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为什么打金日成?

2023-02-20 21:06:56 319 0
奇闻异事录

一、攻取汉城后,彭德怀为什么严令志愿军各部,不得乘胜追击美军?

优质答案1:

四个字凝聚中国自古以来的军事哲学: 穷寇莫追。

彭德怀为什么打金日成?

优质答案2:

一切行为都建立在对结果的评估与预期上,绝对实力与综合判断决定了。

优质答案3:

题主一定说的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前我们已打了四次战役,当时我们人员伤亡没有及时补给,而且后勤补给严重的不足,这时敌人给我们反包围是十分危险的和可怕的……实践证彭总是正确!

二、李奇微军事能力比麦克阿瑟强?杜鲁门为什么要换他去朝鲜呢?

优质答案1:

杜鲁门为什么要用李奇微换下麦克阿瑟?是因为李奇微的军事指挥能力比麦克阿瑟更加出众吗?并不是!撇开彼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单纯从军事角度而言,麦克阿瑟“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的设想其实是没有什么毛病的。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总量和军事实力与美国更加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如果战火烧到中国境内,中国将被迫、不得不与彼时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自家的国土上打持久战。就算中国打赢了,也会成为一片焦土,经济复苏更加无从谈起。这对于彼时刚刚从战火中安定下来的中国而言,是及其不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中国坚定不移、一定要抗美援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麦克阿瑟忽略了政治,彼时美苏两国的冷战已经拉开了铁幕。中国不仅是彼时红色阵营的一分子,而且还是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重要战略缓冲地带。一旦美国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前苏联将不得不直接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很显然,这不是前苏联和斯大林愿意看到的。彼时,一旦美国对中国本土动武,前苏联很难置身事外。如果前苏联介入了,那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这是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间的根本分歧,无法调和。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军人,与艾森豪威尔那种军人出身的政客不同,他更注重的是军事层面的东西,对政治层面的东西往往嗅觉没有那么灵敏。杜鲁门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职业政客,他首先必须是是世界政治格局和国会山上那些“老爷”们的态度。宁可不打、小打,甚至打输了,也不能与前苏联和国会山上的“老爷”们彻底撕破脸……很显然,麦克阿瑟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又或者看到了也只当没看见……

杜鲁门为何要换下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这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二战期间已经证明了,不弱、而且相当强悍!也正是因为二战,麦克阿瑟在国内和西方世界积累了相当高的威望。但是,同样是因为二战中积累的威望,让麦克阿瑟有些“飘飘然”了,甚至忘了,彼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才是美军的总司令!

麦克阿瑟的态度相当简单粗暴——“我要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你批一下吧,我的总统先生!”此举已经让杜鲁门相当不爽了:“到底你是我的上级,还是我是你的上级?”更让杜鲁门不爽的还在后面,麦克阿瑟在杜鲁门尚未同意的情况下,便开始在媒体上大放厥词,甚至提出了要扔“大蘑菇”的设想。最后,杜鲁门不得不亲自出面,去帮麦克阿瑟“擦屁股”!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了。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总统制共和制宪政国家,“军人不得干政”是铁律。麦克阿瑟的行为已经等于是半公开地以军事向政治施压了,严重破坏了美国的政治生态平衡!离“军人干政”差不多就只剩一步之遥了。这已经不是杜鲁门能不能容得下他的问题,而且美国国会山上的“老爷”们答不答应的问题了!就算杜鲁门不撸了麦克阿瑟,国会山上的“老爷”们也不会放过他。

当然,麦克阿瑟在美国军界和民众中的威望太高,杜鲁门也不便强行出头。最终,老杜同志学着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在解除麦克阿瑟兵权的同时对他进行授勋、“充分肯定”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巨大贡献”。“麦大帅”还能说什么?乖乖回家养老吧,再折腾那就是不识抬举了……

杜鲁门为何会选择李奇微

杜鲁门之所以选择李奇微,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点,在二战中也已经得到了证明,李奇微绝不是泛泛之辈!“礼拜攻势”就是李奇微搞出来的,让咱们志愿军着实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这并不是杜鲁门唯一的目的,毕竟美国军中军事指挥能力强悍的将领彼时还是不少的。

之所以选择李奇微,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他是接替因车祸丧命的沃克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身处朝鲜战场的李奇微对战场局势比较了解,便于接手。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李奇微这个人是传统的职业军人,坚守“军人不得干政”的铁律。在李奇微的任期内,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美国最高层的战略意图展开的,李奇微只负责具体战术层面的问题,从不干预、倒逼战略决策层——“让我进攻,我就想办法发动最强有力的进攻;让我撤退,我就想办法安全地撤退……”而这,正是杜鲁门和国会山上的“老爷”们最愿意看到的。

综上所述,杜鲁门之所以用李奇微换下麦克阿瑟,并不是因为李奇微比麦克阿瑟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加出众,而是因为李奇微比麦克阿瑟“听话”!当然,军事指挥能力出众是必须的,作为二战名将之一,李奇微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否则杜鲁门也不可能看上他,不是吗?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奇微的性格因素,这个人是传统美国职业军人,没有麦克阿瑟那些“臭毛病”,可以更好地贯彻美国最高决策层的战略意图。除此之外,熟悉战场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李奇微原本是美国陆军副参谋长,负责过战争全局的战术把控;又接替因车祸身亡的沃克出任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熟悉朝鲜战场的环境,用他接替麦克阿瑟可以以最快速度进入状态。

优质答案2:

李奇微是尊循杜鲁门的意图行事,而麦克阿瑟不是。当中国出兵援朝之后,麦克阿瑟一路南逃。

麦克阿瑟要求杜鲁门允许他轰炸中国,并要求台湾蒋介石岀兵参战朝鲜。

麦克阿瑟列岀轰炸中国各大城市的名单,陈交给杜鲁门,杜鲁门看后惊呃。

杜鲁门站在美国最高利益上感觉这个麦克阿瑟必然会引发世界大战。

因为,苏联的援助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苏联空军已经在中国防空并参战。

轰炸中国,必然会引起苏联直接公开的参战。

杜鲁门战略考虑,中国,苏联,占据地利优势,后勤保障没有问题。

美国后勤保障打小规律战争可以,打世界大战,美国必败。

虽然有日本作为后勤基地,但是,日本的军事工业大部分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军炸毁。

日本最重要的军工制造基地,长崎,广岛已经一片废墟,不能短期恢复。

日本也无能力长期供应美军的军事制造,维持朝鲜战争。日本的经济连日本都保障困难。同时还要供应美军在日本的军政人员,家属。

美国必须扶持日本经济,工业,农业,军事工业。这样美军才能在日本得到利益,用日本的资源维持朝鲜战争。

利用日本资源打朝鲜战争,可以,但是也不能支撑长久的朝鲜战争。

苏联的暗中参战,杜鲁门也明白苏联的意思,苏联也不想与美国面对面的打仗,也怕引发三次世界大战。

杜鲁门做出了选择,朝鲜战争只能限制在朝鲜,不能扩大到任何地区。切断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也只能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朝鲜一端。

杜鲁门在日本不远的,太平洋威克岛,约见了麦克阿瑟,给他授意朝鲜战争的战略意图。

麦克阿瑟当场就拒绝杜鲁门的指旨。麦克阿瑟讲,不轰炸中国,毁掉中国的战争能力,切断中国的粮,弹补给线,中国的兵源,苏联的武器弹药将源源不断的供给朝鲜战场,而美军的供给短期靠日本,长期还要从地球的另一端美国运来。这个仗无法取胜,也无法进行下去。

麦克阿瑟强调,台湾蒋介石国民党也要岀兵,利用台湾的资源参予朝鲜战争。

杜鲁门严词拒绝了麦克阿瑟的言论,杜鲁门讲,你只会打仗,你不懂政治。

麦克阿瑟讲,我是军人,我只管军事,我的目标是胜利。

麦克阿瑟不能执行杜鲁门的决定,麦克阿瑟撂下挑子不干了。

杜鲁门立即撤去麦克阿瑟的军事职位,任命李奇微负责朝鲜战争的全部事物。

李奇微接管了麦克阿瑟的全部权力,按照杜鲁门的指旨,从新制定朝鲜战争的战略战术。

李奇微制定的朝鲜战争的战略战术完全是杜鲁门的意图,朝着停战谈判的方向走。

三、巴顿和彭德怀如果在朝鲜战场过招,谁会更猛?

优质答案1:

你这个问题,如果我回答起来,你可能会以为我讲理论课。

巴顿将军是二战的名將,而彭德怀将军同样也是二战中国战场的名将。如果你问,他们二人在朝鲜战场相遇,谁会更猛?

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来说一位二战名将,那就是美国的麦克阿瑟,巴顿只是一个局部战线的将军,而麦克阿瑟是欧洲盟军的总司令。相比之下,麦克阿瑟要比巴顿更厉害一点吧。

好,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输得一败涂地,他的直接对手是谁呢?那就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这样一写,你就该明白了,巴顿和彭德怀,谁更厉害?谁更猛了?

优质答案2:

谢邀。巴顿是二战名将、是个职业军人,是个天生的激情注意者,但他不是盲目的战争狂。

朝鲜战争事实是:中美两国都损失惨重。美国人的科技,中国人的意志。

朝鲜半岛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一直持续。

我们从巴顿第一次率美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后临危受命,担任美军在北非的第二军团长,性格强势、钟情古典文化又熟稔战史相信灵魂转世的巴顿很快用铁血律令扭转了北非部队的散漫风格,连番激战后与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军合力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赶出了北非。

又从1930年6月,彭德怀任第3军团总指挥,率部在平江击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乘胜攻入长沙,占领十日,也是当时红军唯一成功攻打的一座省城。再以彭德怀的百团大战的军事指挥能力看,都不逊于巴顿。

如果彭德怀与巴顿在朝鲜战场面对面的较量,出了美军的装备优势外,其它没有任何优势,彭德怀的攻坚战加上在苏区积累的山地战可能要略胜巴顿,在勇猛上敢于打硬仗他们是一致的。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1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