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为什么在鹿台自焚?

2023-02-19 12:01:21 630 0
奇闻异事录

纣王为什么在鹿台自焚?这是一个谜。有人说是因为妲己的缘故,也有人说是因为纣王的无能。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不能解释为什么纣王会选择在鹿台自焚。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传说。据说,纣王在酒池肉林之后,就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后来,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在宫中乱跑,结果迷了路,最后被人抓住了。这个时候,妲己出现了,她一把抓住了纣王,然后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宫殿里。

一、纣王为什么要选择自焚?

优质答案1:

纣王为什么在鹿台自焚?

他想火

优质答案2:

中国的传统人死后要实行土葬,因为土葬能完好的保留身体,身体完好无损,灵魂才能完好无损,灵魂才能进入地府,甚至是转世投胎,又或者死后灵魂能与以前的亲人相见。

而纣王,愧对列祖列宗,纵然纣王没有愧对列祖列宗,但他愧对自己的父亲。

帝乙将偌大一个商朝交给了纣王,但商朝却在他手中走向了灭亡。纣王无颜面对他的父亲,自焚之后,灵魂纵然不会消失,但也绝对不会与帝乙见面。

优质答案3:

纣王是最早的网红吧,因为他想火???

二、纣王为什么没死在殷虚?

优质答案1:

商纣王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商纣王亦称帝辛,商代最后一个君主,曾征服东夷,获得大量俘虏,对我国古代的统一和各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过一定贡献。

剥削残酷,刑罚苛重,在连年作战中又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引起奴隶、平民反抗。周武王乘商军主力在东南的机会发动进攻,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之战中。纣因奴隶阵前倒戈,兵败自焚。

商纣王本来不叫纣,被称为帝辛子姓,讳受或受德,周武王在其生前称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后,周武王便给他一个恶谥之名纣,因此帝辛以纣王一名为后世人所熟知。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对商朝发起进攻。商军主力在东南,无法征调,只得将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进行抵抗。周武王以在距离朝歌(今河南淇县)七十里外的牧野击败商军,奴隶和战俘倒戈投靠周军。商军因而大败,此战就是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周军随即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台,穿上宝玉衣,投于火中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死后头颅被周武王斩下,悬在白旗,两位妻妾的头颅悬在红旗上,被送入周太庙祭拜周人祖先。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而他最终遗臭万年。

优质答案2:

因为周武王伐纣,商周决战是在朝歌之外的牧野进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当然最后以纣王的失败而告终,纣王仓惶惶逃回朝歌城里,知道自己末日来临,就在鹿台上饱餐一顿后,自焚而亡,所以纣王最后是死在了朝歌。

殷墟是商朝的首都,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南安阳。为什么纣王没有选择在殷墟和武王打仗,考古学家给出了一些猜想,原来殷墟虽然是首都,城内有宫殿、庙宇等建筑,但城池本身是没有城墙的,不太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想想两方交战,肯定要想到进可攻、退可守,而没有城墙,就无法坚守,这可能也是纣王最后选择墙高城坚的朝歌作为主战场的根本原因。

三、周武王灭殷商,为什么还要把殷王室微子启分封在宋国?

优质答案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800诸侯,率领5万联军攻打商都朝歌,商纣王组织了70万奴隶军队对战周军,双方在牧野打一仗,结果商纣王的70万奴隶大军一碰到周军就崩溃了,反而掉头去打朝歌,因为这些军队都是商朝在战争中抓来的奴隶,而商朝军队的主力则在东方讨伐东夷。

之后,周军攻入朝歌,商纣王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准确地说,周灭商之战,是一次斩首行动,当时实行是分封制,整个华夏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诸侯国,周武王灭商一下子就联合了800个诸侯,而商作为当时的宗主国,势力还是很强大。

周武王

并且商军的主力还在东方讨伐东夷人,还有仍然效忠于商的诸侯国存在,牧野之战只是杀死了商纣王,灭亡了商朝的中央朝廷,但是商朝的骨干还在,而且当时以周武王的实力,不可能一口气消灭所有商的附庸和军队。

周武王在灭亡商朝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分封诸侯,二是兴建陪都,然后就返回了周的根据地,也就是周原,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和岐山一带。

先说周武王的分封,周武王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商都朝歌,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又在朝歌的周围分封了三个姬姓诸侯国,分别是邶国、鄘国、卫国,由周武王的三个弟弟分别来镇守,其中朝歌的东边是卫国,由三弟管叔镇守,朝歌的西边、南边是鄘国,由五弟蔡叔镇守,朝歌的北边是邶国是八弟霍叔镇守。

牧野之战

另外,周武王还封了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启为诸侯,爵位是公爵,微子启建立了诸侯国叫“宋国”,宋国的地盘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到江苏省徐州市一带,这个宋国一直活到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宋国出了个宋襄公还一度称霸,宋国一直到公元前286年被齐国灭亡。

周武王一共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是姬姓诸侯国,也就是周武王的族人,比如周武王封弟弟周公旦为侯爵,建立鲁国,周公旦没有去封地,由周公的长子伯禽即位,再比如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姬叔鲜为侯爵,建立管国,封自己的弟弟姬叔度为伯爵,建立曹国。

那么问题来了,周武王杀了商纣王,却封商纣王的儿子和兄弟,难道不怕这些商人反叛吗?

其实是周武王在当时现实情况下所采取的最有政治智慧的一种处理方式,由于周灭商是斩首行动,只杀了商朝的首脑,商的根基并没有动摇,而当时周的实力又不足于灭亡所有商朝残余势力,于是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并分封商纣王的儿子兄弟,再以缓慢的手段来解决商的残余势力。

周初分封

之所以一定要分封商纣王的儿子和兄弟,是为了拉拢商朝的遗民,也就是说周武王灭亡商纣王是想给商民一个感觉,他只想灭不人道的商纣王,并不想牵扯太多商朝的遗民,因为商纣王在任时,打击了以比干、箕子、微子启为首的一大批商人贵族。

比干和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长,其中比干被商纣王所杀,微子启投靠了周武王,后来被封在宋地建立了宋国,箕子则不愿意投靠周武王,又受到商纣王排斥,于是远走他乡,来到今天的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就连朝鲜这个名字也是箕子取得,他带走了一大批不愿意投靠周武王同时又不能容忍商纣王的商人和贵族。

而周武王之所以能够讨伐商纣王成功很大原因也是利用了商朝内部的矛盾,同时商军主力不在朝歌,所以商纣王即使被消灭,周武王的天下也并不太平,周武王想利用分封达到两个目的:

商末三重臣:微子、箕子、比干

1、拉拢一部分商朝遗民的民心。

这是通过三个方式达到的,一是消灭了残暴的商纣王,商朝内部有不少人对商纣王不满,周武王可以拉拢这批人。二是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这是拉拢忠于商纣王的商朝遗民,因为武庚是商纣王的儿子和继承人,同时武庚继续在商朝都城朝歌。三是分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微子启代表了一部分投靠周武王的人,周武王通过分封的方式也想继续拉拢这批人。

所以周武王用三个不同的方式想拉拢三批不同政治观念的商朝遗民,只要能拉拢这批人,就能通过兵不血刃的方式夺取商朝的天下。

2、扩大周族的势力。

周武王灭亡商纣王后一口气分封了71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是周武王的族人,就是周武王的功臣,当然是忠于周武王的,周武王把这71个诸侯国分封到他认为重要的地方,从分封的地图看,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基本上包围他认为是威胁的敌对诸侯国,这就是在战略上为后面的平叛行为进行策划。

商纣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周武王三个弟弟所建立邶国、鄘国、卫国合称三监,包围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只要武庚叛乱,就很容易被自己人所消灭,虽然后来出了意外,武庚叛乱后,尽然拉拢了周武王的三个弟弟邶国、鄘国、卫国一起叛乱,这确实出了周武王的意料之外,也是让人想不能的地方,但在周武王分封时,这样的安排确实是合理的,换了谁也会这么分封。

周武王通过分封把周族的势力扩展到整个华夏,基本上奠定了周朝的势力,没过两年,周武王去世了,武庚联合周武王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一起叛乱,然后被周公平定,周公平定了叛乱之后,周朝的势力进一步扩展。

此外,周武王在世时还通过兴建洛邑陪都的方式将周王室的势力扩展到了中原腹地,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这在当时是华夏的中心,西周当时的政治中心是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这里远离中原,为了加强控制才会在洛邑兴建成周,而丰镐则被称为宗周。

周武王分封

周武王灭亡商朝后,虽然整个天下以周为最强势力,但是当时通讯是极其落后的,而是城邦制,所以的诸侯国其实就是从一个城池开始的,城池外只能说势力范围,并不被严格控制,所以周武王必须得靠分封来控制整个华夏,而周武王分封商纣王庶兄长微子启的行为,就是周武王控制整个华夏环节中的一个小环节。

周武王在分封之后,并不是不怕叛乱,而是他早就意料到会发生叛乱,并且依靠分封而提前布局,比如武庚的叛乱,他只是没有料到自己的三个弟弟也会跟着发生叛乱,而周武王根本不担心微子启会叛乱,因为微子启已经背叛了商,他得不到商人的支持,只能依附于周人。

优质答案2:

殷王室微子启分封在宋国的原因主要有3点。

一、微子启亲周

启是帝纣之庶兄,这是《史记》的观点。纣王具体做了什么事情,应该和《史记》中的记载有出入的,《史记》的资料自然来源于周,周对商肯定要动一些手脚,这是自然的现象。

微子启与纣王的意见不合,劝纣王不听,于是就离开纣王。

后来周武王灭了纣王,微子启就主动跑出来了。

《史记宋微子世家》这样记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纣王的亲戚箕子是周武王去寻访才找到的,微子启是主动投靠。从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微子启是认可周灭商的,要知道周本来是商的臣子,这在当时来说是犯上。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说明他顺应潮流,弃暗投明。

二、商部落的强大

周武王是靠偷袭商都才获得成功的,不是碾压式的。当他进入商都,看到商都的繁华,他睡不着了。因为这么大的地盘怎么才可以统治呢?周武王十分担心。

周武王一开始并非立微子启,而是纣王的儿子武庚,同时派出管叔,蔡叔等对他们进行监管。周武王一死,成王年少,周公旦摄政,结果武庚就伙同管叔,蔡叔等人一起造反,结果失败了。

第二次失败的商部落实力大减最终被分拆,立微子启为国君,也就是宋。宋在春秋时期依旧是一个大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商部落在经过二次打压之后还保留强大实力,你就可以倒推商部落最初有多少强大了。

管理商部落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商人管商人,微子启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三、立微子启符合周的利益

周朝既然无法消化掉整个商,那么他就必须要找一个代理人才可以控制这个部落,微子启自然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有了微子启这个亲周之人的管理,可以减少很多商部落中的不安定的因素。

我们再看周武王请出来的箕子,他就采用不配合的方式,带着族人远走辽东及朝鲜半岛。

箕子在纣王时装疯,但是周武王一统天下远走,其中说明什么问题相信已经十分清楚了。

周立微子启之后,并不放心,在其周围放了很多周的亲族。

鲁是周公的后人,晋是姬姓,郑国是姬姓,卫国是姬姓,曹国是姬姓。总之宋国也在控制之内。消化不掉,分化也是好的,这是周的考虑,从大的来说就是为了维系稳定。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30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