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不杀上官婉儿?武则天为什么留下上官婉儿

2023-02-16 09:51:43 589 0
奇闻异事录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上官婉儿。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武则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她知道上官婉儿的才华,但是她不会轻易杀掉上官婉儿,因为她害怕自己死后,上儿会造反,所以她一直没有杀掉上官婉儿。不过武则天也是一个狠人,她在临死前,将上官婉儿的手脚砍掉,然后用绳子绑在一起,扔进了粪池池。第二个就是吕雉,吕雉是历史上有名的女强人,她的野心非常大,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刘盈,也要将戚夫人做成人棍。

一、上官婉儿,真的因为是武则天眼前红人而被"错杀"吗?

优质答案1: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上官婉儿?武则天为什么留下上官婉儿

知道得太多了!

说起上官婉儿,就不得不提她的祖父,初唐才子上官仪。大唐麟德元年(664),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共同处理国事四个寒暑,满朝文武业已习惯了“二圣临朝”的局面。非但如此,武则天的权势已经隐然凌驾于高宗,于是,上官仪奉命起草了一纸诏书,内容是废掉“天后”。武则天哪里容许此事发生,虽然她硬实力还不如高宗,但有个“大招”没放。她找到高宗苦苦哀求,一哭二闹,大打苦情牌。高宗的刚硬顿时消解不见,还捎带着出卖了上官仪,说这是他出的主意。“天后”安然度过危机。而此后高宗再也无法撼动武则天的地位。

武则天经次一吓,把怨恨发泄在上官仪和高宗的亲信宦官王伏胜身上,罗织罪名,将他二人处死。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廷芝也死于此难。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没了爹,和她的母亲郑氏一起被发落到宫中为奴。

十三年后,上官婉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并且继承了她祖父的基因,诗书满腹,文采隽秀。武则天闻知,召见了她,当场考核。上官婉儿须臾间作了骈文一篇,笔触优美,浑然天成。武则天大喜过望,命她负责起草诏书。当时还没有“知制诰”一职,上官婉儿是历代罕见的皇帝女秘书。她的名分自然也随之转变,脱离奴婢的行列,受命为才人。其后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仍是御用秘书。她接触国政日久,耳濡目染,不自觉代入其中,有一回竟然违背武则天的意愿,惹得武则天大怒,要把她处死。随即武则天免了她死罪,改为“黥面”之刑,上官婉儿脸上被刺了字。

上官婉儿自此极力迎合武则天,获得重用。武则天让她参与决断政务,进入帝国权力核心。

转眼十年,武则天因“神龙政变”被迫下台,唐中宗李显复位。上官婉儿依然执掌诏令,又被李显纳为嫔妃。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小女儿安乐公主本就权力欲极强,上官婉儿投其所好,劝说韦皇后不如学则天女皇,逐步接管帝国大权。韦皇后开始插手国政,李显则处处退让。然而上官婉儿并没有意识到,她踏入了不可测的风暴中心。上官婉儿跟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已久,对武家寄予厚望,把情夫引荐给韦皇后。武三思很快获取了韦皇后的信任,跻身高位。拥立李显的五功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被韦皇后和武三思挨个除掉,武三思一家独大,权势熏天。上官婉儿看在眼里,暗自得意。

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很快招来了第一场政变。由于她们不把太子李重俊放在眼里,甚至对其屡次凌辱,李重俊不能忍受,决意除掉武三思和上官婉儿。景龙元年(707年)的这次政变,李重俊亲自带领几百羽林军杀掉了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逃到韦皇后身边寻求庇护。中宗和韦皇后盛怒之下,调动人马开战,太子当场殒命。

上官婉儿身为嫔妃,周旋于中宗和韦皇后之间,左右逢源,这一点很不简单。中宗也对其愈加信任,宫内政务由上官婉儿决断。当时很多官员都走上官婉儿的门路获得提拔,其中有不少人跟她私通。比如崔湜就因此当上宰相。

中宗对亲妹妹太平公主过于宠溺,太平公主权势日隆。上官婉儿目光敏锐,又取得了太平公主的信任。景龙四年(710),中宗李显被韦皇后下毒害死,韦皇后如愿执掌大权。太平公主为牵制韦皇后势力,与上官婉儿假造了一份中宗遗诏,立中宗的老四儿子李重茂为太子,李旦受命辅政。一场不可调和的矛盾随之爆发。韦皇后的党羽更改了假遗诏,示意韦皇后效仿武则天称帝。李旦的三儿子、日后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看不下去了。太平公主也想除掉韦皇后,联合李隆基发动了数年内的第二场宫廷政变。

同年七月,李隆基带着禁兵杀入宫中,韦皇后、安乐公主血溅当场。李隆基清除了韦皇后的党羽,拥立其父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

上官婉儿原本就多方下注,并不算韦皇后一党。她得知消息,急忙带着宫女迎接新皇帝,并拿出她执笔的中宗遗诏给李隆基看,表明自己对李家并无二心,参与兵变的刘幽求等人也为她讲情。李隆基对上官婉儿的底细了然于胸,并没有心软,命人将她当场斩杀。在《唐史演义》等小说中,李隆基当时还说了一句话:“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不可轻恕。”

客观来说,李隆基对上官婉儿的评价并不为过。这个才女品行不端,一心钻营权力,最终自掘坟墓!

自古红颜多薄命,色艺双全,在至高权力的刀尖上跳舞,古往今来,最成功的莫过于武曌,其次慈禧、吕后,上官婉儿可惜了,一缕香魂,终为唐明皇位登大宝前祭刀!

二、李隆基政变夺权,第一个要杀的为什么是上官婉儿这个女人?

优质答案1:

灯火通明的太极宫内,一名衣着俏丽、姿色绝佳的美艳少女倒在血泊中,她的手中正紧握着一支眉笔,眼睛则死死盯着身旁的那面铜镜。看得出来,她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临终之前还不忘好好梳妆打扮一番。

身着黑衣的执刀人林立两侧,正中间一名不过三十岁的男子气宇轩昂地漫步过来,直接跨过倒在地上的那名女子,眼中满是冷漠,丝毫没有怜香惜玉之情。他正是日后开创大唐又一盛世的李隆基,不过现在的身份只是“尚辇奉御”,一个负责管理宫内马匹的闲差,和“弼马温”这样的角色不相上下。

“权倾朝野的安乐公主不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李隆基不屑地瞟了一眼地上的尸首,沙哑的声音中夹杂着几丝戏谑。

突然,充斥着肃杀之气的宫门内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李隆基循声望去,瞬间眼前一亮。

来者正是被誉为大唐第一女才子的上官婉儿,这位往日总是装作一本正经的秀丽佳人、面对如此血腥的场景也是被吓得浑身打颤,素来冷艳的脸上早已开始扭曲。但她知道绝对不能停下脚步,生死存亡全看这一刻的表现。

“噗通”一声,上官婉儿跪在了地上,从袖中抽出了一份绢帛,这就是她今天的保命符。“启禀王爷,中宗皇帝驾崩的时候,我便与太平公主共同草拟的一份遗诏,请您过目。”

唐中宗李显驾崩的时候,膝下能够继位的就只有李重茂一人,所以上官婉儿便和太平公主草拟了一份遗诏,让李重茂继承皇位,并由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辅政。但谁能想到李显的遗孀韦皇后居然想效法武则天,做大唐的第二个女皇帝,她的一己私欲让所有人身陷囹圄。

上官婉儿已经嗅到了危机感,所以当李隆基在玄武门起兵的时候,她第一个得到消息,然后带着一队宫女深夜赶到太极宫,想用这一份遗诏自证清白:自己从始至终都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韦皇后想要夺权篡位,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是李隆基哪肯给她辩驳的机会,随便一个眼神,身边的禁军就心领神会,纷纷举刀向上官婉儿围了过去。

见布满寒霜的刀刃越来越近,一同而来的宫女早就开始四散而逃,可她们娇柔的身子怎能比得过训练有素的禁军,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做了刀下亡魂。上官婉儿唯一的生机破灭了,虽然自诩为才女、诗人,但大难临头脑子早就一片空白,连句像样的求饶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刀离自己的脖子越来越近。

唐隆之变虽然冤杀、错杀了一大批无辜人,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政变之一,李唐宗室不仅重新将权力掌握在手中,更是结束了唐朝长达三十多年女性干政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李隆基作为此役的发起者,实实在在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政变第二天拂晓,李隆基就到父亲那里负荆请罪,说是请罪,其实是邀功。

李隆基带着身披甲胄的禁军声势震天,见到父亲连三跪九叩大礼都免了,只是简单做了一揖后便假惺惺地自责起来:这件事全怪自己,连句招呼都没跟您老人家打就擅作主张,这下韦皇后一派被一网打尽了,只剩下李重茂这么一个15岁的小皇帝,怎么能堪当大用呢?所以还要您老人家出马主持大局、重振朝纲。

李旦听得心里乐开了花,自己已经年近五十,待在家里什么都没做,儿子就把皇位送到了跟前。说不激动那是假的,但场面话当然要说圆。只见他老泪纵横,举头望天激动地说道:“大唐宗庙社稷得以保全,你是头功!”

李旦真的是因为保全了宗庙社稷而激动吗?当然不是。他之所以激动完全是因为近在咫尺的皇位。果然,在政变过去的几天之后,年幼的小皇帝李重茂就主动提出禅让,而李旦也是百般推辞之后假装无奈地接受了。

既然老来登基,储君继承问题便迫在眉睫,说不定五十岁的李旦哪天就驾崩了呢?可是储君的选择十分棘手,李旦共有6个儿子,关键问题就在嫡长子李成器三儿子李隆基身上。李隆基的功勋不用多说,没有他的话李旦当不了皇帝;可是自古以来储君都讲究嫡长子继承制,这也符合祖宗礼法。

面对这个难题,李旦着实捏了一把汗,搞不好可能就会重蹈当年宣武门之变的覆辙。好在嫡长子李成器看得清局势,他主动上表奏折“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主动表示自己放弃储君竞选资格,这样一来李隆基就当仁不让地成为皇位继承人。

在这里大家心里肯定会产生一个问题,李隆基之所以要发动唐隆之变,目的就是夺取政权,可是上官婉儿一直表现得非常顺从,不仅连夜赶来觐见未来的当家人,还不遗余力地自证清白:我生是李唐的人,死是李唐的鬼,和祸国殃民的韦皇后没有半点关系。再者说了,政变之后无论是军权还是政权都牢牢控制在李隆基的手中,上官婉儿一介女流能产生多大的威胁?李隆基为什么非要杀她呢?

上官婉儿的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上官婉儿的爷爷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因为帮助皇帝起草废后诏书而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戴上了谋反的帽子含冤而死。从这一点来看,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是世仇,本应不共戴天,可是上官婉儿却成了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隐退,上官婉儿又攀上了韦皇后的高枝,自己不仅成为九嫔之一的昭容,她的母亲更是被封为沛国夫人,一时间上官家族再度崛起。

再后来的唐龙政变中我们也看到了,上官婉儿又想和李隆基攀关系,可惜他不吃这一套,因为在李隆基眼里,这个女人就是个墙头草,哪边得势她往哪边靠,简直是个祸害。

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追随武则天还是韦皇后,她们二人都不属于李唐宗室,全都是外姓人,这说明她的政治倾向有问题,这样的人决不能留。

还有人说上官婉儿的死,和她糜烂的私生活也有关系。她先后服侍过李治和李显两位皇帝,后来又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暧昧不清,再后来又与礼部侍郎崔湜产生私情。这一点我认为和她的死关系不大,毕竟当时整个唐朝的风气就是这样,上官婉儿只不过是在顺应时代潮的同时释放自己流罢了。

三、武则天为什么不杀上官婉儿?

优质答案1:

武则天究竟为什么不杀上官婉儿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1.惜才:上官婉儿的才能也是得到武则天的肯定认可的。在封建社会培养人才的途径比较单一上官又是女儿身更是难能可贵 2.遗憾:上官婉儿作为上官仪的孙女只是女儿身。武则天在险些被废后之后处死了很多老臣,其实武后心里明白此做法只是杀一儆百,她依然是欣赏上官仪的为人与才能 基于这种遗憾才将更多的感情加注于上官婉儿 3.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儿子有感情纠葛,通过婉儿可以掌握自己儿子的动向

优质答案2:

因为,上官婉儿有许多与她相似的地方,都是14岁进宫,两人都非常有政治远见和能力,上官婉儿就像她年轻时一样,而且才华横溢。武则天从婉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要把这位聪明倔强而又和自己有仇恨的女子留在身边,以监督和鞭策自己。

到后来上官婉儿帮她处理政务,拟旨,为她出谋划策,是武则天的心腹,对武则天来说是她是唯一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武则天自然也就非常宠她,对武则天来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心里都需要上官婉儿的陪伴。

总的来说,是惜其有才,又略为依赖。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8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