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之前,葛洲坝是宜昌市郊上游的一个江心小岛。它上距西陵峡口约六华里,坝长约三华里,宽处不过一华里,呈梭子形,自北至南顺江,有肥沃土地约300亩。
坝上的居民除常年种植蔬菜以供应宜昌市外,也有部分人从事划船业、渔业和兼营小买卖。枯水季节,坝上人们可徒步越过三江直抵对岸,经山脚边的大道进城卖菜或小贸;但到涨水季节,就要划渡了。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时,葛洲坝上尚住有百余户人家,加上从城内逃迁来的难民数十人,总数已超过400人。宜昌沦陷的当月,日军曾经过西坝对葛洲坝进行过骚扰。同时设维持支会,但无常驻日军。
10月8日,即农历八月十八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国军第六战区江防司令部派出战士百余人,分乘六只小木船在葛洲坝上首登陆。消息很快便在坝上传开,人们都以为胜利的日子从此到临,大家燃放鞭炮并赶制国旗以表示欢迎。
到了下午2时左右,日军开始在西坝结集,于是一场争夺葛洲坝的战斗开始了。先是敌人在黄草坝构筑临时重壕,并隔水与中国军队奋勇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双方交火约一小时,由于江南紫阳山头、江北绵羊洞山头两处敌人的炮火配合,中国军队伤亡修重。
至下午4时许,日军感到时机成熟,便在轻重火力的掩护下,出动六只汽船载运士兵强行在葛洲坝下首登陆,并步步向上坝“围剿”。奋勇队以死相拼,边战边退,被杀得尸横遍地,最后除五名船工渡江到南岸逃生,其他全部壮烈牺牲,血洒葛洲坝沃土。
战斗结束后,日军从上坝分两路对全坝进行搜索。日军兽性大发,见屋就烧,见人就杀,一场血腥的大屠杀终于降临到葛洲坝居民头上。
日本兵闯进坝民邹德东家,第一句话就是向他父亲要“马机”(日语“火柴”)。邹德东父亲不懂日语,无法回答,被打了几耳光。有一个日本兵扳动枪机要开枪,吓得他父亲慌张中碰翻了做生意的担子,刚好从担子里掉出一盒火柴来,这才救了父亲的命。
日本兵拾起火柴走出门,首先就在他家放起火来。幸亏日军走远后周家拼命将火扑救,结果只烧毁了一间房屋。在日军杀红了眼的时刻,大家都觉得十分危险,于是有几十人逃到维持支会寻求保护,不料这里也不是安宁之地,不一会儿就有一队凶神恶煞的日本兵闯了来。
住在维持会隔壁的邹德华(时年20岁)为了免遭祸害,双手端上一碗茶水递给当头的一个日本兵。谁知那日本兵不等邹德华抬起手,就一刺刀捅进了他的肚子。只听得一声惨叫,这个可怜的小青年就倒在血泊之中。邹德华的母亲上前保护她的儿子,也被刺刀戳倒。接着,日本兵又将他家的房屋点燃,把奄奄一息的母子俩抛入火中活活烧死。
大屠杀从下午4时开始,一直到傍晚7时才结束。葛洲坝成了伤心坝,坝上居民和难民多有死伤,房屋被烧毁的也不少。在死难的
人中,大多是被枪弹打死,有些是被火烧死的,除邹德华及其母张氏外,还有邹大谟及其母戴氏也葬身于火海。
有些人是被刺刀捅死的,如邹大明、邹德森等都在刺刀下葬身。其中死得最惨的是吴和尚,他本姓邹,因父亲死得早,母亲蔡氏无力抚养,便将他过继给吴姓人为养子,日军兽性大发,先用刺刀捅穿他的肚皮,然后插在枪尖上推入火中,其死时年仅九岁。
身强力壮的邹荣林肩部被日军打穿,也被推进燃烧着的自家屋里,当他挣扎着往外爬时,日军又把他推进去,用刺刀逼着不让他出来,结果被烧得体无完肤,痛叫了一夜才断气。
还有邹昌沛一家七口人,被杀死五口,葛洲坝小学的校长邹荣泰和朱老师也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幸有维持支会会长邹德修的侄儿邹大藩出面,才使得部分居民免遭杀害。因邹大藩叔叔的关系,而认识西坝维持分会会长黄华卿,还可说几句夹里半生的日本话,靠他出面递烟递酒说好话,总算挽救了一些生命。
但他却没有保护下他的亲哥哥,他哥邹大昌见日军来时,慌忙跳入江中,被日军的枪弹击毙在江边。
这次血洗,令葛洲坝的居民家家有死人,户户传哀声,后来被人们掩埋的尸首竟近200具。血洗事件的第二天,日本驻宜宪兵队长和特务机关长又来到坝上,宣布对“小岛”(指葛洲坝)继续封渡,居民人等严禁与外界通行,并恶称:“要将你们统统饿死。”
维持会支会长邹德修无可奈何,只得杀了一头猪给日本人送去,过了几天他们才让摆渡通行。但人们仍在生死线上挣扎,邹昌贤等人就是被活活饿死的。
准予摆渡后,有两小队日军相继常驻葛洲坝,还强迫坝上居民修筑了两座钢筋水泥碉堡,并把原葛洲坝维持支会改成保甲编制,实行连坐法。
从此,葛洲坝便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入侵长江最深远的地方,它似一艘不动的“战舰”,与西陵峡口的中国军队长期对峙着。这种局面虽然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结束了,可葛洲坝的老人们又怎么忘得了那血腥的“八月十八”呢!
一、农村户户通道路政府要求路面是多宽,多厚,能给农民解释一下吗?
优质答案1: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国家对于农村发展,投入非常大。农村公路在全国范围兴建。
四川农村现在也在大兴修建乡村公路。修路条件首先是从主路修起,然后之路有村民自己把土路挖出来,政府如果在本村有指标了,再由政府出面硬化道路。所以现在农村有很多土路挖出来了,但是没有指标,就一直烂在那里的土路。道路硬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4、5米宽,20公分厚4、5米宽,20公分厚,这就是农村道路硬化的标准。路面宽度低于4、5米,很多施工方会要求农民把路面加宽,宽过4、5米也只硬化4、5米宽度,因为这个是国家要求的标准,如果路面不够宽,施工方是验收不了的。政府给施工方的价格是60万/公里,结款都是按路的长度结的。所以农村很多家庭,施工方都会给你留2、3米,只有自己出钱,才会给你做到门口。自己家里当时就有3米左右,施工方不硬化,自己出了1000块才把路面全部硬化的。
道路硬化的猫腻见过农村公路硬化的都会发现,路面边都是倒三角的形状,这样从路面量下去会有4、5米宽,但是从侧面看就没有了,路边根本就承受不了重量。还有路中间位置,都会先用泥把路中间填高,实际上农村公路中间的厚度只有10多公分,验收肯定不会合格的。施工方在路面厚度和宽度都做了手脚,节省了很多钱,这样,就通过贿赂验收人员的方式,让道路验收合格,大家都能赚更多的钱。
农村公路本来是一项惠民工程,但是经过层层关系,真正的道路不敢恭维。道路宽度打折,厚度打折,材料打折。要不了多久,公路就损坏非常严重了。优质答案2:
大家好,户户通道路要求有多宽,多厚。能给老百姓解释?答:给老百姓解释了,就一是一 二是二了?没有灰的收入了?是否定的。不要想太多了。
首先说路路通真的实现了呢?答:没有全通。我家屯里就一条主路是水泥路,剩下还是土路。周围还有很多村屯还是砂石路,砖铺的路。
然后村村通的路面多宽,多厚,验收等有标准吗?答:当然是有标准的。有些地方通过关系来的企业和个人,来修路的。满满的合同资料文件,肯定不能给你老百姓看。能简单的说一下就算透明了。
再次修路技术和设备及质量有保障?答:哪里有专业设备,小搅拌机和吨翻就开始干活了。也不夯实原路面。用的小牌子的水泥,修好后也不养生。
最后,后期管理基本都没有。修路了好与坏大家都知道,我们村(路路通水泥路)我也有拍视频,开皮,裂开的,石子出来的,有坑的,被人占有的等等都有出现。
只是个人看法,感谢大家的支持。
二、农村户户通修水泥路村民要自己拿钱吗?
优质答案1:
主干道不掏钱,门前自己掏钱。
优质答案2:
农村户户通工程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应该说户户通对于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改善通行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也是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程目前在我们烟台市招远市进行的如火如荼,由于集体经济的差异,我们这里有的村村民自己要拿一部分钱,有的村则不用拿钱,情况各不相同,下面,用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招远市南邢家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民们享受到了免费享受铺设水泥路的待遇。这个村有120多户,村里集体有个400亩地的苗木基地,去年村里还由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依靠村里的自然资源,种养结合,集体收入增多。今年户户通工程启动后,这个村享受到了镇政府每平方补贴15元的政策,平均每个平方需要投资35元,剩下的每平方20元由村集体统一负担,没用村民一分钱,截止到6月19日,该村所有住户门口、胡同全部铺上了水泥,个别地方还铺设了彩色砖,在村中央,还建起了一个小公园,全体村民非常高兴,齐声称赞村集体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还有几个村做的也比较不错,时家村采取的是“政府补一部分、集体拿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的方式。该村明确提出,每户村民拿出100元钱,加上镇政府的补贴,剩下的全部由村集体负责,因为村民自掏腰包只有100元,全体村民纷纷响应,这个村的户户通工程进展也非常顺利。
还有的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量力而行。有个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里通过和村民商量,采取了铺设风化砂的办法,虽然铺设风化砂不如水泥路干净漂亮,但村容村貌也有了明显改观,重要一点是村民们也没有掏一分钱,因为成本很低,村集体全部承担了费用,最后全村老百姓也都非常满意。
户户通工程利国利民,政府重视、村集体尽职尽责、村民拥护,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村要根据各自实情,有的放矢开展,切不可搞“一刀切”,为了追求高标准,增加村民负担,这样的话,就会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三、农村的户户通工程在什么时间结束?
优质答案1:
你说的户户通是指什么?
现在户户通项目在不断发展中。从户户通电,通有线广播,有线电视,户户通水,通气,,,,,社会在发展,户户通的项目也在改变,你说的什么时间结束,很难具体的给你一个时间表。
自已去琢磨去吧!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