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成熟文字是什么朝出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他的名字叫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那就是秦朝。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济、军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14年。
一、中国的汉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优质答案1:

老一辈的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认为,我国的文字产生于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而后学术界有一种统一声音是:我国的文字萌芽于6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文字体系则在4000多年前夏朝中后期。
1899年,身为政府官员的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即殷墟)发现收集了1000余片写有文字的甲骨片。他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文字在商代使用的重要性,它记录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使用的字数和字体形态来看,这种文字业已形成体系。
我国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宜对甲骨文的定义是:“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段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
殷商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等都要卜问神灵。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有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甲骨文。
从1928年到如今,殷墟已进行了30次发掘。共计获得甲骨文片30000余片。国内已收藏甲骨共达16万余片,分散于全国26省市40多个城市中。甲骨文记录商朝中后期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的史学价值。
优质答案2: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稍微有点文献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流传到今天的文献,还不到历史上曾存在过的文献的百分之一。散佚量太大了,用文本来探究字的起源多数时候不合适。第一,要看你怎么定义“典籍”。文献是由分散、不成体系逐渐发展到长篇幅、有目录、有写作体系的。分散的文献资料比如甲骨文,可能一块龟甲上只占卜了一个简单的事,但却提供了某个字的最早来源。象形、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都已经在甲骨文中应用了。西周铭文里又多出了更多字。这些都是比“典籍”来得更早。
第二,在漫长的古代,字的写法并未统一,可以说每朝每代都有变化。由篆到隶,由隶到楷行草,由繁体字到简体字,都发生过巨大的改造。典型的比如右耳朵旁“阝”,在篆书中和“耳朵”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是写作“邑”,代表古代一个城邑。今天很多姓氏比如邓,郑,邹,郭,郜,鄢是以祖先所在的地区为氏。你今天看到的任何古籍都不是保留了原始形态的,都是经过后人加工编辑的。孔子自己就是个文献编订专家。还有个例子,《老子》经典的一段:“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近本《老子》里用“税”字,但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甲乙本《老子》却写作“兑”。我们知道兑和税在今天是两个独立的字,但在古代特别是上古很多字是通假的,后人校对的时候,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会替换一些字。你用今天看到的文本来判断字的起源实在是不准确的。第三,俗体字异体字的问题绕不开。有些在新中国后被废除了,(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有些借着简体运动的浪潮“小三扶正”,比如滅和灭,很多人看到“滅”都读成“减”,呜呼哀哉。东汉以后,可能是受道教符篆文化的影响,俚俗字变多,算不算再创造呢?武则天创了个曌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古代为了避讳尊者还经常阙笔。可见规范用字的概念是淡泊的。科举制度的奠定、印刷品的出现和流行逐渐带来了规范用字的意识,到了清代科举考试是要求规范用字的。尽管这个意识远没有今人那么强烈(参考林黛玉遇到母亲的名字贾敏就阙笔)。顺便偏题一下,我们计算机里的“宋体字”其实成型于明代,真正的宋代刻本,字不是横细竖粗、横平竖直,而是带有审美价值和个人风格的。明清时期印刷品迅速增长,为便于走刀、提高生产速度,字体趋向于程式化。宋刻本(后者为影印,图片都来自网络):
明刻本:
第四,历史上出现的大量字早已成为生僻字。今人用一个今天的常用字来代替。如陕西盩厔县被改为周至县。请大家读出卣,鬲,夨,彑,杲,髡,觳等古代常用字…………呵呵!部分古代名词可查阅辞书之祖《尔雅》。
第五,若怎么劝都不理解,而一定要去“典籍”中找汉字起源的话,是考察内容问世的先后?还是现存文本的年代先后呢?从“典籍”内容问世的先后来讲,《尚书》中的部分内容最早,《周易》次之,《诗经》《周礼》《春秋》又次之,同时期的还有诸子百家文献。如果我们把先秦简帛中的《诗经》残句、明清刻本的《诗经》和今天简体字印刷的《诗经》放在一起看,有大量“肉眼看起来”写法的不同。所以讨论字的起源,要弄清到底是在讨论:指向某【客观存在】的“代码”的从无到有始于何时;还是某种广为流传的、稳定的写法始于何时。汉字与客观存在,二者之间的映射也不是一对一的。可能多对一,也可以一对多。
后起字的年代不怎么久远,比较容易判断。比如宋代《集韵》中出现了“饺”,指一种食物,这个字是《说文解字》中没有的。那么大致可确定是宋代产生(由于之前已提到,文献是不断散失的,我们仍不敢说目前在古籍库里检索的结果就是出处)。再比如筷子的筷,文献中普遍写作“箸”,据说是明代江浙方言呼箸为筷,不过《康熙字典》未收录该字,可见彼时仍是方言用字。《红楼梦》中则既用箸又用筷。慢慢地,这个方言词影响了今天的普通话。闽粤等地的方言仍呼为箸。由科学家新造的字,可参见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有烃、烷、炔、羰、醛、萘、酰、酐……这儿有个小故事:“熵”是1923年普朗克来中国南京讲学时,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当场翻译造字的。从这个角度讲,《康熙字典》虽然非常好用,但逐渐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要了。通俗易懂而不全面的书还有吴颐人的《汉字寻根》。
二、中国的汉字是从哪个朝代统一的?
优质答案1:
中国的文字开始由各个聚居部落开始各自起源,由于互相交流的需要而逐渐溶合,至商時已经有了统一的甲骨文,而甲骨文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她应当是逐步发展而來,其文字始祖有待考古专家们去努力。
後经商、周时期的发展已很成熟,哪知东周後分裂成众多国家,经春秋兼并後成战国时的七雄,即趙、韩、魏、晋、齐、楚、燕。
這七国间文字开始了各自的演化,不长的时间已出现差异,以“馬”字为例已有明显不同。
如不能统一,则会像欧洲一样,演变成不同文字,形成众多小国。這時出了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始皇帝,一统天下,首先规定的就是《书同文,車同軌,量同恒,货同币》。
“马”字也就一统了。
当时是以承相李斯的小蒃来统一的。
所以是伟大的始皇帝又一次统一了全国文字,避免了中华大地分裂成無数的小国,建立了中华大一统的思想至今。
优质答案2:
秦朝,千古一帝~秦始皇
三、中国历史(朝代)发展顺序是怎样?
优质答案1:
中国朝代只有这一个口决。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优质答案2:
按照现在历史教科书的划分,中国历史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夏王朝之前为原始社会时期,自夏王朝开始到秦王朝建立之前为奴隶社会时期,自秦王朝开始到清王朝终结为封建社会时期!
其实我认为这种历史定义是不对的。
第一,什么事奴隶社会,何为奴隶?
所谓的奴隶是指为国家或者某一个团体提供无偿服务的人为奴隶,奴隶的来源大致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在战争中被俘的俘虏,二是在本国之内犯了罪的人,三是因生活所迫被迫卖身为奴的人!
现在早就不叫奴隶社会了,但是这种为某个政府提供无偿服务的形式还依然存在,直到在共和国建立之前,被迫卖身的事情还是依然发生。
第二,什么是封建社会,何为封建?
第一,在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压根就没有“封建”一词,它是引用的马克思学说里面的一种新的概念形式。
第二,如果把“封建”一词用来作中国历史的解释的话,应该是“分封制”,也就是封邦建国。
简称为封建。
第三,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朝代是周朝,除了周朝之外,汉朝的前期、晋王朝的初期应该算是封建社会,因为他们既有封号也有封地和国号。
大明王朝初期,应该算是半个封建社会,因为它有封地也有封号,但没有国号。
一般实行分封制的朝代都会发生内乱,比如周代的分封制导致后来的战国时代大分裂,汉朝的早期和晋王朝的早期发生过七王之乱和八王之乱等。
秦王朝的统一实行的是郡县制和中央政府集权制,它没有实行分封制,因此它不应该算是封建王朝。
除了秦朝之外,后来的隋朝、唐朝、宋朝和清朝都不应该是封建王朝。
那么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划分和归类?
第一,在夏王朝建立之前的黄帝时代,应该叫做原始部落时期。
第二,自夏王朝开始到最后一个大清王朝为止应该叫做君主制时代。
第三,大清王朝以后,自民国开始到现在的共和国应该叫做民主共和制时代。
第四,君主制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王制时代,二是帝制时代。
在秦朝建立之前,国家的最高元首称号是王,而从秦朝开始,国家的最高元首的称号是皇帝。
华夏民族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从夏朝开始,华夏民族大致走过了这么几个发展时期:诞生、崛起和发展阶段,强盛阶段,和衰弱阶段。
第一阶段夏朝、商朝和周朝为诞生、崛起和发展阶段。
夏朝的建立,让原先的部落时代变成了国家政权的形式,商代开始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整个的周朝是这个民族文化最繁荣的发展时期。
周朝文化的发展,为这个民族注入了一个特有的民族韧性和灵魂。
在秦朝大一统之前,华夏民族已经是世界上一个文明非常发达的民族。
第二阶段是华夏民族最为强大的时期。
从秦王朝开始一直到赵宋王朝的建立之前为一千二百多年,分别是秦、汉、三国的魏蜀吴,晋,南北朝、隋和唐王朝。
秦的统一,意味着华夏民族建立的国家成为了继波斯帝国之后,与西方的罗马帝国一道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
在这一千二百多年里,没有任何的一个外部势力能够颠覆它。
在这一千二百多年里,华夏民族也是一个血性的和杀气十足的民族,是一个真正的战斗民族!
在秦汉时期,它第一次击败了北方的强敌匈奴,在西晋和东晋时期,它将胡人政权在淝水地区打的一败涂地。
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民族英雄杨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恢复华夏民族主权和尊严,建立了由华夏民族执掌的政府机构,恢复华夏江山、恢复华夏民族姓氏,以后又一统分裂数百年的江南地区,将华夏民族打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隋朝之后是唐朝,从隋朝手中接过强大权柄的大唐王朝,将华夏民族的强大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东征高句丽、北击突厥、开疆拓地,成为了一个和中东地区著名的阿拉伯帝国一道称霸欧亚大陆的两大帝国之一。
第三阶段是华夏民族开始衰弱的阶段。
赵宋王朝的建立,意味着华夏民族结束了一千二百多年以来的强大。
由于唐王朝末期黄巢起义带来的混乱,导致整个的华夏民族内部进行了五十多年的战争。
在这段时间之内外部势力开始做大做强,而华夏民族的内部却得以最大程度的削弱。
再加上赵宋王朝的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使得华夏民族失去了原有的血性和杀气。
它在不同时期先后遇到了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等四个强有力的对手。
最终在1279年被来自于北部草原的蒙古民族所灭。
大明王朝的建立恢复了华夏民族政权。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除共和国的海军之外,唯一一个将水面海军力量到达非洲红海沿岸的一个朝代。
它是除新中国和中华民国之外、在历史上保持军队员额最多的一个朝代,在强盛的永乐年间,军队人数一度达到二百多万。
这一数字是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曾拥有的一支军队力量。
明朝之后是清朝
在明朝晚期,由于国家政权带来的弊病不可收拾,先后在这个王朝之内发生数支反对力量。
分别有陕西地区的李自成,以及张献忠、罗如才等,另外还有一支长城以北地区、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建州女真部的努尔哈赤。
最终角逐的结果是长城以北的满人取得了成功,入主中原地区建立了大清王朝。
清朝,一个争议比较大的王朝
建立大清政权的建州女真部,在明王朝时期即使这个帝国的其中一部分,它和南方的苗族、壮族和彝族等,在性质上其实也没啥不同,原则上来讲它也是属于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在它的前期,这个政权英勇善战、英明神武,但到了后期则遇上了来自西方先进文明的入侵和打击,成为一个签署割地赔款最多的一个朝代。
最终在1911年,这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眼看再也无法领导一个国家走向强大,最终很有理智的选择了和平退位。
结束数千年君主制政权的政府,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远远不是像一般改朝换代那样简单,它结束了数千年以来的君主制世袭制度,最终使华夏民族也像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一样,成为了共和制国家!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