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飞机速度最快。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飞机的飞行速度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来的,并不是根据人的感觉来计算的。那么为什么飞机的飞行速速度越快,人的感觉就越明显呢?难道真的是因为飞机的飞行速度越快,人的感觉就越明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是人的感觉的唯一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机场的选择,天气的影响等等。所以,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是决定人感觉的唯一因素。

一:飞机最快的速度
1、民航最快的纪录是协和能达到2马赫也就是2600km/h左右,但已经不让飞了。2、民航客机的速度一般为900公里/小时。波音737巡航速能达到0.75马赫也就是将近918km/h波音747巡航最快可以达到0.98马赫将近1120km/h是最快的。其他的例如320330340或者767之类的,也在此数据之间。另外在降落的时候是140节~160节换算成公里是260km/h~297km/h起飞速度也和此差不多。
二:中国什么飞机速度最快
据俄媒7月17号报导,经过6年时间的研发,中国的H20战略轰炸机首飞在即,报导中,俄媒大力称赞了中国新轰炸机的性能水平,并预言H20的性能会超过美国最新研制的B21“夜鹰”,中国用6年时间在轰炸机领域完成了对美国的反超。
俄媒的判断其实并无夸大,要了解H20,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她的对手们。他们中有以超音速+低空突防思路为代表的TU160“海盗旗”和TU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有老骥伏枥的TU95、B52H亚音速轰炸机,有以最新的隐身突防为核心的B2、B21轰炸机,还有B1B这个半路出家进行了隐身化改造的前超音速突防轰炸机。
H20最大的亮点是隐身,轰炸机隐身的优势我们可以参考B1B与TU160这对典型。和主流媒体普遍唱衰B1B,大捧TU160区别较大的是,在面对现代的完善空防体系时,B1B才是生存能力更强,更能完成既定打击任务的那个。网上绝大多数对比TU160和B1B的文章中,被拿来对比的主要有航程、载弹量、最大飞行速度等三大指标,诚然这三点B1B都比不上大洋彼岸的“海盗旗”,但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最大速度同样在两马赫以上的B1A升级成B1B时,最大速度不增反降?
答案是B1B进行了大幅的隐身化改进,该机在升级后,进气道由原本的可调式进气道改为了S型进气道,这样一来飞机的最大反射源发动机叶片就可以避免被雷达波直射,整机外形也为隐身做出了一定优化,代价是影响了进气量,大幅降低了飞机的最大速度。就最后的表现来看,这样的代价显然是值得的,B1B的反射截面成功降低至0.75平方米,也就比苏57的0.5平方米略大,改进十分成功。图160则没有任何隐身设计,反射截面巨大,即便保守估计,图160的雷达反射截面大致也有B1B的60到80倍。
美国人对B1进行改进的重要原因便是地空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最高速度达三倍音速的XB70轰炸机进入验证阶段时,美国人便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由于走的是高空高速路线,轰炸机即便快如 XB70也不得不面临生存性能的质疑,最后下马。时间来到上世纪70年代,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非常有限,防空系统对付低空高速的突防目标就更吃力了,于是B1A/TU22这些走超低空突防路线的轰炸机便应运而生,结果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雷达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低空飞行不再安全,意识到苗头不对的美国人开始了B1的隐身化改进,并着手研制新一代的隐身轰炸机B2。
老毛子的TU160则一条道走到黑,前几年TU160加力甩开伴飞的F35闹的沸沸扬扬,借此大吹特吹TU160的媒体不在少数,其实仔细推敲后我们不难发现,先不论图160在当时那个高度能不能飞到两马赫,就算真把伴飞的F35甩了,如果是实战,你还能飞出AIM120导弹的攻击包线不成?
现在的巡航导弹射程动辄上千千米,比较经典的AGM129巡航导弹射程就达到了3200km之远,俄罗斯的KH101巡航导弹更是号称达到了5000km的射程,若是对付一些中小国家,巡航导弹的射程足以让轰炸机在防区外对该国的任意地点进行打击,于是乎不少人就扯起了隐身无用论。“连B52这种爷爷辈飞机都可以挂上战斧搞防区外打击,轰炸机隐身还有什么意义?”
接着举出来隐身的B1B外挂LRASM变成防区外非隐身反舰导弹发射平台的例子,看上去确实是那么回事,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忽视了一点。如果隐身真没用,为何美国还造了22架B2并且发展继任者B21?事实是,巡航导弹再怎么精准,打击目标时多多少少会产生误差,新搞出来的LRASM那么先进,不也是拿来打战舰那么大的目标么?用威力弥补误差罢了,即便是弹道导弹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精确。
大家还记得1991年打头阵的F117吗?正是它穿过伊拉克的层层防空网,一举端掉了伊拉克的防空司令部,当时美国人的战斧导弹很多,为什么不拿巡航导弹炸?终究还是为了以防万一。而且在常规战争条件下,核武不是随便就能扔的。面对处于敌方纵深的坚固目标,直接甩AGM129这种带着W80核弹头的重量级显然不现实,带常规弹头的巡航导弹又炸不掉,拿射程较远的弹道导弹攻击又怕打偏的风险和国际舆论压力,怎么办?最终还得上隐身轰炸机这种大家伙带上重型钻地炸弹来敲掉目标。其卓越的生存能力也支持他们在打击其他高价值目标时,钻进雷达防空网的缝隙,使用一些射程较短,但精度更高的制导武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俄罗斯即使画PPT也得整个PAK DA出来,以表示自己研制隐形战略轰炸机的决心。
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的B21,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B21并不是B2的全面升级版,而是更低配的,易于生产的简化版,以此来弥补B2轰炸机质量好,但过于昂贵,数量不够的缺点。而中国的H20显然和走简化高产路线的B21不是一个路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俄罗斯的PAK DA项目上找找线索,首先鉴于美国人多岛链带来的大纵深,多重空中防线,PAK DA的隐身性要强大,此外不同与美国,我们和俄罗斯没有多少海外基地可用,飞机只能部署本土,所以PAK-DA航程会相当惊人,至于载弹量,在辛辛苦苦突破封锁后,我们还得保证足以摧毁够回本的目标,所以PAK DA载弹量也可见一斑,和B21的减配促产相比,我们的H20会是一架超级PLUS版的,占尽后发优势的B2,因此H20碾压B21从逻辑上不仅能说通,而且还十分合理。
三:什么比飞机的速度还快
火箭飞行速度远比飞机快,喷气式客机飞行速度为800-900km/h。如果航天器进入飞行轨道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1千米/秒),航天器将落回地面。如果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之间时,它在地球引力场内飞行,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当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介于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之间时,它就飞离地球成为太阳系内的人造行星。
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
飞机由地面向空中飞行的阶段,即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爬升至安全高度(对歼强类飞机为15m,对轰运类飞机为10.5米)为止的加速运动过程称为起飞。
飞机在起飞阶段飞行高度很低,遇有特殊情况回旋余地很小,加以近地面常有风切变,因此飞行事故常见于起飞阶段。
对于驾驶员来说,熟练掌握起飞技术是飞行训练的重要科目之一。喷气飞机的起飞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起飞滑跑阶段和加速上升到安全高度阶段。
四:什么车速度比飞机快
把里面155, hunter, hunter, car, HUNTER, HUNTER, null, ignore, 10, 7, 0, 256, 0.64这个数据的开头155换成162,五:什么是飞机大速度进场
V1速度是飞行机组中断起飞必须采取第一个措施的最大速度。它是中断起飞的最大速度,在该速度点必须已经开始实施并尽快完成中断起飞程序(在3秒内完成“收油门至慢车、拉开减速板、拉开反推、RTO刹车生效”全部动作),飞机才能在剩余跑道内完全停住。如果在该速度之后中断起飞,可能没有足够的剩余跑道供飞机实现全停。 VR是指飞机抬头速度,只有飞机滑行速度大于VR才能拉起机头,抬起前轮,否则可能造成机尾擦到跑道。V2是指飞机完全离地,进入爬升状态的速度。飞机速度大于V2就说明已经脱离起飞状态,转入爬升状态。v1 起飞决断速度,飞机起飞滑跑增速至v1前,如果单发停车,或有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情况发生(例如有头牛正在横过前方跑道,^-^),应终止起飞,如果表速已超过v1,那么在标准跑道长度的情况下,前面已经没有足够长的跑道停下来,应继续起飞。
vr 抬前轮速度。一般保持10-15度上仰姿态角。
v2 安全起飞速度,离地后、适当调整姿态角,尽快加速至v2,并继续加速至标准爬升速度。
如果你有副驾,他(她)在起飞加速至60节时喊出“cross check”,与你校验各自仪表显示的表速是否一致(是否同时达到60节,对于boeing737)。加速至v1、vr、v2时分别喊出“v1”、“rotate”、“v2”
vmc 最小可控速度。单发失效、另一台发动机全推力状态下的最小可操纵速度。如果你在爬升过程中单发停车,不要让表速低于vmc,另外,如果不希望失速的话,这时不要压大于15度的坡度。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