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
什么是“可燃型”的人,就是自己在工作中或许没有动力,但是看到同事都在拼尽全力工作的时候,他会被同事的热情所感染,然后也去努力工作,实现职场上的突破。
这种人就是缺少一个榜样,身边若有一个能够帮助他“燃烧”的人,他也可以做得很好,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尽可能地去帮他一把。
第二种: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
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干啥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每个月甘愿领着可怜的工资。安逸 、稳定地贫穷着或许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在企业里,在任何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稻盛和夫说:这种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在公司。
第三种: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不必别人吩咐也会主动前进、带头工作的人。同时,“自燃型”人才还能通过点燃自我,将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和自己一起燃烧,带动那些燃型\"的人,让他们也燃烧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呢?
稻盛和夫说:那就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不管多么艰苦的工作,只要喜欢 ,就不觉其苦。只要“喜欢\",自然就会涌现出强烈的意愿,努力也不在话下。在旁人看来,你很拼命、很辛苦,但你本人却因为喜欢而浑然不觉,反而乐在其中。
无论哪个领域,成功人士都是“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比如百度的李彦宏在接受采访时就说:“ 我工作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的喜欢”。
稻盛和夫说,要想度过充实的人生,你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要么“ 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然而,能一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即使能够进入心仪的企业,也未必能被分配到心仪的岗位。
因此,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全情投入,直至“喜欢\"上它 ,这才是通往充实人生的捷径。
稻盛和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当时松风工业是一家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倒闭的公司。聚在一起发牢骚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地辞职离去,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这时,他想起节衣缩食送自己上大学的父母和亲人,想起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依然推荐自己就业的恩师,忽然感到自己能在这家公司工作,是多么不容易。于是他心念一转,决定无论如何, 先全力以赴投入眼前的工作。
于是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把锅碗瓢盆也带到了生产间,与陶瓷器材一起生活。就这样,在艰苦的条件下认真工作的稻盛和夫。不到25岁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极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
他开发的“U字形绝缘体”成为制造电视机显像管必不可少的 部件,也正是这个产品让松风工业接到了松下电子工业的大量订单,让摇摇欲坠的公司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记录过这段经历。
稻盛和夫的一生可谓传奇,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KDDI,并把这两家企业都带进世界500强 ,他也是全球唯一创办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家,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
2010年,日本航空公司宣布破产,时任日本首相亲自登门,请稻盛和夫出山,此时的稻盛和夫已 经78岁高龄了,又是航空业的门外汉,但是为了日航3万名员工的饭碗和振兴低迷的日本经济, 稻盛和夫以零薪出任日航董事长,用稻盛哲学改变日航员工的意识,用阿米巴经营改变日航的官僚型组织,仅用一年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利润记录,2年零7 个月后带领日航重回世界500强。
2013年稻盛和夫再次从日航引退,把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和盛和塾上,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晚年的稻盛和夫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营哲学写成了《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活法》《干法》《心法》《心》等书。
稻盛和夫说:“我不可能永远上课,但你读懂了这几本书,我这一生的智慧就都教给了你们,只需要你用心去思考,尽力去做。”
《心法》《心》《活法》这三本书主要讲述稻盛和夫的哲学,讲利他之心,很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主要针对年轻人的人生困惑,用稻盛哲学进行全面总结和阐释。
《干法》讲的是稻盛和夫的工作观和劳动观,稻盛和夫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干法六步”结合在一起,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怎样才能出色的工作等等。
不论你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打工人,都建议您读读这套书,相信你一定能在稻盛和夫的人生智慧和经营哲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想学习的朋友点图片下方“看一看”下单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