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为什么不杀石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石虎的对手,所以他只能选择放虎归山。
一、后赵的石勒和石虎到底是叔侄还是兄弟?有没有权威的记载?
优质答案1:

关于石虎和石勒关系,《晋书》、《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都有记录,其中《晋书》记载的最全。几本书综合一下,大约得到石勒一家的概况
石虎是石勒侄子,父亲叫寇觅,只是因为从小由石勒父亲周曷朱抚养,所以也有人把石虎当成石勒弟弟。他们家相传是匈奴别部羯族人,后来居住在上党武乡,也就是今天的武乡县附近
公元302年或者303年,并州饥荒引发战乱逃难,当时离家讨生活的石勒被人抓去山东当了奴隶,从此和家人失散。到了山东的石勒拥有一番际遇,成长为刘渊麾下的一员大将;与此同时,石勒家人石虎他们还是生活在并州……
公元311年,石勒在葛陂陈兵准备攻打江南,这个时候,当时任职并州刺史的刘琨,找到了石虎他们,并把石虎送到葛陂交给石勒。这一年石勒家人团聚,当时石虎17岁左右
优质答案2:
石勒是五代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君主,一生南征北战,发展经济和文教事业,使后赵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其人比较礼佛,对当时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其一生从,酋二代到奴隶,到将领,再到割据藩王,终至开国皇帝而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汉人军民的大屠杀成了其不可磨灭的污点。
330年,石勒在文武左右的再三哀求下,就差你不当皇帝我就去跳河的威胁下,勉勉强强极不情愿的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封赏与晋爵,但是跟随石勒转战天下,觉得立下赫赫战功的石虎对自己的封赏并不满意,心生怨气,也为后来的政变埋下了伏笔。
石虎的父亲石寇觅是石勒的堂兄弟,所以石虎要叫石勒为叔的。公元333年,石勒病死后由其儿子石弘继承了帝位,面对要比自己小20岁的堂侄子跪拜行礼的情形,残忍的石虎心里的火气更大,加上先前封王的龃龉,石虎一不做二不休的废杀石弘,自立为王。
二、为何有人说石虎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差?他到底做过什么不堪的事情?
优质答案1:
石虎是五胡十国时的羯族人,后赵建国者石勒的侄子,羯族集月氏康居二个国家的人而成,生得深目高鼻多须,随匈奴入汉,“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石虎幼年时北方大混乱,和石勒失散,晋朝并州刺史刘琨为了向已经是匈奴汉国大将的石勒示好拉拢,派人四出寻找,在乱军流民中找到了石勒的母亲和石虎,石虎回到石勒身边时已经十多岁了,可能乱世使然,或为种族基因,石虎天性残暴,喜欢游荡无度,又会射弹弓,经常弹得周围的人惊叫跳跃,又扰治下民众,无法无天,石勒打算杀了他,被其母制止。
石虎也有能征善战的长处,长大后稍懂兵法,能收买军心“年十八,稍折节。检慑恭谨,严重爱士”,尤其擅马战,勇冠三军,被石勒封为征虏将军,屡建战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但残暴性格没有改变,又自负到怪僻,每次征战都喜欢杀人,城攻破后无遗类“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曾在朔方重创鲜卑族日六延,斩首二万,俘虏三万多人,325年,石虎攻取石梁,擒获刘岳及其将佐八十多人,再场坑杀刘岳士兵九千人,又进攻驻守并州的王腾,擒获并杀了他,坑杀其士兵七千多人。不光杀俘虏,对于军队中勇猛善战水平比他高的,他不是求贤若渴而是杀掉,或假手叔叔,或自己下手,没有办法时就在战场上偷袭暗杀他。
石勒驾崩后君位由儿子石弘继承,第二年334年,石虎自恃功高武勇,不肯接受禅让,废掉石弘为海阳王,自立为君,又将石弘和太后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幽禁在崇训宫,不久全数杀害。当上国君的石虎更加喜欢美色,经常选几个漂亮的小妾,并自为她们化妆,打扮得漂漂亮亮,一转眼就挥刀砍下她们的脑袋,洗去上头部的血污后,放在盘子里自己欣赏,完了还让众臣观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石虎治国残暴,严刑峻法,又喜宫室之美,在邺城建造了四十多所台观,大规模地营建洛阳与长安的宫殿,服役的百姓达到四十几万,据说当时从襄国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的树上挂满了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因为缴纳不了赋税被斩杀的人头,尸骨成堆,北方人口锐减几百万。对别人残忍,对自己儿子也舍得下手,二子石宣立为太子后,杀了石虎宠爱的儿子石韬,石虎命人把石宣用铁环穿透下巴,又拿来杀害石韬的刀剑,让他舔上面的血,最后让宦官揪掉石宣的头发、拽断舌头、砍去手脚、挖出眼睛、刺穿肠子而死,观者无不毛骨悚然。
优质答案2:
他是个暴君,对自己的儿子都毫不留情,杀儿子全家,我觉得他跟北齐的高家都是有精神病
三、如何评价石勒?
优质答案1: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想起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英雄?
我思考了好久,现在我觉得,英雄的桂冠就应该属于像石勒这样的人。
有人会笑,说石勒是羯族,奴隶出身,不仅残暴,还屠杀汉人,罪无可恕。
我也笑,石勒被大枷枷着卖为奴隶的时候,汉人可曾对他留过情面?那时到底有多少胡人被卖掉?中途又死掉了多少?这宗罪找谁去算?
那些血统高贵的,随便往前捋几代都是什么神圣家族,皇帝之后的,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杀起人来眨过眼吗?同样都是残暴,为何胡人残暴就不行,贵族就有理?
即便这样,石勒还是给他们上了一课。那些上等人所谓的高贵品质,治国本领,石勒从来就不缺。
石勒任用张宾,开一代霸业,知人善任;
石勒听人劝告,容难容之语,从善如流;
石勒立太学,开小学,定考试,重视文教;
石勒定度量,核户籍,劝农桑,发展经济;
石勒攻必取,战必胜,建后赵,一统中原。
他忌讳别人说个“胡”字,手下士兵偶尔没注意说了,他也不去追究。
他也忌讳别人说他是“羯贼”,臣子没注意犯了忌讳,连忙请罪,他却表示这不关你这书生的事,我这规定只防俗人。
石勒俗吗?有人会说石勒低贱人、没文化,但这似乎挡不住他的光耀。当臣子们都在赞颂他的丰功伟绩时,他却说:
朕若遇汉高祖,当北面而事之,与韩信、彭越竞鞭争先;
若遇汉光武帝,当与争雄并驱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操、司马懿父子,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骄傲中带着谦卑,霸道中透着不屑,俗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四世三公的后代说的。
那些二代们,他们占据着大量财富、权力和关系网,别人十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事,他随便搞搞就成。
这不是英雄。
英雄是敢于直面命运和时代的不公,努力去砸碎阶层壁垒,做一番大事业,再在那些寄生虫二代们身上狠狠地踩上一脚。
既然命运把你抛向泥淖,你要用力往上爬,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丢掉你的抱负和理想。
石勒者,英雄也!
优质答案2:
五胡乱华时期的枭雄石勒,在乱世中一路拼杀,成功建立后赵,并差点统一了北方。征战过程中也吃过不少败仗,刚起家时甚至被西晋名将苟晞打得成了光杆司令,创业也是艰难无比。然而互相吞并的较量中,石勒向对手大灌迷魂汤,居然一再得手,轻松地摆平了王弥和王浚两大势力,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汉国大举进攻西晋,先后攻破洛阳、长安。眼见西晋灭亡基本已成定局,汉国两员大将石勒和王弥开始互相图谋。当年九月,石勒攻破蒙城,俘虏西晋最后的救火队员名将苟晞,并用为左司马。王弥坐不住了,写信给石勒,祝贺石勒大胜,俘获西晋名将并为之用,并表示如何石勒能以苟晞和自己为左右手,平定天下不足道。
石勒一眼看穿了王弥的用意,王弥现在地位不在自己之下,言语态度却这么卑下,肯定有图谋之心。前不久王弥以左长史曹嶷为镇东将军,率兵五千经略青州,随后部将徐邈、高梁又率部曲数千人跟随曹嶷而去,石勒决定趁王弥此时力量不足,先下手为强。
当时石勒正与乞活军陈午在蓬关一带纠缠,王弥则在与乞活军刘瑞的相持中处于下风,向石勒求救。石勒抓住这一机会,置陈午于不顾,先引兵救王弥,斩杀刘瑞,向王弥示好。王弥大喜,认为石勒诚心推奉自己,不再有疑心。
于是石勒找机会宴请王弥。王弥不顾部下劝阻,欣然赴宴。石勒趁王弥酒酣之际,亲手干掉王弥,毫不费力地兼并其部众,势力大增。
而幽州刺史王浚因为其父王沈字处道,自以为应“当涂高”的谶语,早就图谋称帝。永嘉之乱后,王浚便假立太子,设立行台,自置百官,着手准备自立。此时王浚骄奢淫逸,为政苛暴,部下逃离的多,所倚仗的鲜卑、乌桓又先后背叛,加上连年蝗旱灾害,兵势严重削弱。石勒想趁机消灭王浚,于是派人献上重礼,写信表示拥戴,言辞极其谦卑。
王浚十分喜欢,加封石勒派出的使者为列侯,又派人回赠厚礼。当时王浚手下镇守范阳的司马游统准备叛变,派人向石勒投降,石勒斩杀了游统派来的使者送给王浚,王浚因此更信之不疑。石勒在王浚的使者到来时,把精锐士兵和精良武器藏起来,露面的都是些羸弱部众,北面跪拜受取王浚书信。最为肉麻的是,石勒还把王浚所赐的麈尾挂在墙壁上,假装不敢用手拿,早晚跪拜,说是见麈尾如见王公,大作跪舔之态。石勒还向王浚上表,表示要亲自去幽州奉请王浚上尊号,同时贿赂王浚的女婿枣嵩,求为并州牧、广平公,把戏做了个十足十。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石勒于建兴二年(314年)开始行动。石勒利用并州刘琨乐见王浚被灭的心理,向刘琨送质请和,轻骑向幽州进发,点起火把连夜行军。部队到达易水时,王浚的督护孙纬觉得不对劲,派人火速向王浚报告,准备带兵防御。而王浚手下将佐都请求出兵攻击石勒。王浚大怒,坚定认为石勒是来拥戴自己的,声称再言攻击石勒者斩,并且下令设宴相待。
石勒到达王浚驻地蓟县,喝令城门守卫开门,因担心城内有伏兵,先以上礼为由,驱赶数千头牛羊进城,将街巷塞满,即使有伏兵也不能发。这个时候王浚才害怕起来,坐立不安。石勒进城,轻松将王浚抓住,派人痛骂一番后,送回襄国斩首。
图:王浚石勒吞并王弥、袭灭王浚,迷魂汤计策屡试不爽,轻松得难以置信。不过不是这计策有多高明,实在是对手太过草包,让石勒白捡了两个大便宜。
石勒与王弥相争,其实还是王弥先送的迷魂汤,石勒只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双方较量中,石勒明显技高数筹,既能识别王弥的迷魂汤,而且还能不露声色地回敬。几个回合你来我往,石勒始终头脑清醒;而王弥则渐渐失去判断力,最后居然痛痛快快中计,没有半点迟疑。
此前王弥攻破洛阳,就送了石勒不少抢来的美女和珍宝,以此来迷惑石勒。石勒收受礼物,但戒备之心不减,参与攻破洛阳有功,却将功劳全归于王弥、刘曜,明显也是故意放低姿态迷惑对手。见到王弥假得离谱的推戴书信,反而更加警觉。王弥则自以为得计,以为石勒不会防备自己,见到石勒帮助自己击破乞活军,更是想当然地认为石勒真心推奉自己。在部下提醒要提防鸿门宴的情况下,王弥坚持毫无防备地赴宴并且喝醉,主动送肉上砧板,搞不懂怎么就这么放心。王弥此人本来甚有谋略,有所行动之前必先预判成败,起家之初在青州曾被称为“飞豹”。在已成气候之后,不知为何反而变得如此智短。
王浚恐怕是因为一心想要称帝而失去理智,听到支持意见就大喜,听到反对意见就大怒,已经彻底昏乱。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石勒的那一套做作,明显是极为不正常的表现,稍微冷静一点都能察觉出来。而王浚居然毫无戒备,头脑之昏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其实石勒图谋幽州的计划,付诸行动后便已经不是秘密了。石勒为了让并州刘琨作壁上观,在向幽州进军路上,附带又送了刘琨一份迷魂汤,反正不要本钱。石勒声称自己罪过深重,请求讨伐王浚以自效。刘琨由于平素与王浚不和,也是一厢情愿地相信石勒会报效晋朝,发檄文告诉各州郡,同意石勒讨伐王浚,其实也就把石勒的计划公布于众了。然而王浚不知是情报网形同虚设,还是自己一如既往地选择性过滤信息,仍然沉醉在石勒前来拥戴自己的美梦中,让石勒轻松得手。
图:刘琨说来说去,这样的计策虽然收效很大,但因为比较容易识别,成功率并不高。像石勒这样来得如此容易的胜利,也找不出多少相似的战例,三国时期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算是比较接近了。
不过此计没什么风险,即便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不用白不用。而其后石勒似乎还想故技重施,对手并没上当,最后还是要靠实力硬拼。
刘聪死后,匈奴汉国大乱,刘曜趁机称帝。而石勒有实力、有野心,暂时臣服于刘曜。二人互相猜忌、互相防备,但都保持谨慎,不敢贸然翻脸。石勒派其左长史王修献捷于刘曜,刘曜则拜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进爵赵王,封地达二十七郡,如曹操辅汉故事。双方互敬迷魂汤,都想让对方放松警惕。不过两人都没上当,很快就撕破脸面,大打出手。最终还是经过数年苦战,石勒终于才消灭刘曜,建立后赵,并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手挥五弦”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