计算。
而黑洞,不过是逃逸速度超过光速的星体,而那有什么可怕的呢?想要逃脱黑洞,只要飞船有动力不就可以了嘛,至于有人说黑洞能把人拉成意大利面条(这个例子貌似是霍金举的),其实也可能,也不一定。这个和密度有关。
我打算有时间写篇科普文定量计算一下这些,不过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二、宇宙中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优质答案1: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黑洞或许是宇宙中最为终极的一种天体,其超强的引力将使在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进入视界的物体即无法改变其向黑洞中心掉落的命运。
注意黑洞通过时背景星系光线的变化
和中子星以及白矮星一样,黑洞也只不过是是不同质量恒星演化的结果而已,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哪些恒星会最终演化成黑洞。
恒星演化末期内核质量低于1.4倍太阳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一般是8倍太阳质量以内的恒星)的恒星最终将形成白矮星,大部分白矮星非常接近这个质量。
恒星演化末期内核质量在1.4-3.2个太阳质量的(8-10倍以上25-30倍太阳质量以内的恒星),在红巨星的后期阶段超新星爆发后,内核收缩成中子星。
如果恒星演化末期内核质量高于3.2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奥本海默极限),在其红巨星后期阶段,则可能超新星爆发后内核直接坍缩成黑洞。
超大质量的恒星在其氢元素聚变结束后,其聚变支撑力不足以抵御自身的重力,内核将开始收缩,导致的高温会重新开始氦聚变。氦元素聚变的速度会比氢元素快,也更不稳定,将导致恒星的外壳膨胀为原来的数百甚至数千倍,当氦元素也聚变殆尽时内核将进一步收缩开始接下来的碳氧聚变...其速度将越来越快,温度也越来越高,最终元素聚变成铁时,内核将不再聚变,因为铁以后的元素聚变将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此时内核再也无法抵挡外壳向内坍缩,其巨大的碰撞将直接导致超新星爆发,请注意,几乎所有铁以后的元素都是通过超新星爆发或者中子星合并过程中提供给铁以后元素聚变的能量中爆发合成。
一颗爆发的超新星在星云中的冲击波
如果此时其内核质量大于3.2个太阳质量以上的话,那么恒星内核的简并态物质无法支撑其超强的引力,最终结局将坍缩成黑洞
黑洞是恒星演化的终极结局,但并非是天体的最终结局,对于超新星爆发形成的黑洞来说,那只是其出生时的一声响亮的啼哭,黑洞的生涯才刚刚开始。
黑洞有很多种成长方式,其中吸取其他天体的物质一种比较典型的方式
另一种则是通过黑洞合并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有些惊天动地了,宇宙中的终极事件,伽玛射线暴或许就是来自黑洞合并或者中子星合并,其短时间(0.1S-数小时)内将释放出太阳在几百亿年内能量的总和。这是一种宇宙尺度上的天体爆发,也是我们人类观测到最为极致的能量爆发事件。
宇宙中再也没有比两个黑洞合并更大的事件了,如果有,那么肯定是两个更大的黑洞合并。
最大的黑洞示意图
科学家认为银心有着相当数量的黑洞群,并且一直在聚拢过程中
优质答案2:
谢邀!关于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前段时间我已作了回答,并被推荐进头条首页及得到一些网友的认可。人类对黑洞的认识,目前仍停留在理论和推测阶段,但这种理论和推测是有一定根据的,那就是宇宙各星系中的的确确存在大小不一的引力场来维系星系运动的平衡,这种大小不一的引力场就是黑洞。它是由宇宙爆炸时残留的含有强大磁力的原力碎块,通过吸噬爆炸后产生的星云物质而形成的。除了原始黑洞之外,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如发生超新星爆炸,也会形成黑洞。黑洞在各星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正是由于黑洞的巨大引力,各星系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且在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停地旋转和沿着一定的轨道运动。因此,我们可以说黑洞居功至伟。没有黑洞,宇宙将处于混沌状态,星球和生命就不可能诞生。黑洞的引力是巨大的,并随着不断地吞噬物体而变得越来越大。万物有始就有终,有终就有始,在轮回中保持永恒。如果说宇宙是由奇点爆炸形成的,那么总有一天在越来越大的黑洞吞噬下,宇宙再回到原点,然后再爆炸,周而复始以至无穷。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