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坟墓为什么不能挖掘了?专家:不能挖,因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的陵墓是无价之宝,如果贸然挖掘,势必会破坏这个皇帝的陵墓,所以专家建议不要挖掘。那么这个皇帝是谁呢?他就是秦始皇嬴政。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也就是吕不韦的儿子。嬴政的父亲是秦异人。秦异人在赵国做质子,后来被送回秦国,成为秦国的国君。嬴政的母亲是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把她送给了异人。

一:秦始皇坟墓为什么不打开
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诞生了数以百计的帝王,每一位帝王的墓穴所蕴含的宝物是数不胜数, 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物知识,其中西安的秦始皇陵无疑是最出名的帝王墓穴,然而除了兵马俑意外出土之外,秦始皇陵至今尚未打开,关于秦始皇陵的真面目我们也无缘得见,未来是否会挖掘秦始皇陵?这又需要哪些技术做到成熟?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占地面积56.25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呼,其中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出土文物,而且门票价格也就100多元,有条件的朋友们真的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2000多年前的文化输出。
虽然没有能够打开秦始皇陵,通过对陵寝内部的扫描,大致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其中陵墓整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四周拥有众多陪葬物品,整个陵寝仿照当时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从地图上看是非常像一个回字。
不过中国历代皇陵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容易招惹盗墓贼,根据史书记载,项羽攻入关中之后,破坏了秦始皇陵的所有地面建筑,并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在西汉末年,赤眉军曾经盗掘秦始皇陵,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统治者石虎也盗掘过秦始皇陵,在唐朝末年,黄巢攻入关中之后,秦始皇陵又遭到了一次大规模的破坏,在民国时期,当地军阀多次挖掘秦陵,虽然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内设有严密的防盗系统和防盗机关,其中地宫中含有大量水银,但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秦始皇陵内部究竟是怎样的情况还不得知晓。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62年考古人员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第1次全面考察,而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于1974年被发现,1980年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贵的车,这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但可惜的是,目前的挖掘工作都是小范围内有计划,事实上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国家文物部门计划发掘明十三陵,郭沫若组织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虽然成功打开了陵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更多的文物在出土瞬间被毁坏,林木中的大量字画,丝绸在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色,棺材附近的陪葬墓友全部萎缩,更为糟糕的是,不仅仅是定陵事件。
上世纪70年代闻名世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也损失了大量的文物,大量的纺织品和竹简帛书在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色,经过这两次事件的惨痛教训后,国家文物部门作出规定,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不得主动挖掘帝王陵墓,而秦始皇陵地位比较特殊,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一定要慎重又慎重。
在短时间内,国家文物部门应该不会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除非出现地质灾害导致秦始皇陵被破坏,又或者是秦始皇陵被盗墓贼挖掘等意外情况,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技术不具备挖掘秦始皇陵,万一有什么珍贵文物出土,再次被损坏的话,对于中华文化历史研究是重大损失,如何保护出土文物是重中之重,毕竟对于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什么谁也不知道,或许象征华夏王权的九鼎就在那里面,这种级别的文物一旦损坏,那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啊!
除了保护陵墓之中的文物之外,还要对陵墓整体环境不造成太大破坏,秦始皇陵除了里面的文物值钱之外,整个陵墓也是重要的风景地区,仅出土的兵马俑一项景点每年便可创造10亿人民币的价值,有经济学家估测,秦始皇陵一旦开放,每年可创造超过25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大改善,别人都是靠天吃饭,人家是靠着皇帝吃饭。
同时如何保护挖掘人员的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属实,在秦皇地宫下应该存在大量水银,经过几千年的挥发,恐怕整个地宫都充斥着水银,如果贸然打开地宫,剧毒的水银很有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大量挖掘人员的牺牲,虽然古代的防盗机关不是很厉害,但是依然可以给现代人带来致命伤害,秦皇地宫极大可能拥有多重机关,如何避免这些机关也是考古人员需要考虑的东西
秦始皇陵占地面积极大,它的挖掘和考古工作必定是一项大工程,虽然西安在考古方面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人员也是相当充足,但是秦始皇陵,毕竟与众不同,老白甚至怀疑挖掘秦始皇陵可能会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在背后支撑。
其实在大多数人看来,考古还需要什么科学技术?考古有什么价值?事实上考古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虽然我们经常说未来是更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了解过去,历史不仅仅可以带给我们警戒和故事,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过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大量文物还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考古需要的科学技术种类也很多,比如通过地质来判断年代,通过化学来判断年代,对宝贵文物的抢救,对已损坏文物的修复,这些都需要经验和技术是积累,如果让老白来决定,50年内秦始皇陵不应该被挖掘,而至于100年的说法实在太长,这也是老白的一点私心,100年后我肯定已经不在了,50年后或许我还活在世上,有机会见证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哪些文物?
更重要的是老白对人类的发展有信心,我认为不需要100年,目前人类技术已经进入快速的更新换代期,从过去的10年一突破到如今一年左右,甚至半年的时间核心技术就能取得发展,50年的时间足够很多领域获得长远的进步,大家认为人类技术还需要多少年就能够满足秦始皇陵的挖掘条件?
二:现在秦始皇的坟墓挖掘了吗
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假坟墓,据说秦始皇是有很多个假坟墓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最大的一个,但真的坟墓确实已经被找见了,据说是非常的大,现在已经是一座山了,现在不挖原因有二,其一,技术不到家,其二,害怕挖出以后,这些东西见了光后被氧化没有那,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推测和假象,建立在很多的假设上面。一切还有待挖掘以后才知道的。
没有发掘,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够,而且挖掘后所进行的保护需要大量资金,还不如埋在土里保护好!
三:秦始皇坟墓挖掘了吗
1.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2、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3、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2016年11月,在对秦始皇陵最新的钻探工作中,新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其中有的陪葬坑的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此前在秦始皇陵园内共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本次钻探新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已发掘的陪葬坑里,基本以陶制品为主,在秦始皇陵陵区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盔甲、胄等,且都为石制。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武器应该不用于实战,因为石制物品不仅沉重而且很脆,用这样的装备上阵杀敌,盔甲很容易脆裂,其真实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为什么秦始皇的坟墓没有人能挖掘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寝,其防盗和隐秘措施保障是极其严格的。下面我来系统地分析一下古代皇帝为什么不盗取秦始皇陵。
第一,秦始皇陵修建规格之高,盜挖它需要投入至少70万的人力,试问哪个皇帝会干这事儿?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这句话就说明了,你要想来盗墓可以,至少需要投入70人,而且秦始皇是从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你70万人少说需要工作30年时间,才能够挖掘秦始皇坟墓。
第二,秦始皇陵内部充满了机关、暗器,挖开了进不去,进入了出不来。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句话就说明了地宫下面情况复杂,不仅仅有机关,还有水银,大家都知道水银是剧毒,人只要吸入水银必死无疑。所以,皇帝不能冒险去挖掘秦始皇陵。
第三,秦始皇陵的位置,皇帝们可能根本不知道在哪儿!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也就是,秦二世在将秦始皇安葬在地宫黄陵之后,将所有的工匠,人员通通活埋,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另外,秦始皇陵外面的封土向山一样,根本认不出来。
综上所述:古代皇帝根本没有能力、机会挖掘秦始皇陵。所以,他们还是安心的修建自己的陵寝,以防后人盜挖他们的陵寝才是正事儿!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