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女兵为什么总挎着小包?日本为什么只有自卫队

2023-02-16 12:55:43 724 0
奇闻异事录

日本自卫队女兵为什么总挎着小包,难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日本女兵的包里到底装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女兵的包里都装了些什么么。其实日本女兵的包里装的都是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牙膏牙刷,卫生纸等等。这些东西在战场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日本女兵都会带在身上。而且日本女兵的军装也是非常漂亮的,因为日本女兵的身材都是比较娇小的,所以穿上军装之后,整个人看起来都非常精神。

一:日本自卫队为什么有中国人

日本自卫队女兵为什么总挎着小包?日本为什么只有自卫队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虽然进行了很多战略合作,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其他国家欺负。因此世界各国每年都在大量征兵。不过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世界各国的征兵数量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想要参军的人变少了,有的国家甚至没有百姓愿意当兵。

比如美国这个国家,之前因为多次发动战争的缘故,让国内的百姓特别厌倦。因此美国以国籍为诱饵,推出了一系列短期招募计划,试图吸引其他国家的民众来自己的军队服役。日本这个国家也是如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华裔面孔,出现在日本的自卫队中,这是为何呢?原因让人心寒。这些华裔之所以加入日本的自卫队,主要是为了获得日本的国籍,他们觉得日本的经济比较发达,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能够通过在部队服役的方式获得日本国籍的话,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好事。那么,日本真的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吗?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密度极大的岛国,其境内就业压力极大,很多人当兵回来连工作都没有办法找到。正因如此,日本政府才被迫放开政策,招募其他国家的人,来为自己的军队服役,那些去日本自卫队服役的华裔,本质上只是一群被日本高层利用的工具,日本高层对他们并没有太过深厚的感情,也不会重视这个群体。将来这些华裔即使是加入了日本,也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话虽如此,可这些华裔的离去,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有网友表示,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已经超越了日本,这些人舍弃祖国去日本发展,简直是愚不可及。

二:日本自卫队为什么没斗志

游击战古已有之。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汲取了古今中外游击战的精华,凝聚了其他中共领导人的集体智慧。无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第一次将游击战的地位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抗战由防御阶段转到相持阶段,游击战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随后的南岳军事会议上,白崇禧向蒋介石推荐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得到了蒋介石等人的首肯。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游击战高于正规战”,而且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在南岳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全面抗战八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由小到大,遍地开花,作战形式多种多样,战斗方式变化无穷。到抗战胜利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共进行游击战斗12.5万次,歼灭日军52.7万人,伪军118.7万人,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因此,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媒体载文称毛泽东为“中国游击战之父”,日本军事评论家池野清躬认为毛泽东是“现代游击战之父”。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经常思考共产党为什么由弱变强战胜了强大的国民党的问题,并欲从中学习经验,以图“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蒋经国在日记中记有蒋介石阅读毛泽东的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胡适在1951年5月31日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建议蒋介石读一点中共近半年出版的书报,其中就有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茅家琦等人著:《中国国民党史》鹭江出版社第17页)。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而且毫不含糊地指出:“游击性正是我们的特点,正是我们的长处,正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工具。”

美国的

美国人对毛泽东游击战的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支撑局面的形成,主要有赖于敌后游击战场的战略牵制。这种特殊的局面,使得日本首尾难顾。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使人民对其的期望值越来越低;而共产党的游击战,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因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兼政治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所著的《蒋介石传》,堪称是最权威的蒋介石传记,该书有这样的描述:“在1938年底之后五年半的时间里,日本人没有怎么去碰中央军,也没有发动新的重大的进攻。而蒋介石这一边则十分满足于坐等观望事态的发展。他的那些训练和装备得最好的精锐部队,都在西北逼近延安的战线上对付共产党的军队。”(该书第194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沦陷区的人民期待着共产党游击队,而不是逃命的国民党来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该书第9页)

◆1944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

当年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人和其他一些关心中国近代史的美国学人,大都对共产党的游击战印象特别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有些人后来还成为了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因此,美国出版的关于毛泽东的书,谈到了抗日战争必然会谈到游击战。施拉姆是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研究毛泽东的专家,他在《毛泽东》一书中写道:“毛泽东的抗日主张显而易见是真诚的,共产党对侵略者发动的游击战又卓有成效,因而沿海城市大批学生和其他知识分子日益被吸引到延安来,延安成了全国最有生气的政治中心之一。”(该书174页红旗出版社1987)2010年,美国研究毛泽东的后起之秀瑞贝卡·卡尔出版了她的《毛泽东传》,书中写道:“毛泽东主张,保证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游击战指挥者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意识到如何作战对当时的地形最有利,或是融入到当地的居民当中,化整为零。”(该书第99页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当年国民党看到共产党的游击战成效显著,也曾于1939年开始过敌后游击战,但两三年内就基本偃旗息鼓。而共产党的游击战则越战越强。1944年,英国人曾告诉美国人说,中国的海岸上密密布满了日本军队。但是,美国掌握的情况却大相径庭。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回忆道:“可是我们却很充分地知道大部分中国海岸是在中国游击队手中。我问我父亲这些游击队是不是中国的共产党,他点点头,表示肯定。”(《罗斯福亲历记》第143页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5)罗斯福之所以很快表示肯定,是因为他此前对八路军的游击战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曾任美国总统卫队副队长的卡尔逊数次到过延安,并和毛泽东谈过话。卡尔逊还亲自到华北前线进行了考察,写出了《中国兵》军事著作,用大量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八路军为什么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他回到美国后曾面向罗斯福介绍过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卡尔逊还指挥海军陆战队第二飞行突击营,运用从八路军那里学到的游击战术,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中赢得了胜利。卡尔逊的成功,使罗斯福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美国研究毛泽东的游击战的一个热潮是在1960-1970年。从1961年开始,上至总统肯尼迪,下到陆军将领和特种部队都在研读毛泽东论游击战的著作。为了对付越战,美国决策者在研读毛泽东论游击战文章后认定,“中国式”游击战的关键是存在于广大农村的“军民鱼水关系”,故而从逻辑上来讲,“反叛乱”的重点也就在于将游击队从普通村民中分离开来、切断“鱼水关系”。美国的“战略村计划”正是以此为根本目标。但“战略村计划”明显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从而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实际上,美国决策者对切断南越游击队和农民“鱼水关系”的设想是难以成立的。南越革命是吴庭艳独裁统治导致的结果,而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统一又是广大越南人民的愿望。广大农民是南越革命的拥护者、参与者,军民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驻越美军司令斯特摩兰将军虽然“毛泽东论游击战争”的著作不离身,但他好像没有真正读懂,更没有想出有效对策。他虽然也想了不少招数,花了不少钱,可一遇到具体情况,仍然一筹莫展。他在“报告”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对我来说,倒是越共的地方游击队在某些方面成了更棘手的问题,他们用火箭、迫击炮和坑道兵(即源自于地道战的一种战法——引者注)袭击美国和南越的各种设施,这就有可能把我方越来越多的部队牵制在防御上。”时任美国总统安全助理的基辛格亲自两次前往越南进行战地考察,他的结论是:“我们忘记了游击战争的一个主要原理,即游击战只要不失败,就是胜利;常规军只要不胜利,就是失败。”(郭谨良:《亲历越战》第236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军观察组成员。

二战后美国军力独冠全球,处处伸手,不断挑起战争。越战失败二十多年后,又对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了战争,同样又遇到了游击战的难题。美国的军事指挥官又想从毛泽东著作中寻找破解之道。2008年4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布什总统提名驻伊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担任下一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战事。同年6月2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载文介绍了这位上将的军事思想。值得

对于中国的抗日游击战,还有一位美国军官的看法值得一提,这就是于1943年就任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副主任的梅乐斯。他曾于1936年至1939年在中国工作,亲眼目睹了初期的中国抗战。他指出:“即使在日军控制最严密的地区,中国游击健儿照样十分活跃;日军要想赢得战争,简直是遥遥无期。”(孙丹年:《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第23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史实证明,他的这番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后来梅乐斯在中美合作所的时候,也曾设法为国民党特务武装培训游击战,但这些特务武装却对抗日所起的作用甚微。“国民党人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才开始,却在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国民党派往敌后的部队,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真正有实力的武装。与此相反,中共的军队自抗战全面开始的1937年起就将主力开往敌后,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其从最初的约4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所占地区亦从最初的陕北一隅之地,扩展到山西、察哈尔、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广东等近十个省份。”(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2期)由此可见,游击战有天然的人民性。有了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游击战不但在战术上可以取胜,而且在战略上也可以取胜。毛泽东就是根据中国国情,第一个将游击战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考察的。

英国透过国民党向共产党学习游击战

随着中国抗战的进行,英国感到在远东的殖民地受到了日本的严重威胁。英国方面向国民党提出,设立中英情报交流合作研究机构,并建议合组一支游击部队,中方出人,英方出钱出武器装备。当时英国方面派遣了一个青年军官学习团,来中国学习游击战。这个团先到了西北、中原和东南等游击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被安排到湖南衡山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受训。

英国方面之所以重视游击战是有原因的。英军在一战期间曾经吃过游击战的大苦头。当时英军的对手是德属东非殖民地总督莱托—福尔贝克。在这场战争中,莱托—福尔贝克以12000人的兵力进行游击战,成功地击败了总计30万人的英国军队,造成了60000名英军人员伤亡,其中包括20000人的战死者。这个深刻的教训使英国军界人士格外重视游击战。当中国抗战开始后,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游击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时英国看到中国抗战以来愈战愈强,而且八路军的游击战深入晋冀鲁豫敌人的大后方,建立抗日政权,不断打击敌人,收复失地。英国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抗日力量,较之英法在欧洲战场上的狼狈现象,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述略》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中国文史出版社)他们想向八路军学习游击战,但又无法直接与共产党接触,于是就先把目光转向了国民党,准备寻找机会向共产党学习。果然,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就给这些英国军官提供了机会。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政府在南岳衡山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图为八路军参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是蒋介石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两党共同在湖南衡山创办的。毛泽东曾对叶剑英等人说:去吧!去讲我们的一篇道理。叶剑英率一批中共教官及部分工作人员参加游干班的筹建和教学工作。因为共产党的教官都接受过毛泽东游击战思想熏陶,且有过较长时间的游击战的实战经验,讲课能密切联系实际,因而大受欢迎。

这批英国军官来到衡山时,正是第二任教育长、国民党将军李默庵负责的时候。他安排以国民党的教官为主给英国人上课,但是英国人觉得很不受用。英国人迫切希望能学到真正的游击战经验。当他们听到共产党教官主讲时,才真正感到受益匪浅。具体负责安排英国人学习的李默庵的助手刘嘉树后来说:“当年在班里,既受气又丢脸。受气的是明争暗斗都斗不过共产党的教官。他们肚皮里有货,学员信仰他们,连英国派来的一批学习的青年军官也信仰他们。”“国民党教官讲的,谁都不爱听,英国人更不爱听。八路军教官一登台,大受欢迎。我们怎么不丢脸!”(沈醉、文强:《戴笠其人》第232页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0)

日本的

日本对毛泽东的研究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其研究后来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体系。就总体而言,日本学者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普遍给予了比较客观的,也就是说正面的评价。日本学者特别重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不少学者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又首推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日本军事评论家久住忠男在《战争、战略、日本》一书中指出:“毛泽东论述得最精辟的是游击战理论。他所论述的游击战,比以往任何战略书籍都丰富。他那富有想像力的论述是举世罕见的。在二十世纪出现的各种战略著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毛泽东的游击战略思想。”(该书第103页至诚堂版)军事评论家池野清躬则指出,把游击战“加以系统化、战略化、普遍化的始祖,无论怎么说也是中国的毛泽东。他是现代游击战之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

日本之所以如此重视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年日本侵华部队吃尽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的苦头。频繁的袭击让日军永不愈合的伤口持续失血;每天各地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胜利,让越来越多被日军视为猪狗的中国人成为日益坚强的抵抗者;每个击毙十几名、几名,甚至是一名日军的难以记录的小的战斗,却由于其无处不在、频繁地发生,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上百万日伪军的伤亡。如此一来,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事实上竟然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伪军的95%,而后者的数量先后曾高达百万之多!

武汉会战以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游击战成为了对日作战的主要形式。日本方面也很快感觉到了游击战的威力,不禁对战争前景产生了忧虑。1940年12月1日,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在上奏改编预定在南方使用的兵团时,日本天皇裕仁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就是败在消耗战和游击战上。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322页)

1943年6月,日本华北派遣军总部公布:“从今年1月到5月与共产军交战次数为5524次之多,其兵力达567424人之众。”同样是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7.5万俘虏中,中共军所占的比例则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军交战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

临近抗战胜利,日军仍然发现国民党军队的“劣弱性”。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以51万兵力,与250万国民党军队对阵,结果以伤亡7万人的代价,毙伤了50万国军(一说75万)。此战使中国丧失了百余座城市和6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1944年9月,鉴于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丢失大片国土,中共中央决定开辟新的战略区。半年时间就在敌后战场上解放了1000余万人。1945年春夏,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积极开展局部反攻,不断取得胜利。最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丢失的2亿人口的沦陷区中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1亿人口,等于收复了一半失地。日本天皇主持御前会议,于1945年6月8日通过的《世界形势判断及今后应采取的指导战争的基本大纲》中,对中国形势的分析就承认:“敌方对我占领地区的反攻,特别是延安方面的游击反攻,一定会越来越厉害。”

日本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占有的资料特别丰富,包括日本侵华战争中大量的史料和战后日本官方文件以及参战人员的回忆等。例如,日军《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大本营陆军部》、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编纂的《中国事变大陆建设手记》,上海的《朝日新闻之友》半月刊以及汪伪政权出版的杂志等。还有日本战后官方战史《华北的治安战及治安强化运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著《华北治安战》、《日军战史》、《作战日志中的中国事变》和《冈村宁次回忆录》等。

战后日军参战人员的回忆在细节上特别生动,例如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本政登士在战后所著《自卫队在前进》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当年与八路军游击队作战的见闻。自1940年6月至1945年2月,本政登士在华北方面军第四科任参谋。他在回忆中写道:“共军的灵活机动和利用夜间行动,几乎可以说是神出鬼没。在谋略方面,共军同样有创造性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甘拜下风的事例很多。日军部队为了讨伐共军,一到基地,居民手拿太阳旗在城门外列队欢迎。如果看不到居民,日军就要警戒,但军民如此热烈地欢迎,使日军疏忽大意进入城内。于是在城内同时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造成极大损失。这种事例在山西省发生过多起。”

◆游击队队员活动于人民之中,犹如鱼游于水中一样。

日本的投降比预计的快一些。西方史学家将其原因归结于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前苏联的史学家则一致认为是苏联红军的出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不应该忘记的基本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八年、大小十几万次的战斗打得疲于奔命了。当年的日军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在题为《毛泽东游击战略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中写道:“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萧延中主编《传说的“传说”》: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654页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7)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也说:“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侵华日军在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的时候,为扭转战局,曾大量动用特种部队。这种特种部队的战法实际上就是师法中共武装的游击战的。他们制定的教程中的《游击战条令》第65条就提出:“游击部队应按敌之进退择机行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几乎就是毛泽东游击战思想的盗版。这充分显示了日本特殊作战研究者们意识到中共武装游击战的威力,并期望模仿这一战法突破困局。当然,建立在人民群众支持之上的游击战,国民党军队学不会,日本军队也是学不会的。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逐步深入,至上世纪60年代出现重大变化,全面开展了有关毛泽东及其思想的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与出版工作。与此同时,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其中关于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理论和哲学思想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深度,其成果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尽管80年代以后,日本研究毛泽东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遗产问题上,但对毛泽东游击战思想的总体评价还是一直延续下来。这在当今一些有关日本的消息中也可以看到其影响。例如,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2013年2月7日接受

三:日本自卫队为什么不叫日军

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宪法第九条又称和平宪法,明确禁止日本有任何军事建制,但和平宪法第九条只是规定了日本放弃与他国以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权力,并没有否认日本有自卫的权力。日本自卫队从法理上来说只能自卫,为回避宪法的制约,所以日本自卫队应运而生。

随着二战结束,美国本想在东亚扶持国民党作为美国在东亚的代理人,但国民党从中国大陆的迅速败退,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随着美苏冷战拉开序幕,为寻求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支点,遏制苏联和我国在太平洋的影响力,将苏联和我国武装力量限制在第一岛链之内,武装日本成为必然选项。日本自卫队突破规模限制开始大力发展,日本海上自卫队整体实力甚至超过英国。

但受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以及美国对日本的防备,日本自卫队武器以防御性质为主,缺乏进攻型武器,日本海上自卫队成为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反潜大队,反潜实力甚至超过美国。

但我们不能放松对日本的警惕,日本自卫队虽以防御为主,但日本科技发达,军事工业实力强劲,一旦有需要可以快速发展出一只攻防兼备的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多艘性能领先的两栖攻击舰,一旦日本大量进口美国的短距垂直起降战机–F35,日本海上自卫队将成为西太平洋最强大的海军之一,日本自卫队实力不容小觑!

四:日本为什么只有自卫队

日本自卫队属民兵编制,不是正规军,因此日本是一个名义上没有军队的国家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24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