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将在2022年11月开始。
你完全不用担心国考每年百万人报名。
每年国考150万以上的报考人数,最后录取2万人左右,也就是说,至少150多万人是当了分母的,是陪考的。公考它是一个零和游戏,一个岗位最终只招录一个人,哪怕你头悬梁锥刺股,努力复习终于进了面试,你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几率被淘汰。。。因为一般而言,公考是3:1的面试,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一半。就算是笔试第一,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很多进面的人,之间的分数差距也是很小的。笔试通过,可能只能只是拿到一张入场券而已。
公考就是华山一条道。
我们用数据说话,2021年国考平均竞争是61:1,之前的几年平均报考情况如图:
表面上看平均人数都不高,其实等真正你作为一个个体去报名,你会发现你想考的岗位,基本上都上100+了。
百人争一岗,你说难不难?你想报考一个热门一二线城市的岗位,你面临的竞争将是极其残酷的,500+以上的竞争,那是司空见惯。
所以说国考难,是肯定的。
但是公考你一定要努力复习,调整好心态。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最后上岸也不是不可能。不论哪一年,国考都是三分之一的报考者弃考了。总结为:小三分之一弃考铁律。
2021年国考157万报名,最后完成考试的只有100多万人。2020年,47多万人弃考。
国考别看他报名人数多,都是虚高。
你真正的对手没多少人!
历年国考都是这样
很多人,报名国考,就是抱着玩,结果临近考试了,嫌弃路程远的不去了,公司加班不去了,孩子生病的不去了,女朋友吵架的,哄女朋友逛街了。复习没底的,不去了。
三分之一的人,都弃考了。
国考的非理性报名太多了,关注度高,真正考试的人,没那么夸张。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去要复习公考,除了复习技巧外,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公务员,更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公务员。
考试形式、解题技巧、复习规划你可以多看看那些高赞答主,很多大牛已经把这讲解的很精彩。因为那些在我看来属于术,这种术很重要,因为没有它,你考不上公务员,只能成为公考的分母。但是既然大家都抱着想当公务员的心,那么我觉得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道,就是对公务员,国考省考有个宏观的把握。只有明确知道自己的条件,报考一个和自己专业最贴合的岗位,才是这场考试首先需要做的。
那么我们首先讲讲,这场考试需要复习多久呢?该不该辞职呢?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呢?
如果你在职,并且不是996那种工作的话,真的不建议你离职备考,如果你要离职全心全意备考,也建议你考前三个月再辞职。
一、写在备考之前
这里有些积累的工作,请一定保持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先看新华社的“早知天下事”,还有人民日报的新闻早知道,晚上七点看新闻联播(可以选择回看重点)
每天要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练字!!!申论有的时候就看你的文字书写能力。
学习强国APP一定要频繁用起来,不光要用它来刷新闻,还有一些练习题,用来积累自己的常识知识。
你需要准备一个错题本,你直接在题目旁边备注,用个小本子记录错题所在页码,即可快速定位错题复习,前期不需要单独弄一个错题本,后期还是经常错的典型题目可以单独记录在错题本上。
该如何刷题呢?除了资料分析类题目,当你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就刷这个知识点的真题,可以用各种《行测5000题》(除了常识不需要买,建议其他模块都买,因为常识知识真的只能看积累)申论只用真题来做,不需要模拟题,题目不着急买,可以到时候来找我,我会帮你推荐最精简的。
行测刷题对完答案,一定要把错题圈出来,便于后期记录回顾错题。建议用铅笔做题,这样可以擦掉笔迹,便于后期再做一遍错题。
如何做套题:建议直接买历年国考、省考真题试卷,各个机构的都可以。做行测申论套题时,可以不限制做题时间。可以先把你想要考的省份和国考近5年真题先预留出来,不要去刷,留到最后真题模拟的时候去做。我们先做其他真题。
二、公考的复习备考计划
我把公考复习按照3个月来准备,是集中学和分散碎片化学习相结合。
切记,我这里的所谓3个月,是指你能抛开一切工作,特别适合在校应届毕业生、还有离职的朋友。这三个月,你每天至少要保持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如果你不离职,这也是我最建议的报考方式。你可以把这个复习周期延长到5-8个月。
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网课全部学完,行测的、申论的都要初步听完课,进行专项练习,行测要用五千题等,申论只利用真题做。开始可以慢一点开始,但是要持续发力逐步把复习状态调整到做题上来。
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强化练习,模考的频率要提高,一周进行一次或两次模考,平时专项练习主要是为了计算好考试时间,把控好考试时间,比如资料分析类控制在25分钟之内。先控制好时间,再研究正确率,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各个模块的正确率提升到75%以上,申论依然是利用真题,课程听完了,可以结合不同教辅机构对于申论的答案对照进行复习。
第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模考的状态力争保持在一周2-3次模考,调整考试技巧和做题的方式方法,不再刻意训练自己的速度,而是调整自己的做题顺序,找到最适合的自己的做题顺序。
我的详细复习规划表如图:
三、我总结的一些公考小技巧
我自己公考了好多次,最终才上岸,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公考的方法和技巧。
一直以来,都有知友问我,连翘哥,公考用什么资料好呢?需不需要报网课呢?听哪家网课有用呢?我从来只推荐学申论上B站,看张小龙老师的视频课,既免费又好用!我觉得别的网课不是“太慢”就是没啥内容,我的思维很简单,就是需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然后靠着毅力去坚持下来,我倾向于认为公考就是一场战斗,不止有战术层面(做题技巧),还有战略层面上的东西(整体规划、做题顺序和思路)。没有必要去扫盲,去“扫”所有的知识点,更没有必要单纯性只提高做题速度。
1.最重要的事,就是练字。我的字写的不好看,所以每次公考出成绩,永远是行测分高,申论拉后腿,导致总分不太高。后来我干脆拿了一本字帖天天临帖,临了几个月,最后一次考省考,申论分数居然上60了。后来考遴选,分数也不低,能考上,真的,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行测最重要的事是要学会舍得,什么意思呢?不是要你两个小时内做完这130道题,你肯定做不完,而是你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后,你大概知道了自己擅长做哪一个板块,那么你把这130道题,拆开,就做110道题。保证这110道题的正确率有80%以上,剩下20道题,你就全蒙C,也能得几分吧,你看看这样一综合,你的行测分数肯定能70分。
3.公考需要耐心,一次上岸的是大神,两次三次上岸的是学霸,很多人甚至是4、5次才考上,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气馁。
4.一定要利用好应届生身份,特别是国考,现在很多岗位限制当年应届生,这就无形中限制了很多人,再加上大四上学期没有啥课程,专心备考,真的难度不大。
5.选择有的时候比考试更重要,如果发现自己复习达到了瓶颈,分数就提不高,那就可以把自己报考的眼光放低一点,曲线救国嘛,先上岸,找一个好上岸的地方先上岸,以后跟我一样,再慢慢考遴选呗。
6.不要过分迷信岗位热门程度,一个岗位300:1和一个岗位70:1其实真的差不多,因为你不知道和你报考一个岗位的人里有没有公考大神。。。。。特别是三不限专业,极容易出高分。安心复习,选好你想考得岗位就好。
7.复习时间不要拉的太长,真的,三个月以内集中时间突击行测就可以,行测申论就那点东西,看的太早容易崩溃的。申论要早一点,多看看人民日报、半月谈、光明日报比看啥公考砖家要有效的多。
8.公务员单位的起点有的时候非常影响你的层次,以及你以后能走多远
9.公务员考试特别公平,因为以后真的再也没有比这个还公平的考试了
10.岗位报考是个大讲究,真的,选错岗位真的抱憾终身。
那么接下来,进入本篇帖子的下半部分,我们来说回公务员本身,先说岗位吧,那么国考和省考这是绕不开的话题了,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四、细说国考和省考
1.性质
不论国考还是省考的公务员,他们都叫做国家公务员。但是他们的隶属关系不一样,国考的是中直机关,名义上叫中央直属管理,听上去很牛逼,实际上,一个县里的税务局也是中直机关;省考的公务员就是各种常见的省直、市直、区县直机关,还有乡镇公务员。
一个非常好区分的方法,就是看这个单位的名字里,带不带国家两个字。举个栗子,xx市xx区国家税务局,这就是国考岗位,xx市xx区民政局,这肯定就是省考岗位。
其实这种单位性质意义不大,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考国考也好,省考也罢,基本都是区县一级单位,这样级别的单位,其实性质上没啥太大区别。
我相信你更关心的是下面几个点:
2.我们来说工资
先说一个总观点,除开国家部委,中央党群,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这些在北京的副部级以上单位,别的国考公务员岗位,也就是中直机关公务员和参公管理,工资也都是和地方有联系的。也就是说,虽然名义是中直机关,工资也是和地方经济水平有关系。
结论性的话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工资水平是越高的。经济越落后的地方,工资水平也就是越低,简而言之,发达地区报考省考单位,欠发达地区报省考单位,这句话大体没毛病。
当然,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省考公务员的工资,是远高于大部分国考岗位公务员。国考而言,无外乎税务,海关,统计调查,铁路公安,海事局等等。举个例子就是,一线城市的海关和国税的公务员,总是会抱怨,自己的工资少,一年会比当地公务员少好几万到十好几万不等。那怕某些一线城市的缉私局,一个月到手工资能达到15k,依然觉得自己穷。
因为中直机关有个毛病,除了13薪外,就只有一个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奖了。。。而这个奖在很多地方也就是几千块钱而已。
在中国,一个地区的工资以区一级的财政为区分。
这是什么意思呢,中直机关,比如说税务,海关,在某个地级市的工资大体是没有变化的,因为他们的工资,那怕是xx区税务局,也是和市税务局工资差不多。
而省考公务员就复杂了,各个地级市下面有区,县,县级市,这些处级单位都有自己的财政,在这个区的所有区属单位,钱都会和这个区的经济挂钩。举个例子,xx区公安局和它市局的同一级别的干部的工资是一样的,但是公务员的各种奖金,这个xx区就不见得发的出来了。这就是很常见的xx区发了钱,隔壁区却发的不一样。而中直机关,都直接跟市财政走,就不会受到区财政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接考国考,总体来说也是最稳定的。毕竟中直机关嘛。
但是,敲黑板,这里有三个例外。
1、北京和上海这两座一线城市,公务员性价比都不高。一年收入可能连市内两平米房子都买不起。。。管你国考的还是市考的,你都穷。。。而且户籍限制特别严,没有户口真不好考。
2、不是所有国考单位在地方都穷,比如说 证监局,银保监局,民航局。。。那都是富到流油的好单位。
3、税务系统比较特殊,中央和地方都管,有的时候可以拿到地方的奖金,所以有些地方还是待遇很不错的。
3.不讲待遇怎么能了解公务员
待遇这个东西说起来就很玄学了,你可以说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还有系统待遇等等。
要追求政治待遇,那必须国考啊,去部委和中央党群,或者省考考各个地区省直部门都不错。
要追求经济待遇,可以参考一工资所说的,去经济发达地区,什么珠三角,杭州,苏州呀!
要追求靠着公务员身份获得的一些便利,那地方的工商系统,公安系统都是特别棒的,整体而言,政法系统待遇都是不错的,还有交通系统呀,都是好部门。
hBnxIE">而公务员的待遇,有的时候是和公务员的层级有关系。
一般而已,经济待遇最好的是一个地区,最发达城市的开发区,特区,自贸区,新区等等
比如说,成都的天府新区,高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工资就远高于市内,大连的开发区,就比市内多好几千的月到手工资。
其次就是市直机关比较好了,因你不知道你所在的区财政情况如何,所以报考市直机关是比较稳妥的。
如果从晋升空间来说,省直机关晋升肯定比市直机关容易一些,市直机关就比区直、乡镇要好的多。
4.我们来讲讲发展空间
绝大多数国考和省考岗位真的差不多,发展空间都一样,一个词叫:有限。
因为绝大部分招考的单位,都是区县级以下单位,比如说,国考招的最多的是税务局,而又是以各个区,各个县的国家税务局为主,省考的绝大部分岗位,是街道,乡镇,监狱这样的公务员为主,你问发展空间?都是一个科级单位,你的最高领导就是正科级,你进去还能提到正科级不成???
那怕你进入地级市,成为市直机关公务员,正科级也就是你仕途的顶点,你退休,按照现在的标准,也就是能混个三级调研员已经很厉害了。
你想要的发展,恐怕得是厅级以上单位
你可以看看国考和省考的招录岗位
每年国考两万多个岗位,中央党群和部委全算上也就是招个几百人。。。
每年各地省考,一般2000---9000个岗位,省厅级单位不会超过300个。。。
绝大多数岗位,真的,没有啥太大的发展空间。而那些发展条件好的高大上的部门,一般学历、政治面貌等要求都是很严格,有些还有基层工作年限限制。
更要命的事情是,现在,很多省直、市直岗位,都留给了名校选调生,比如说2021年四川、山东的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清北可以考最好的,其他名校考普通的。成都市更夸张,所有公务员岗位都留给了选调生,普通考生只能考参公管理。。。
那么大家肯定也会有疑惑了?国考和省考,到底哪个更容易呢?
从考录比来说,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必须是省考容易上岸!2021年国考平均竞争是61:1,各省的比例除开特别热门的地区,一般比例最高不超过30:1。因为国考全国都可以随意报名,就近可以参考,哪怕你在新疆,你就能考北京丰台税务局的岗位。那么大家都会抱一个名试试。省考就不一样了,你必须去这个省参加。
当然,对于特定区域和特定专业,国考和省考都有很多容易上岸的岗位呀!
比如说,你是学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事管理的,你国考可以考海事局,几乎一考一个准;比如说你学兽医的,某些制药的,你可以考海关或者边防,也是竞争不大的;再比如说,今年吉林省不少小地方的税务局,今年竞争比例10+:1。
公务员考试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江浙沪、京津、珠三角的发达地区、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等省会城市,你想找一个100+:1的本科生就能报的岗位,无意义痴人说梦!
但是去吉林,去内蒙,去新疆西藏青海等非省会地区,大把大把的职位竞争都不大!
五、公考领域的一些黑话
讲完国考和省考,我们再来说一说公考领域的一些黑话,我来给大家翻译翻译
比如说:
1.很多岗位写着一级科员,有的岗位写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很多人觉得,有啥区别?就是主任和非主任吗?
大白话就是说:如果是一级科员岗位,哪怕你是硕士,是博士,不好意思,这个岗位就是科员岗位,管你硕士还是博士来了,还是给你定级为科员级,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很多人说,那不对啊,硕士就可以定级副科级,但是岗位直接就会告诉你,这个岗是一级科员哟。所以说,如果有一级主任科员,或者四级主任科员的岗位和一级科员同时存在,最好不要选一级科员。
而且一般一级科员岗位,都是区直及以下单位的。
2.综合管理岗和行政执法岗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大白话说就是:综合管理是坐办公室的,行政执法是出去转的
工资待遇是:行政执法大于综合管理
但是辛苦程度:行政执法大于综合管理
3.艰苦岗位适合男性
你以为是岗位会经常出差或者在条件艰苦的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概率也不会太小。
但实际上,大白话说是:女生想报名我们也没办法拒绝你,只能忽悠你最好别报,因为我们想要男的。至于是不是基层偏远地区,你看一眼百度地图不就知道了。。。
4.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
你以为这个岗位需要文笔好,文采飞扬,天天给领导写材料,马上就要给领导当秘书了。
大白话说就是:我们也不要求啥,你就算不会写也不能咋滴,反正写上这句话挺酷的。你确实会被要求写材料,要是没写好,那就没写好呗,还能把你开了呀。
怎么样,公务员考试是不是也是充满着不少学问的呢?
六、公务员会不会缩招
有些考生就会问了,那公务员的编制会不会以后没有了呀。会不会缩招呀?
在全国的公务员队伍中,1960—1965年出生的同志,所占比例是极高的。
也就是说从2020年开始,连续五年,中国将迎来公务员退休高潮。
随着老公务员的退休,编制,岗位,级别都空出来了。
以前有说法,退三进一,随着今年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不好,国家也会放出更多的岗位供大家报考。
所以,从2020年开始的这五年,可以说是中国体制招人的黄金时代。以后在想碰到,又得等几十年了。
我认为,从2021年开始,是中国公务员报考的黄金时代元年!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