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为什么好不了?为什么突然社交恐惧症

2023-02-10 14:43:33 558 0
生活百科

社交恐惧症为什么好不了,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如果你想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恐惧,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种动力,激励自己去克服困难,战胜恐惧。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否则,你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恐惧。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如果你总是处于这种状态,那么你很难有所成就。

社交恐惧症为什么好不了?为什么突然社交恐惧症

一:社交恐惧症为什么会脾气暴躁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怕见生人,为人处世腼腆,一和生人说话就会脸红,而且导致自己说话笨嘴拙舌。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

有这种缺陷的人,社会圈子小,不利于自己的工作,社会和事业发展。应该买点有关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方面的书籍看看。平时多朋友或者熟人聚聚,多参加一些朋友聚会,午会等活动。多锻炼锻炼自己。

二:社交恐惧症为什么不怕家里人

瓜妈说:

最近秦海璐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聊到了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她描述自己社恐严重的时候,吃饭只能不停地吃,无法融入其中;大街上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即便开口说了“你好”,也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只能故意刷手机假装很忙。

所以,当被朋友戳穿了自己故作“高冷”逃避社交的真相后,秦海璐眼眶泛泪,老公王新军也心疼不已。

其实我挺理解她的,曾经我也经历过一阵子“社恐”。那时生完孩子一直在家陪娃,突然几个月都没了正常的社交,等我想再次与人交往的时候才发现,与他人的相处会让我的内心莫名的紧张,而且我也会害怕自己一个人出门办事。

注:现在“社恐”成为了一个网络热门词,跟医学上的“社交恐惧症”有区别,大部分人其实不是真的社交恐惧症(医学上是一种精神障碍,需要专业医生诊断),而是社交焦虑。

我发现这种“社交焦虑”挺普遍的,身边很多人都有,特别是现在大家都习惯通过各种社交软件来联络,很多人都非常依赖用文字交流,能用文字就不用语音,能用语音就不打电话,而语音和打电话前一般还需要先预约个时间,好做准备……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上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社交焦虑”。书上还提供了一个自测表,一共25题,“是”的回答越多,就越焦虑哦!咱们一起做一做。

1、必须和有权威的人,比如说老师和老板对话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紧张;

2、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对我来说有困难;

3、必须谈论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时我会紧张;

4、我发现很难和同事融洽相处;

5、和别人单独相处时我会紧张;

6、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

7、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焦虑;

8、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

9、我总是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

10、我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会很紧张;

11、我总觉得自己在和他人沟通时会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

12、在一群人中我会担心被忽视;

13、我不确定是否要和一个仅仅算得上认识的人打招呼;

14、如果别人能听到我打电话,我就会不自在;

15、在公众场所吃饭或喝酒我会感到尴尬或焦虑;

16、在公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讲让我感到焦虑;

17、当别人看着我做事时我会感到不自在;

18、打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给不太熟悉的人时我会焦虑;

19、在课堂上或会议上发言时有困难;

20、上公共厕所让我感到焦虑和害羞;

21、我很难与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谈;

22、考试让我焦虑;

23、我在主持聚会或活动时会感到压力、会焦虑;

24、我发现自己很难拒绝推销员或律师;

25、我不喜欢成为大家

小助手L做完自测,中了12条,她说自己之前就是典型的“社恐”,害怕一个人出门,害怕与不熟的朋友相处,平时有家庭聚会也很少参加,就是特别恐惧跟人打交道。

原本她觉得自己社交焦虑也没什么,但有了娃之后,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和刻意逃避不社交,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因此才决心做出改变,走出这种焦虑。

01

因为孩子,我决定改变

小助手跟着我一起工作三年多了,刚一开始总给我一种距离感,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真正相处下来,我才发现,其实她一直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

比如她无法自己单独出门,不管是购物、吃饭还是看电影,如果要自己一个人出门去做,那她绝对选择放弃。所以每次都是家人或好友陪着一起出门,如果是去那些没去过的地方,那就更需要有人陪着了。

即使是住了多年的小区,她说她也选择能不下楼就不下楼,因为害怕撞到邻居,不打招呼不礼貌,但打招呼又不知道要说什么。

而且最怕的就是在电梯里遇到邻居,狭小的空间根本无处可躲,只能很窒息地呆呆站在角落,在心里默念“赶紧开门”。

最夸张的就是同事聚会了,她说前一天会紧张到睡不好觉。特别是有不熟的同事在,那她一定是躲在角落刷手机,假装要忙工作的样子,或者跟在我身边,假意找我聊天,其实就是逃避社交。

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也总是埋头吃吃吃,我们一群人边吃边聊天,她也绝不接话茬,还会刻意避免与他人的眼神接触。

我问她在家吃饭也这样吗,结果她说她也害怕家庭聚会,她总是会吃完饭抢着去洗碗倒垃圾,因为这样就不用陪着聊天了。

她说最大的转变发生在生了娃之后,也许是老天爱开玩笑吧,偏偏娃非常爱社交。最令她崩溃的是,这么点大的孩子居然天天都想往外跑,完全不怕生,一会儿要去邻居家串门,一会儿要去楼下找小朋友玩。

虽然自己一点也不想出门,但又不能一直把孩子关在家里啊。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小男孩的故事,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告诉他“一定要体面”。回家后妈妈又会问“今天见到谁了?别人怎么跟你说的?他们怎么评价你?”

总之,吉姆妈妈会打听这一天中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一家的种种状况,也正是妈妈这每一天的询问,将这种“社交焦虑”遗传给了吉姆。吉姆的焦虑严重到无法跟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女孩面对面。

正是这个故事,让小助手深深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很明显,孩子天生是没有社交焦虑的,可是她有,她很怕自己会在日常生活中渐渐输出这种焦虑,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

因此,她开始试着主动走出家门,带孩子出去见人,跟闺蜜约着一起带娃出去玩。

02

社交焦虑

来自过度的内在评判

按照严重程度来划分,社交焦虑分三种:

第一种,社交尴尬,表现为社交时非常紧张,社交语言不得体。

第二种,日常社交焦虑,表现为害羞、不想社交,大部分不爱社交的人都属于这种。

第三种,极度羞怯,严重起来会导致社交焦虑障碍,也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一般已经严重影响生活,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跟大部分人一样,小助手和我那阵子的社交焦虑没有影响工作和生活,属于第二种。

因为要推着自己“走出去”,我们开始思考到底在害怕什么。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我总是习惯性的躲进房间,就算被妈妈拉着出来见客人,我也总是低着头,完全不敢看人。妈妈总帮我打圆场“这孩子害羞,胆子有点小”。

现在回想,其实我是害怕暴露:我怕暴露自己的“不好看”,我的嘴长得不够美,不是个漂亮女孩;我怕暴露自己的“笨拙”,我不会背很多古诗,像邻居哥哥那么厉害。

而这些我自己臆想出来的“负面评价”,只是一种过度的“内在评判”。就像我的头脑里住着一个小人,小人说“你太丑太笨了”。于是我就真的羞于见人,不愿意站到人前去。

就像开头秦海璐在节目里说的那样,“面对

这只是她故意将自己武装起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她越是表现出强硬,就越是表示她内心的害怕。难怪朋友说她“好可怜”。

我们都将自己封闭起来,美其名曰“保护自己”。

03

“指明”+“拥抱”

事实上,社交焦虑并不可怕。研究发现,有社交焦虑的人和正常人只存在3秒钟的差异。

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时,大脑中的杏仁核就会有反应,有社交焦虑的人会产生紧张情绪。但大脑皮层是负责理智应对的,会及时“安抚”已经激动起来的杏仁核,从而缓解紧张和焦虑。

差异就在于大脑皮层的反应时间,有社交焦虑的人的大脑皮层会慢3秒钟。正是这慢了的3秒钟,会让我们在行为上发生变化,比如我去撸猫、洗碗、回避了。

幸运的是,社交焦虑是可以治疗的。印度的民族英雄甘地曾经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最严重的那种),但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慢慢的改变了。当他回顾自己年轻时犯的那些错误时,反而觉得那是一种乐趣。

根据《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里的建议,我找到了两个有效的方法,让自己更勇敢地“走出去”。

1、“指明”焦虑的源头,将最坏的结果说出来

既然焦虑来自内在,那么就试图进一步将焦虑具象化。

我会害怕一个人出门,无非是潜意识里觉得一个人出门很怪,那么谁会觉得我很怪呢?他会笑话我吗?他会怎么说?

一步步追问下去,我突然发现,好像并没有一个具象的谁会出现。

我们心里的内在评判往往是经不起追问的,因为内在评判会让我们低估自己,而高估了他人对我们的重视程度。

2、“拥抱”社交焦虑,换位思考放过自己

面对社交焦虑,小助手一度是回避的,但儿子每天都催着下楼,她就这样被逼着每天外出,渐渐地,她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害怕了。

我想这就是她在用实际行动“拥抱”社交焦虑,虽然有时候她还是会回避邻居,但很明显,她在进步了。

某天楼上的邻居拿着自己做的面包来道歉,说最近孩子在家里练习拍球,声音有点大,恐怕吵到我们了。我才发现,其实我并没觉察到,而这位邻居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都极好。

换位思考一下,我突然想明白了,也许我做过的一些糗事也不会被人记得吧,毕竟大家都是善良的。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同时我们又害怕他人的评价是负面的。但往往这种害怕并不会真的发生。

瓜妈最后说:

小助手和我的社交焦虑其实很常见,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找到了缓解焦虑的方式。事实上,她现在也没有完全不焦虑,只是做到了自我掌控,没有让自己的社交焦虑影响孩子。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社交焦虑与内向性格不一样,因为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只是单纯不愿参加社交,并不会因为社交而恐惧。

而且,即便你有或多或少的社交焦虑,也不用担心,因为研究发现,有社交焦虑的人会更在意自己的形象,更容易体谅别人的感受,也会是更好的伴侣人选。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记得点个【赞】,一起来聊聊都是怎么克服的吧~

三:社交恐惧症眼神为什么会瞪人

你好,这个是自己的感受,还是他人对你的评价呢?其实看与瞪,是明显不同的,后者有些防御和敌意的感受。是否有因此刻意回避人际交往?这是社交恐惧症常见的一种:眼神恐惧,一般是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通过系统脱敏法。

四:为什么突然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是受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兄弟姐妹情况,都对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家里总是受到批评、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不信任别人,发生社交问题。 另外,自卑也是导致社交恐怖症的一个成因。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总是走不出过去重复的泥潭。社交恐惧症往往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期形成的。患者往往从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随着年龄的长大而自然解决,而总是一遍遍重复旧有的困扰,令患者十分痛苦。焦虑恐惧 这是怎么回事呢?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答:人的口腔里有了溃疡,总会用舌头一遍遍舔它,即使又疼一遍还是这样做,为什么?是为了要修复它。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样,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常常在想:“再这样做一遍可能就会成功吧!”可是再这样做一遍往往还是失败。》》》点击咨询在线专家,专家为您现场解答!《《《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自身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为了能让自己展现更精彩的自我,为了摆脱社交恐惧症的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他接触的人和事没有和他心里所知道的,所懂的形成一种对立关系!所有他会无所是从!导致了他疏远了。建议多看看书!和了解相关的知识!多和目前关系好的朋友多交流!多去看别人的方式。

小时候被狗咬过可能会一直怕狗,同样,小时候被人伤害过就可能一直怕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5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