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都会伸缩的动物有什么感觉?这种动物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一种名叫大象的哺乳动物。大象的鼻子非常灵活,可以轻松地从地面上跳起来,然后用鼻子卷起起小石头,这样就可以把它带到高处。但是大象的身体非常庞大,所以它们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树枝、石头等等。所以在大象的眼里,小石头就是一个障碍物,如果不小心碰到它,它就会立刻发怒,甚至攻击人类。因此,大象不会轻易让人类靠近它们。
一、人和动物拥有两只眼睛有什么好处?
优质答案1:

谢邀我。人和动物拥有两只眼睛有什么好处?眼睛是人的和动物的眼睛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的组成的,主要的是眼球,我们知道,人们的大脑中大约87%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的视线获得成功的,如,部队指挥员指挥打仗,为什么打胜仗,有力歼灭敌人靠的是自已的眼睛视线判断推理得出结论。靠的是眼睛智慧,分折,正确认识眼睛视线是战术战略,针对敌人的弱点,集中火力打击,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这一切靠的是我们的两只眼睛判断。勇敢靠眼睛判断。是战胜敌人的根本。
二、动物都有哪些超能力?
优质答案1:
水熊虫
超能力:超强生命力
这种生物对不良环境具有极强的忍耐能力。
它体形细小,体长0.05-1.4毫米,通体透明,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一旦生存环境恶化,身体便缩成圆桶状自动脱水(隐生状态),蛰伏忍耐。德国佛莱堡大学的拉姆曾把水熊虫分别放在150℃和零下200℃(接近绝对温度)的环境中,再置于常温下,给予水分,它竟奇迹般地复活。5700戈瑞强度的放射线,原子弹的辐射杀不死它;600兆帕的压力,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的6倍也压不扁它。
蝾螈超能力:再生
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
蝾螈的组织再生过程不会产生疤痕,几乎完美复制受损前的部位。
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
伪装大师——变色龙避役,俗称变色龙
超能力:体色变化
变色龙身怀绝技,变色、动眼和吐舌是它经常表演的3套绝活。
变色龙长着两只藤壶型的眼睛,左右眼球会分别转动360°。当它左眼瞄准前方时,右眼却在注视身后,左顾右盼,环视八方,动眼自如。
变色龙的舌头极长,平时如钟表发条那样盘卷在嘴里。当它发现猎物时,便突然伸直长舌,从口中射出,以舌捕食,如探囊取物。
变色龙最拿手的绝活儿就是变色。它皮肤的基本颜色是绿色,但它可以随时变出深绿、浅绿、紫、蓝、褐色等,甚至可以变出各色相间“花里胡哨”的花纹色。
拟态章鱼自然界中顶级伪装高手。
这种身体非常软的动物可以任意改变颜色和形状,正常体色是带着斑点的褐色,可模拟多种环境和其他海洋生物,比如:比目鱼和海蛇等。
拟态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 (颜色) 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拟态章鱼仅用不到1秒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
水中的“高压线”——电鳗超能力:放电
电鳗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可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
电鳗能随意放电,自己掌握放电时间和强度,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鳗放电时的平均电压为350多伏,但也有过650伏的放电记录。美洲电鳗的最大电压竟达800多伏,这么强的电压足以击死一头牛。
电鳐超能力:放高压电
它放电电压可达300~500伏,足以把附近的鱼电死,人和牲畜碰上,全身也会麻痹。据计算,1万条电鳐的电能聚集在一起,足够使1列电力机车运行几分钟。
鸭嘴兽超能力:生物电定位
鸭嘴兽通身长满柔软的皮毛,像一层上好的防水衣,嘴巴极宽扁,像面具一样装在脑袋上,形似鸭嘴,质地柔软,似皮革一般,上面布满神经,能像雷达扫描器一般,接受其它动物发出的电波。鸭嘴兽仗着这一利器,在水中寻找食物和辨明方向。
鸭嘴兽是极少数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鸭嘴兽腿部后侧有一对15毫米左右的空心骨头。骨头内存有毒性不大的毒素,可以迅速射向敌人、毒液可以杀死小型动物,对人类则不会致命,不过会导致剧痛,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海豚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极好的听力。它们的大脑沟回复杂,记忆力良好,能在人类的训练下学会许多动作,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家族之一
像其他齿鲸一样,海豚依赖回声定位进行捕食,甚至可以用高声强击晕猎物。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时30-40km左右,个别种类的海豚时速可以超过55km/h,并能维持很长时间,是海洋中的长距离游泳冠军。
蝙蝠超能力:回声定位
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最基本的手段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实验证明,多数蝙蝠是利用从喉头发出的超声脉冲来定位的。但也不尽相同,某些大型的食果蝠如棕果蝠,其回声定位的能力比较特殊,它们是利用咂舌的发声作为声音定位依据的。回声定位机能对于蝙蝠的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使其能够在夜间或较为昏暗的环境中占据鸟类食虫无法利用的生态位,而这些地方在白天却是各种鸟类的生活领城。
蛇獴超能力:百毒不侵
又称:蒙哥,灰獴,体细长,全长约为75cm,尾长大约占到身长的一半,吻尖,四肢较短,体灰,略带棕黄,身体灵活,多栖息于热带丛林中,捕食小动物,亦食眼镜蛇,对蛇毒具强抗性
蛇獴活在世界上,好像专门和毒蛇作对头,有时蛇獴吃饱了,胃里放不下了,但是遇到毒蛇还是要把它咬死,好像猫见了老鼠那样毫不留情。
返老还童——灯塔水母超能力:返老还童
灯塔水母可以从水螅体无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在20℃的水温中达到性成熟阶段需要25至30天,其特征是性成熟的(能够进行有性生殖)个体能够重新回到水螅型。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后就会死亡,但是灯塔水母却能够再次回到水螅型。这被称作分化转移。理论上这个过程没有次数限制,这种水母可以通过反复的通常生殖和转分化获得无限的寿命。所以也被人称为“长生不老的水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返老还童”。
雀尾螳螂虾超能力:超级视觉
之所以会用“雀尾螳螂虾”来称呼它,除了其外表像孔雀,最主要还是它猎食的方式像螳螂。雀尾螳螂虾的掠肢(第二对颚足)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已经进化成一对威力十足的“弹簧铁拳”。当有猎物靠近时,它就用那对弹力十足的前螯钩狠很地往猎物身上敲下去,而且不止一次,雀尾螳螂虾会视情况给予更多地追击,是相当聪明的肉食性动物,如同拳击手快速使用刺拳攻击对手般,只是雀尾螳螂虾的刺拳更具威力与速度。
雀尾螳螂虾在视觉上是通过复眼感知环境。它们能够处理紫外线和偏振光以及颜色;它们的视觉能力对于自己作为猎手的成功至关重要。该物种还通过后肌肉收缩产生的振动进行交流,这被称为气孔足的隆隆声。 这些振动用于领地和防御目的。它们在挖洞时可能会产生振动,警告潜在的掠食者或其他物种以保持距离。雀尾螳螂虾还能够检测出水中的气味。
沫蝉超能力:超级跳跃
沫蝉的种类很多,是一种身长只有六毫米的小昆虫,有些都不到 5mm大小
沫蝉后腿内存在有大量的肌肉,就像一个弹弓,可以在一毫秒时间内释放出储存在肌肉里的能量,跳跃到70厘米的高处。这相当于人跳200米那么高。相对于自身长度而言,沫蝉的跳跃高度已经超过了先前人们普遍认同的昆虫界的跳高冠军跳蚤。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
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乌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
吸血鬼乌贼幽灵蛸、吸血鬼章鱼
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
它们的腕上长着尖牙一样的钉子,由此使它们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鱿鱼”。有一对腕变化成可以延展的细状体,可以拉长到这种动物身体两倍的长度,它们就是利用这对伸缩自如的腕同其它短些的腕合作,一起来捕捉猎物。遇到危险的时候,幽灵蛸就把腕全部翻起盖在身上,形成一个带钉子的保护网。
就胶冻状的生物而言,幽灵蛸游泳的速度是非常地快,最快每秒可以达到两个身长,而且可以在启动后5秒内达到这个速度。
射炮步甲又叫投弹手甲虫、非洲气步甲、炮弹甲虫
射炮步甲在腹部末端有一个小囊,能喷出有毒的液体,用以防范天敌;射炮步甲将液体在极高的温度下放射出,炽热的液体一经接触空气就汽化;液体内含有毒的醌类,醌类在昆虫体内一个室中与过氧化氢(也是昆虫产生,贮存在体内某处)猛烈反应,射液时发出「砰」的一声,更使敌人吃惊。
蜂鸟超能力:悬停、倒飞
善于持久地在花丛中徘徊“停飞”,有时还能倒飞。
因飞行时两翅振动发出嗡嗡声酷似蜜蜂而得名。
飞翔时两翅急速拍动,快速有力而持久;频率可达每秒50次以上。
萤火虫俗称火金姑、亮火虫
超能力:发光
萤火虫是美丽的发光昆虫,能够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黄绿色及绿色等多种颜色的荧光。除一些昼行性的种类外,萤火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均能发光。萤火虫幼虫的发光被认为具有警戒、恫吓天敌的作用,而成虫被认为利用闪光进行种的辨认、求偶及诱捕。
鮟鱇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灯眼鱼灯眼鱼即眼底安灯的鱼。它的眼皮底下安有两盏眼灯,发出的光足让潜水员在水底看清自己手表上的时间。
人们在夜海距离15米远处就能看到它发出的光亮,故称之为探照灯鱼或灯笼眼鱼。
松球鱼在它头部的发光器官中与其共生着费氏弧菌。当细菌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便开始发光,便于在黑暗的海洋中寻找并捕食猎物。
自然界清道夫——蜣螂俗称屎壳郎
蜣螂也叫圣甲虫,意为:神圣的甲虫。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可以推动1磅重的粪球,相当于人推动45辆2.4吨的货车
平头哥——蜜獾超能力:无畏
不服就干,生死看淡!
蜜獾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数年之久。
蜜獾身体粗壮似獾,爪子强壮,可以捣毁蜂巢,坚厚的皮肤和粗糙的毛可以抵御蜂群的攻击,因喜食蜜蜂幼虫和蛹而得名。
杂食性,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为食,可捕食剧毒蛇,尤喜食蜜蜂幼虫。
三、冥王星上发现会移动的是什么东西?
优质答案1:
这个已经辟谣过好几次了,是甲烷冰山。
“新视野号”探测器美国航天局曾让一颗名为“新视野号”的探测器去拍摄一些冥王星的情况。这颗探测器花了9年的时间,终于在2005年到掠过了冥王星,并且拍摄了一堆照片,并且通过电磁波把照片传回了地球。而引起媒体们大肆渲染的是这次照片当中疑似出现了移动的巨型生物。据当时的谣传,这个巨型生物大概有2头非洲象那么大。
已经辟谣后来,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出来辟谣,他们解释到这个只是冥王星的甲烷冰山而已。
并非是什么巨型生物。而类似的甲烷冰山其实在冥王星还有很多很多。
冥王星不太可能会有生物冥王星表面主要是由大量的固态氮,还有微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其中朝向它的卫星的一面有很多固态甲烷的存在,表面的温度通常在-210℃左右。这样的温度其实很难会有生命的存在。
优质答案2:
冥王星是一颗距离太阳非常遥远的柯伊伯带天体,即使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也有44亿公里之遥。太阳的光线要经过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才能够到达冥王星。冥王星十分的黯淡,长期以来它在望远镜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图示:望远镜中的冥王星和冥卫一
冥王星在天文望远镜中一直都是一个模糊的光点,冥王星的表面到底什么样子的?人们无从知晓。这种状况一直到了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抵达冥王星才得以改变。新视野号探测器探测器传回了大量的冥王星高清照片。冥王星被发现85年后,人类第一次通过新视野号看清了冥王星真实面貌。
图示:新视野号探测器拍摄的冥王星
天文学家终于揭开了冥王星神秘的面纱。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冥王星带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冥王星上面有一颗巨大的爱心。冥王星带给我们还不止这些,一些眼尖的人竟然在新视野号探测器穿回来的众多冥王星地表照片中发现了一只“蜗牛”。冥王星上的这个不明物体看上去就像地球上的蜗牛。在这只“蜗牛”后面还有爬行的痕迹。这难道是冥王星上的不明生物吗?
图示:冥王星上的“蜗牛”
遥远的冥王星星球上环境如何呢?新视野号探测器穿回来的数据已经告诉我们了,冥王星表面温度零下-223℃。冥王星上面的冷可不是一般的冷,氮气和甲烷这些常温下都是气体的物质都被冻成了固体。这里只比宇宙最寒冷的绝对零度只高了50℃。由氨基酸蛋白质和水构成的生命到了这么寒冷的世界,早就被冻成渣了。因此这断然不是什么外星生命。
那么这个新视野号探测器拍到的这个奇特的“蜗牛”到底是什么呢?美国宇航局的专家称,这就是一个漂浮在固态氮上面的巨大的冰山。新视野号探测器携带的照相机可以看清楚冥王星地面上100米左右的物体。但是新视野号探测器携带的相机是不能调节焦距的,它只有一次拍摄冥王星清晰照片的机会,那就是在冥王星上空13695公里的地方。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看上去像蜗牛的冰块大约有几公里长吧!
图示:寒冷的冥王星地表
这么大的尺寸,它只能是一座冰山,而非什么外星生物。只不过在十分巧合的光影折射情况下让它看上去相一致蜗牛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