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为什么立武则天为后?李治对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好

2023-02-02 19:06:59 373 0
奇闻异事录

李治为什么立武则天为后,而不是立自己的儿子李显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治是皇帝,而李显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所以他不能干涉政事,也不能参与朝政。而武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就不一样了,他是皇帝,而且还是大唐的开国皇帝,所以他有权力干涉朝政,甚至可以废掉自己的儿子,这样一来,武则天就没有办法掌控朝政了。

一、武则天自立为帝后国号是什么?

优质答案1:

李治为什么立武则天为后?李治对武则天为什么那么好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周朝而称为武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正式掌权23年。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

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

唐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武周这一朝代自然就此结束。

公元705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

优质答案2:

武则天时期依旧属于唐朝时期,国号为周,年号是长寿,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优质答案3:

武则天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妇孺皆知。她是中国历史唯一个女皇帝,那么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是如何称帝的?又建立什么国号?正史对这些是如何记载的呢?

  武则天名明空,是山西并州文水人。其父是隋朝的官吏,后跟随李渊起兵。

  出身官宦之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本人天生聪慧,丽质貌美。通晓文史,多智谋计策,一个女人一旦拥有这些个人素质,又踏入了朝廷这样平台,在加机缘的光顾,不有所作为也难。

  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太宗李世民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才人。等到李世民去世,就做了尼姑,住在感业寺。

  高宗李治即位后,高宗在寺中见到她,被她的聪慧美貌吸引,再次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她非凡的人生旅程。

  高宗封她为昭仪。当时王皇后、妃子萧良娣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高宗都不听,晋封武则天为宸妃。

  永徽六年(655),高宗力排众议,废除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号称天皇,武后也号称天后。

  1.高宗有风疾头晕病,代高宗处理朝政

  高宗患有风头晕病,力不从心,不能正常处理朝政,武后经常代高宗审阅各种奏章,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头晕病的厉害,无法看东西,召来太医秦鸣鹤诊治。

  太医秦鸣鹤请求给高宗头部刺破放血,可以治愈,武后在帘后听到禀报,她不希望高宗病治好。

  所以大怒说:“此人想在皇上头上放血必须拉出去砍了。”太医秦鸣鹤赶紧叩头,请求宽恕保留性命。

  高宗听罢说:“不可,可以试一试,只管刺,不要有所顾忌。”于是太医秦鸣鹤在高宗的百汇穴、脑户穴刺破放血。

  高中说:“朕能看得见了。”

  太后便说:“这是上天的恩赐。”于是亲自背负彩锻赐给太医秦吗鹤。

  这就是武后,能屈能伸。

  2.招贤纳士,削弱宰相的权力

  武则天还广泛招揽文人学士,如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之等,要他们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共一千多卷。

  朝廷的奏议及各部门的表疏,时常秘密地让他们参与裁决,以此来削减宰相的权力。所以,在武后周围有一批智囊团队,武后还在高中周围布置了好多眼线

  这就是武后,懂得用人才,通晓权术,知道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3.武后专权,高宗欲废其。未成功,世人称为二圣

  由于高宗的病情原因,武后大部分情况下在行使皇帝的权力,因而变得更加专横。

  高宗身体有时好些,想有所作为,但时常受到武后的牵制,高宗心中不悦,非常愤怒。

  当时武则天和一个叫敦行真道士来往密切,道士敦行真时常出入皇宫,他用一种咒语叫“厌胜”的邪术害人。

  这件事便叫太监王伏胜密报了高宗,高宗大为震怒,密秘召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官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于是进言说:“皇后专权自恣,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请废黜她。”高宗也说:“聊所言,正合我意。”

  高宗于是命令上官仪起草罢除武后的诏令。这件事,早被武后安插在高宗周围的眼线发现。

  武后第一时间就获得了这个信息,这诏令要颁布了,武后就彻底完了,武后迅速跑到高宗哪里哭诉。当时诏令的草稿还在高宗手里。

  高宗一见武后,又怜香惜玉了,感觉自己很惭愧,不应该这样,于是又哄骗武后说:“朕没有要罢除你的意思,都是上官仪的建议”。

  此后,上官仪、王伏胜被武后找借口罗列罪名杀死,家产全部没收。与其关系好的人比如相刘祥道因此被免去相位,降职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廷官员被流放贬谪的很多。

  上官仪,王伏胜都侍奉过被废的太子李忠,令李忠自尽。

  这武后,情报信息做得好。做事够很。处理问题彻底。高宗优柔寡断,出卖自己的同盟,从而使自己更加孤立无援。

  这件事后,高宗上朝,武后就在帘后听政,朝内大小事,官员的什降生杀,都由武后择决。高宗成了摆设。世人称他们为“二圣”。

  3.由幕后走向前台,正式称帝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遗诏令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这就是中宗李显李显是高宗第七子,武后所生,是武后的亲儿子,武后就成了太后,皇太后武则天临朝代行国政。

  嗣圣元年(684),皇太后废中宗为庐陵王,幽禁在其他地方。后迁居到均州,不久,又改迁到房陵。

  立豫王旦为皇帝,豫王叫李旦,高宗第八子,中宗的同母弟弟,但不准他住在皇宫,武则天仍旧临朝代行国政。

  686年,皇太后武氏下诏书,把政事归还给皇帝。因为皇太后不是真心实意,于是皇帝坚决辞让。这时皇太后仍然依旧临朝代行皇帝事。

  690年,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帝继承人。自己当上了真正的皇帝

  神龙元年(705年),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皇太子率领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人,用羽林兵入宫禁中杀了他们。

  皇帝继承人李旦要求把皇位让给李显,于是皇太子代理国政,总统国家,

  皇上武则天传皇帝位给皇太子李显,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这年冬武则天病危,遗令死后附到李唐之太庙、归到李氏陵墓,命令取消皇帝号,称作则天大圣皇后

  神龙元年(705年)冬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去世,年八十三岁,谥号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在太宗时代,无所作为,到了高宗时代与高宗合称“二圣”,待高宗去世后,更是将天下掌握,皇帝都遭免职幽禁厄运,虽然皇帝们都是自己的亲生。

  就这还尽兴,索性连大唐命也革了。自己直接走向前台,当上正儿不经的皇帝最后老了,被迫又将皇位传给儿子,另死还让去掉自己皇帝的封号。最后还活了大岁数。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二、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优质答案1:

作为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身后到底传位侄子还是儿子很是困扰当年武则天,后来在狄仁杰劝导下,终于决定传位儿子。那个儿子就是她的第三子李显。李显被韦后毒死后,韦后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李重茂,不过只做了几天又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赶下台,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又当了皇帝。也就是说武则天驾崩后,到唐玄宗上台,期间经历三位皇帝。那就来共同来了解那一段政变高发的动乱时期吧。

武则天育有四个儿子,长子也是太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其中老三、老四都是两次立储,两次称帝,可谓离奇。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李弘突然暴毙,李贤被废为庶人,李显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韦妃被立为太子妃。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病死,李显于灵前即位。第二年改元嗣圣,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

中宗顺利即位后,有点儿头脑发热,自作主张,不把辅政宰相裴炎放在眼里。想要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门下省长官)。韦玄贞前不久才由七八品的州参军升为州刺史,现在又要升为侍中,升迁实在太快。而且无论从资历看,还是从才能看,韦玄贞都不合适,因此遭到宰相裴炎的强烈反对。他反复劝谏,中宗不听,裴炎无奈就把此事禀告了时为太后的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废了李显,可怜他当皇帝不足两个月被废为庐陵王,而这一外放达15年之久。

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黜后,时为豫王的李旦继位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毫无疑问就是个傀儡皇帝,武则天裁决一切国家大事,处理一切朝廷政务。唐睿宗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已。

就这样李旦当了六年象征性皇帝,一切准备就绪,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将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迁居东宫。唐睿宗顺从地接受了第一次让位,没有任何反抗。

可是武则天侄子哪个是省油的灯?武则天称帝后,他的侄子们觊觎皇位继承权,千方百计地排挤李旦并设计陷害李旦,李旦的两个妃子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其中一位就是李隆基生母。这时的李旦对皇位已经心灰意冷,他不想再卷入任何权力之争中。

武则天后来听从狄仁杰劝谏,决定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后,又担心李旦继位后会对武家子孙下手,因此决定将废掉的中宗接回来。李旦马上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主动要求逊位。于是中宗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被召回立为太子,李旦被降为相王。

晚年武则天宠信两张,两张祸乱朝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以张柬之、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为首的大臣与李显联合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二张,武则天无奈,只好传位于中宗。

中宗第二次登基后做了五年的皇帝,但他丝毫不能控制朝廷复杂的政治局面,甚至把家事国事混为一谈,完全是一个稀里糊涂的皇帝。

他对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言听计从,任由她们胡作非为,韦皇后权力欲望越来越膨胀,她想效法婆婆当皇帝,觉得李显是她的绊脚石,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八月,丧心病狂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在中宗最爱吃的饼中下毒,将中宗毒死。

唐中宗一生两得立储称帝,但却没有什么作为,第一次称帝被母后武则天废黜,第二次称帝被韦后弄权。唐中宗以“和事天子”称于世,却悲惨地死在爱妻和爱女的手中。

韦氏母女毒死中宗后,立中宗的幼子李重茂为帝,韦氏临朝执政,准备等待时机成熟,就效法武则天称帝。不过此时李旦还有很大的势力,而李隆基也培养了不少心腹。父子二人联合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将韦氏集团一网打尽。然后由太平公主出面,把才做了几天皇帝的李重茂赶下台,拥立睿宗李旦复位。26岁的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睿宗上台后,他的有才干的儿子李隆基又和有野心的妹妹太平公主杠上了,让他头疼不行。

二人为了权势,争斗不休。睿宗李旦夹在二人之间,左右为难,又无可奈何。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睿宗李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做了四年太上皇的睿宗在百福殿去世,享年55岁,死后葬于桥陵。

李隆基和姑姑又斗争了一年,一网打尽了姑姑势力,太平公主也被赐死。

28岁的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亦称唐明皇。这年,李隆基改元开元,从此唐朝开始迎来了另一个盛世。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都有回答,欢迎点赞!

优质答案2:

唐中宗李显。这个家伙以前干过一次皇帝了。年轻气盛口无遮拦,拿江山不当回事。让武则天给拿下了。趁着武则天老病将死,大家政变逼着武则天让位于李显。这次算是转了个圈,江山由武周又回到了李唐。李显对恢复和巩固李唐江山做出了贡献。所以,死后庙号是中宗。肯定他的中兴之功。

三、武则天自封帝后改国号为什么?

优质答案1: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优质答案2:

武则天自封帝后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称帝之后,以“周”为号,一方面是以周天子后裔自居,显示自己的子姓,并且在立国之后对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等的陵墓加以修葺,甚至在还未称帝前就让唐高宗李治封她的父亲武士彟为周国公。

意喻效法周朝。“周礼”被圣人孔子备受推崇,恢复周礼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因此,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意在实践“至圣先师”孔子的遗志,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同时,武则天还下令兴建明堂,效仿西周,摆正了她意欲恢复“周礼”的坚定决心,这足以让大批的儒家学子读书人闭上嘴巴。

优质答案3:

武则天将唐朝的国号改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开创了武周政权,是唐朝的皇帝之一。武则天原名武曌,为并州文水人,是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73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