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帝号是怎么来的?

2023-02-14 14:05:42 762 0
奇闻观察室

清朝帝号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满清入关之后,为了区别汉人和少数民族,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号。在清朝建立之后,满清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正统,所以就把自己的名字定为了满洲,也就是现在的满族。而且在当时,满族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仅可以拥有皇帝的称号,而且还可以成为朝廷的官员。但但是随着清朝的灭亡,满族人也开始慢慢的没落了。

一、清朝皇帝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有称“祖”的有称“宗”的?

优质答案1:

清朝帝号是怎么来的?

关于太祖 高祖 太宗 这些是庙号起源于商朝,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消了庙号。 因为始皇帝认为这样是‘臣议君 子议父’。 后来汉朝建立恢复了这一制度。

一般来说太祖指那些出身低微 用现在话讲是白手起家开创的基业如刘邦 朱元璋。我们一般讲汉高祖刘邦其实是不对的。应该是汉太祖高皇帝。

高祖通常来说也是开国皇帝但是已经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太祖了 而且自身也是继承了家业的人 比如唐高祖李渊,李家本就是属于关陇军事贵族。李渊本人是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后来建立唐朝后又追认他爷爷李虎为太祖。

太宗说白了就是将新建立的国家重新巩固并发展的皇帝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还有宋太宗赵匡义(这个人值得商榷,不过北汉确实是在他手里消灭的)。 还有一位要说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按照宋之后的庙号制度朱棣应该称为明太宗,并且明朝早期都是这样称呼的。但到了嘉靖皇帝上台后 比较爱深究这些礼仪性的称謂,他认为朱棣是通过靖难当的皇帝,才改的明成祖,参考大礼仪事件就知道嘉靖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努尔哈赤建立金国 开创了基业称为太祖。

皇太极继承并发展了国家所以称为太宗。

顺治帝是因为皇太极在满清入关前突然死亡,自己捡了个皇位,而且从沈阳皇宫坐到了北京紫禁城称为世祖。

康熙也不必多说整个国家在他手上可以说重新打了一遍而且在位时间长所以称为圣祖。

其实庙号 谥号一直比较混乱 像三国时代的魏国 曹操 曹丕 曹睿 称为曹氏三祖 既太祖 世祖 烈祖。

还有谥号也是不断加字名称越来越长。

优质答案2:

如果怪物出生在那个年代,我一脚伸出去,他们全回去/认祖归宗,这个回答你们可以不服气,但怪物回答得/非常满意。

优质答案3:

大清皇朝

太祖天命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功莫大焉,称祖,太宗天聪帝皇太极改国号清,虽有开疆拓土,然其功不过守成,后来的清朝大清朝大局未定,还未入关,称宗,世祖顺治帝福临在位期间,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其功甚大,称祖,圣祖康熙帝玄烨,平定三番,扫除漠北,收复台湾,再塑河山,且清朝步入盛世,虽说守成,实同开创。后世尊之为祖,且为圣祖。康熙之后,国无大乱,俱为守成,是谓之宗!

二、雍正为什么叫“雍正”?这个帝号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优质答案1:

从“雍正”的字面意义来看,的确存在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雍正”的意思就是“雍亲王得位正”的意思,因为雍正在作为皇子的时候被封为“雍亲王”,他之所以在继位后将年号定为“雍正”,可能就是强调自己的皇位取得的非常“正”意思,有对外宣告和解释的意图,可是,这样做不但没有起到雍正希望的效果,反而让人们对他取得皇位的事情更加好奇,甚至有了更多的传言。

雍正在继位前面临残酷的竞争环境

雍正之所以在继位后,如此在意世人的认可,主要是和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关,其父亲康熙有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就有20人,特别是皇次子胤礽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确定为皇太子,他前后当了30多年太子,期间还曾经历两次废立。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以后,其他皇子都看到了希望,逐渐形成了争夺皇储的一股股势力,也就是有名的“九子夺嫡”。皇长子胤褆甚至对康熙说不用他动手,自己愿意帮助父亲杀掉废太子胤礽,此事令康熙非常寒心,为了皇位儿子们不惜手足相残,康熙曾说:“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可见争储之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康熙为了考验大臣们和皇子,公开要求大臣们向他推荐合适的太子人选,大学士马齐等大臣等人秘密推荐了皇八子胤禩,皇长子和皇九子、皇十子以及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都归附了皇八子胤禩,形成了强大的“八爷党”。对于这种情况,康熙异常愤怒,他将皇八子胤禩圈禁,并对依附他的大臣进行打击,并复立胤礽的太子之位。

不仅是皇八子,还有皇十四子胤禵也是皇位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在皇八子胤禩被康熙打击,眼看争储无望的情况下,他的那一股势力又依附到希望较大的皇十四子胤禵周围,成为另一支夺嫡的主力军。在太子胤礽再次被废以后,储君之位空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储位竞争赛。

在众多皇子极力争夺太子的位子时,胤禛却采取韬光养晦、不露声色的态度,暗中观察风向,他听从康熙对他的教导“安静受分”,虔心佛法,对兄弟表现出非常关心和爱护的样子,给外界留下了与世无争的态度, 最终,胤禛成为了一匹“黑马” ,在残酷的夺嫡暗战中脱颖而出。

一直默默无闻的雍亲王成为了新皇帝,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感到非常突然,而且康熙皇帝死得又非常突然,所以,对于雍正采取不正常手段取得皇位的说法,在社会上传的很广,这也对刚刚继位的雍正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急需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雍正继位后面对众多的传言,急于“表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这时候,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胤禛突然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他的继位就面临着众人的质疑,各种传言也甚嚣尘上,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又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环境和有着多种不稳定因素的朝廷,胤禛也急于对外进行表白,首先要回应质疑的声音,以证明自己的皇位来的合理合法,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嘛!这可能也是他选择“雍正”作为年号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雍正有这种想法呢?我们看在他继位曾亲笔撰写了《大义觉迷路》一书,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行,还派出专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讲解,可见雍正对于证明自己的清白是多么的急切了。雍正在书中,针对他的各种传言一一进行了解释,并举证陈述了事实的真相,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康熙皇帝在临终前,向隆科多口述传位于皇四子(雍正自己)的事情。

虽然,雍正对人们的质疑进行逐一解释,但这并没有化解人们的疑问,反而在他的《大义觉迷路》中发现了其他的疑点,特别是其中康熙遗诏的内容,就有着前后矛盾的说法,他的解释也造成了“越描越黑”,所以,在他儿子乾隆皇帝继位后,立即将《大义觉迷路》收回销毁,并将其列为禁书。

在雍正继位后,他的一些做法也更加让人怀疑其皇位得来的有问题,他大肆排除异己,将兄弟圈禁打压,他的众多兄弟没有遭到他迫害,得以善终的没有几个。再一个,对他取得皇位帮助最大的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在不久就被雍正治罪处死,颇有“兔死狗烹”的感觉。

通过雍正继位前和继位后的一系列表现,的确难以排除他以不正常手段取得皇位的可能,而且,后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对史料进行分析后,也提出了许多疑点,康熙并没有遗诏,所谓的遗诏不过是隆科多的口述而已,而且,在雍正继位后的一周内,京城九门封闭,不允许人随意进出,而当时的九门提督则是雍正的亲信隆科多;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疑点,也都令人无法不对雍正继位的合法性表示怀疑。

也许这些怀疑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而已,也可能是大家对他的误解,但是,雍正却成为了故事最多的清朝皇帝。雍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颇有作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大家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他之所以将年号选为“雍正”,也许是急于得到世人的认可吧。

优质答案2:

雍正继位没什么疑点,因为清朝皇帝继位,即位诏书是三种文字书写的(汉,满,蒙),所以野史里面什么把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这种,纯属无稽之谈,而且传位诏书要发给各藩属国,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也留有当时的诏书,所以雍正继位没啥毛病,那为啥他继位被人传的这么邪乎呢,这就要看雍正在位干了些啥了。最重要的就几样: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土改归流。对于士大夫这类文人权贵阶层,影响最大的就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一政策,几乎是打破了自古以来的传统,让读书人和地主士绅的特权全部取消,要知道以前的文人士大夫和地主权贵阶层是不纳税的,这一政策就极大的破坏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而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当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当时的穷苦老百姓几乎都是文盲,哪有什么话语权,所以雍正就被黑的体无完肤,堪称清朝被黑的最惨的皇帝,但是他的成就,我认为不亚于康熙皇帝,乾隆就更比不上了。

三、其他朝代只有一祖,清朝为何有三祖?

优质答案1:

明代亦有二祖,朱棣本来是太宗文皇帝,嘉靖将其庙号改为成祖,谥号仍为文皇帝

优质答案2:

其他朝代称祖的也有很多,远不止一人,既然说的是清朝,那就谈谈清朝为何有三祖。

一般来说,只有开国之君死后才能被称为“祖”,但是这个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古以来,世人皆慕虚名,皇帝也不例外,凡是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帝王,都想和“祖”沾上边,因为这意味着地位和贡献都是极大的。

清朝有三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康熙。

太祖努尔哈赤乃满清奠基者,称“祖”毋庸置疑。清朝入关以后,福临继位,成为入关后第一位皇帝,但是福临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反而为了一个女人寻死觅活,闹得连皇帝都不想做了,他被称为“祖”,只是沾了入关的光,好歹算是入关第一帝。康熙作为后来者,因其对外:战沙俄、收台湾,历史功绩巨大,被称为“圣祖”,也是理所当然。

对于康熙称“祖”,儿子雍正曾做过解释:“我皇考大行皇帝攒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曰: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骏烈,冠古铄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薄,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郑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雍正认为他的父亲康熙功德兼备,只有称为“祖”,才能显示出他对大清的巨大贡献。

所以清朝出了三个祖,不仅是他们能力使然,也是形式所需、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62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