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中用赵云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的野心太大了,他想称帝,想统一天下,所以他需要一个能镇住他的人,而赵云就是这样的人。而且赵云在在长坂坡救阿斗的时候,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怎么能不重用呢?再加上赵云本身就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所以刘备对他的信任是无与伦比的。在后来的战争中,赵云也是屡立战功,深得刘备的喜爱。但是,赵云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因为他最后被自己的儿子给杀了。
一: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二:刘备为什么赶走赵云
赵云作为一名武将,不仅武艺高强,精通各种兵器,而且作战总是能做到所向披靡。有人赞誉赵云是“古今完人”,虽然没这么夸张,但是就他的武艺和人品来说,这一点也不夸张,确实能给人一种近乎完美的感觉。从“汉水之战”和“箕谷撤退”这两次优异的表现,就足以看出赵云是一个临危不惧的,能担大任的难得帅才。若是当时留守荆州的是赵云而不是关羽的话,恐怕蜀国的命运将会截然不同了。可是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帅才,却一直被冷落受不到刘备的重用?这又是为何呢?难不成刘备有眼无珠不识人才?其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赵云壮志难酬,人生注定将以悲剧结尾。
其一,等级观念的影响。在三国时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普遍都很看重门第等级。虽然刘备出身也不是很好,但最起码他也算是一个落魄的“皇叔”。当时很多豪杰也都是依靠显赫家族上位的,像曹操、袁绍、孙权等,哪一个不是出身背景显赫。司马懿、荀彧等人也是如此,要么是官宦世家,要么是门阀士族。而赵云既没有很好的出身,也没有遇到贵人。关羽、张飞虽然出身一般,但是他们早期跟刘备结义,有了兄弟之情,刘备发达了之后自然亏待不了他们。而赵云则完全不同,他是半路加盟的,自然无法跟那些创业元老相比了。所以,无法进入刘备的核心圈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受担任职务的影响。由于赵云忠诚,武艺又高强,因此被刘备长期留在身边,充当了护卫长和保镖的角色。在最开始的时候,赵云的职位是先主主骑,也就是负责刘备出行护驾的骑兵队长,在刘备拿下荆州的时候,这时候的赵云则担任留营司马,主要职责是干嘛的呢?也就是负责刘备大本营安全警戒的。
刘备拿下成都之后,赵云的职务又发生了变化,当上了翊军将军,也就是掌管宫廷的禁军,负责刘备的日常安全。也就是说,一直以来虽然赵云的职位在逐渐提升,但是其核心职责依然没变,一直是充当保护刘备安全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以说,这就让赵云缺乏了能够独立处理军政大事机会,即使有时候让赵云出兵作战,但也只不过让他担任副将,从未真正放手让他独立统兵作战。所以说,受一直以来担任职位的影响,导致赵云的实力根本发挥出来,注定了他很难获得很高的职位。
其三,刘备的主观感情用人。赵云当时在汉水之滨大破曹军,为蜀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尽管如此,赵云依然只是一员偏将。在刘备心目中,他还是情不自禁的以情感为主导,更加偏爱于关羽、张飞,当他进取益州的时候,他将荆州交给关羽,没有考虑过任何人。刘备的这个决策很明显情感占了主导地位,而没有做到唯才是用。
若是冷静思考权衡一番的话,他就不会让关羽留守这么重要的荆州了,很可能就会考虑到赵云或许才是最佳人选。
其实不仅刘备如此,诸葛亮用人也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一直以来,他都是偏向于重用荆州人士,像马谡便是如此,因为跟他亲近交好,诸葛亮竟然会把街亭交给他这个打仗完全外行的人来镇守,这个诸葛亮一向谨慎的性格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唯一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就是个人情感因素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就算刘备死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掌控下,赵云依然也是备受冷落,只是因为他不是诸葛亮偏爱的那类人。
赵云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最终却不被重用,一直被埋没黯淡一生,可以说是赵云的不幸和悲剧。不过,这更是蜀汉的损失,蜀汉的悲剧!
三:刘备为什么骂赵云
五虎上将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和孙夫人,
却为何被刘备如此针对,
当刘备弥留之际,曾给自己的儿子留下遗嘱,
称其万万不可在自己走后重用赵云,
这其中有三点最重要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时期,
赵云是刘备的贴身侍卫,主要负责刘备的安全,
刘关张结义后,除了曹操和诸葛亮以外,
他算是妥妥的男六号了,
甚至那句文诸葛,武赵云这个说法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不仅是武功了得,人品在那个战乱年代中也是一等一的,
可就是这个原因使得赵云和刘备闹了不少的矛盾,
要知道,当时的赵云可是非常受刘备的喜爱,
还以四弟相称,这也让关羽伙同张飞闹了不少情绪,
如果他稍微变通一下,也不至于被同僚打压,
使得直到刘备死后他也没有得到重用,
虽然赵云骁勇善战,一生斩将甚至有七八十人之多,
要知道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也不过斩了四个,
关羽被誉为武圣也只有十八个,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赵云身先士卒的战斗理念,
但其实赵云与刘备真正的矛盾,
还是要从关羽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开始说起,
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
这一战也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战绩,
但是还没等他享受胜利的果实,
就被渡河而来的吕蒙打了个一脸懵,
在大意之下,直接就把荆州丢给了孙权,
随后败走麦城,在连日奔波中,
被孙权的一个小将马忠抓住,
随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杀害,
不仅丢了战争前线,甚至关羽还死在了这场战役之中,
这一战让蜀汉直接由盛转衰,
随后刘备就开始出现了战略性的错误,
痛失挚友的他满脑子都是复仇,
以至于准备马上讨伐东吴,
紧赶慢赶之下,刘关张集团开始错误频频,
先是张飞为了以最短的时间制作足够的白色甲胄,
经常体罚甚至殴打手下将领,失了人心,
而被殴打的副将范明和张达心中自然是极为愤恨的,
他们明知道这个任务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再呆在这里弄不好会被罚死,
无奈之下,两人就准备偷偷去投降东吴,
可是两手空空,东吴又怎么可能相信他们是真心投降,
随即决定在张飞熟睡之际,偷偷将他杀害,
然后就拿着张飞的首级跑了,
短短时间痛失两个兄弟,不仅是感情上的痛苦,
就连他所制定好的军事计划也受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得将手中所有的力量攻击东吴,
可是刘备的战线拉得实在太长,夷陵之战又根本没办法速战速决,
补给就成了刘备最头疼的问题,
而且因为天气炎热,士气也逐渐低落,
无奈之下,他只好命令将士安营扎寨,
可却被陆逊抓到机会火烧连营,
直接连破四十多营,使得刘备集团再次损失惨重,
大家是不是非常疑惑,在这两场战役中,
身为刘备贴身侍卫的赵云却没有出现一点踪影,
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就出在当时刘备主张攻吴的时候,
赵云却出言劝阻,要知道在当时,
哪怕是诸葛亮也是拐弯抹角的劝,
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直言进谏,
多少也让刚下达命令的刘备有点下不来台,
这还仅仅只是其中一回,
早在当年刘备平定益州的时候,
两人就有了不可调节的矛盾,
当年平定益州后,就有人主张刘备将城里的房屋农田赏赐诸将,
而刘备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众所周知,
刘备虽然打着兴福汉室的幌子,
但其实也不过是想自己当皇帝罢了,
眼见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赏赐手下也能俘获人心,
当时关张两人也非常赞同这个提议,
可是赵云这时候却突然站出来不同意这个意见,
还用霍去病讨伐匈奴的典故提醒刘备,
劝阻他目前才刚刚得到益州就想着从穷苦人家嘴里抠粮食,
非常容易遭受百姓敌视,
这话很赵云,从他嘴里说出来也非常符合逻辑,
因为在座众将中,其实大多都是豪门名将出身,
就连刘备也是落魄皇族,虽然落魄,
但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他仍旧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感觉,
可是赵云不同,他就是草根出生,
得到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自己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的,
所以他更能切身体会底层百姓日子的窘迫,
而刘备根本不知道一旦将百姓的田地房产夺取后,
他们以后的日子将会多么悲惨,
听到赵云的反驳,无奈之下,
刘备也只能同意了他的建议,
其实这件事双方都各有立场,
出身不同,阶级不同,
导致了思想上的不同也非常正常,
这种不同也很自然的衍生出了矛盾,
而矛盾接下来所衍生出来的则是芥蒂,
但这也仅仅是一次小的冲突,
刘备自然不会因为这件小小的意外斥责赵云,
可就是因为这点芥蒂,两人很快就又再次爆发了冲突,
而其中的由来,就是当初刘备力主伐吴的时候,
这也让所有人看清了刘备挂羊头卖狗肉的真面目,
否则如果他真心想要匡扶汉室,
肯定不会放弃联吴抗曹这样的既定战略,
可是一根筋的赵云此时又出来劝阻,
说道蜀汉真正的敌人是曹魏集团,
而不是盟友东吴,但是他忽略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攻吴的计划最开始是因为关羽之死,
而关羽是刘备最好的兄弟,
还是刘关张集团最重要的一员之一,
这个仇要是不报,那让其他人怎么看,
而在刘备心里,怒火是怎么也遮掩不了,
在这种时候阻止刘备给好兄弟报仇,
自然让他对赵云伸出不忿之意,
既然你不愿攻吴,那你就守在江州吧,
一句话就把赵云调离了出去,
以至于在这两次重大失利的战争之中,
赵云才没有出现,
刘备和赵云的矛盾其实更多的体现在阶级观念的不同,
还有赵云的直性子,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冲突,
通过赵云的表现来看,
其实他并不在意自己的主公是谁,
也不在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权利,
他只是想要找到一个可以造福天下百姓的明君,
在他手下施展仁政,所以刘备才忧虑自己的身后事,
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他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驾驭赵云,
可是刘禅的能力众所周知,
而且他还被赵云救了好几次,
在长坂坡之战的时候,刘备不敌后抛妻弃子独自逃跑,
以至于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集团俘虏,
可赵云却不顾刘备安危,直接在敌军杀了个七进七出,
强行把刘禅和孙夫人救了回来,
而且在当时孙权迎回孙夫人的时候,
她还偷偷的将刘禅带走了,
赵云已经被刘备任命为留营司马,
刘备几乎所有内眷的安全都在赵云职责之中,
所以当他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快马加鞭极力追赶,
最后在江中伙同张飞把刘禅截了下来,
但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两次援救也是赵云失职所致,
第一次的七进七出,虽然救出刘禅和孙夫人,
但当时他的职责是保护刘备的安全,
无论如何也不该抛下刘备独身前去营救,
这也让刘备心生不满,
而第二次更加过分,差点就把刘禅丢了,
虽然最后救了回来,但也幸好张飞有了先见之明,
两人合力才将刘禅截下,否则很有可能就被孙夫人带着刘禅跑了,
这也是刘备没有重用他的一大原因,
但是数次不顾安危的营救,
这样的恩情使得刘禅对赵云也是有不一样的感情,
因为如果不是赵云,刘禅很可能在儿时就会死在乱军之中,
所以在自己死后,赵云很有可能一家独大,
以赵云的脾气,未来刘禅登位后,
几乎百分之百会发生矛盾,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主弱仆强的局面,
撂挑子不干都是好的,最差的情况是,
一旦赵云怀恨投敌,
那么对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政权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刘禅根本没有能力制衡赵云,
这个情况刘备心知肚明,
所以才在死前给刘禅留下遗言,
告诫儿子,赵云绝对不能重用,
那么既然如此担忧赵云,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一劳永逸的杀掉他呢,
这个做法其实根本不可取,
因为当时赵云跟随刘备已经近三十年了,
先后参加了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
还独自指挥了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
战果异常辉煌,不客气的说,
赵云在当时就是常胜将军,
刘备不可能因为一点猜忌和矛盾就公然将赵云处死,
这样做的话一定会尽失军心,
而且真要把赵云处死,刘备也舍不得,
毕竟三十年的感情摆在那里,
既然不能杀,那么把他摆在那里,
给他个虚衔供起来,永远不再重用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所以直到最后,赵云依然还是一个杂号将军,
但其实直到刘备病逝的时候,
赵云也不再年轻了,这时候其实给不给重职对赵云来说也无所谓了,
对他来说,颐养天年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随后,公元230年,
赵云在成都病逝,终年76岁,
在三十一年后的蜀汉景耀四年,被刘禅追谥为顺平候,
被人认为其两度救主的行为,情谊可贯穿金石,
一代常胜将军,就此落幕,
四:为什么刘备一生不用赵云
1.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他每次战役都是那种统帅护军或者押运粮草的角色,偶尔出战也不是正式的大将出征。2.关张与刘备亲如兄弟,而且从头跟起,无人可比。黄忠年纪大功劳也大。马超家世显赫,而且在羌人中地位无人能比。
3.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所谓的名号将军(易中天语)只有四个位置,你总不能再来一个中将军吧。赵云后来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这和魏延的职位基本平级。而魏延是汉中太守是因为刘备认为其勇武足以镇守一方,赵云的中护军明显是刘备和刘禅、诸葛亮都认为赵云可靠,所以用来保卫中央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刘备从来没有轻视赵云,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他封为第一等级的将军,但对他的信任也许只比关张差一点。
比起守家刘备应该觉得生命更重要吧,所以啦,只好让心细胆大武艺高强的人来做贴身护卫喽
关二哥是忠心的二弟 赵云是后收的将军 当然是放兄弟手里好
看了赵云的武艺和忠诚,还不当自己的近身么?看看曹操拿典韦当护卫就知道
赵云怎么能和关羽才华相当呢? 关羽才是独守一面的文武兼备的将才 赵云一生除了拿桂阳就不曾为帅 完全就保镖人物、、但是两次进谏可以感觉他可以在庙堂之上做一个谏议大夫一类的官 这样的才人留在刘备身边比较合适
关羽熟读春秋 精通兵法 武艺超群 威名远震 守荆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