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后为什么毒死李显?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继位,韦后成为皇太后,掌握朝政大权。韦后的野心越来越大,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于是开始谋划废掉李显,自做皇帝。她先是毒死了李显,然后又逼迫李旦退位,扶持自己的儿子李重茂登基。李重茂登基后,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了李太平公主,拥立李隆基为帝。韦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拉拢朝中重臣,最终成为了唐朝第二位女皇帝。
一、为什么李隆基复国后没有鞭尸武则天?
优质答案1:

武则天是李隆基的奶奶,所以不会发生这种事。这就是一定要生儿子的原因,假如武则天没有儿子,怕是被鞭尸的可能性很大。武则天大杀李姓,李唐剩下的人不多了,也就是武则天的儿孙们才有可能了。儿孙杀母亲祖母的可能性不大,更不可能鞭尸。孝道还得讲。情况差不多的吕后就惨多了,因为刘家的人还很多,复国的刘姓人和她没有关系,就整个灭了吕家,连吕后的亲孙子都杀了,再没有人为吕家的人做主了。
皇帝一定得有儿子,没有儿子再强的帝业最后也得完。皇位只有传到自己儿子手中才能保证自己地位。
优质答案2:
李隆基继承的就是他奶奶的江山,武则天杀掉都是非武则天后人,李隆基是人家亲孙子的。你奶奶给你留下亿万财产,虽然这个财产之前是你爷爷的,但是如果没有武则天说不定传给其他孙子,你推倒武则天不就等于说自己的财产非法了吗,那其他李姓是不是就可以分财产了。
优质答案3:
首先是传统孝道不允许李隆基去鞭尸自己亲奶奶,更重要的是因为武则天牡鸡司晨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才让本不是嫡子的李隆基有了当皇帝的机会,说起来武则天是李隆基大恩人。
中国古代提倡孝道,把孝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普通人要孝敬父母,所以搞出来24孝图。就算是皇帝,也要摆出一个孝子贤孙的模样,这样才会成为世人称颂的好皇帝。
武则天是李隆基的亲奶奶,李隆基要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皇帝,不但不能鞭尸武则天,还要定时去给武则天等人祭祀才行,不然就是不孝。
再说武则天算起来应该是李隆基能够登上皇位的一大因素,李隆基说起来还要对武则天心存感激才对。
如果不是武则天心中那膨胀的权利欲望,在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李显那就是顺理成章继承皇位。就算李显本事不行,但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武则天都没有理由将他废黜。
李显有好几个儿子,李显之后那就是他们之中有人继位,根本就不会落到李隆基的头上。
就因为武则天野心膨胀想自己当皇帝,武则天才会找借口废黜了李显,把李旦推到了傀儡皇帝的位子上。因为老爹曾经当过皇帝,估计这样才让李隆基心中有了一点对皇帝的念想。
也是因为武则天的示范带头作用,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野心爆棚,才会将李显毒杀,这样李隆基才找到了除去她们自己出头的机会。
要是没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犯上作乱,就算皇位由李显转到李旦这边,那也是李旦的嫡子李成器成为太子,还是轮不到李隆基。但是李隆基在铲除韦后的过程中表现的太出色,也可能是太心狠手辣,把自己的大哥李成器感动或者惊吓了,李成器才会主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一系列变故才让本没有一点希望的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而这些变故的始作俑者就是武则天,所以武则天是李隆基的大恩人。
二、韦皇后为什么那么狂妄,妄想效仿武则天称帝?
优质答案1:
韦皇后是武则天的儿媳,她的丈夫是中宗李显。公元684年,李显继承皇位,立韦氏为皇后。但是李显仅在位一个多月就被武则天拉下皇位,贬为庐陵王,流放均州。后改为房州。嫁鸡随鸡,韦皇后也只好随着丈夫颠沛流离,恓惶度日。
公元698年,武则天准许李显回到洛阳,并重新立其为太子,患难妻子韦氏自然又成太子妃。公元705年,以张谏之为首的一帮大臣将武则天逼下皇位,拥李显复位,于是韦氏又成了皇后。所以李显两度废立,韦皇后随夫沉浮。
十年一觉扬州梦。李显熬了二十余年,做了无数恶梦,终于等到拨云见日的一天。按理说,此刻的李显应该好好耍一耍皇帝的威风,可没曾想却让韦皇后抢了风头。韦皇后只手遮天,致使李显鸡肋一般的存在。不仅如此,五年之后,韦皇后就用毒药送李显去了极乐世界。
李显去世后,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草拟了一份儿遗诏,规定温王李重茂继承皇位,韦皇后主执政务,相王李旦辅政。显然韦皇后对于这样的安排不满意,于是她先将李旦排挤为教书先生(太傅),然后筹划登基称帝。当然前提是先将绊脚石李旦、太平公主、少帝李重茂等人逐一铲除。
那么,韦皇后为何那么狂妄,还妄想如武则天一样称帝呢?原因有三点。
一、李显的纵容李显被流放期间,吃了不少苦,而且每天担心武则天派人来取他小命,所以如一只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幸亏当时有韦皇后的陪伴,不停的壮胆儿、打气,像哄孩子一样安抚,李显总算咬牙挺了过来。李显出于对这个不离不弃的患难妻子的感激,所以曾涕泗横流地承诺,将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必然让韦皇后为所欲为,享人间极乐。
李显复位之后,果然兑现承诺,不仅在生活上无限满足韦皇后的奢侈需求,而且每当朝堂议事时总让她坐在自己身边一起处理政务。李显此举很快引起来许多耿直大臣们的反对,毕竟武则天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但他充耳不闻。因此,也正是由于李显的故意纵容,让韦皇后私生活愈发堕落之余又渐渐尝到了权力的快感,并且日积月累,欲望蔓延滋长,野心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有一帮拥趸如果韦皇后光有野心没人附和,自然沦为曲高和寡,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然而,从来皇权周围就不乏嗅觉神探。于是一些看出苗头的人便主动来入伙,以博取日后更大、更多的利益。首先是昭容上官婉儿跃跃欲试,其后她又让床上客武三思以“献身”的方式入伙。后来又有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堂兄韦温等等众人前呼后拥,争相献媚,牵马坠蹬。
上述一干人都是以实际行动来支持韦皇后称帝的。特别是武三思还将拥李显复位的张谏之、袁恕己、桓彦范等人全部陷害致死。自不用说,那帮人既然同武则天对立,自然就与韦皇后不相为谋。当然,此举武三思也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但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韦皇后。值得一提的是,当李显驾崩之后,就连张嘉福、岑羲、崔湜等一些朝中大元也来韦皇后身边捞取油水。
因此,也正是在这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韦皇后变得愈加狂妄,恍惚间距皇位一步之遥。
三、实力不容小觑李显驾崩之后,韦皇后密不发丧,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调5万府兵入驻京师,先后将韦姓子侄赘婿全部委任为军队头领。显然韦皇后是有备而来,一夜之间便树起了强大后盾。如果付诸称帝行动,凡有反对者,顷刻之间让其灰飞烟灭。
因此,韦皇后以自身优势的主动权、一批拥趸,外加军事力量,最终编织起一张三位一体大网,基本锁定大唐皇位。这就是她狂妄的原因。人生如白驹过隙,既然有狂的资本,为什么不潇洒走一回呢?
结语:韦皇后之所以狂妄,除上述三点原因外,还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效仿武则天的根源。正是由于武则天树立起了一面镜子,才让她身后的女人觉得镜子中的自己都像皇帝。因此,不光是韦皇后,就连她的宝贝女儿安乐公主都梦想着做下一个“武则天”。至于后来的太平公主更不用说。如果不是自身的局限,就连上官婉儿都不愿放弃那个机会。因此,除了上述几位薄命红颜外,或许想成为下一个武则天女人也不止于此。感谢朋友们点赞!欢迎发表评论!
优质答案2:
韦皇后的狂妄来源于她的无知和短视,作为京兆韦氏出身的韦皇后,是名正言顺的关陇贵族,其家族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流传下来,从此“去天尺五”也成为了表现掌握着中央大权的成语。我们知道,隋唐两朝都是以关陇贵族利益为主的时代,直到武则天时期,因其出身寒门而大力提拔寒门士子对抗关陇集团,并取得胜利,武则天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大一统女皇帝,可是武则天对寒门的偏向也引起了既有利益者关陇贵族的反抗,最终爆发神龙政变,武则天让位,寒门势力低头,贵族势力又再次主导话语权。
而韦氏身为唐中宗李显的皇后,又有家族后台势力的支持,其身边自然就聚拢起了一批由贵族组成的新兴外戚势力,加上武曌时期,韦皇后和李显这对夫妻经历了生死困苦,彼此之间也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基础,在李显的默认下,韦皇后又仿照着婆婆武则天的做法,开始了垂帘听政。
韦皇后的想法很简单:婆婆做得我也做得,所以武则天在登基前所做的一切,韦皇后也想着照做了一次:册立皇后、两圣并立、垂帘听政、起用自家势力、大肆打造神话、封禅泰山、称帝。这其中册立皇后与垂帘听政已经完成,两圣并立其实可做可不做,就是个程序而已。至于起用自家势力这一块,韦皇后选择了婆婆的侄子、同时也是自己亲家的梁王武三思。
当年神龙政变后,虽然武则天归政于唐,但武氏一族人却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武则天为他们铺好了后路,在自己还手握大权的时候,就开始对李、武两家进行联姻,李显八女之中,有三个嫁给了武家子弟,而李显最疼爱的女儿李裹儿(后来的安乐公主),则被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有了这一重身份,武三思成为了魏王武承嗣死后的武家家主,和后宫三公主势力勾连,互掌内外,可是在李显复位之处初,武三思始终被神龙五大臣压着,连李显也深感五大臣的娇纵,韦后也急于搬开五大臣,扫清自己称帝之路的障碍,三方一拍即合,联手把五大臣给扳倒了。
五大臣死后,武三思大权在握,和以太平公主、相王李旦为首的李家势力针锋相对,而在武三思身后,则汇聚了三股势力:以安乐公主为首的三公主势力、自身的武家势力,和以韦后、上官婉儿为主的后宫势力等。这三股势力中,韦后和安乐公主可不是得了便宜就收手的小人物,有武则天榜样在前,她们也想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
于是韦后要求李显带她去封禅,效仿武则天封禅之事,还要把亚献和终献的名额留给自己和女儿安乐公主,而安乐公主李裹儿则要求李显封自己为皇太女,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册封,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这些都是官方认可的未来帝国第一顺位继承者,李裹儿的这一举动,摆明了就是要李显日后将帝位留给自己。
也多亏了李显虽然仁弱,但还不至于笨到极点,拒绝了爱女的这一要求,可是如此一来,就引起了皇太子李重俊的反扑,他于神龙三年发动政变,诛杀了武三思父子,本来还想杀韦后的,毕竟李重俊非韦后亲生,可是在余威尚存的李显保护下,李重俊手下军队倒戈,李重俊兵败被杀。
经此一变,武家和李家的气焰被压制住了,韦后面前没了障碍,就开始加快自己的称帝之路了,除了打造自己的神话之外,还有李显在这时候突然去世了,韦后抛开年长的李重福,而立了年幼的李重茂为帝,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
韦后权力在手,可她却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的隐忍和政治智慧,她夺权之路可谓是急躁激进的,武三思一死,韦后就把把地收拢其武家派系官员,还排除异己,害死了不少原先李显的东宫属臣,李显一死,她就立刻立李重茂为帝,李显死后还不到十天,党羽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
不得不说,步子太大确实会扯到蛋的,当时的朝廷可不像武则天那时一样,除了韦后、安乐公主一派之外,还有李旦、太平公主一派,而原先支持韦后的上官婉儿,也逐渐地脱离韦后,加入了太平公主系,而作为武则天二代的太平公主,其智慧、谋略、心机皆在韦后和安乐公主之上。
韦后临朝还不到一个月,称帝的动作还在准备之中,景龙四年七月晚,李旦之子李隆基发动政变,大军从玄武门直入皇宫,韦后、安乐公主以及韦家党羽全数人头落地,韦后和安乐公主被废为庶人,以一品礼下葬。
韦后之败,败在了其急功近利且不择手段,武则天数十年才建立来的武氏向心力,她仅仅五年就敢做武则天第二,母亲愚笨,女儿则更加荒谬,居然要求皇太女的身份,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狼子野心都暴露了出来。要知道,当时天下刚从武则天的统治下脱身出来,极度盼望着李家掌权。
武则天给韦后、安乐公主等人做了个好榜样,也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对天下人来说,武则天只能有一个,绝不能有第二个,当年没有在武则天夺权时就制止她,才导致了个阴阳颠倒,现在又再出了两个高调宣扬,要做武氏第二、第三的韦后和安乐公主,自然是没有人会同意的,连太平公主也在这样根深蒂固的社会秩序之下落败了,何况是什么都不如她的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呢?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三、大唐20个皇帝为什么寿命都很短?
优质答案1:
谢谢友友邀请
《短命》
皇帝为啥多短命?
三宫六院是大病;
色欲过度伤免疫,
造成短命是肯定!
优质答案2:
大唐20个皇帝平均寿命只有45.5岁,比当时普通人家的寿命低太多。前面10位皇帝平均寿命是58.2岁,只是后面10位皇帝拉了后腿,平均寿命只有32.8岁。大唐国力衰退的同时,皇帝的寿命也是一个比一个短。寿命短的原因令人唏嘘。
大唐前十位皇帝平均寿命58.2岁。武则天不算。
李渊李渊在隋朝的时候是被封为“唐国公”,他也是关陇集团出身。后来凭借实力和运气从隋炀帝手中夺得政权,并登基为王,改朝换代为“唐”。前面几年,李渊过得还算顺心。可能儿子比较多,李渊很难一碗水端平。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只能无奈退位。当时,他的身子其实还挺好的,退位后的几年时间还给李世民生了十几个弟弟妹妹。太上皇的日子过得特别潇洒,所以李渊活了70岁,是20位皇帝中第二长寿的。
李世民李世民是玄武门之变的唯一胜利者。当他从李渊手里接过来政权后,他就一直兢兢业业,好像想要证明他当皇帝是没有错的,他一定比自己的父亲还出色。李世民的付出确实有回报,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李世民的存在感比李渊还强,很多人还以为李世民才是开国皇帝。李世民好歹是武将出身的,南征北战,身体是很棒的。可惜政权稳定后,李世民开始享乐,扩充后宫纵欲,还痴迷长生不老,每天吃丹药。身体经不起这样折腾,直接享年52岁了。
李治李治是捡漏当上皇帝的,当李泰和李承乾两虎相争的时候,他在旁边安静地看着。不争也是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登基后,李治一直都是扮猪吃老虎,表面软弱,其实内心腹黑。在武则天加入后,更是成功收拾了关陇集团,强化了中央集权。他在位后,国家继承繁荣,对外作战也鲜有败绩,唐朝版图在李治时期是最大的。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孙皇后36岁就去世。李治的兄弟姐妹也都去世得早。据说长孙皇后患有风疾,李世民也有同样的问题。李治大概是遗传了父母的基因,所以身体一直比较虚弱。最后享年56岁。
李显李显的太子位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来他是老三,根本没有机会当皇帝的。所以当这个皇帝,李显可是没有任何的准备。当时,母亲武则天又太强势,他每天过得一惊一乍。第一次登基不到两个月就因为无能被废了。皇帝不当就算,还被软禁,每天过得胆战心惊的。在武则天死后,李显又第二次登基。但是他不爱管事,政权都掌握的韦后手里。很多野史说,李显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的。官方是说李显是病死的。病死的可能性比较大,过了那么多年郁闷的日子,没病也生出病来。李显享年55岁。
李旦李旦也是两次登基。第一次是在李显被废后,武则天让他当的皇帝。但是武则天太强势了,李旦自己也敢继续当皇帝,请求武则天称帝,顺了武则天的心愿。在武则天的高压下,李旦的日子也是不好过。武则天驾崩后,按照长幼顺序,李显继承皇位。在李显去世后,韦后没有儿子,就想扶持其他人当皇帝,自己掌握政权。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政变,把权利从韦后手里夺了过来,拥护李旦登基。二次登基的李旦却选择提前退位,让李隆基继位。李旦病死,享年55岁。
李隆基李隆基是唐朝皇帝中寿命最长的,活了78岁。当时的太子位应该是李旦的长子是李成器的,但是李隆基太能干的,看清楚局面的李成器主动让出了太子位。李隆基在位早期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他怠慢朝政、专宠杨贵妃、宠信奸佞,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唐超盛世不再。李隆基是被动退位的,所以退位后心情还是比较郁闷的。如果不退位,估计他还可以再多活几年。
李亨李亨在逃难的时候和李隆基兵分两路,在灵武称帝,李隆基还不知道,还在以皇帝的口气发号施令。李亨登基后一直在致力平叛安史之乱。唐朝到他手里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很多时候李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他就生病了,这个时候他身边的张皇后,和他信任的李辅国却站在对立面。李亨眼睁睁看着,张皇后和李辅国相斗,郁闷而死,享年52岁。
李豫李豫是李亨的长子,生母是身份低微的宫女,并且在李豫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李豫在宫中是无权无势,没有任何依靠。早年,他跟着父亲李亨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不少功劳。李亨和张皇后没有儿子,最后就立了李豫为太子。在李亨病重的时候,张皇后想立李亨第二子李系为太子。最后还是在宦官李辅国的拥护下惊险登基。在位十七年,还算是比较有责任心的皇帝,在安史之乱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还是比较利国利民的。李豫享年54岁。
李适李适是李豫的长子,皇位继承也是比较顺利的。起初他也是励精图治使得大唐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是在随后却重用宦官,对藩镇多事姑息,但总体局势较为安定。不过在唐德宗在位早期也就是在建中二年,河北地区曾经爆发过一场叛乱。唐朝的衰落是必然的,李适也是有心无力。后期李适变得特别爱钱,除了向老百姓征税,他还派人去充当商人在市场上强买强卖。李适的寿命不算短,享年64岁。
李诵李诵是李适的长子,也是挺悲催的一个人。他当了26年的太子,但是当皇帝不到一年就被迫退位了。当太子的时候,虽然李诵平时对什么事都三缄其口,但他也不是什么事都不闻不问,他只是在默默的着。“大智若愚,大巧若讷”他是个智者,在敌我力量悬殊时能保持住不漏锋芒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整体上他还是偏弱的,在登基后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这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的利益,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退位不久李诵就郁闷而死,享年46岁。
唐朝的平均寿命男人62.3岁,女人64.2岁。但是唐朝的皇帝很少有人活到六十岁以上,特别是后面这十位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2.8岁。
李纯李纯是李诵的长子。有人说李纯是被自己的女人杀害的。其实应该不是,唐宪宗本身因为服用丹药,身体透支严重。丹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以矿物质为主的合成药物。反正不管能不能吃,都要先吃了。李纯把吃丹药当成是吃保健品,想要长命百岁,永生不老,结果越吃身体越差。这是他短命的主要原因,享年43岁。
李恒李恒是李纯的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李纯已经有两个儿子。但是李恒的生母是郭子仪的孙女,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所以在李纯长子去世后,李恒直接跳过老二就成为了太子。李恒并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皇位。在登基后就开始纵情享乐。可能玩得太过火了,李恒小小年纪就中风了。中风后居然想要靠吃丹药来长生不老。最后李恒丹药毒发身亡,享年30岁。
李湛李湛是李恒的长子,李湛和李恒一个德行,都是贪图享乐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只有16岁,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连早朝都顾不上了。身边的人都看不惯他的作风了,但是又没人敢管他。他喝醉的时候,还会发酒疯,打骂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一天晚上李湛喝得烂醉如泥,被身边最亲近的太监杀害了。这一年李湛只有18岁。
李昂李昂是李恒的次子。李湛死后两帮皇帝开始斗智斗勇,最后李昂的拥护者成功。李昂当皇帝的时候也只有18岁,但是他跟李湛不一样,他是有抱负有理想的皇帝。在位初年,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可惜能力不足,事变失败,李昂被软禁,宦官专权。李昂抑郁而终,享年31岁。
李炎李炎是李恒的第五子。李恒有三个儿子先后当过皇帝。李炎也是一个想要好好治理国家的皇帝,在位期间,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于革除积弊。同时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但是,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吃丹药。实在想不明白,前面那么多皇帝吃丹药丧命,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李炎还是重蹈覆辙。李炎是被丹药夺去夺去年轻的生命,享年只有33岁。
李忱李忱是李纯的第十三子,在李炎驾崩后由太监拥护登基。唐朝后期就是宦官专权,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其实李炎是有儿子的。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对外方面,他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河湟,设置归义军。他在位期间,国家相对稳定,百姓们还称他为“小太宗”。李忱私下是比较纵欲的,经常吃春/药,把自己的身体越吃越差。但是他还是唐朝后面十位皇帝中寿命最高的。享年50岁。
李漼李漼是李忱的长子,李忱去世得有些突然,根本来不及选继承人。勣不会也是被太监拥护登基的。李漼洞晓音律,犹如天纵。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宣宗朝时期的成果。将其父辈李忱的燃气的希望之光完全泯灭掉。李漼在位14年,把当皇帝能够享受的享受了遍。纵欲的人总是命短,李漼享年41岁。
李儇李儇是李漼的第五子,继位的时候只有12岁。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长安失落后,逃亡蜀地。期间,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返回长安。李儇是颠簸流离中年纪轻轻就病死的,享年27岁。据说,李儇也是服丹药中毒而亡的。
李晔李晔是李漼的第七子,他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在李儇驾崩后,由太监拥护登基的。唐昭宗李晔从自己的父兄手中接过来,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但是他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他在刚刚继位的时候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收拾了一个人。也就是当时朝廷的一个大权宦。他还想了很多办法对付藩镇,想要让国家稳定。这个时候,时局是很不稳定的。李晔死于意外,他是被宣武节度使朱温所杀的,享年38岁。
李柷李柷是李晔的第六子。李晔被杀对他影响非常大,但是胆战心惊的他有不得不当皇帝。继位后,政权一直是被朱温所掌握的,李柷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李柷在朱温及其亲信逼迫下把皇位“禅让”给了朱全忠,于是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就此灭亡。最后,朱温派人毒死李柷。李柷享年17岁。
唐朝皇帝寿命短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遗传因素。李唐王朝的成员普遍寿命都不高,一代又一代,寿命越来越低。
第二,社会因素。唐朝从安史之乱过后就有盛转衰了,后面接棒的皇帝压力都比较大,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生活习惯。皇帝在登基后就忘乎所以了,贪图享乐,纵情纵欲把自己的身体玩垮。
第四,痴迷丹药。在长生不老这条路上,皇帝们也是屡试不爽,直接拿命在换。
第五,被杀。这个属于意外,是外在因素,也可以归到社会因素。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