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十大发现有什么?古埃及十大发现观后感

2023-02-13 20:50:56 587 0
奇闻异事录

古埃及十大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颠覆你对古埃及的认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十大发现。希望大家喜欢。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者是法老,而且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金字塔的建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悠久,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一、古埃及王朝有哪些著名的法老?都有什么事迹?

优质答案1:

古埃及十大发现有什么?古埃及十大发现观后感

其他的答案里已经提及了拉美西斯二世、图坦卡蒙、胡夫、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这几位知名度最高的法老的名字,那我就略过这几位法老不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其他一些较为著名的古埃及法老吧。

1、美尼斯(约前3100年—?)。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首位统一上下埃及的法老。美尼斯营造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首都白墙(后来被称为孟斐斯),他也被公认为埃及首位制定法律的法老。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统治了62年,最终在一次狩猎中被一头河马杀死。

2、左塞尔(约前2667-2648年)。第三王朝法老,他可能是古王国的建立者。左塞尔也是首位修建金字塔的法老,他让自己的建筑师伊姆霍特普在撒卡拉建造了第一座金字塔。

3、哈夫拉(约前2558-2533年)。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子。哈夫拉在吉萨修建的大金字塔堪称至今为止保存状况最好的金字塔,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据说就是按照哈夫拉本人的面孔设计的。不过,希罗多德笔下的哈夫拉却是一位被埃及人蔑视的暴君。

4、阿蒙尼姆赫特一世(前1991-1962年)。第十二王朝法老,他也是第十二王朝和中王国的建立者。阿蒙尼姆赫特一世重新统一了埃及,开始了共同执政的体制,并将太阳神阿蒙提升为王国的保护神,使底比斯地区的阿蒙神崇拜蓬勃发展。

5、阿摩西斯一世(前1570-1546年)。第十八王朝法老,他成功驱逐了游牧民族喜克索斯人,建立了第十八王朝和新王国,恢复了统一的埃及政权。阿摩西斯一世还多次对努比亚发动远征,恢复了对这一地区的传统控制。

6、阿蒙霍特普一世(前1546-1526年)。第十八王朝法老,阿摩西斯一世之子。他扩大了埃及的疆界、开始向叙利亚地区扩张。他与母亲内菲尔塔瑞联合建立了皇家大墓地的工人聚集地,并与母亲合葬在底比斯。

7、图特摩斯一世(前1525-1512年)。第十八王朝法老,他通过迎娶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妹妹获得了王位继承权。图特摩斯一世是一位军人法老,他将埃及的疆域扩展至努比亚的第四瀑布,并深入到幼发拉底河流域;他也是第一位在底比斯帝王谷修建陵墓的埃及法老。

8、哈特舍普苏(前1503-1482年)。第十八王朝法老,她是埃及历史上第二位女法老。哈特舍普苏在丈夫图特摩斯二世逝世后夺取权力,取代年纪幼小的图特摩斯三世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她的雕像常以男性形象出现,自称为“阿蒙神之女”以巩固统治。哈特舍普苏统治21年,逝世后葬于帝王谷,但她的纪念建筑后来都被图特摩斯三世摧毁。

9、图特摩斯三世(前1504-1450年)。第十八王朝法老,他是第十八王朝最伟大的法老,有“埃及的拿破仑”之称。图特摩斯三世亲政后接连不断地进行战争,恢复了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赢得了著名的美吉多战役的胜利。此外,图特摩斯三世还使利比亚、亚述、巴比伦、赫梯及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们都向他纳贡,埃及版图在他统治时期达到最大范围。

10、埃赫那吞(阿蒙霍特普四世,前1379-1362年)。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那吞最著名的事件是推行太阳圆盘神(阿吞)崇拜以取代传统的阿蒙神崇拜,史称“埃赫那吞改革”。埃赫那吞关闭了所有不崇拜阿吞神的神庙,并将政治和宗教中心从底比斯迁至阿玛尔纳,也使这一时期的埃及艺术呈现出全新的“阿玛尔纳风格”。但埃赫那吞的改革成果在他逝世后不久便被全部废除。

二、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埃及的发展远早于其它三大古国?

优质答案1:

这个问题答案,就藏在埃及博物馆中的一张纸上。

2016年,埃及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纸莎草文献,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胡夫法老时期,由圣书体和僧侣体写成的作品,距今已经4500余年。

从展出的莎草纸残片可以看出,早在胡夫法老时期,古埃及的莎草纸制作工艺已经十分先进了。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产生疑惑: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古埃及的发展要早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达文你不回答问题,扯上这莎草纸干什么?

问到点子上了,你这关于莎草纸的疑惑,恰恰正是问题的关键。

之所以,古埃及的发展要早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正是因为他们发明了莎草纸。

古埃及王朝“早熟”的秘密,都在莎草纸上

早在公元前2600多年,胡夫法老,即埃及古王朝第四王朝的法老即位。胡夫成为法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自己的陵墓。于是,一座最大的金字塔诞生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胡夫金字塔。

根据现代的考古学家考据,胡夫法老为了修筑自己的陵墓(胡夫金字塔),花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整个胡夫金字塔工程至少调动了十几万名工匠,用了230多万块巨石。

要知道,胡夫所处的年代距离今天已经4600多年了,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论工程难度,投入的人力、物力,纵观古代世界历史,只有中国的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能与之相比。但是,胡夫金字塔的修筑时间,却比秦始皇修长城早了两千多年。

要知道,即使是大秦帝国,也因为修筑长城,几乎将国力榨干,而埃及法老胡夫修建金字塔工程的背后,要动用多少国家资源,我们也可想而知。在古代,这可不是哪个帝国都能够完成的壮举。

胡夫法老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说明当时的古埃第四王朝已经是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帝国了。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3200年的埃及第一王朝,埃及法老就实现了埃及南北的统一。而后,在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法老又完成了君主专制。这要比中国古代王朝早了两千多年,比两河文明的统一也早上了几百年。

埃及为什么能够那么早的建立大统一的王朝呢?

历史上,一个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的建立,需要有很多条件。比如,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君主要养活为其服务的官僚;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比如社会变革,贵族势微;还有神权与君权合一的宗教条件等。

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条件,经常被人忽视。而这个被人们忽视的条件,才是影响一个君主专制统一王朝建立的关键,那就是信息技术。而早在公元前3000左右,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莎草纸,信息技术的突破,使得埃及的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为啥说信息技术能够改变政治结构?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政治,这个我们作为现代人都深有体会。

远的不说,就是美国大选吧。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能够打败政治精英希拉里·克林顿,就是依靠推特、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信息技术。

2020年特朗普大选输给了拜登,特朗普利用推特的信息传播技术,大肆抨击拜登选举舞弊,愤怒的“川粉”占领美国国会山。而后,美国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封杀特朗普,目的也是为了防止他在四年后继续参选,东山再起。

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政治的影响。那么在古代,信息技术是怎么影响政治的呢?

我们都清楚,人类之所以能从无数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上的主宰,就是因为人能够使用语言和文字。人类将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抽象后,将其转化为用语言和文字能表示的符号。

有了语言、文字这些信息的媒介,人就能够区别不同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

所谓的政治,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离不开对信息的处理。因此,一个国家、组织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效率不同,其政治形态就会不同。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文字会是什么样?

比如,古代的印加帝国就没有文字。印加帝国的君主要发布什么政令,都得派手下人传“口信儿”。如果要口口相传,对传口信儿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就得的要求的非常高,传“口信儿”的人,必须能将君主的政令一字不差的背下来,还不能将语义领会差了。

这难度就大了。你想啊,人的脑容量毕竟有限,一两句话,还可以记牢,句子多了,难免会出现偏差。

更别说,君主的命令多数是群发。一个记忆力、理解力好的传令官好找,但是要多个就很难了。远距离传达信息,会更加的不方便,只能玩接力“传信儿”。我们都玩过几个人传话的游戏,一句简单的话,从第一个人传到最后一个人,往往意思都大变了,更何况是长篇大论了。

所以你看,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文字,那么,它能进行有效统治的范围,将注定是有限的。而且其统治也很难做到组织性的统一。因为,没有文字,统治者很难对距离统治中心相对“偏远”地区有效地下达政令。

通过印加帝国的例子,我们知道了文字的重要。那么,拥有了文字,统治者就一定能打造政治统一的国家了吗?

也不一定,即使你有了文字,如果没有一个适合传播它的载体,也不行。

比如,古巴比伦就有自己的文字——楔形文字,但是,他们的字得刻在泥板上。

你想啊,国王如果要颁布一个法令,肯定也是长篇大论,一两个泥板肯定是写不下的。这样一来,官员就得拉着一车泥板去传旨。古代的道路可没有我们现在的路那么平,经过一路的颠簸,泥板磕磕碰碰容易损坏不说,要是来场大雨,泥板可就完了。即使泥板能完好无损的到了地方,官员也还得排版。

所以,古巴比伦国的信息传播效率很差,成本也高。因此,他们除了记录国家大事和占卜,使用文字的场景很少,会认字写字的人也就很少。

使用文字的场景少,会认字、写字的人少,就导致了文字成为了被贵族、巫师们所垄断的神秘力量。

古巴比伦的君主能够管理的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所以,他为了统治更大的疆域,就不得不依将自己的权力让渡一些出来,分给贵族阶层,以实现共治。这就是封土建国的封建制,君主会处处受到贵族阶层的制约,很难建立统一的官僚行政系统,实现君主专制的政治。

如果君主想建立一套统一的官僚行政系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的官员,还要解决行政沟通的渠道和效率问题。

如果官员们不认字、不会写字,行政沟通时光凭一张嘴,国家是难以实现统一的管理的。

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结束春秋战国时代的长期分裂,其背后就有信息技术实现突破的原因。

西周时期,中国人只能在龟甲、石头、青铜器、绢帛上写字,这些东西不是比较昂贵,就是不方便携带。所以,西周社会形态跟上面我们说的巴比伦王国一样,只能搞封建制。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简牍。

简牍是竹简和木牍的合称。古人将竹子削成一个个窄片,这叫竹简。有些地区不产竹子,用木头也可以削成片来写字,称之为“木牍”。将竹简或者木牍用绳子串联在一起成册,然后在上面写字,就是一册书了。

简牍的出现,降低了读书、写字的成本,它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这样一来,中国古人第一次获得了写作的相对自由,求知者也有了大量的书籍可以阅读。于是,社会上会读书、写字的人变多了,造就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爆发。

简牍的出现,让读书、写字不再是贵族子弟的专属技能,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知识下移到了民间。

这样一来,统治者就高兴坏了。因为他们早就想摆脱贵族对自己权力的制约,但无奈于除了贵族子弟无人可用,这时候,他们就可以甩开贵族,从民间选拔平民精英来帮助自己。于是,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就可以实现了。

有了简牍,君主的政令可以写的明明白白的,运输又相对方便,行政沟通效率也就大大的提升了,这才有了秦国搞郡县制的基础。

你看,信息技术、信息的媒介的变革,可以如此改变和塑造政治和权力的结构。埃及的莎草纸比中国的简牍早发明了两千多年,法老的集权政治是如何建立的呢?

“法老的宝藏”——莎草纸

莎草纸,虽然被称为“纸”,但它和我们理解的纸又不太一样。

我们经常使用的纸都是“浆纸”,它是先把各种植物的纤维材料打成纸浆,然后再利用纸浆造纸。然而,莎草纸更像是薄薄的“凉席”,它是用一种叫莎草的植物的茎制成的。

莎草,是一种生长在湿地和沼泽上的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也十分广泛。

既然世界各地都有莎草,那为啥只有埃及人造出了莎草纸呢?

莎草是分布在世界各地没错,但并不是所有的莎草,都能制作莎草纸。只有生长在埃及尼罗河边的一种特有莎草,才可以制作莎草纸,其他的品种都不行。所以,埃及的这种莎草被称为纸莎草,它可以生到三米高。

莎草纸的制作方法很复杂,是先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再将其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

而后,要将切下的薄片在水中浸泡几天,为的是除去莎草中所含的糖。再下一步,是将这些长条薄片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垂直覆上另一层。

然后,再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经过反复的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了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挤压。

等其干燥后,再用浮石磨光,这就得到一张莎草纸了。

所以,莎草纸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用莎草的草芯编成的又薄又软的席子。

有了这种特殊的莎草,古埃及人才造出了自己的纸。然而,莎草纸从无到有,只是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一个技术创新,从它出现到引发社会变革,通常要经历很久。因为,技术创新有了,如果社会没有使用它的需求,就很难普及,也就不会引发社会变革。

先进的工艺技术背后,一定有强烈的社会需求作为推动力。而古埃及社会对莎草纸需求的背后推动力,就是来自埃及法老。

埃及法老推动了社会使用莎草纸的需求?他是直接下令人民使用莎草纸吗?还是他本人需要大量的莎草纸?

都不是,法老推动莎草纸的社会需求,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完成的。那就是埃及著名的《亡灵书》。

图 | 莎草纸上的《亡灵书》

《亡灵书》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本畅销书了,简直就是古埃及人的《圣经》。

自古以来,人类最为的问题就是死亡,古埃及人也不例外。

所以,古埃及人非常关心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于是,古埃及的大祭司就为人们创作了一个关于死后世界的宗教经文,这就是《亡灵书》。它用来告诉人们,如何在自己死后应对“新世界”中的未知问题。

《亡灵书》等于是一本教人应对死亡世界的“秘籍”,所以,非常的神秘,非常抢手。最初,《亡灵书》是作为权力的象征,是被古埃及法老垄断的特权。各个法老建造陵墓(金字塔),都会在陵寝的墙壁上、棺椁上画满《亡灵书》中的内容,帮助自己在死后升入天界。

图 | 《亡灵书》壁画

后来,法老们为了笼络臣民,就逐渐将放开对《亡灵书》内容的垄断,当做对子民的奖励。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学习法老,够将《亡灵书》的内容画满自己的墓室或者棺椁,因为这样的开销他们消费不起。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亡灵书》更像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品。

但是,莎草纸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莎草纸满足了普通民众拥有《亡灵书》的梦想。

因为,无论你是将军、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可以将任何复杂的内容写在莎草纸上。人死后,只需要将《亡灵书》画在莎草纸上卷起,放在自己的棺椁里面,就可以享受到了以前只有法老才能够拥有的特权。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在死后的世界迷路,就可以踏上了永生的道路。

在普通民众对《亡灵书》的狂热需求的助推下,古埃及社会对莎草纸的需求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暴涨,莎草纸的制造工艺和产量,也就随之不断地提升。

图 | 古埃及的莎草纸生产

《亡灵书》的流行,不仅将莎草纸的生产,变成了古埃及的一个庞大产业。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埃及还没有印刷术,都是人力手抄《亡灵书》,《亡灵书》大量的发行,就需要大量的抄写工。

要知道,文字一直以来都是被贵族和巫师所垄断,古埃及上下哪有那么多会读书写字的人啊?

于是,在抄写工的需求推动下,社会上又开设专门的学校,去培养会读书写字的抄写工。贵族们自然不屑去干这种营生,从事抄写工的都是平民子弟。这些人学成后,不仅可以作抄写工,还可以服务于法老的政府机构或者商业贸易。

久而久之,古埃及的法老们突然发现,平民们既然会读书写字,就能学习治术,帮助他管理国家。有了平民官员,法老们再也不用忍受那些不听话的贵族了。这样一来,法老们就逐渐绕开了贵族,从平民中挑选听自己话的人当官,从而垄断权力,形成君主专制。

这就是莎草纸对古埃及政治的影响,它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得古埃法老治下的行政效率大幅度提高。

所以,古埃及为什么能够那么早建立统一的国家,秘密全藏在莎草纸上。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优质答案2:

我的推测四大文明古国的源头可能相同,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农耕文明,而农耕的起源应该是同一地点而不是多点,印度发现有4000年前的稻谷,而中国的河姆渡发现6000年前的稻谷,联系三星堆的遗址,我推测最原始的比较成熟的农耕在1万年前左右出现在成都平原,由于人口的繁衍增多而向外扩张,扩张迁移路线有顺长江而下,有西藏走的甚至到了印度,或由新疆向西到印度,到两河流域,再到古埃及的,实际上在中国由成都沿长江而下到东部沿海叫东夷,而由西藏新疆青海的人叫羌,留在成都周边的叫九黎,在中国发展状大的是羌人这支,而离最早农耕人种近的是九黎,可能就是现在的苗族,在中国一源三支最终羌人炎黄一支取胜,这关键中原地区适宜农耕力量就大,而最初的起源成都平原越到后面越弱小于中原地区。人口由成都地区向外扩张迁移能成立,就不难理解,炎黄一系早前在甘肃陕西一带活动。另,适宜农耕的土地面积是随生产能力和技术而扩大的,早前就是人口再少可适合农耕的土地还是很少,否则也不至于炎黄大战,炎黄又和九黎大战,又和东夷大战,甚至于有部分人完全放弃农耕从事游牧,比如匈奴。接下来,最早的成熟农耕出现的地点在成都平原是因为这里四季分明,条件优越无需储备,太件太恶劣储备不了,就是现在的非洲仍有只种不管的农业。看古埃及的面具很明显是黄种人,和三星堆有相似之处,古埃及能发展壮大如此久的原因是适宜农耕的土地条件最好,周边无天敌,只有西奈半岛连接阿拉伯半岛,而同时期的中国道路要艰难得多,因为北面有大量的游牧民族很强悍。就是现在,埃及的周边民族还是弱,而中国北面的俄罗斯还是强悍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印度人都是从四川成都平原走出去的人,他们哪里不会出现最早的成熟农耕,放在现在也不会,环境优越。

三、古埃及金字塔仅仅是法老的安息之地么?它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用处?

优质答案1:

古埃及金字塔仅仅是法老的安息之地么?它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用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1、埃及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个大陆(埃及主体位于非洲,西奈半岛埃及部分位于亚洲),其中本土部分东临红海、北濒地中海,西和南两面分别与利比亚、苏丹接壤,国土西奈半岛部分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而东南角的哈拉伊卜三角区为埃及和苏丹的争议区,两国均宣称拥有该地区的主权。

从面积来看,埃及的国土面积约为100.1449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29个面积介于100万~50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国家中排名第29位,而在人口方面,埃及的总人口约1.045亿,是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约1.9亿人的第二人口大国。

2、埃及的历史文化

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最早的王国,埃及的统一大约发生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来自上埃及(埃及南部)的纳尔迈完成了对上埃及(埃及北部)的征服,并且成为了第一位法老,上下埃及统一后,一个真正统一的埃及由此开启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连续形成了31个王朝。不过,古埃及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晚期的古埃及在公元前11世纪至前1世纪,先后被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代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而到了公元4~7世纪东罗马帝国吞并古埃及后,古埃及文明也随之灭亡。

由于埃及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且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8世纪和19世纪先后被法国、英国殖民,直至上世纪20年代初才获得独立。

3、金字塔之谜

埃及因金字塔著名而被成为“金字塔之国”,在人们的印象中,金字塔是埃及的代名词。据了解,在埃及境内散布着96座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迹,其中最高大的是,其中由230万块石块砌成高146.5米、底长230米,占地52000平方米的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而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一块岩石雕刻而成面部是人,身体是狮子的狮身人面像,这种人与草原雄狮相结合的雕像,是国王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法老则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自称为太阳神之子,掌管着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而金字塔正是古代埃及那些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老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讲的就是一个人的力量十分单薄,但是众人协助就可以将事情做的很好这么个道理。因此关于古埃及金字塔修造一事肯定是当朝法老一声令下,数以十万计的奴隶和普通农民将巨石沿着尼罗河由上游运到下游,然后再靠堆沙造坡的方式将巨石一层层有规律的堆砌好。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埃及金字塔是靠着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方法堆砌而成的,并且也仅仅是古代法老为自己百年后而修造的陵墓,因此无其他无可告人之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点评!

优质答案2:

金字塔不就是法老的坟墓吗?这种石头块堆起来的东西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用处?世界上这类用石头堆起来的金字塔形状的建筑还是很多的,而建造的年代也决定其没有神秘作用。

金字塔的作用就是盛放法老的木乃伊,古埃及人不惜大代价建造金字塔,和秦始皇建造陵寝一样,近现代考古学家们也将金字塔打开了,除了几条墓道和墓室,没有发现任何有神秘力量或者高科技的东西。人类的的科学是发展的,5000来年前的古埃及人还处于奴隶社会,对自然的认识本身就很低,至今发现的文物不能证明古埃及人有什么除了金字塔之外的了不得的成就,网上还流传古埃及境内大大小小的80多座金字塔对应着星辰,在现代人眼中只是最基本的天文学知识,把握了一些星辰的运行,金字塔只是对着星辰而已,有啥用?

也有人根据粗略的计算,认为5000年前的古埃及不可能有那么多人供法老驱使建造金字塔,因此认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根本就不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而是另有神秘力量的帮助。而现代考古学家、科学家根据在金字塔周围发现的文物推测金字塔的建设方式可不是肩挑手扛,而是建造一个坡度较小的斜坡,用滚木运巨石,堆起一层后,在周围也将沙堆铺的斜坡再堆高一些,进而接着向上建造。这种建造方式在那个年代相对高明,但是却又是比较笨拙的,哪像现代直接吊机吊起来往上堆就行了,搞那么麻烦。金字塔的建造方式也说明古埃及人没有远超同代人的本领。

金字塔就只是法老的坟墓,没有不可告人的用处,有的话早就开发了还等什么?传言金字塔和外星人有关更是无稽之谈,那么说的话玛雅人的金字塔也是这个作用喽?可现实就是没有发现。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87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