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在日本是什么神?徐福是什么人

2023-02-19 13:09:21 369 0
奇闻异事录

徐福在日本是什么神秘人物?他为什么要带着童男童女出海?这些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秦始皇派徐福东渡的目的,绝不是寻找仙山和长生不老药。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外戚专权。因为秦始皇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吕不韦的帮助,他不可能登上皇位。所以他对吕不韦非常信任,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看待。

一:徐福在日本是什么地位

徐福在日本是什么神?徐福是什么人

  对此,日本也有大量的史志记载。《富士古 徐福文书》上说:“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取不老长寿药,因以居也。”《国文通考》有如下记述:“今熊野附近有地日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颇具说服力的是,当时徐福的东渡出发点千童镇有一项名闻遐迩的民间文艺活动“信子”,在偌大中国是独此一家,而在日本也有,只是名叫“尸子”;而现在仍保留有徐福墓、徐福祠的日本新宫市,每年都要举行大祭仪式。

二:徐福在日本被称为什么神

日本人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认为他是颛顼之后徐驹王29世孙。台湾学者彭双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卫挺生的观点。

至今日本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如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传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

2000多年前,徐福从浙江的慈溪达蓬山成功东渡,他们将治水、纺织、酿造技能等大陆以及朝鲜半岛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到了日本列岛。徐福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东渡第一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为寻求和平与幸福生活,徐福勇敢付诸实践的伟大业绩得到了公认。

徐福的族源,据甲骨文,金文专家研究,甲骨文中有关于徐国的记载,可证早在殷代就有徐国。徐亡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徐氏宗谱》所记与《左传》、《汉书》、《后汉书》等相合,说明徐福为徐国后裔,出自东夷少昊族,与秦、赵等同为羸(与盈通)姓,徐为其氏。

中国新闻网-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我们身上都有徐福的遗传因子

三:日本徐福是什么人

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后来各史书对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记载,只是对所到达的地方说法不一。《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后汉书夷列传”、《括地志》等书记载为直洲,但具体方位不详。到了五代的后周时,僧人义楚在《义楚六贴》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

是个神话人物!听说他是秦始皇时期带领3000童男童女漂洋过海,到达了日本!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大和民族

徐福(?—?),即徐巿(注意,是“巿”〔ㄈㄨˊ〕〔fuˊ〕而不是“市”〔ㄕˋ〕〔shiˋ〕),字君房,秦朝时齐地人,当时的著名方士。其家乡现还不太明确,一般认为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人,一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一说青岛胶南市人

四:徐福是什么朝代去日本的

日本人到底是不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所生的后代,这在史学界没有确论,有些人说是,因为徐福带去的人确实在日本住下。但问题是,3万年以前,日本列岛上就被确认过有人类生存的历史,而徐福去日本的中国秦朝时期,日本已经有了像模像样的国家,如奴国。

徐福懂得炼丹之术,也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长生不老药是不可能炼出来的,所以一直都在欺骗秦始皇,徐福对始皇帝说东方有仙山,名曰蓬莱,(也就是如今的富士山)。始皇帝龙颜大悦就赏赐给他大量的金钱,让他东渡蓬莱,徐福东渡归来,却没带回长生药,说仙人嫌弃礼物少,秦始皇信以为真。

童男童女再多,也无法与健壮成年人的体力相提并论,尤其是远航过程中需要人力操纵船只,而且如果真的成功抵达日本岛,或干脆就是一座陌生的岛屿,首要问题是先安顿,建造住所,开垦粮田,人力自然必不可少。

现在在日本很多的地方都供奉着徐福的雕像,每到节日的时候,会用他的雕像来求雨,人们称呼他为“雨神”,还有说法认为徐福是日本的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日本的文献记载,日本的天皇是从别处飞来的,这个情况非常符徐福东渡的情况。日本有一座徐福公园,是当地人为了纪念徐福而修建的,而日本的一位亲王也曾经公开说自己就是徐福的后代,可怜确实有一些依据的。

五:徐福是什么人

  目前,学界关于秦代方士徐福(巿)里籍的考证,已有一些研究,但尚未取得共识。笔者不揣浅陋,对这一问题表一孔之见。

  关于徐福的里籍,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江苏赣榆说、山东琅琊说和山东黄县说。笔者认同山东黄县说。

  《史记》是研究徐福的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史料,很多人对《史记》这一“同时代”史料避而不谈,反而把重心放在杂史和传言上,违背了史料运用的准则:史料的年代越久,越有价值。《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巿等上书”,对于文中“齐”的解释,有三种:一是秦齐郡,二是战国齐国,三是齐地。笔者更倾向于齐郡,理由有二:首先,司马迁治史严谨,记事注重时空观念,《秦始皇本纪》是逐年循序而写,纵观《秦始皇本纪》,系统对照,就不难看出文中所指的“齐”乃是齐郡。《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条明确记载,秦并天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二十八年条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在该条后即记载“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这段文字有一个重要前提,即秦始皇已实行郡县制,旧六国的概念在官方文书中已不被承认,而且是在东巡郡县的过程中与徐福相遇,因而此“齐”并不是指秦灭六国前的齐国。其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直对旧六国,特别是齐楚存有戒惧之心,他多次东巡的目的就是树立威信。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徐福不可能以齐国方士的身份开展活动。司马迁写《史记》时距徐福事件只有七八十年的时间,对于当时政治形势是了解的,不会在记秦朝人的里籍时用战国时的籍贯。这是从有关这一问题的最原始史料得出的初步推论。

  《汉书·地理志》记载“东莱郡……县十七:……徐乡。”元代于钦《齐乘·卷四》记载:“(徐乡城)汉县,盖以徐福求仙为名。成帝封胶东恭王子炔为侯。”清末王先谦《汉书补注·徐乡条》又再次引用上述《齐乘》的文句。班固奉诏继父而成《汉书》,且其时代去秦未算远,其论述必有所据;于钦,是元代益都人,谙熟齐之史地,其《齐乘》最有古法,向来被推为善本;王先谦是清代大儒,被史学界推为治《汉书》之泰斗。

  那么问题是,秦时的齐郡和汉时的徐乡有什么关系?

  《齐乘·卷四》记载:“郑康成谓,越有君子军,齐有士乡城。图记皆云在黄县。”清代叶圭绶的《续山东考古录》进一步明确了士乡与徐乡的关系,“徐乡即士乡城,士徐为音转”。由此可知,战国时的齐之士乡,秦时隶属于齐郡。由《齐乘·卷四》可知,西汉成帝时封胶东恭王子炔为徐乡侯。东汉时废,并入黄县。而且,明清两代的《一统志》《登州府志》《黄县志》以及清代杨士骧的《山东通志》等在“登州府黄县”或“黄县”条下,都记载了汉徐乡县是以徐巿求仙而得名的说法。由以上史料推论,徐福里籍应在黄县。

  此外,也可以从社会风俗的层面予以考察。黄县是莱夷居住之地,而莱夷是一个善于歌舞的部族。《左传·哀公五年》记载,“莱人歌之日‘景公死乎弗与埋,三军事乎弗与谋。师乎师乎,胡党之乎’”;《史记·齐太公世家》也有“莱人为乐”“进莱乐”的记载。《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倭人“性嗜酒……而等类就歌舞为乐”,而这种习俗,很可能是最初由徐福及童男童女东渡带至日本的。《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日本古代殡葬的风俗,也大体同于胶东民俗。明代李言恭、郝杰撰《日本考》记载日本“如人亡之后,亦按逢七次祭祀,生期、死期祭亦如之。”“其丧,举家悲泣,不饮酒食肉。”胶东民俗也是人死后逢七祭祀,亲人的生日、忌日也要祭祀。亲人死后,家人哭泣,吃素食,戒酒肉。《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倭人“俗皆徒跣,以蹲踞为恭敬”,这也是莱夷人的习尚,古代华夏或立或坐,夷人则蹲踞,至今胶东人还有蹲的习惯,新中国成立前胶东山区人还有赤脚的习惯。日本古无桌椅,皆跪坐于席上,吃饭用矮腿桌。胶东至今仍用一种矮腿炕桌,与日本的矮腿桌或有渊源。( 鲍家树)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6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