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服务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服务作能力

2022-11-23 13:34:49 705 0
生活百科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行,必有我师”,这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的座右铭。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科学的认识,更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明白了,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该校学生代表说。

方法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低年级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操作后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服务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服务作能力

2、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分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样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间题的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3、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训练,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会探究、会合作、会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况且作为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是人们认识其他科学的思维基础,成为人类思维的力量,数学学习需要从小学会合作。

5、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因此,操作前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使他们的操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6、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教师则起组织,引导和点拨,鼓励的作用。

7、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手使得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使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过程,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

8、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的最核心素质。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0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