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砍头的叫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的砍头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所以在死者去世后,家人会用各种方式把他们的灵魂召回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斩首”。而在斩首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午时三刻,也就是现在的上午十点钟左右。
一、古代砍头的刀叫什么?
优质答案1: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型号刀具之中。有一种特殊的刀具,名叫“鬼头大刀”。其名的由来,就是因为其刀柄顶端雕刻着一只鬼头。至于刀型则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类型。而鬼头刀的别名,又叫做“砍头刀”。顾名思义,这种刀就是专门用来砍头的。也是封建王朝中斩刑的刽子手,专用的刀型。现在北京警察博物馆,就藏有许多这种刑刀。刀型不一,有锋刃的,有钝刀,有弯刀,有直刀。但其刀柄处,无一不刻着鬼头。
优质答案2:
古代的砍头刀是鬼头大刀, 刀把是鬼头雕刻。
二、戮尸是什么?最初是谁发明的?
优质答案1:
人死了还要拉过来砍几刀,这样才泄恨,这就叫戮尸。
(伍子胥鞭尸)
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古人对于身体都是比较看重的。所以,如果和某个人有深仇大恨,一直想着报仇。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发现对方已经死了,埋了,该怎么办呢?
挖出来,毁坏尸体。
最早是谁发明的,目前查不到具体的记载了,历史上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戮尸”,倒可以说说。
《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大将皇甫嵩,镇压黄巾军的时候,广宗大战一举歼灭河北黄巾主力。黄巾军头领张梁战死,当时张角已经死去,皇甫嵩命人把坟墓挖开,砍下张角的脑袋,送到了京师。
当然,还有一个更著名的故事,伍子胥鞭尸。伍子胥的亲爹和兄弟,都因为奸人诬陷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逃亡吴国,后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国国都,此时楚平王已死。为了报仇,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尸体,鞭尸三百。这算是最著名的戮尸案例了。
此后的历朝历代,戮尸的行为越来越多。人死了还要这样对待尸体,有用吗?嗯,当然有用,除了发泄怨恨之外,也是对其家族和亲人的一种极大侮辱。
(和珅就是三尺白绫赐死的)
中国古人讲究“全尸”,留全尸不仅是保留颜面,更重要的是可以“轮回转世”。如果尸首不全,很有可能“万劫不复”。所以,有些“赐死”,绝对不会送把刀子过来。一般都是一杯毒酒,或者三尺白绫,目的很简单,死了也留个全尸。
最凶狠残忍的刑罚,凌迟,就是割肉剔骨,不留全尸。
古人十分讲究“入土为安”,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为后代祈福(安葬逝者都要选所谓的风水宝地)。开棺戮尸,就是毁坏尸体,破坏风水,古人十分相信这个的。
清朝的戮尸就非常多,多尔衮死后,顺治就把他挖出来,鞭打枭首,发泄怨恨。
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有些死去很多年的人,也被开棺戮尸……
戮尸啊,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惩罚”,虽然不会再对死者造成痛苦,但也是非常狠毒的。
优质答案2:
戮尸不是正刑。为惩罚死者生前的行为,挖坟开棺,将尸体示众。所以说戮尸这种刑法,主要起到威慑和泄愤的功能。
主要历史记载: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皇甫嵩与黄巾贼战于广宗,获张角弟梁。角先死,乃戮其尸。”李贤注:“发棺断头,传送马市。”《晋书·王敦传》载王敦及其党沈充死后,朝廷“发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刑之。敦、充首同日悬于南桁,观者莫不称庆。”(这是历史记载的第一次斩戮)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戮尸,始于周朝。崔柕用计谋杀了齐庄公,大权在握。后来庄公之子齐景公趁崔府内斗,乘虚围剿崔府,崔杼怕被枭首,干脆自己悬梁自尽,躲过身首异处,全尸入土。可齐景公想起父仇未报,便发布悬赏令,谁知道崔杼埋在哪里,把崔杼的拱璧赐给谁!崔杼的亲信动心了,出卖了崔柕。齐景公找到崔杼墓,发现是夫妇合冢,想一并戮尸。晏婴劝阻说,“戮及夫人,非礼也”。齐景公觉得有道理,只把崔杼陈尸于市。这便是文字记载中的第1次戮尸。
周朝的“戮尸”,仅仅是“陈尸于市”。(不涉及鞭尸和斩首)
“戮”在古代是“辱”的意思,所以戮尸是从周超的“侮辱尸体”到“楚平王被便是”再到“张角尸体被斩首”的发展历史。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