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甩体温计甩到多少度以下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清楚,在我们量体温的时候总要先把体温计甩一甩才能用,直到体温计里面的刻度在体温计刻度以下再开始测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另外,还有时候有些人碰到体温计水银甩不下去的情况,这又该怎么办呢?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看看体温计为什么要甩以及体温计甩不下去怎么办吧。

体温计为什么要甩
要甩的是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比热容较低,对温度变化敏感,所以设计体温计时,如果没有外力,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为环境温度通常低于体温),再次使用时用力甩几下,水银柱就会降回原来的位置。不甩的话,除非你的体温比上一次测量结果高,不然的话无法测量本次体温。再用时必须向下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内,量的体温才会准确。
体温表使用前应检查里面的水银是否能“连成一气”,如果原来指示的温度较高,甩一下,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留在外的水银尽量回到头部,再次量体温时水银柱能连成整体,是准确使用水银体温表的一种操作方式。
体温计为什么甩不下去
1、可能是水银柱已经甩到了刻度线以下,您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2、一般用手甩不太好甩,再说也不正确的,它导致体温计量的体温有误差。不妨用在水银球处擦酒精,再甩。
3、如果还甩不下去说明坏了,别甩了。或许是温度计确实是坏了,没有用了。
体温计温度甩不下来怎么办
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的过程中,也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水银体温计水银甩不下去。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而如果出现了,可以这么做:
1、用酒精擦拭水银柱末端,或者用少量酒精浸泡水银柱末端,等待1—2分钟,水银柱就会下降到正常位置。
2、放在冰水中或酒精中,过一会水银就会跑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拿的时候不要用手拿温度计管体,最好拿住玻璃一面的上端,这样测量的体温,就少有误差了。用后的体温计应“回表”使已升入管内的水银,重新回到液泡里;如果长时间不把水银降回液泡里,水银很可能会凝结,就再也回不去了,也就坏了。
温度计甩到什么地方才开始量
体温,一般在掖下测量时也在35摄氏度以上,测量前,水银柱指示在35度以下,即使采用掖下测量的方式,水银膨胀时也能将断开处连接起来,所以甩的标准,一般在35度以下即可。
tips:水银体温计有个缩口,进入示数区的水银液体,不在外力的作用下,无法回到水银胆中,并不是说要甩回35度以下,只要保证比实际温度低就可以,使水银体温计正常使用,如果实际体温低于水银示数,而且不将水银甩回去的话,水银体温计就失效了。假设人体温度是38度,只要甩到38度下就可以。如果人体温度是37度甩到37度以下就可以,如果是39度同理甩到39度下就可以。
体温计怎么甩
拿着与测体温相反的那一侧,即全是玻璃的那一侧,千万别拿反了啊,那你甩一百年也回不去。然后,顺势挥胳膊,别太用力,不然胳膊疼,实在甩不下去,那就是体温计的问题了。
二:体温计甩到多少度才可以量
体温计是一种最高温度计,又称为“医用温度计”,在广东及港台地区称为探热针。它可以记录该温度计所曾测定的最高温度。三:玻璃体温计甩到多少度
是的,根据正常规范操作是需要弄到35度以下的,因为这样以免造成误差或者引起不准确。水银体温计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管上标有温度的刻度。由于人体温度最高不超过42℃,最低不低于35℃,所以体温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个小格代表0、1℃。
试表时体温计下端的玻璃泡和人体接触,因为人体温度比体温表温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银受到从身体传来的热的作用,体积膨胀,就沿着玻璃细管上升,直到水银温度和人体温度相同为止。
1、玻璃体温计的刻度通常是35℃到42℃,所以不应用玻璃体温计测试其他高温介质,也不能使用沸水来蒸煮消毒。
2、玻璃体温计能够保持所测最高温度,方便读数。但在每次使用时应用力甩动,使其液柱下降到35℃刻度以下,避免上次测温时的影响。
3、读数方法:一手拿住体温计尾部,即远离感温泡的一端,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然后慢慢地转动体温计,从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银柱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温度值。读数时注意千万不要用手碰体温计的感温泡,这样会影响水银柱而造成测量不准。
4、测量腋下温度时,应夹紧胳膊,使体温计感温泡与人体充分接触,如腋下有汗液,需擦干再量。
四:体温计温度甩到多少度
因为只有先把体温计的温度甩下去,再去量体温,才能测量出准确的体温。就像你用计算器之前,会先归零一样。
五:水银体温计甩到多少度
体温表依靠水银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332633037受体温影响,体积增加的程度指示体温的高低,为了便于读数,体温表一旦离开温度较环境温度高的人体,水银体积收缩时,会在靠头部毛细管膨大处使水银柱断开,留下一段水银柱表示曾经达到的温度(体温);再次使用体温表时,如果温度升高不能让中断的水银柱连接起来,水银柱中夹有一个空洞,温度指示将出错。所以体温表使用前应检查里面的水银是否能“连成一气”,如果原来指示的温度较高,甩一下,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留在外的水银尽量回到头部,再次量体温时水银柱能连成整体,是准确使用水银体温表的一种操作方式。因为人的体温,一般在掖下测量时也在35摄氏度以上,测量前,水银柱指示在35度以下,即使采用掖下测量的方式,水银膨胀时也能将断开处连接起来,所以甩的标准,只要在35度以下就行。
刚刚做了一个对比试验:用一支量程为100度的酒精温度计测量一个大保温杯内的水温,调整水温为37度时,用同一体温表在测量前甩到低于37度以下不同位置,再放置到37度的水中,一分钟后读数,基本为37度;当水温下降到36度时,原指示37度的体温表放入后读数仍为37度,只有在将体温表甩到哪怕35度多,再放入36度的水中时,才能得到36度的读数,所以,体温表使用前将原有温度指示通过甩一下,使其指示低于预期温度(测掖温在寒冷环境可能低于35度,舌下温度与肛温受环境影响较小,不会低于35度),实际测量时水银柱都能接着上升到体温,读数不会有大误差,也就是随便甩到少于35度都可以(何况凭各人手甩,也没多少准头啊)。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