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到。然而,这些发现表明,x射线暴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放射性同位素,并且可能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有关。它们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地球上的某种物质的释放造成的。

一:宁波px事件是什么
一切都是因为金钱,离职补偿方案让工人不满意
宁波三星重工(韩企)撤离是没有问题的,想什么时候撤都可以。但是撤离以后,在企业干活的工人,确切来说是工作人员,他们如何安置的问题。三星重工一撤,当地的工作人员肯定无法继续工作,只能选择离职。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企业如果要辞退员工必须依法支付补偿金。如果涉及到竞业限制的岗位的话,补偿还会更多一些。显然三星重工给出的补偿方案让当地的员工都无法接受。但具体是怎样的方案,无从得知。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员工抗议不是因为补偿方案,而是抗议三星重工撤走的做法让自己失业,毕竟补偿方案只能缓解一时,失业以后自己还需要继续找工作,这是耗时耗力的事情,所以能不离就不离职。
这里是悟世居士,原创观点,欢迎讨论。
二:厦门px事件是什么
是转移到我们漳浦古雷港····是危险的化学品····一但泄露··对于漳浦将是毁灭性···
三:大连px事件是什么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严重,中国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了预防核辐射(这个的东西真的很严重!)在未来两三个月里如果刮东风、东北风、东南风的时候 出门带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O9 e0 a' W4 F, l" c1 ^7 U) q3 r& b( a……" q! ]、 R2 b8 |3 |& X
首先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一下日本和中国的距离。60年代中国腹地进行过无数次原子弹氢弹试爆,如果影响范围有这么大内地人早就应该病入膏肓了,朝鲜也在核试验,大连人现在也早该死光了。& p% {8 |% N- ]/ t9 O' u s' E
核电厂泄露是什么概念,最严重 切尔诺比利核事故所在的城市被遗弃了,并在20年后辐射残余量回复了正常。照这个传闻所说的这个范围,辐射能穿越日本海穿过朝鲜半岛,辐射到中国,那当年就应该已经没有苏俄了。20公里甚至100公里的半径已经是极限了。说“最好别接触海水”,整个美国的所有核弹试验基本全是在海洋中进行的,那是不是几十年前就应该别接触海 水了?虽然我不是学物理的,但我知道全世界的海水有13、86亿立方公里,就算把发电厂的全部核燃料倾泻于海水中,也会被大海稀释成10的负24次方微克每吨海水的计量,那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海水中本身固有的核物质含量都要高于这个数值上万倍。- l% K( W% P* T' I" H
说穿白色的衣服可以防辐射,这就更离谱了,核辐射和你穿衣服的颜色有什么关系,还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一样。若 一个电厂的核能都有这威力,朝鲜也不用研究核弹了,中美朝一起研究发电厂就行了,能辐射到2000公里外的中国,穿越高山和汪洋,却被你一件白外套挡住了。至于放射性碘的颗粒和粉尘,就更难以漂洋过海来到我们这里。相反让自己人为长期处在碘过量是对健康很不利的。
1 w2 F) }) t) L- \* G再次打开地图=、=,这次用数学来解释,福岛核电站为圆心开始画同心圆…如果说在2000公里外国内沿海城市的人们都会因为辐射产生任何影响,那包括东京在内的几十个城市都在福岛为圆心200公里的半径,球的面积v=4πR³/3,浓度应当是我们这里的1000倍,而因为扩散原理,实际浓度要比1000倍还要高很多。如果我们沿海都受到一点点辐射影响,那大半个日本都要遭受几千倍的影响,而韩国也是我们的几十倍。所以,如果真如状态所说,那韩国昨天就应该弃国而逃了
* o4 ?3 B7 U8 z 泄漏量是福岛8倍的切尔诺贝利最远涉及的距离是1200公里,而中国海岸线距离日本平均超过2000公里。若真的有被极度稀释的成分来到中国,被稀释后它的伤害也不会高于一个计算机屏幕。& l6 x$ v9 E" |4 Z1 n
再补充一条很多强调核弹和核电厂半衰期问题的,正好 前一段时间看了《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这部科普片子,提到了这座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被遗弃的城市,叫Pripyat,20余年后科学家站在这座废弃的城市进行考察,它的辐射量以近乎正常,动植物繁衍生息,人可以不用任何防护的站在城市里。相反广岛和长崎有记录是30年后才恢复了正常。所以相比理论,事实更有说服力。, V% k9 q* E9 Q2 \$ w3 E
最后我想说一句, 就算真的有伤害性辐射来了,你穿任何颜色的衣服,吃再多的碘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疏散。
高一!蒽!知道日本地震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人又要鬼吼了!果然网络一群鬼叫的!我的看法就是:日本的确可恨,但是生命怎么被大人如此践踏?看到自己的爷爷在笑时,我打了个寒颤~~真的!当时觉得,自己成了大人复仇的工具、为了恨日本而出身的!从小到大,大人都说日本很坏,不能接触!上历史课也是!真的好可怕!核辐射除了对生命担忧外~还有就是在想:我们真的可以,以历史为资本来践踏生命吗?只有疑问,没有仇恨!不知道恨什么!恨人?谁呢?全部?
百年一遇的浑水摸鱼的机遇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严重,中国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了预防核辐射(这个的东西真的很严重!)在未来两三个月里如果刮东风、东北风、东南风的时候 出门带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
O9 e0 a' W4 F, l" c1 ^7 U) q3 r& b( a……" q! ]、 R2 b8 |3 |& X
首先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一下日本和中国的距离。60年代中国腹地进行过无数次原子弹氢弹试爆,如果影响范围有这么大内地人早就应该病入膏肓了,朝鲜也在核试验,大连人现在也早该死光了。& p% {8 |% N- ]/ t9 O' u s' E
核电厂泄露是什么概念,最严重 切尔诺比利核事故所在的城市被遗弃了,并在20年后辐射残余量回复了正常。照这个传闻所说的这个范围,辐射能穿越日本海穿过朝鲜半岛,辐射到中国,那当年就应该已经没有苏俄了。20公里甚至100公里的半径已经是极限了。说“最好别接触海水”,整个美国的所有核弹试验基本全是在海洋中进行的,那是不是几十年前就应该别接触海 水了?虽然我不是学物理的,但我知道全世界的海水有13、86亿立方公里,就算把发电厂的全部核燃料倾泻于海水中,也会被大海稀释成10的负24次方微克每吨海水的计量,那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海水中本身固有的核物质含量都要高于这个数值上万倍。- l% K( W% P* T' I" H
说穿白色的衣服可以防辐射,这就更离谱了,核辐射和你穿衣服的颜色有什么关系,还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一样。若 一个电厂的核能都有这威力,朝鲜也不用研究核弹了,中美朝一起研究发电厂就行了,能辐射到2000公里外的中国,穿越高山和汪洋,却被你一件白外套挡住了。至于放射性碘的颗粒和粉尘,就更难以漂洋过海来到我们这里。相反让自己人为长期处在碘过量是对健康很不利的。
1 w2 F) }) t) L- \* G再次打开地图=、=,这次用数学来解释,福岛核电站为圆心开始画同心圆…如果说在2000公里外国内沿海城市的人们都会因为辐射产生任何影响,那包括东京在内的几十个城市都在福岛为圆心200公里的半径,球的面积v=4πR³/3,浓度应当是我们这里的1000倍,而因为扩散原理,实际浓度要比1000倍还要高很多。如果我们沿海都受到一点点辐射影响,那大半个日本都要遭受几千倍的影响,而韩国也是我们的几十倍。所以,如果真如状态所说,那韩国昨天就应该弃国而逃了
* o4 ?3 B7 U8 z 泄漏量是福岛8倍的切尔诺贝利最远涉及的距离是1200公里,而中国海岸线距离日本平均超过2000公里。若真的有被极度稀释的成分来到中国,被稀释后它的伤害也不会高于一个计算机屏幕。& l6 x$ v9 E" |4 Z1 n
再补充一条很多强调核弹和核电厂半衰期问题的,正好 前一段时间看了《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这部科普片子,提到了这座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被遗弃的城市,叫Pripyat,20余年后科学家站在这座废弃的城市进行考察,它的辐射量以近乎正常,动植物繁衍生息,人可以不用任何防护的站在城市里。相反广岛和长崎有记录是30年后才恢复了正常。所以相比理论,事实更有说服力。, V% k9 q* E9 Q2 \$ w3 E
最后我想说一句, 就算真的有伤害性辐射来了,你穿任何颜色的衣服,吃再多的碘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疏散。
四:昆明px事件是什么
PX项目,指的是二甲苯化工项目,此事因为几天前广东茂名政府想要引进该化工项目,2014年3月30日上午,茂名市区一些群众为了表达对拟建芳烃(PX)项目的关切,在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此事在互联网上引起较大关注,焦点是市民认为该化工项目对身体有害,市政府未经民调测评贸然引进该项目,引起群众不满。国际上对二甲苯的毒性存在争议,一方认为毒性很低,稍高于乙醇;另一方则认为有剧毒。五:茂名px事件是什么
原创: 王煜 新民周刊
分裂社会、引发恐慌,自媒体制造的政治谣言令人心惊。
自媒体的兴盛,使民众在政治表达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始终挥之不去的网络政治谣言。清醒的人还只是一遍遍地被相同的“套路”污染视听;而有的人是如同“装睡”一般,一再造谣传谣,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01
谣言总是“似曾相识”?
2018年9月21日,拥有近220万粉丝的大V“杜猛”一大清早就发布了一条微博:“最新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调查及排名,中国连续几十年排名世界第160位以后或者倒数第二,而日本国民素质连续30多年排名世界第一。中国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素质差距约为50-80年,其中中国小学教育与日本的差距是50年,中等教育差距70年,高等教育差距90年。”他虽然在微博的最后加了个括号写了个“转”字,但并未写明
讽刺的是,“杜猛”还在微博最开始加了句“我先声明一下,可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造假?你忍心一下看完。”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微博当天就出来“强力打脸”,声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没有做此类排名,联合国应该也不会做。”这条微博被多名网友举报,微博管理方最后对其做了“不实”的标记,对博主禁言15天,但这条假消息并未被删,仍然挂在那里,甚是刺眼。而
许多网友表示:“怎么总觉得这消息这么眼熟?”实际上,他们的感觉没错。在这条微博发布的十几天前,这些刻意抹黑中国的谣言就出现在名为《换一个角度看日本,你不知道它的家底有多厚》的网文中,被各类自媒体大量
每当国内某地举办重大的会议、展览、赛事,类似的政治造谣方式就会出现。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举办之前一个多月,名为《杭州,为你羞耻》的网文通过自媒体在网络广为传播。文章开头说:“今年没有去过美丽的杭州,但常常听到杭州的新闻”。然后就是一系列“听说”:“听说每个参加保卫的警察会补贴十万元”“听到的每个工程的花费金额都是天文数字”“据说一共预算1600亿元”“听说为了赶进度,好多项目完全抛弃了招投标的法律程序”……
事实证明,不坦荡的恰是这位自媒体
中国办个活动总要“好大喜功”“毫不心疼地花上纳税人成百上千亿元”这种谣言,在北京奥运会时出现过,在上海世博会时也出现过,只是那时的谣言源头多是一些外国机构媒体。而现在,还是同样的话题,一个人只要随意在自媒体上“想象”一番,就能迅速制造影响力甚大的政治谣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海晏表示:正如以上实例所示,自媒体营造政治谣言,往往都集中在一些固定的话题领域,形成了稳定的叙事框架。“而且,在中国特有的环境下,许多网络谣言都有‘泛政治化’的倾向,大量以社会热点话题为名的谣言其实也是政治谣言的幌子。”
02
造谣传谣“三十六计”
除了对固有框架里的议题“换个马甲”就完成“旧谣新传”,自媒体在制造和传播政治谣言时,还有一些常用套路。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于晶告诉《新民周刊》
前述“中国国民素质排名位居世界倒数”的谣言,就列了一堆中日差距的“数据”,还要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搬来做信源。再比如每当中国举办与外国交流的论坛或者中外领导人互访时,成串中国对外援助的“详实数据”在某些自媒体人员手中简直就是信手拈来:“中国援助欧盟1000亿美元、东盟100亿美元、菲律宾120亿美元、文莱40亿美元……”而且这些数据从2012年就开始被翻用,每次被引用都称“去年中国又援助了某某国多少亿”,信源号称是“财政部”“外交部发言人”,有一则自媒体消息甚至还言之凿凿地称: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与文莱“总统”会面时“宣布无偿援助文莱40亿美元”。这类消息最后总要加上一句:“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钱美国可以用,非洲可以,朝鲜可以……唯独老百姓不能用!”
此类数据如果真的由官方发布,在网上就不难找到出处。事实是,上述国家部门官网、各正规新闻媒体上根本找不到这些数据;相反地,能找到的是国新办曾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其中2011年的白皮书称: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自媒体所称“援助欧盟”一项就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而且还是每年一次,这有可能吗?再者,只要搜索一下就知道,文莱根本就没有“总统”这一职位,那么这个看似权威的场景就瞬间坍塌。至于陈志武教授,屡次无端成为“发言人”,只有“躺枪”能形容他的处境。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曾撰文指出:网络政治谣言还常采用“渠道回流”“出口转内销”的包装手法。比如,一些在国内没有得到认可的谣言,经过包装,以海外媒体报道形式回流到国内,以“被揭露”“被证实”“被肯定”“被丰富”等新面孔重新回到国内的传播渠道上,以增强其可信度和传播效果。
受众的内心“软”在何处,谣言就说什么。谣言制造者非常清楚哪些是受众心中的敏感点,在自媒体信息的标题、正文中运用大量情绪化的词句,刻意营造冲突性,有的甚至贴上暴力血腥图片和音视频,让受众觉得“事态严重,为了自己和他人,必须相信、必须转发”。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一些网络谣言就是如此,肆意渲染“天津大爆炸死亡人数至少1000人”“方圆一公里无活口”“天津已混乱无序、商场被抢”“天津市主要领导调整”等,在自媒体上传播,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
正规媒体对事实的报道需要经历核实、统计等一系列程序,尤其是涉及政治领域时,许多核心信息是掌握在政府权威部门手中的,而这些部门通常较为谨慎,使得向受众发布事实的速度较慢;有的部门甚至出于种种原因完全保持静默。而自媒体的造谣传谣只要凭想象敲出几行字发送出去即可,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成本,于是造谣自媒体往往“第一时间”发出谣言,抢占影响舆论的先机,让事实报道反而处于被动。
03
被夸大和异化的自媒体
“新瓶旧酒”“装腔作势”“煽情蛊惑”“捷足先登”……自媒体制造政治谣言的伎俩虽然花样繁多,但并非无法看穿;同时,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人要如此造谣,又有人愿意相信并一起传谣?
在周海晏看来,自媒体的网络传播有着政治领域的“电子动员”作用。自媒体是一种使用成本很低的政治表达和动员工具,能够直接地联系民众和执政者,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各种自媒体平台的电子动员作用一旦被夸大到可以无视或曲解基本信息事实的话,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随意践踏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和法律底线,就出现了异化。”她如此告诉《新民周刊》
周海晏曾对2014年的广东茂名PX事件中的网络谣言进行个案研究,她发现,百度百科PX词条的“争夺战”正是这种异化的表现。2014年3月30日,也就是茂名PX项目事件发生的当天凌晨,有人将百度词条中的PX毒性由“低毒”改为“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后,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担保PX绝对称不上剧毒,于是将其改回“低毒”。之后,以清华为代表的一些高校化工专业的学生与一些网民对此词条反复修改,6天内该词条被修改36次,直到4月5日百度百科直接将词条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
在论战中,部分网友认为清华等高校学生“被收编了”,并且直接点出“这件事关键不是有毒没毒,是民众根本对有关部门一点不信”“说白了还是公信力的问题”。
周海晏说,“PX是否是高毒性物质”本身是一个科学话题或者环保话题,但部分网民在讨论时却为其注入政治属性,使其成为由头或幌子。由此,维权观念超过了环保观念,成为了动员的主旨。后来茂名PX的谣言更在自媒体上强烈异化为“中断上网封锁消息”等,影响恶劣。
谢新洲也在文章中对这种异化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在意见形成过程中,网络政治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并不在意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为了分化社会,造成网络空间内“杀声一片”,进而利用舆论冲突和社会分化以要挟,达成自己的政治诉求。
于晶也认为,许多网友在自媒体制造或者传播政治谣言时,是为了宣泄心中不满意。在这种情境下,他们会认为“信息内容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信息传达了什么观点和态度”,这就掉入了陷阱。甚至有的网民,只是为了“好玩”“被广泛传播觉得有面子”,就上网编造涉及政治的谣言,却不知其行为造成的危害和已经违法的性质。
如果说很多网民用自媒体造谣传谣是一种不当的意见表达的话,那么还有一些怀有其他目的的群体,就更加值得警惕。
某些自媒体账号造谣传谣是为给自身带来流量,而流量数据好看之后就可以成为他们向广告主开价的砝码,最终是为了金钱利益。他们并不在乎谣言的种类与造成的后果,甚至更“偏爱”政治谣言,因为引流效果更佳,带来的利润更高;而当利润足够高,他们“就敢犯任何罪行”。
不容忽视的是,还有某些个人或机构受到反华组织收买,为其卖命,刻意在自媒体平台上抹黑中国,企图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这样的自媒体,更要严查严打到底。
常驻法国超过二十年的文汇报高级
所谓的民主原罪,是指在西方一手遮天地控制着主流话语权的当今世界,“民主”早已不是学术之争,而是道德之战,甚至是一种道德审判;“民主”被简化为“选举”,等同于选举。如果没有西方式的选举,或选出来的不是西方支持的候选人,那就是“非民主”。而“非民主”就是错的、有罪的,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造谣的自媒体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民主原罪”心理,让造谣传谣越演越烈,让很多普通人自动担当了传谣者。
这是多么荒谬的情景啊!
▼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